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R, R)-XY-10和(S, S)-XY-10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增生作用,并且进一步的研究其作用机制。但(R, R)-XY-10和(S, S)-XY-10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并无增生的作用。方法:通过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研究(R, R)-XY-10和(S, S)-XY-10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增生作用,并且采用ERK、KT、PI3K、蛋白激酶C(PKC)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来研究其作用机制。结果:(R, R)-XY-10和(S, S)-XY-10促进了ARPE-19细胞的增生,并具有剂量依赖性,但是对HUVECs细胞没有影响。如果同时加入增生抑制剂H7 (5μmol/L)、金丝桃素(20μmol/L)、PD98059(2μmol/L)、LY294002(50μmol/L)、SH-5(10μmol/L)和L-NAME (100μmol/L),则给予H7、金丝桃素、PD98059和LY294002各组的增生作用受到了抑制,而给予SH-5和L-NAME两组的增生作用没有影响。结论:(R, R)-XY-10和(S, S)-XY-10能够诱导ARPE-19细胞增生,其作用可能是通过MAPK和PI3K的途径来发挥该作用。因此,(R, R)-XY-10和(S, S)-XY-10能通过修复损伤的RPE细胞来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  相似文献   

2.
消炎痛(indomethacin)为吲哚类衍生物,系阿斯匹林的同类药,具有解热、镇痛、消炎、三者合一的作用特点,阿斯匹林的广泛应用已有近百年历史,该类药物自本世纪中叶以来又出现了不少新的合成药,如:吡唑酮类、灭酸类和吲哚类,其基本作用相似;Arrigoni-Martelli(1977)将此归属于非甾体类抗炎剂(NSAIA)的A类,也是典范的NSAIA。近十多年来,对此类药物的研究和应用又有很大进展,对其抗炎作用的认识和机理的了解也日益深入,这与同时期内对前列腺素(PG)的发现和致力研究中所获得的进展有关。 Vane(1971)首先阐明了NSAIA(如消炎痛、阿斯匹林)的作用主要是由于抑制PG的生物合成,并证实:通过抑制PG合成酶(环氧化酶),阻断了花生四烯酸(PG的前体)这一酶化作用阶段,使之不能合成PG。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和代谢综合征相关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代谢综合征作为危险因素在POAG发生发展中所起的可能作用。方法:应用ABI Prism 7500HT型荧光定量PCR仪结合TaqMan SNP Genotyping试剂盒荧光探针技术检测POAG37和正常对照100例白介素6(IL-6)、白介素6受体(IL-6R)、多巴胺受体-D2(DRD2)、β-纤维蛋白原(FGB)、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G)、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E-选择素(E-Sel)、脂蛋白A-5(APOA5)、C反应蛋白(CRP)、外核苷酸焦磷酸酶/磷酸二酯酶1(ENPP1)、肝脂肪酶(LIPC)、脂联素(ADIPOQ)、对氧磷酯酶-1(PON1)和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E(SERPINE1)基因的基因型,计算并比较其等位基因频率。结果:POAG组IL-6R,IL-6,FGB,CRP,ENPP1,LIPC,ADIPOQ,PON1和SERPINE1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其中OR值>2.5的有IL-6,FGB,CRP,ENPP1,LIPC和ADIPOQ。结论:代谢综合征作为POAG的危险因素,可能与其相关基因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有关。其相应的基因表达及其功能可影响POAG的发生和发展,包括SERPINE1作用于小梁网细胞外基质;ENPP1抑制胰岛素样因子活性,影响小梁网细胞生长;IL-6的内源性视神经保护作用;IL-6,IL-6R,E-Sel参与的自身免疫反应;FGB和LIPC在高粘滞血症中作用;ADIPOQ促进NOS/NO生成;PON1的血管内皮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治疗眼部真菌感染7种药物的有效性。设计对照实验研究。研究对象眼部分离76株真菌及7种抗真菌药物。方法用微量液基稀释法(M38P)测定特比萘芬(TBN)、两性霉素B(AmB)、酮康唑(KCZ)、咪康唑(MCZ)、伊曲康唑(ICZ)、氟康唑(FCZ)和5氟胞嘧啶(5FC)7种抗真菌药对眼部分离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范围和平均值。主要指标药物最低抑菌浓度。结果TBN对眼部真菌作用最强,对镰刀菌和曲霉菌的MIC值和平均值最小,茄病镰刀菌的MIC为0.15~8μg/ml,平均值为1.10μg/ml。AmB对茄病镰刀菌作用仅次于TBN,其MIC为2.00~8.00μg/ml,平均值为3.97μg/ml。KCI、MCA和ICZ对茄病镰刀菌作用稍差,对其它菌种均有一定作用。5FC和FCZ(除黑曲霉和串珠镰刀各1例)最低抑菌浓度均>64μg/ml的最高浓度。结论TBNF对眼部真菌作用最强,AmB次之,KCZ、MCZ和ICZ对不同菌属均有作用,FCZ和5FC的作用较差。  相似文献   

