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直肠肛管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985~1998年间19例直肠肛管损伤病人的临床资 料,治疗方法包括早期清创止血、修补直肠肛管创口、放置引流、必要时行转流性乙状结肠造口。结果治愈17例,因严 重腹腔感染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而死亡2例,死亡率为10.5%。结论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治疗是降低直肠肛管损伤死 亡率的关键,清创修补直肠肛管创口及转流性乙状结肠造口是选择的主要术式。  相似文献   

2.
直肠肛管损伤的诊断和治疗(附1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直肠肛管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1985~1998年间19例直肠肛管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包括早期清创止血、修补直肠肛管创口、放置引流、必要时行转流性乙状结肠造口。结果 治愈17例,因严重腹腔感染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而死亡2例,死亡率为10.5%。结论 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治疗是降低直肠肛管损伤死亡率的关键,清创修补直肠肛管创口及转流性乙状结肠造口是选择的主要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收治的肛管直肠损伤21例.21例均行手术治疗.结果:行直肠损伤修补.转流性结肠造瘘13例,单纯修补肠壁.骶前引流4例,肛管会阴部清创缝合.局部引流4例.治愈20例,死亡1例.结论: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早期清创.修补破损.粪便转流及局部引流是提高肛管直肠损伤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直肠肛门瘘手术前后直肠肛肠反射变化.方法选择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42例直肠肛门瘘手术患者,于手术前后用直肠肛管测压法检测,观察直肠肛门瘘手术患者治疗前后直肠肛门反射(RAR)、直肠静息压(RRP)、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LCT)、肛管静息压(ARP)指标.同时与40例正常人进行对比.结果手术前后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最长收缩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术后较术前略有提高,手术前后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肛管静息压(A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后AMCP增加、ARP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手术前后直肠肛门反射(RAR),42例患者术前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低位肛瘘患者28例与6例高位肛瘘患者恢复正常,另8例高位肛瘘患者RAR明显减弱.结论直肠肛门瘘手术后会造成肛管内外括约肌不同程度的损伤,尤其是高位肛瘘患者影响程度更大,可能造成部分患者液体或气体失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收治的48例肛管直肠损伤惠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直肠损伤41例,肛管损伤7例;合并伤33例(68.8%)。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单纯修补加局部引流14例,修补加结肠造口28例,单纯粪便转流加引流6例。45例治愈,3例(6.3%)死亡。16例(33.3%)术后发生并发症。结论:早期诊断,合理应用转流、引流、冲洗三项措施,控制感染和积极处理合并伤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10例肛门直肠损伤诊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0例肛门直肠损伤的诊治,治愈9例,死亡1例。体会对下腹部、盆腔、会阴部外伤常规行直肠指诊,必要时行直肠镜检查可以防止漏诊。手术应遵循早期清创、修补,充分引流及粪便转流的基本原则,粪便转流是治疗直肠损伤的关键,术后要重视直肠周围间隙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特发性便秘 (CIC)患者直肠肛门运动功能变化。方法 :采用瑞典Medtronic公司生产的消化道压力检测系统对 5 9例老年慢性特发性便秘 (CIC)患者和 36例老年对照者及 15例非老年对照者进行直肠肛门压力测定对照研究。结果 :①老年对照组肛管静息压、最大缩榨压和模拟排便时肛管压力变化均低于非老年对照组 (P <0 .0 5 ) ,括约肌长度短于非老年对照组 (P <0 .0 5 ) ,而直肠初始感觉阈值和引起直肠肛门抑制反射 (RAIR)的最小容积高于非老年对照组 (P <0 .0 5 )。②老年CIC患者最大缩榨压、模拟排便时肛管压力变化低于老年对照组 (P <0 .0 5 ) ,直肠初始感觉阈值、排便阈值和最大耐受容量均高于老年对照组 (P <0 .0 5 ) ,并有 2 8例( 4 7.5 % )老年CIC患者模拟排便时出现肛管压力异常升高。结论 :①老年人存在肛门自制力减退、内脏感觉阈值升高和内脏运动神经反射迟钝等改变。②老年CIC患者与直肠低敏感、高耐受及排便时直肠肛管运动不协调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37例肛管直肠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直肠损伤29例,肛管损伤8例,合并伤26例。37例均行手术治疗,单纯修补加局部引流17例,修补加结肠造口14例,单纯粪便转流加引流6例。36例治愈,1例死亡。7例术后发生并发症。结论:早期诊断,合理应用修补、转流、引流三项措施,控制感染和积极处理合并伤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骨盆骨折合并直肠肛管损伤的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1986-2006年骨盆骨折合并直肠肛管损伤患者16例,采用转流性结肠造瘘术与骶前引流术;对合并大出血休克的8例患者在抗休克治疗的同时,早期开腹手术,结扎髂内动脉,填塞止血。结果本组治愈13例;死亡3例,其中死于多器官衰竭(MSOF)2例,死于败血症1例。结论早期明确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早期治疗是提高骨盆骨折合并直肠肛管损伤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直肠肛管损伤的诊治体会(附2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995年~2002年收治的直肠肛管损伤27例,27例均行手术治疗。结果:行直肠损伤修补、转流性结肠造瘘11例,单纯修补肠壁13例,肛管会阴部清创缝合、局部引流3例。肛门括约肌修复6例,阴道损伤一期修补1例,治愈27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早期清创,修补破损、粪便转流及局部引流是提高肛管直肠损伤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直肠肛管损伤早期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19例直肠肛管损伤病人的诊治经验。结果:17例痊愈,2例死亡,总的死亡率10.5%,并发症发生率为36.8%。结论: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早期清创、修补破损、粪便转流及局部引流是提高直肠肛管损伤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提高骨盆骨折并发直肠肛管损伤的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1980~2004年骨盆骨折并发直肠肛管损伤18例,采用转流性结肠造瘘与骶前引流;对并发大出血休克的病人9例在抗休克治疗的同时,早期开腹手术,接扎髂内动脉,填塞止血。结果本组治愈15例;死亡3例,其中死于多器官衰竭(MODS)2例,死于二重感染1例。结论正确的早期诊断和有效的早期治疗是提高骨盆骨折并发直肠肛管损伤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陈满宇  呙帆 《海南医学》2011,22(9):71-72
