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和分析针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用穴规律,为针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取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了近10年针灸治疗黄褐斑的文献近50篇,对其取穴规律进行了总结与分析。结果:在合格文献中,治疗黄褐斑的主要穴位有15个,分布于八条经脉上,其中以足太阳膀胱经穴的使用最多。结论:针灸治疗黄褐斑以足三里、三阴交、曲池、血海为基本主方;配穴以辨证取穴为主;局部取穴与全身取穴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查阅文献,总结临床针刺治疗黄褐斑的选穴规律和特点,分析目前存在的不足。方法:检索了近15年针刺治疗黄褐斑的文献70余篇,对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治疗黄褐斑全身取穴与局部取穴相结合,主要穴位有23个,全身取穴以三阴交、足三里、曲池、血海为基本主穴;针刺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报道较少;针刺治疗黄褐斑的实验研究报道极少。结论:应以临床取穴规律为依据,开展动物实验,探究针刺抑制黑色素合成的作用机制,为该法有效应用于黄褐斑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黄褐斑是一种多见于中青年女性面部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以面部曝光部位发生获得性的褐色斑为特征。现代中医临床治疗,多是沿袭历代医家的辨证论治,遣方用药。笔者根据黄褐斑面部发病部位的不同,从中医整体观出发,探讨黄褐斑面部的发病部位与五脏的相关性,创造性采用部位辨证和经络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及注重引经药物的使用,希望为黄褐斑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黄褐斑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多发于中青年女性颜面部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于日晒后加重。患者虽无明显不适,但易造成严重思想负担。目前,国内外治疗黄褐斑尚无特效药物,西医治疗以表皮化学剥脱为主,见效虽快,但易复发;而中医疗法效果明显,且不易复发。中医治疗黄褐斑独具特色,通过辨证分型、因证施治,采用内治、外治与内外兼治等多种综合疗法相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检索了国内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相关的期刊文献,通过对黄褐斑的病因、病机及常见治法和方药的文献研究,探寻和分析治疗黄褐斑临床常见且有效的方法,以期能为其防治提供更多借鉴与思路。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6,(8):1064-1065
探讨黄褐斑的治疗方法。韩世荣主任医师主要从肝、脾、肾及血瘀等4个方面辨证论治黄褐斑。治疗上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内治外治相得益彰,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的优势,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采用穴位埋线与董氏奇穴疗法相结合的方法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30例用穴位埋线与董氏奇穴疗法相结合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评定疗效.结果:基本治愈8例,显效14例,好转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结论:穴位埋线与董氏奇穴疗法结合治疗黄褐斑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用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将1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及对照组80例,两组均内服中药,治疗组再加用中药面膜倒膜、超声波中药离子透入相结合的外治法。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76.3%(P<0.05)。结论治疗黄褐斑中药内服外用效果优于单纯中药内服。  相似文献   

8.
黄褐斑是临床常见的损美性疾病之一,虽有多种西医治疗手段,但疗效不佳,段渠教授基于“心部于表”理论从“心神-血脉-心阳-心液”4个维度强调了心神主宰、心血濡养、心阳温煦、心液润肤4个方面在黄褐斑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治疗上将调心贯穿始终,亦平衡五脏;道术合一,以神养颜;调和营卫,驱邪外出。该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取得良好的疗效,这既是对经典理论的传承与扩展,同时也为临床上治疗黄褐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外用相结合辨证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将71例女性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辨证论治,肝郁气滞型者予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剂,气虚血瘀型予健脾益气、活血化瘀之剂,肾虚血瘀型予补肾填精、化瘀通络之剂,并辅以中药面膜外敷;对照组35例应用六味地黄丸加中药面膜外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70.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用相结合辨证治疗黄褐斑疗效优于六味地黄丸,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黄褐斑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发生于面部的色素障碍性、损容性皮肤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形体容貌的美化要求也越来越高,积极到医院皮肤科寻求治疗的黄褐斑患者也越来越多。但临床治疗黄褐斑仍然存在疗程长、复发率高的缺点,病情的反复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影响。中医体质学认为,从体质着手,纠正体质之偏颇,可以降低疾病的发病率、稳定中长期疗效、避免反复。所以,本研究从基础理论中医体质学研究着手,探讨黄褐斑患者的体质类型的分布规律,旨在指导临床治疗黄褐斑时“辨证论治”与“辨体论治”相结合,以期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刮痧疗法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郁气滞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面部、腹部刮痧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中成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黄褐斑的面积评分、颜色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黄褐斑面积评分及黄褐斑颜色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黄褐斑面积评分及黄褐斑颜色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刮痧疗法是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有效疗法,可明显减少黄褐斑面积,淡化颜色。  相似文献   

