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目的:探讨野生型p53活化片断1(p21WAF1)基因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分级、转移、肿块大小)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45例卵巢癌患者的卵巢癌和癌旁组织标本,SP法检测其p21WAF1蛋白表达,分析p21WAF1基因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分级、转移、肿块大小)的相关性。结果:p21WAF1在卵巢癌和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6%和68.9%,两者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p21WAF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卵巢癌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分级、转移、肿块大小)有相关性(P<0.01)。结论:p21WAF1基因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分级、转移、肿块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21WAF1基因与肝细胞癌(HCC)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分级、转移、肿块大小和包膜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45例肝细胞癌患者的癌和癌旁肝组织标本,SP法检测其p21WAF1蛋白表达,分析p21WAF1基因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分级、转移、肿块大小和包膜形成)的相关性。结果p21WAF1在癌和癌旁肝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9%和15.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C组织学分级、有无转移、肿块大小、有无包膜形成者p21WAF1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21WAF1基因表达阳性率在HCC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分级、转移、肿块大小和包膜形成)间无差异,p21WAF1尚不能作为HCC分化不良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癌组织及外周血p53基因突变表达情况,评价p53基因作为胃癌患者术后预后判定、转移监测及指导临床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法(PCRSSCP)和银染技术检测32例胃癌患者外周血、癌旁正常组织、癌组织中p53基因外显子5、6、7、8位点及20例健康人外周血p53基因的突变情况,并比较不同组织类型、不同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p53基因的突变率。结果:32例胃癌患者癌旁正常组织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中未检出p53基因突变;胃癌患者癌组织中的p53基因突变率为37.5%(12/32),与癌旁正常组织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胃癌组织p53基因突变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胃癌患者外周血p53基因突变率为15.6%(5/32),外周血中p53基因突变阳性者其相应癌组织p53基因突变均为阳性,经过3个月随访,其中有1例确诊为肝转移。不同组织类型不同分期胃癌患者p53基因突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53基因突变对胃癌患者术后预后判定、转移监测及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抑癌基因p53在人食管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突变,尤其是p53外显子4的变异。方法: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等方法对24例人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标本进行了p53基因外显子4-8的突变分析。结果:在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幸免被检测的15列标本中,分别有40.0%(6/15)和46.7%(7/15)发生了突变,两者差异无显著性,食管癌组织标本中有50%(9/18)的突变发生在外显子4。另外,有4例在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同时检测出p53基因突变,年龄,性别,术前治疗(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肿瘤的部位等对癌组织的突变率并不产生影响。结论:在人食管癌及其癌旁组织中,p53基因的突变几率差异无显著性,年龄,性子4的突变可能产生了尤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p53和k-ras基因突变在大肠癌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p53和k-ras基因突变在大肠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64例大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粘膜组织的p53和k-ras基因.结果:64例大肠癌患者中发生p53基因突变28例(43.8%),发生k-ras基因突变26例(40.6%),出现p53和kras基因协同突变11例(17.2%).p53和k-ras基因突变与病人性别、肿块部位、大小、浸润深度及Dukes分期无关;k-ras基因突变组年龄略高于非突变组;p53或k-ras基因单一突变组易出现淋巴结转移,但无统计学意义;p53和k-ras基因协同突变组淋巴结转移率(10/11、90.9%)明显高于两者均无突变组(7/21、33.3%,P<0.05).结论:p53和k-ras基因协同突变可能直接或间接促进了大肠癌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胃癌组织中p53基因突变和p53蛋白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胃癌和癌旁组织中p53基因突变及p53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PCR.SSCP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石蜡包埋组织进行p53基因外显子6.7和8,9以及p53蛋白的检测。结果(1)p53蛋白的阳性表达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分别为47.6%和38.1%;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p53蛋白表达52.8%。(2)癌组织中p53外显子7的突变率为23.9%;癌旁组织中突变率为19.0%。癌组织中p53外显子6的突变率为10.5%;癌旁组织为8.6%。癌组织中p53外显子8,9的突变率为1.9%;癌旁组织为1.0%。结论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筇3外显子的突变率和蛋白的表达率均明显增高,提示p53外显子的突变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是一个重要因素,并促进肿瘤的转移。p53基因突变与p53蛋白高表达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p21WAF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p21 WAF1基因缺失与多态性及其在胃癌发生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胃癌中p21 WAF1基因缺失与多态性.