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瘙痒系一种自觉症状,为许多皮肤病所共有的,而非一种特异性的疾病,但如仅有皮肤瘙痒而无明显的原发性损害时则称为瘙痒病.瘙痒病一词仅限于皮肤有痒感而无原发性皮损.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是Weetman在1991年提出,TAO是眼眶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被称为浸润性突眼、Graves病等。根据甲状腺功能是否异常分为:Graves眶病(甲状腺功能异常且伴有眼部症状者)和眼型Graves病(仅有眼部症状而甲状腺功能正常者)。本研究论  相似文献   

3.
<正> 白塞氏病是一种侵犯多系统的全身性疾病,如累及神经系统而出现神经精神症状时则称为神经白塞氏病。现将我院所见6例报告如  相似文献   

4.
梅尼埃病,过去称为“美尼尔病”。临床表现为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伴听力下降和耳鸣,活动则症状加剧,是一种内耳疾病。据我国北京市耳鼻喉科研究统计,本病占耳源性眩晕的61%-64%。其余则为其它疾病如病毒性迷路炎,慢性化脓性脑炎,头外伤后等原因引起的膜迷路积水称为“继发性膜迷路积水”。而梅尼埃病则称为“特发性”或“原发性  相似文献   

5.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胞质中有双重膜结构的细胞器.线粒体的功能包括:生成活性氧(ROS)、参与凋亡、参与营养物质包括脂肪和丙酮酸的代谢和氧化等[1].线粒体因遗传缺陷引起线粒体代谢酶的缺陷导致ATP合成障碍,能量产生不足而出现的一组多系统疾病称为线粒体病也称为线粒体细胞病.其中,以骨骼肌受累为主者称为线粒体肌病,同时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则称为线粒体脑肌病.本文就常见线粒体脑肌病临床特征和报道的常见突变位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1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症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症(SMAS)是由于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横部,引起十二指肠梗阻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也可称为wilkie病[1].主要临床症状为反复发作的餐后上腹部疼痛,饱胀、嗳气、恶心与间断性呕吐,仰卧与右侧卧位加重,胸膝位或左侧卧位症状可缓解,长期反复发作可有营养不良、贫血等.我科于2005年3月收治1例,此病患者行手术后已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憩室(diverticulum)是消化道的局部囊样膨出,有真性(全层膨出)和假性(仅有黏膜和黏膜下层膨出)两种,绝大多数憩室向消化道腔外膨出,极少数向腔内膨出,称腔内憩室.多个憩室同时存在称为憩室病(diverticulosis),有症状或并发症时称为症状性憩室病或憩室性疾病,需要治疗.目的 浅谈小肠憩室的诊断与鉴别.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 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 十二指肠憩室诊断依赖于X线钡餐检查;Meckel憩室诊断常不容易,大多为无意中发现.X线钡餐摄片常由于憩室炎症和梗阻不易填满而不显影;空回肠憩室X线钡剂造影是有效的诊断措施.  相似文献   

8.
人体包虫病分两类:细粒棘球蚴病和泡球蚴病。这种病发生在牧区,在甘肃省以细粒棘球蚴病较常见,而泡球蚴病少见。以往把后者称为多房性棘球蚴病,外生性棘球蚴病,后来定为泡球蚴病,它的成虫称泡状棘球绦虫。这两种类型的人体包虫病,在病原、病理和临床症状皆不相  相似文献   

9.
干燥综合征又称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体病,是一种全身性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单独存在时称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继发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称为继发性干燥综合征(sSS),pSS较sSS常见,由于起病症状复杂多变,且少数患者并无自觉口干、眼干症状,在普通内科门诊首诊时极易引起误诊,现将我院31例pSS误诊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食管动力障碍与胃食管反流病8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 《实用医技杂志》2012,19(2):173-174
胃食管反流病(GERD)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异常反流至食管而引起烧心、反酸、胃灼热感等慢性症状和(或)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GERD包括食管黏膜有破损表现和无破损表现2种,有破损者称为糜烂性食管炎(RE),而后者称为非糜烂性或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NERD).1965年,Olsen和Schlegel报道[1],GERD与食管动力障碍有关.而在GERD的发病机制中食管酸暴露是主要决定因素,食管酸清除功能的强弱直接决定食管黏膜损害与否.  相似文献   