5.
谷氨酸对视网膜内层神经细胞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谷氨酸对视网膜内层神经细胞(inner stratum retinal neurons, ISRN)的影响及其毒性作用的量效关系。方法将30只新生小鼠神经层视网膜组织块均匀接种于2块24孔培养板(48孔),将其 分成正常对照组、谷氨酸作用24 h组和正常培养18 h后,谷氨酸继续作用6 h组。培养24 h 后, 将视网膜组织块常规进行切片,HE染色,油镜下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retinal ganglion cells, RGCs)和内核层(inner nuclear layer, INL)的细胞形态,并分别计算细胞形态正常的RGCs数和INL细胞数 。结果视网膜组织正常培养24 h后,ISRN(RGCs和INL细胞)中可见少数细胞胞核固缩和坏死。谷氨酸作用24 h组:当谷氨酸浓度为2、4 mmol时,ISRN的细胞形态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谷氨酸浓度≥6 mmol,视网膜内层形态正常的神经细胞数量明显较对照组减少(P<0.05),且随着谷氨酸浓度的增加,其数量逐渐减少。谷氨酸后6 h作用组:谷氨酸浓度为6 mmol时,INL中形态正常的细胞数量明显较对照组减少(P <0.05),而RGCs层中形态正常的细胞数量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P>0.0 5); 谷氨酸浓度≥8 mmol时,RGCs层和INL中形态正常的细胞数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 05)。 结论谷氨酸对离体视网膜内层神经细胞具有毒性作用,其毒性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311-314)  相似文献   

6.
环磷核苷酸是一类广泛地存在于一切生物细胞内的重要活性物质。其中的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通过其“第二信使”的作用,调节着许多激素(脂类激素和  相似文献   

7.
转化生长因子-β与翼状胬肉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beta,TGF-β)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翼状胬肉中也有其异常表达。TGF-β在翼状胬肉发病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①能促进翼状胬肉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新生血管形成。②能促进多种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的合成。③对翼状胬肉中的炎症和免疫反应也有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9-(1,3-二羟基-2丙氧甲基)鸟嘌呤(DHPG)是一种抗单纯疱疹病毒Ⅰ、Ⅱ型(HSVⅠ.Ⅱ)的有效新药,对巨细胞病毒(CMV)和爱泼斯坦-巴尔(Epstein-Barr)病毒也有效。其结构及作用机理与无环鸟苷(ACV)相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ZX-5对缺血后视网膜功能的恢复作用,并比较其光学异构体(R,R)-ZX-5和(S,S)-ZX-5对脉络膜血流及缺血后视网膜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用彩色微球技术研究兔高眼压下(40mmHg)脉络膜血流的变化。用视网膜电生理仪测量b波,评价大鼠缺血后视网膜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10g/L(R,R)-ZX-5滴眼液50μL能在不同时间点提高脉络膜血流(P<0.05),而(S,S)-ZX-5在相同条件下对提高脉络膜血流没有影响。ZX-5和(R,R)-ZX-5在不同时间点对视网膜缺血后功能恢复作用明显(P<0.05),(R,R)-ZX-5的作用优于ZX-5;而(S,S)-ZX-5对缺血后视网膜功能的恢复作用不明显。结论:ZX-5和(R,R)-ZX-5对增加脉络膜血流量和促进视网膜功能的恢复有显著功效,(R,R)-ZX-5恢复视网膜功能的作用更强,有可能进一步开发成有效防治眼血流障碍相关性眼病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关于角膜塑形术疗法的几点意见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 ,角膜塑形术 (orthokeratology,OK)镜治疗近视眼技术已遍及我国各地。多种现象表明 ,其商业活动远超前于学术研究。经过前一阶段的实践 ,如今已到该初步小结的时候。近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在积极开展调查 ,并决心全面干预 ,这是件大好事。作为一名眼科医师 ,应当积极参与 ,并有义务提供信息与建议。1 OK镜在一定范围内降低近视屈光度的作用仅为表面现象 :已有结果表明 :(1 )OK镜效果仅为一时性 ;(2 )其作用属光学矫正 ,仅为对症疗法 ,未改变近视病理过程。 (3 )降低近视屈光度数的作用有限 ;(4 )其治疗效应不…  相似文献   

