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 MRA)对肝细胞癌侵犯血管的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4月~2009年2月我院治疗的60例肝癌患者。在介入治疗或肝脏手术前接受门脉3D CE MRA,采用仪器为Philips achiva 1.5testa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扫描所获的原始图像经计算机重建成类似血管造影的3D CE MRA图,用于诊断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受侵情况。3D CE MRA的诊断结果同术中超声X线造影和手术-病理所见相对照。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3D CEMRA。所有病例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均显示良好。手术或门脉造影发现受累血管门静脉23例,肝静脉15例,下腔静脉12例。3D CE MRA检测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的总体敏感性为97.2%,特异性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92.8%、阴性预测值为100.0%。结论3D CE MRA对肝癌侵犯血管的诊断具有较高准确性,且直观和无创伤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三维动态增强(3D DCE)CT扫描对肝癌病人门脉受侵的诊断价值。方法57例病人在肝脏手术或门脉造影前接受门脉3D DCE CT检查,以手术或造影为标准,对171条门脉主干和分支血管的3DDCE CT扫描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手术或造影发现41支门脉血管受肿瘤侵犯,3D DCE CT扫描检出了41支病变血管中的35支,其准确性为85%。结论3D DCE CT扫描能较准确地判断肝癌病人门脉受累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螺旋CT门静脉成像评价门静脉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螺旋CT门静脉成像(CTP)显示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51例患者分别进行了CTP和常规门静脉造影,两种检查的间隔时间为0~3d。其中42例为肝癌患者伴或不伴门脉高压,9例为单纯肝硬化伴门脉高压患者。分析CTP图像上门脉主干及左、右分支的开放性;侧枝循环发生的部位和分布范围,结果与常规门脉造影(直接法和间接法)相对照,评价两者的符合情况。结果在51例患者共153支门脉主干和左、右分支中,通畅107支,CTP显示104支;充盈缺损、闭塞46支,CTP显示44支,总符合率为96.7%(148/153)。除1例冠状静脉曲张及1例脐静脉开放未显示外,CTP清楚显影其余侧枝血管,总符合率为95.3%(41/43)。结论与常规门静脉造影相比较,CTP能准确判断门脉开放性,显示门脉高压侧枝循环分布情况,基本能取代有创性的传统门脉造影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三维造影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 MRA)显示肝动脉系统的价值。方法 40例肝细胞癌患者行肝动脉系统3D CE MRA成像。评价3D CE MRA显示肝动脉系统的显影质量,诊断肝动脉系统解剖和变异的能力。3DCEMRA的结果与常规血管造影术(32例)或手术(8例)对照。结果所有病例,3D CE MRA清楚显示肝动脉系统。3D CE MRA准确显示所有31例肝动脉系统的正常解剖。3D CE MRA检出9例解剖变异中的7例。3D CE MRA显示肝动脉解剖与变异的总体准确性为95%。3D CE MRA又可显示肝内肿瘤染色、动静脉瘘形成以及肝动脉受累情况。结论 3D CE MRA是一项显示肝动脉系统的有用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与常规门静脉造影对照,评价门静脉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DCEMRA)的使用价值。方法36例病人做了门静脉3DDCEMRA成像,分析门静脉3DDCEMRA上门脉主干、肝内门脉左右分支的开放性,侧支循环发生的部位和严重程度。显示结果与门静脉造影术相对照,评价两者的符合情况。结果在36例病人108支门脉主干和分支中,有104支两种检查方法显示门脉的开放性的结果相同,符合率为96%。3DDCEMRA发现20处冠状静脉曲张,4处自发性脾肾分流和3处脐静脉重开,漏诊1处脐静脉重开。3DDCEMRA所揭示的侧支循环的分布情况同门静脉造影术的符合率为96%。结论门静脉3DDCEMRA同常规门静脉造影术符合率高,它能较准确地显示门脉的开放性和侧支循环的分布情况,在多数病例中能够取代创伤性门脉造影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门静脉血栓和瘤栓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65例肝移植病例术前针对门静脉系统作BUS及MRA检查,所得结果与肝移植术中解剖及术后病理证实的门静脉栓子的部位和性质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对门脉阻塞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门脉血栓或瘤栓性质诊断的正确率,从而评价此二项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病理解剖发现肝硬化77例中6例门脉血栓形成,88例肝癌中7例门脉血栓形成,28例瘤栓形成。BUS对门静脉阻塞总的敏感性为86.5%,特异性为97.4%,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3%及97.6%;MRA对门静脉阻塞总的敏感性为90.5%,特异性为99.3%,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7%及98.4%。但两者对术前门脉血/瘤栓性质的诊断正确率均低于70%。结论BUS和MRA均为门静脉系统无创性检查,各有优缺点,均存在一定数量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MRA的敏感性高于BUS,但两者均不能准确诊断门脉阻塞的性质,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7.
