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屏  张熔熔  万佳艺 《江苏医药》2012,38(19):2285-2287,2365
目的 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学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对8例肾嫌色细胞癌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分别随访5-75个月.结果 大体肿块直径2.5-7.0 cm.镜下,肿瘤由嫌色细胞和嗜酸细胞构成,呈片状、梁状和腺状分布.嫌色细胞体积较大、多角形,细胞膜清晰而厚,细胞质半透明细网状,细胞核皱缩,可见核沟及核异型,核仁不明显;而嗜酸细胞胞质嗜酸,可见明显的核周空晕.免疫表型EMA、CD117和E-cadherin 100%阳性,CD1050%阳性,CK7 75%阳性,P504S 25%阳性,Vimentin 100%阴性.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肾脏肿瘤,预后好于肾透明细胞癌,与乳头状肾细胞癌相当.其特征性的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电镜及遗传学改变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OX-2和BCL-2在肾嗜酸细胞腺瘤和肾嫌色细胞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1例肾嗜酸细胞腺瘤和18例肾嫌色细胞癌中COX-2和BCL-2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的不同。结果COX-2和BCL-2在肾嗜酸细胞腺瘤的阳性表达率为52.3%和42.8%;在肾嫌色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3.3%和72.2%,两项指标分别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OX-2和BCL-2在肾嗜酸细胞腺瘤中的高表达阳性率为9.5%和4.8%;在肾嫌色细胞癌中的高表达阳性率为50.0%和33.3%,两项指标分别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X-2和BCL-2高表达可作为肾嗜酸细胞腺瘤和肾嫌色细胞癌鉴别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董莘 《沈阳部队医药》2010,23(3):196-199,202
绝大部分肾脏肿块是肿瘤性的,感染性、炎症性以及其他非肿瘤性的肿块只占非常小的比例。在成年人,肾细胞癌占原发性恶性肿瘤的80%-90%。上尿路的移行细胞癌仅占5%-7%(表1)。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肾细胞癌分类见表2。在所有被发现的肾脏肿瘤中,20%是良性的,25%是生长缓慢的乳头状肾细胞癌和嫌色细胞癌。在恶性肿瘤中,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癌和嫌色细胞癌约占9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renalcellcarcinoma,CRCC)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学表型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CRCC临床及病理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复习讨论。结果13例均行患侧肾根治性切除术。光镜所见:肿瘤细胞由嫌色细胞和嗜酸细胞组成,呈梁状和腺状分布。嫌色细胞呈多角形,胞膜清晰,胞浆呈半透明的网状结构,细胞核皱缩,有核沟及核异型存在,无明显核仁;而嗜酸细胞胞质嗜酸性,多呈圆形,可见明显的核周空晕。免疫组化CD117(+),EMA(+),Vimentin(-)。7例获随访,随访时间8~65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CRCC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肾细胞癌,明确诊断需要依据典型的病理学特征。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长期随访发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正>肾癌是源于肾小管或肾集合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据统计肾癌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1],且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病因尚不清楚。肾癌的主要类型有肾透明细胞癌、肾乳头状腺癌、肾嫌色细胞癌等。其中肾透明细胞癌是一种最常见的肾实质恶性肿瘤,约占肾癌的80%3%[1],且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病因尚不清楚。肾癌的主要类型有肾透明细胞癌、肾乳头状腺癌、肾嫌色细胞癌等。其中肾透明细胞癌是一种最常见的肾实质恶性肿瘤,约占肾癌的80%85%左右[2],生物学行为极为复杂,对放疗和化疗均不敏感,约有40%以上患者在有效治疗后仍复发[3]。对于其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余芳 《江西医药》2014,(12):1546-1548