11.
高位脊髓是颈3以上颅颈交接处的脊髓称为高位脊髓。高位颈脊髓病是颈3以上颅颈交接处关节脱位、骨性狭窄,造成高位脊髓受压而产生呼吸困难,行走不稳,四肢麻木,握力减弱等一系列运动神经元受压的症状称为高位颈脊髓病。我科于2008年4月23日收治1例高位颈脊髓病患者经手术治疗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液)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时称为胃食管反流病,目前认为胃食管反流病包括:①反流性食管炎(RE):有反流症状兼有食管黏膜损害.②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有反流症状但胃镜下未见食管破损.③Barrett食管(BE).食管黏膜上皮目前公认消化内镜是RE的主要诊断方法及诊断金标准,2008~2010年内镜诊断的RE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3.
《中国乡村医生》2008,24(2):13-13
细微症状快速判断 胃食管反流病的最新全球定义为,只要出现典型的烧心和反流症状并使患者感到不适就可称为胃食管反流.我们可以从这个细微变化看出,这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正向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思路转变.  相似文献   

14.
自从20世纪70年代肛垫下移学说提出之后,很多学者的研究使其进一步得到充实、完善和发展.目前认为,肛垫是由肛管内黏膜、血管、纤维支持结构共同构成的正常解剖结构,起着维持肛门自制的功能,当其发生病理改变而出现临床症状时才可称为痔或痔病(hemorrhoids disease).  相似文献   

15.
假丝酵母菌阴道病(vaginal carididiasis)曾被称为霉菌性阴道炎.是由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的阴道炎症,是最常见的妇女阴道炎症之一,常合并外阴炎同时存在,也称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妇女最常见的外阴阴道炎症,也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多由白色假丝酵母菌所致.正常情况下,妇女阴道内有此菌寄生,但菌量少呈酵母相,并不引起症状,当全身或阴道内菌群失调、妊娠、糖尿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生素,阴道局部组织细胞免疫力降低时,假丝酵母菌大量繁殖呈菌丝相时才出现症状.  相似文献   

16.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病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累及阴道黏膜,以往称之为霉菌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等,该病以外阴瘙痒、灼痛、豆腐渣样分泌物为主要临床表现.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RVVC)是指念珠菌阴道炎经过治疗,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真菌学检查连续3个周期均为阴性后临床症状重现,真菌学检查又为阳性,属于复发,1年中如有4次复发,则称为RVVC.据估计有75%的育龄女性至少患过1次念珠菌性阴道炎,40%~50%的患者有再次发作的经历,而5%~10%的妇女则发展为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1,2].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发病率很高且治疗后极易复发,严重威胁着全球数以万计妇女的身心健康.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病因复杂,揭示其发病机制,将对其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临床上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共病现象比较常见,而抑郁障碍与焦虑障碍共病导致患者症状更严重、社会功能损害更多、治疗更困难.在护理干预上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针对性护理,对于促进患者康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医“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是中医诊断学的核心,既是中医治病的过程,又是治病的根本方法。所谓辨证论治中的“证”是一个“证候群”的总称,一般单独的“证”称为“症状”,由几个症状综合组成一个病症时称为“证候”。如发热是一个症状,若与怕冷、头痛、身痛、脉浮等症状结合则辨为“外感证候”。临床上从多种症状加以分析综合探讨病因、病位、病机、确定证候,然后给予适当治疗,这是中医辨证论治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和体现。  相似文献   

19.
淋巴结肿大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前驱期最突出的症状,因此称为 AIDS相关淋巴结病(AIDS—related Lymphadeno-pathy),亦称淋巴病综合征(Lymphadeno-  相似文献   

20.
白塞氏病(BD)是一组累及多个系统的全身性疾病,其中有典型血管症状者称为血管型白塞氏病。现报告一例如下。男性,23岁,因一个月来体温波动于37.5~38℃,伴口腔溃疡、乏力等症状而入我院。既往体健。查体:血压:120/70mmHg,体温:38.7℃,脉率:88次/分,全身皮肤无出血点,但于注射针眼处有轻度红肿及色素沉着,颈静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