刘刚  全显跃  杨琳 《广东医学》2005,26(4):478-480
目的 探讨三维动态增强MRA(3DDCEMRA)对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门脉受侵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HCC) 2 1例,肝内胆管癌(IHCC) 14例,后者包括肝门型胆管细胞癌10例,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 4例。MR检查包括平扫、3DDCEMRA。结果 HCC组4 2支门脉主分支中,6支门脉侧壁虫噬样侵犯,8支门脉癌栓;IHCC组2 8支门脉主分支中,3支局部管壁受侵,5支缩窄,7支闭塞;两组病例的门脉受侵形式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0 0 5 )。结论 3DDCEMRA诊断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门脉受侵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无创伤性和直观性,且在鉴别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能为临床手术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图像效果,’总结经验使高压注射器在血管造影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方法69例患者进行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均使用高压注射器推注造影剂,先做test bolus试验,继而根据测试结果增强。结果69例患者中68例图像质量较佳,1例患者由于屏气不好,图像受呼吸影响出现伪影。结论高压注射器是3D CE MRA检查成功的关键,它的科学运用为3D CE MRA检查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9.
陈艳丽 《西部医学》2017,29(4):535-538
【摘要】 目的 利用磁共振成像(MRI)评价肝门部胆管癌门静脉受侵的征象、解剖分布及其与Bismuth Codett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门部胆管癌的住院病人40例,均行常规磁共振平扫、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及三维容积超快速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利用磁共振成像观察门静脉是否受侵、受侵的征象及其解剖分布,并与肝门部胆管癌Bismuth Codett分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肝门部胆管癌门静脉受侵率为82.5%(33/40),在磁共振图像上均表现有门静脉包埋其中、受压、变窄或者闭塞,少部分病例伴有癌栓形成(5/40),门静脉增粗(14/40),脾静脉迂曲、扩张(4/40),以及脾脏增大(5/40)。其中侵及门静脉左支12例、门静脉右支6例、门静脉主干2例,同时侵及门静脉主干、左支和右支中任意两支及以上者13例。相对Bismuth Codett分型Ⅰ和Ⅱ型而言,Ⅲ和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更容易侵犯门静脉(P<0.05)。结论 磁共振成像能较准确的显示肝门部胆管癌门静脉受侵的情况,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与常规门静脉造影对照,评价门静脉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 MRA)的使用价值。方法 36例病人做了门静脉3D DCE MAR成像,分析门静脉3D DCE MRA上门脉主干、肝内门脉左右分支的开放性,侧支循环发生的部位和严重程度。显示结果与门静脉造影术相对照,评价两者的符合情况。结果 在36例病人108支门脉主干和分支中,有104支两种检查方法显示门脉的开放性的结果相同。符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n CTPV)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的表现和特征,探讨对本病诊断及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4例门静脉海绵样变的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图像,观察了其特征性的磁共振门静脉成像的表现,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实验室及彩超检查,其中14例经手术治疗,2例肝癌门脉主干癌栓伴CTPV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结果本组24例CTPV以门静脉主干CTPV为主10例,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均受累者8例,单纯左支或右支4例,肠系膜上静脉水平发生者2例.9例门静脉成像清楚地显示,数条迂曲的侧支循环静脉跨过阻塞部位向肝内匐形延伸,其中7例可在网状、管状扩张的门静脉内见细条状、小点状低信号的栓子,6例清楚地显示,门静脉全程多条细小迂曲的侧支循环静脉缠绕在一起,扭曲成网状血管结构的影像,其它15例见离肝性侧支循环静脉走行、分布情况.结论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能准确地提供CTPV位置、严重程度的信息,可直观地评价CTPV,为临床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提供更多有重要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血管造影表现作为诊断标准,用非侵入性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评价门静脉癌栓。方法:磁共振为1.0T超导系统,轴位扫描序列为SE序列T1权重和T2权重及小角度扫描法(FLASH)序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为PhilipsC200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造影中采用减影技术。结果:20例原发性肝癌伴有门静脉癌栓形成的DSA表现,13例门静脉癌栓腔内缺损MRI表现为异常信号取代正常的门静脉流空;4例门静脉闭塞表现为门静脉截断;3例门静脉弥漫性狭窄表现为门静脉不规则狭窄。