目的:分析非透明细胞肾癌的CT、MRI表现及病理改变特点,以提高对非透明细胞肾癌各亚型影像学表现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异位嗜铬细胞瘤2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影像表现及病理特点。结果17例嫌色细胞癌中9例位于左肾,8例位于右肾,6例病灶内钙化,1例囊变,17例中12例行CT增强,病灶实性成分强化,CT值为(88.1±35.2)(46-169)HU,强化密度低于正常皮髓质。6例乳头状癌3例位于左肾,3例位于右肾;4例可见病灶内钙化或高密度影,1例囊变,6例中3例行CT增强,病灶实性成分强化CT值为(56.7±24.2)(38-84)HU,病灶强化密度均低于正常肾皮髓质。23例非透明细胞癌MRI上,T1WI呈稍低,T2WI呈稍高,DWI呈稍高。结论嫌色细胞癌、乳头状癌在CT增强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有助于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韩方征 《河北医药》2013,35(3):354-356
目的分析内皮细胞标记物CD34及CD31在不同亚型肾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标记的肾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RCC临床病理及组织学分级关系,同时观察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TK)在不同亚型肾癌中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008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28例肾癌患者,其中肾乳头状癌33例,肾透明细胞癌66例,肾嫌色细胞癌29例,CD34、CD31及RTK在不同亚型肾癌组织的表达均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果肾透明细胞癌与肾非透明细胞癌(肾乳头状癌、肾嫌色细胞癌)组织比较,CD34与CD31标记的MVD值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嫌色细胞癌与肾乳头状癌组织比较,CD34标记的MVD值显著高于CD31标记的MV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4与CD31标记的MVD值均与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分期及组织分级呈明显负相关,而与肾非透明细胞癌的临床分期及组织分级无相关性。RTK在肾乳头状癌的表达中,部分受体均具有显著相关性,而在肾透明细胞癌及肾嫌色细胞癌的表达中,所有受体指标均无相关性。结论内皮细胞标记物CD34与CD31均可显示RCC组织中的MVD值,且显示结果较为清晰,其中CD34显示更加明显,而通过检测RTK在不同亚型肾癌中表达之间的相关性,能够更加准确地判定肾乳头状癌的预后情况,为临床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renal cel carcinoma,RCC)主要亚型的CT表现,提高术前诊断率,从而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2016年4月份3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并且临床资料完整的病例,术前均行CT平扫、皮髓质交界期、实质期及MPR重建扫描。将皮髓质交界期强化程度与肾皮质相仿定义为明显强化,明显低于肾皮质定义为轻度强化,介于两者之间为中等度强化。结果:透明细胞癌(clear cel RCC)23例,平扫时囊变5例,出血6例,钙化5例,增强后明显强化呈快进快出表现13例,轻度强化3例;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 RCC)3例,平扫时钙化1例,增强后均呈中度不均匀强化;乳头状细胞癌(papilary RCC)4例,平扫时病灶内均有坏死,增强后呈轻度强化。透明细胞癌皮髓质交界期强化程度明显强于嫌色细胞癌及乳头状肾癌,嫌色细胞癌及乳头状肾癌呈轻中度延迟强化,透明细胞癌出血、坏死、囊变及钙化多见,乳头状肾癌容易坏死。结论:肾癌不同亚型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仔细分析病灶的特征及强化方式有助于做出正确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9.
牛钊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7):91-92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SCT)多期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确诊为小肾癌的患者124例,年龄41~75岁,平均(58.1±8.4)岁。分析患者术前肾脏SCT资料,比较不同病理亚型瘤体密度、各期CT值、强化程度和模式。结果平扫期,嫌色细胞癌瘤体密度均匀,乳头状癌和透明细胞癌瘤体密度不均匀。透明细胞癌皮髓期呈不均匀强化,实质期强化程度快速下降,排泄期持续下降;乳头状和嫌色细胞癌皮髓期呈轻度或中度均匀强化,实质期和排泄期呈持续强化。乳头状癌平扫期CT值显著高于透明细胞癌和嫌色细胞癌(P〈0.05),嫌色细胞癌和乳头状癌排泄期、实质期和皮髓期CT值均显著低于透明细胞癌(P〈0.05),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均匀强化的比率显著低于嫌色细胞癌(P〈0.05)。结论 SCT多期扫描是诊断小肾癌较理想的选择之一,其不同病理亚型具有特征性SCT表现。  相似文献   

10.