结果 PCR扩增显示, 30例胃癌和45例非胃癌标本均无p21 WAF1第2外显子缺失.PCR-RFLP 发现,胃癌和非胃癌p21 WAF1第2外显子多态性分别为27%(8/30)和9%(4/45), 差异有显著性(χ2=4.23,P<0.05) ,且8例具多态性胃癌标本中的正常胃粘膜亦具有这种多态性.结论胃癌中p21 WAF1基因无缺失,而存在多态性,p21 WAF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王晓玫  成志强  陶凤华  苏学劲  王玲 《医学争鸣》2003,24(18):1650-1652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p5 3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 ,评价检测 p5 3基因点突变作为基因标记物在判断患者预后中的意义 .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分析技术 ,检测 31例NSCLC及5例肺良性病变石蜡包埋标本 p5 3基因的点突变 .结果 :肺癌组织 p5 3基因点突变率为 4 8% (15 / 31) ,肺良性病变未检出该基因突变 ,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各组织学类型肺癌p5 3基因 5~ 8外显子点突变检出频率为 :鳞状细胞癌 9例(9/ 16 ) ,腺癌 3例 (3/ 10 ) ,肺泡细胞癌 1例 (1/ 3) ,大细胞癌 2例 (2 / 2 ) .肺腺癌组织 p5 3基因点突变率比鳞状细胞癌低 .Ⅲ Ⅳ期肺癌点突变率明显高于Ⅰ期肺癌 (P <0 .0 5 ) ,p5 3基因点突变与临床分期有关 ,在低分化肺癌其突变频率明显高于分化好的肺癌 (高分化和中分化肺癌 ) ,p5 3基因突变率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组织学类型无相关性 .结论 :应用PCR SSCP技术检测 p5 3基因突变能够反映肺癌的进展情况、临床分期及肿瘤分化程度 ,是判断肺癌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鼻咽上皮癌变过程中周期蛋白Cyclin D1与抑癌基因p21 (wild- type p53 activated fragment 1,p21 WAF1)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7例鼻咽癌组织、21例癌旁上皮组织和14例正常鼻咽粘膜中Cyclin D1与p21WAF1蛋白表达.结果 从鼻咽正常粘膜、癌旁粘膜上皮组织到癌组织,Cyclin D1表达阳性率逐渐增加,并且差异有显著意义(均为P <0.05).p21WAF1蛋白在以上组织中阳性率较高,且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Cyclin D1、p21WAF1蛋白与鼻咽部上皮细胞恶性增生密切相关,p21WAF1蛋白表达可能与细胞周期调控的反馈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
食管鳞状细胞癌p16基因变异及其与肿瘤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p16基因与原发性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分析方法检测53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16基因的缺失和突变,分析p16基因变异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关系。结果 53例食管癌患者中,14例为p16基因纯合性缺失,12例存在突变。p16基因变异在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性别、年龄、肿瘤长度及肿瘤浸润深度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16基因的缺失与突变可能是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晚期事件,它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16基因缺失与突变的检测可作为判断食管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发展及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在哈萨克族(简称哈族)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阐明哈族食管癌高发的机理,从分子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CR技术并配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和银染的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法对41 例新疆地区原发性食管癌及正常组织中家族性结肠腺瘤样息肉易感基因(APC)第11 外显子杂合缺失(LOH)及点突变进行检测。结果:31 例信息个体中13 例显示杂合缺失,杂合缺失率为41.9% ,其中哈族的杂合缺失率为50.0% (7/14),而汉族的杂合缺失率为35.3% (6/17)。点突变率为24.4% (10/41),其中哈族食管癌的点突变率为30.0% (6/20),汉族食管癌的点突变率为19.0% (4/21)。结论:APC抑癌基因第11 外显子的LOH 存在于食管癌的各个临床分期,LOH不是癌症发生的结果,可能是癌症发生的早期因素,且与食管癌的恶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多中心起源理论的分子学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免疫组化选择性DNA序列分析方法,对来自河南省林州市21例原发性食管鳞癌患者食管癌组织和癌旁基底细胞增生、间变和原位癌病灶的肿瘤抑制基因P53进行比较研究。结果:21例原发食管癌病灶中发现14例P53基因突变(67%)。突变部位分别为第5外显子(4例,占29%)、第6外显子(1例,占7%)、第7外显子(2例,占14%)和第8外显子(6例,占42%)。1例突变发生在第4内显子(7%)。对14例癌旁上皮基底细胞增生、间变和原位癌病灶的P53基因分析发现均有不同数量的基因突变。间变及原位癌组织的P53基因突变与癌组织极为相似,但是基底细胞增生病变的P53基因突变与癌组织不同,其突变部位均发生在第5外显子。提示:食管上皮不同部位的孤立病灶出现相似的分子学改变,支持食管癌多中心起源的理论,随着病变从基底细胞增生到间变到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的发展,这些分子学变化可能在癌变的不同阶段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肠癌患者粪便p53基因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大肠癌患者p53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之间关系,并探讨从粪便中检测p53基因突变在大肠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法,检测大肠癌患者癌组织和粪便标本中p53基因第5~8外显子突变情况;同时运用免疫组化法分析癌组织中p53表达情况。结果: 34例大肠癌患者癌组织标本中,p53基因第5~8外显子突变及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2.9%和55.9%,正常黏膜未见p53表达(P<0.01)。p53表达与基因突变呈正相关关系(P<0.05)。p53表达阳性率与肿瘤组织大小有关,肿瘤≤ 5cm者阳性率高于>5 cm者(P<0.05),但与其它临床病理因素无关。12例癌组织中有p53基因突变的患者其粪便中基因突变阳性率为41.7%,正常人未检测出突变。结论: p53基因突变是参与和影响p53表达和生物学功能的主要因素;大肠癌患者粪便中可检测出p53基因突变,粪便中p53基因检测可成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用于大肠癌的诊断及高危人群的筛检普查。  相似文献   

14.