结论:MRI敏感性高,特征性强,而且无创伤性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compare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 with traditional angiography and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DUS) in the assessment of portal venous anatomy and its hemodynamics. Methods Three dimensional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 3 D-DCE) MRA and two dimensional phase-contrast (2D-PC) MR were used for the study of portal venous system in the patients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and those without liver cirrhosis. The comparison of the portal blood flow (PBF) measured with 2D-PC MR and DUS was made. Results The portal vein, splenic vein, superior mesenteric vein, cephalic collateral veins and anastomotic stoma of surgical shunting were clearly displayed in 3D-DCE MRA.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PBF measured with 2D-PC MR and DUS. 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present study indicate that the anatomical imaging of the portal venous system can be dearly revealed in MRA and the PBF can be accurately measured with 2D-PC MR. It is believed that MRA is a useful tool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patients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 2DPC、3DPC、2DTOF、3DTOF技术在门 肝静脉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中的效果。方法 :对 2 0例正常人门静脉、肝静脉行 4种MRA技术检查 ,评价背景、血管信号强度及血管 背景信号强度比 ,观察门静脉、肝静脉及其分支的显示情况。结果 :PC法背景信号强度明显低于TOF法 ,而血管信号强度和血管 背景信号强度比高于TOF法 (P <0 0 0 1)。门静脉主干 ,门静脉左、右分支及其一级分支显示达 3级者 ,3DPC法均为 85 % ,明显优于其它技术。肝右、中、左静脉显示达 3级者 ,2DTOF法分别为 5 5 %、3 5 %和 2 0 % ,明显优于其它技术。结论 :3DPC法适用于门静脉MRA成像 ,而 2DTOF法适用于肝静脉MRA成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syndrome,BCS)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比较不同影像技术诊断BCS的价值。方法选择108例BCS患者,在介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前1周完成超声及磁共振血管成像( magnatie resonance angiorgraphy, MRA)检查。以x线、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超声及MRA诊断BCS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采用χ2检验比较超声、MRA对BCS的临床诊断准确率;采用Kappa检验比较超声及MRA显示受累血管病变情况的一致性。蛄果以DSA检查作为金标准,超声诊断BCS的敏感度为92.2%、特异度为63.6%、准确率为93.5%、阳性预测值为95.9%、阴性预测值为70.O%。MRA诊断BCS的敏感度为98.0%、特异度为66.7%、准确率为95.4%、阳性预测值为97.0%、阴性预测值为75.0%。超声及MRA检查在BCS临床诊断的正确率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353,P=0.55);超声及MRA显示肝静脉和下腔静脉的病变情况与DSA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7)。结论超声与MRA检查在BCS的诊断正确率方面没有差异,超声因其方便、无创及较高的诊断正确率在BCS诊断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使用全覆膜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IPS术)中支架分流道的两端长度与长期分流道通畅率、肝性脑 病(HE)、生存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科行TIPS术患者53例,均采用直径8mm全覆膜 支架(Fluency支架,Bard)建立分流道,再视造影情况加以同等直径裸支架延长肝静脉端、门脉端。测量覆膜支架进入肝静脉长 度、门静脉长度(X1、X2),肝静脉、门静脉支架总长度(X3、X4),行COX回归分析其对TIPS术后道通畅率、生存率及肝性脑病发 生率的影响。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建立分流道,术前门脉压力(29.80±4.83)mmHg,术后门脉压力(19.00±3.92)mmHg,下降 (10.80±5.15)mmHg(t=13.44,P<0.01)。随访时间3~89 月,中位随访期64 月,平均39 个月。期间肝性脑病发生率为23%(12/ 53)。16例出现分流道再狭窄,5年累积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3%、75%、63%、62%、54%。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9%、72%、72%、 69%、69%。通畅率COX回归分析显示X1有统计学意义(OR=0.42,P<0.01);生存率COX回归分析显示X4有统计学意义(OR= 1.50,P=0.021);肝性脑病影响因素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Fluency覆膜支架行TIPS术,适当增加肝静脉端覆膜支架 长度、减少支架进入门静脉长度可提高分流道通畅率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