12.
“调肾祛斑颗粒”治疗黄褐斑3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们采用自拟调肾祛斑颗粒治疗黄褐斑33例,并与治疗黄褐斑临床通用的沙棘颗粒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66例黄褐斑患者诊断标准符合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3例,年龄23~45岁,  相似文献   

13.
黄褐斑诱导发病的因素众多,发病机制复杂。从大量临床实践发现黄褐斑与中医肝脏关系密切。为优化黄褐斑的中医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对黧黑斑相关的中医古籍进行大量阅读,并检索中国知网(CNKI)及美国Pubmed系统中"从肝论治"黄褐斑、黄褐斑的发病与治疗,进行理论和临床治疗实践两方面探讨。参考文献26篇。  相似文献   

14.
赵洋 《陕西中医》2014,(11):1520-1521
目的:观察祛斑散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方法:将11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黄褐斑黄褐斑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自拟祛斑散,对照组口服安慰剂。结果:治疗组服用"自拟祛斑散"30d,黄褐斑面积下降12.70%,与对照组及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1);黄褐斑颜色积分下降40.00%,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色度改善有效率为40.38%,未产生新的黄褐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祛斑总有效率76.92%,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本方具有活血补血排毒之作用,对黄褐斑治疗有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黄褐斑是常见于中青年女性的面部损容性皮肤病,中医学认为此病的发生多与肝郁、气滞、肾虚、血瘀有关。针刺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应用广泛,针刺手段多样,方法灵活,研究分析近年来针刺治疗黄褐斑的文献报道发现如下特点:不同针刺部位的结合;不同针刺方法的应用;局部取穴与辨证取穴结合;外治与内治结合。各种手段综合运用,不仅丰富了针刺治疗黄褐斑的临床实践经验,而且为黄褐斑的治疗提供了多技术支持和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丁雯琰  金涛 《新中医》2020,52(5):10-13
黄褐斑与睡眠障碍密切相关,睡眠障碍患者黄褐斑特征较为显著。睡眠障碍可导致患者性激素水平、炎症因子、氧化应激状态及精神状态恶化,而这些病变又可加重睡眠障碍,导致黄褐斑的产生。笔者提出对睡眠障碍与黄褐斑关系主客观检测结合的大规模配对研究,旨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提高诊疗水平,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的同时治疗黄褐斑。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3,(9):1781-1783
王琦教授不仅擅长治疗多种内科疑难杂病,而且对于损美性疾病黄褐斑的治疗也有独到的治疗经验。基于"体病相关","有斑必有瘀,无瘀不成斑"的理论,黄褐斑的发病与体质有关,其患者多为血瘀质,气滞血瘀为黄褐斑的主要病机。对于黄褐斑的治疗,王琦教授从活血化瘀干预血瘀体质的基础上论治黄褐斑,同时兼顾致瘀诱因加减用药。同时以其病例说明治疗黄褐斑的方药配伍及用药加减应用,从而显示出辨体论治在治疗黄褐斑中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褐斑病因病机及其中医治疗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黄褐斑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认为黄褐斑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中医药对黄褐斑在内外治疗方面都有独特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黄褐斑的研究概况。方法:归纳、总结、分析近10 a来中医治疗黄褐斑的相关文献。结果:黄褐斑是一种色素代谢障碍性皮肤病,中医治疗黄褐斑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内治法、外治法和内外兼治法。结论:中医治疗黄褐斑独具特色,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近十年来有关针灸治疗黄褐斑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探讨针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近况。方法:将近十年来针灸治疗黄褐斑的文献资料按针刺、耳针、穴位注射、埋线、穴位贴敷等多方面进行分类综述。结果与结论:针灸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但尚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