MDM2、p53和p21WAF1/CIP1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MDM2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MDM2、p53和p21^WAF1/CIP1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94例胃癌MDM2、p53和p21^WAF1/CIP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4例胃癌中未发现有MDM2的表达。p53及p21^WAF1/CIP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38%(53/94)和41.49%(39/94),阳性表达位于癌细胞核。在癌旁不典型增生灶中,p53有3例,p21^WAF1/CIP1有5例阳生,癌旁正常黏膜均为阴性。p53和p21^WAF1/CIP1两者的阳性表达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在性别、年龄、部位、浸润深度、局产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类型等临床病理指标中,p53或p21^WAF1/CIP1的阳性表达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DM2在胃癌的发展中不起重要作用,而在胃癌发展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抑癌基因p53的突变。p21^WAF1/CIP、在胃癌中可能是以不依赖p53的途径增高,说明癌细胞增生已不受G1期检查点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p21WAF1/CIP1 gene DNA sequencing and its expression in human osteosarcom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ackground Mutation and expression change of p21^WAF1/CIP1 may play a role in the growth of osteosarcoma.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the p21^WAF1/CIP1 gene in human osteosarcoma, p21^WAF1/CIP1 gene DNA sequence change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the phenotype and clinical prognosis.Methods p21^WAF1/CIP1 gene in 10 normal people and the tumours of 45 osteosarcoma patients were examined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PCR-SSCP) with silver staining. The PCR product with an abnormal strand was sequenced directly. The p21^WAF1/CIP1 gene mRNA and P21 protein of 45 cases of osteosarcoma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d immunohistochemistrv, respectively.Results The occurrence of P21 protein in osteosarcoma was 17. 78% (8/45), and p21^WAF1/CIP1 mRNA expression in osteosarcoma was 42.22% (19/45). The p21^WAF1/CIP1 gene DNA sequencing of amplified production showed that in p21^WAF1/CIP1 gene exon 3 of 36 cases of human osteosarcoma,there were 17 cases (47.22%) with C→T at position 609; 10 normal blood samples‘ DNA sequence analysis yielded 8 cases (80.00%) with C→T at the same position.Conclusions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malignancy, the expression of p21^WAF1/CIP1 mRNA and P21 protein in osteosarcoma tends to decrease. It is uncommon for the p21^WAF1/CIP1 gene mutation to occur in human osteosarcoma. As a result, the possible existence of tumour subtypes of p21^WAF1/CIP1 gnemutation should be investigated. Our research leads to the location of p21^WAF1/CIP1 gene polymorphism of Chinese osteosarcoma patients, which can provide a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  相似文献   

16.
食管上皮癌前期病变细胞p53基因的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p53基因的突变在食管癌前期病变和正常食管上皮中的差异,了解癌前期病变细胞中p53基因的突变与癌变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SSCP方法和PCR-RFLP方法对四川盐亭县1982年施行食管癌普查的食管拉网脱落细胞,进行p53基因第5外显子及第7外显子的突变检测。结果 48例标本p53基因检测均得成功;食管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细胞中发现有5例突变发生均为p53基因第7外显子,而第5外显子未发现突变。检测到的5例突变中,有3例分别在为查后10年,12年和14年后转变为食管癌。正常食管上皮拉网脱落细胞中均未发现突变。结论 p53基因保持正常状态是食管上皮维持正常的前提条件;p53基因的突变歙良管上皮癌前期病变细胞具有了癌变趋势。  相似文献   

17.
宫颈癌组织中乳头瘤病毒感染及抑癌基因p53突变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感染及抑癌基因P53突变与宫颈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PCR及其单链构象多态性方法,对60例宫颈癌组织DNA进行检测,同时选择宫颈糜烂及正常宫颈各50例作为对照。结果:宫颈癌组织中HPV16感染呈明显梯度关系,且鳞癌组织中HPV16的检出率远比腺癌高,并高于CIN和正常宫颈组织;相反,腺癌中HPV18的检出率比鳞癌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在哈萨克族(哈族)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阐明哈族食管癌高发的机理。方法;应用PCR瑜民泳法和LSAB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法对新疆地区原发性食管癌及其正常组织中P16基因第3外显子纯合缺及及基因表达进行检测。结果:41对标本中癌组织及其正常组均未发现纯合缺失,28例标本中12例有P16基因表达,占42.9%(12/28),其中哈族为53.8%(7/13),汉族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