卫月  蔡艳  许杨明 《中国医药科学》2012,(3):145-146,162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造影能否预测肾脏占位病变的组织类型。方法 27例肾脏占位病变患者术前行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八氟丙烷超声造影,超声造影结果与外科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 18例患者为透明细胞癌,3例为1型乳头状瘤,1例为嫌色细胞癌,1例为未分类病变,3例为嗜酸细胞瘤,1例为良性血管肌脂肪瘤。不均匀回声和延迟洗出相联合、造影增强度、病变峰值强度联合延迟洗出诊断肾占位病变病理类型有高的的阳性预测值、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不均匀回声、延迟洗出、造影增强度、病变峰值强度有助于鉴别诊断肾透明细胞癌和非透明细胞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我院住院部收治的27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CT表现,观察、比较其术前CT影像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评价CT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诊断应用价值。结果 27例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均位于肾皮质,肿瘤大部分呈大小不一的圆形或椭圆形,与相邻肾实质分界清晰,有假包膜。CT平扫示病灶呈均匀或不均匀、高或低的混杂密度影,CT动态增强扫描示病灶呈快进快出的特点,皮髓质交界期轮廓最为清晰,并与周围实质对比度最佳。其中,坏死及囊变9例(33.3%),肿瘤组织中见点状或斑片状钙化12例(44.5%)。累及肾周筋膜3例(11.1%),侵犯肾孟1例(3.7%),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2例(7.4%);病理检查结果示27例肿瘤细胞排列呈实性,多为富血供,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出血、坏死、钙化及囊性变。其中有5例肿瘤(18.5%)出现假包膜。结论 CT在诊断肾透明细胞癌病变部位范围和程度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以及对预后估计治疗效果判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是肾透明细胞癌诊断的主要影像学手段。肾透明细胞癌多为富血供,在皮髓质期肿瘤呈不均匀明显强化,CT表现具有特异性,可与其他亚型肾细胞癌相鉴别。  相似文献   

12.
肾细胞癌56例的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肾细胞癌的CT表现,探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该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6例肾细胞癌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肾透明细胞癌48例,肾乳头状癌6例,肾嫌色细胞癌1例,肾集合管癌1例。上述各型有其特征性的CT表现,肾透明细胞癌呈不均匀而富血供;乳头状癌不均匀而少血供;嫌色细胞癌呈少血供改变,内可见星茫状强化;集合管癌累及肾皮质和肾髓质,呈少血供改变,边界不清。结论常见RCC亚型有其特征性的CT表现,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分析尼古丁依赖患者肾嫌色细胞癌组织中c-kit的表达情况,并对差异表达的c-kit进行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进一步探讨其在尼古丁依赖肾嫌色细胞癌患者中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数据库,分析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中c-kit表达差异,meta分析验证上述结果。基于UALCAN数据库,分析影响基因表达的临床病理特征。通过Linkedomics进行c-kit共表达基因的基因富集通路及PPI网络图的获取。Timer分析c-kit表达与肿瘤免疫浸润的关系。免疫组化分析尼古丁依赖肾嫌色细胞癌患者肾组织中c-ki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c-kit在肾嫌色细胞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且表达与患者肿瘤分期相关。KIT在肾嫌色细胞癌的免疫浸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吸烟能诱导肾嫌色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c-kit蛋白表达。结论 尼古丁作为肾癌的重要诱发因素,可能通过激活肿瘤组织中c-kit活性在肾嫌色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肾嫌色细胞癌患者术前CT、MRI和术后病理学表现。方法 搜集2010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经手术治疗的25例肾嫌色细胞癌患者术前CT、MRI影像学资料及术后病理学资料。结果 25例患者均为单侧肾脏单发病灶。CT平扫时肿瘤均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其中19例(76%)病灶表现为均匀密度,出现细小钙化灶和液化、坏死灶各3例(12%)。MRI检查时肿瘤在T1WI平扫表现为等信号和等低信号的分别为7例(28%)和18例(72%);在T2WI平扫表现为均匀高信号和肿瘤内出现小囊状混杂高信号的分别为19例(76%)和6例(24%);25例(100%)患者DWI均表现为高信号。肾嫌色细胞癌CT增强与MRI增强扫描强化特点及程度相似,病灶增强扫描时均表现为不同程度强化,24例(96%)患者在肾皮髓质期时病灶强化程度均高于肾髓质且低于肾皮质,其中21例(84%)表现为轻-中度强化,3例(12%)为明显强化,1例(4%)为轻度强化。病理学特征:肿瘤大体表现为境界清晰的棕褐色、棕色、灰黄色实性组织,光镜下肿瘤结构呈实性或片状表现,间质有少量厚壁血管,细胞呈多形性改变。其中嫌色细胞癌嗜酸变型和经典型分别为10例和15例,嗜酸变型可见核沟及核异形,可被伊红染色;经典型胞浆弥散,不被HE染色。免疫组化:本组25例患者肿瘤细胞中上皮型钙粘蛋白(E-Cad)表达率为100%,肿瘤广谱细胞角蛋白CK7 19例(76%)表达为强阳性,其余6例(24%)表达为弱阳性,25例(100%)胶样铁(Hale)染色均呈阳性,肿瘤细胞角蛋白CK8 23例(92%)均呈阳性。结论 根据肾嫌色细胞癌术前CT、MRI影像学表现及术后病理学特点,可与其它肾脏肿瘤相鉴别,对正确诊断此病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高静 《中国医药指南》2013,(13):243-244