目的 介绍直肠癌经前会阴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APPEAR术)的应用体会.方法 襄阳市中心医院普外科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APPEAR术治疗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Williams等描述的手术过程,按TME技术要求游离直肠系膜,向下游离到肛管直肠环水平,由会阴部行弧形切口,自切口处将拟切断的结肠、直肠拖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肛管直肠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7例肛管直肠损伤患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 27例肛管直肠损伤患中17例为高处坠落伤,6例挤压伤,4例为刀伤。11例腹返折以上直肠损伤经开腹直观下修复,4例肛门括约肌部分断裂经会阴部修复,9例后尿道完全断裂经膀胱尿道会师术修复。3例骶前直肠后间隙感染应用抗生素持续灌洗控制感染治愈。结论 对肛管直肠损伤患应在未出现并发症如ARDS、DIC等情况下尽快早期抗休克治疗,术中正确处理,仔细探查,术后抗生素治疗和抗生素灌洗引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Altemeier术)联合肛门紧缩术治疗Ⅲ度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12例Ⅲ度直肠脱垂患者采用Altemeier术联合肛门紧缩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治愈率、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率、术后恢复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功能改善情况,对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一期愈合,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发生。痊愈11例,好转1例,治愈率91.66%。术中出血量50~120 mL,手术时间70~130 min,住院时间7~12 d。术后患者出现继发性出血0例、便秘2例、肛门疼痛4例、排便习惯改变3例。术后6月回访,12例患者Wexner失禁评分由术前(10.3±3.3)分降至术后(3.7±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肛管静息压(ARP)及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分别由术前(2.00±0.56) kPa、(4.50±1.16) kPa升至术后(8.50±2.25) kPa、(18.60±2.50)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ltemeier术联合肛门紧缩术治疗Ⅲ度直肠脱垂效果... 更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32例肛管直肠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本组非手术治疗2例,其余30例行手术治疗:单纯清创缝合及局部引流18例;粪便转流性结肠造口加修补及局部引流9例;结肠造口加局部引流2例;Hartmann术1例.30例治愈,病死率3.1%(1/3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7%(8/30).[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清创缝合、修补破损,有效引流及适当粪便转流是肛管直肠损伤处理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骨盆骨折合并直肠肛管损伤的诊治经验。方法:本组18例,男16例,女2例,年龄16-54岁,平均34.6岁。救治方法除积极抢救失血性休克外,主要是直肠肛管损伤的止血;采用彻底清创,填塞止血,引流以防止伤口的感染,必要时行双侧髂内动态结所术及结肠造瘘术。结果:18例中死亡1列,死亡原因为直肠肛管损伤周围感染,合并多器官衰竭,其余17例均治愈。结论骨盆骨折合并直肠肛管损伤诊治的关键是早期诊断与及时、正确的治疗;直肠肛管伤口应彻底清创,填塞止血,放置引流,对伤口较大,较深,清创不彻底的病人,应果断行结肠造瘘术,对合并大出血休克的病人,在抗休克治疗同时,采用局部填塞止血及髂内动脉结扎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闭合性直肠肛管损伤诊治原则.方法:回顾性总结13例闭合性直肠肛管损伤的资料,对闭合性直肠肛管损伤按病因、临床表现、误诊原因、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治愈12例,死亡1例;切口感染8例,并发空肠瘘1例.结论:早诊断、早手术是降低病死率的主要方法,术式的选择与明确诊断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穴位埋线联合生物反馈应用在功能性肛门直肠痛(FAP)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纳入我院收治的67例FAP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对照组34例,行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33例,行穴位埋线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评价组间肛管直肠压、健康调查简表(SF-36)、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前,组间肛管直肠压、SF-36、VAS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肛管直肠压、SF-36、VAS、治疗有效率更佳(P均<0.05)。结论 对FAP患者行穴位埋线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能够增强疗效,尽快减轻疼痛感,改善肛管直肠压,提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肛门直肠机械性损伤34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肛门直肠机械性损伤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对34例肛门直肠机械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4例患者,2例行保守治疗,32例行手术治疗。伤口一期愈合33例,出现肛门狭窄2例,再次造口术者1例,造口处切口疝1例。无肛门功能失禁病例。结论掌握肛门直肠机械性损伤的特点,早期诊断,准确的处理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