目的分析给予肾细胞癌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30例经确诊为肾细胞癌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给予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探讨诊断价值。结果诊断结果显示,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有19例,乳头状肾细胞癌、嫌色肾细胞癌、出血性肾囊肿及肾盂移行细胞癌患者各有2例,其余3例患者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结论给予肾细胞癌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能够有效显示患者肾细胞癌的血供特点及声像图检查结果,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肾癌组织中干细胞因子( nucleostemin,NS)的表达。方法选取接收的50例肾癌患者,患者均经过病理证实,收集切除的肾癌标本。按Thoenes进行病理分级分为G1、G2、G33级,临床分期按Robson分为Ⅰ、Ⅱ、Ⅲ、Ⅳ期。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检测患者肾癌组织中NS mRNA的表达,分析其相关性及意义。另外选取10例正常肾组织的志愿者,与肾癌组织患者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常肾组织组的吸光度明显大于肾癌组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在肾癌细胞不同病理分型中,透明细胞癌、嗜色细胞癌、嫌色细胞癌的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G1、G2、G3肾癌组织NS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5.45%、77.27%、8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肾癌患者在Ⅰ期、Ⅱ期、Ⅲ期、Ⅳ期中NS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7.14%、61.11%、10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且Ⅲ期、Ⅳ期的阳性率明显大于Ⅰ期、Ⅱ期;NS表达阳性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 P >0.05)。结论肾癌组织中nucleostemin的表达与肾癌细胞的分型、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与肾癌病理分级、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7.
高鑫  张淑芳△  黄邓高  曹卉 《天津医药》2018,46(11):1145-1150
摘要: 目的 探讨脂肪酸结合蛋白5 (FABP5) 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 提取Oncomine 和GEO数据库中有关FABP5的信息并进行表达情况分析, 通过DAVID数据库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注释, 采用 GEPIA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Oncomine数据库中共找到445项FABP5在不同肿瘤类型中的研究数据集, 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中表达增高的有32项 (肾癌5项), 表达降低的有24项 (肾癌0项)。肾癌中有4项涉及肾透明细胞癌和正常组织中FABP5的表达研究数据集。综合比较这4项数据集发现, FABP5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量高于正常组织 (P<0.05)。GEO数据库中GSE66271芯片数据分析结果发现差异基因FABP5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组织 (P<0.01)。DAVID功能分析发现这些差异基因主要集中于影响细胞的转运蛋白活性和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代谢功能。使用GEPIA分析来自TCGA数据库和GTEx项目的516例患者预后发现FABP5高表达的患者总体死亡率较高, 低表达FABP5的患者预后较好 (P=0.001 1)。结论 FABP5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并与肾透明细胞癌预后差相关, 其有望成为抗肾透明细胞癌药物的重要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8.
<正>肾嫌色细胞癌(renal chromophobe cell carcinoma,RCCC)是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中少见的一种类型,起源于肾集合管上皮的暗细胞,约占肾癌的4%5%。本研究收集了6例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RCCC,分析其CT表现及相应的病理特点,旨在进一步提高对RCCC的认识,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10—2013年经手术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的综合治疗的方法与价值。方法将3例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放化疗治疗方案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结果3例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治疗后,存活2年及以上为2例占66.7%,1例治疗后1年内死亡占33.3%。结论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仍是一类值得基础和临床探索研究的恶性肿瘤,应加强学习与研究,提高对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的认识与治疗。  相似文献   

20.
汪裕聪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7):1048-1049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CT和MRI表现,提高其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肾嫌色细胞癌的CT和MRI影像资料。结果:CT检查13例,平扫呈软组织密度,大部分有分叶,肿瘤内部常见条状、小片状低密度影或星形低密度影,增强扫描皮髓期肿瘤强化低于肾皮质,而高于肾髓质。MRI检查4例,均见低信号包膜,CT平扫肿瘤内条状、小片状低密度影,T2WI脂肪抑制呈高信号,星形低密度影,T1WI为低信号,T2WI脂肪抑制为低信号。结论:肾嫌色细胞癌属少血供病变,CT强化表现配合MRI显示肿瘤内信号改变有助于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