11.
李筱荣  张晓敏 《眼科》2011,20(4):222-225
间充质干细胞(MSC)用于治疗视网膜疾病有两种移植方法:全身静脉注射和局部移植,后者具有更好的针对性。根据疾病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MSC治疗策略:(1)MSC定向分化替代受损细胞,如光感受器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2)利用其免疫抑制作用治疗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3)利用其神经保护作用减轻或延缓视网膜组织损伤,如目前的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和青光眼动物模型;(4)转基因后的MSC移植靶向治疗,如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治疗;(5)利用MSC抗炎和促进创伤愈合作用治疗多种视网膜疾病。迄今为止,其抑制葡萄膜视网膜炎进展以及视神经营养保护作用较为明确。但MSC在各种视网膜疾病中的疗效还需要严格评估,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不同研究结果差异较大。此外,MSC的移植途径和方法,治疗的远期效果及安全性也有待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维生素B1(thiamine)通过改变糖酵解和细胞复制对高浓度葡萄糖所致体外培养的牛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BREC)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维生素B1的保护作用。方法:取2~3代体外培养的牛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将培养板上的细胞随机分为4组,DMEM培养基含不同葡萄糖浓度(5.5,20.0mmol/L),同时分别加与不加维生素B1(150μmol)。7d后检测细胞活力和上层培养液中的LDH的含量;^3H-TdR掺入法测定DNA合成以及流式细胞仪测定牛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周期,观察高糖对牛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并观察维生素B1对其的保护作用。结果:与正常组(葡萄糖5.5mmol/L)相比,高糖组(葡萄糖20.0mmol/L)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培养液中的LDH含量显增加,细胞DNA合成减少,细胞凋亡率增加。而加入维生素B1(150μmol)能够显降低细胞的损伤程度。结论:高浓度葡萄糖对牛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有显的损伤作用,维生素B1能减轻高糖对内皮细胞的损伤,其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变糖酵解和细胞复制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小分子热休克蛋白对晶状体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旭 《国际眼科纵览》2002,26(4):198-202
小分子热休克蛋白 (sHSP)是晶状体中的成分蛋白 ,与眼晶状体的α 晶体蛋白在氨基酸和基因水平上高度同源 ,对晶状体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其可能机制为 :( 1 )降低胞内活性氧水平 ,提高谷胱甘肽含量 ;( 2 )影响与晶状体抗氧化有关的酶防御系统 ;( 3)可对抗凋亡。系统地研究sHSP在白内障发病中的作用 ,对白内障发病机制的理论研究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近年来研究表明某些细胞因子在其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如白细胞介素(IL)-1、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等[1, 2].我们通过检测PVR患者和正常眼玻璃体IL-1、IL-6、IL-8和TNF水平,探讨这些细胞因子在PVR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r-gyrophilic nucleolar organiser region-associated proteins,AgNORs)的表达量及柔红霉素对其影响。方法:将柔红霉素加入培养人RPE细胞的培养液中(终浓度为180μg/L)作用12小时,撤药后继续培养24小时。对培养细胞行AgNORs染色,图像分析染色结果。结果:对照组和柔红霉素组AgNORs面积(μm~2/核)分别为41.61±4.52和13.66±0.65(P<0.01);平均面密度(AgNORs面积与胞核面积之比)(%)为20.37±1.97和13.06±2.44(P<0.01)。结论:柔红霉素抑制体外培养人RPE细胞核仁组成区转录活性可能是其细胞毒作用的机理之一。眼科学报1999;15:70—73。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从细胞水平上探讨8-Br-cAMP对视网膜母细胞瘤株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8-Br-cAMP对视网膜母细胞瘤株HXO-Rb_(44)细胞进行体外实验,通过蛋白斑点印迹方法检测HXO-Rb_(44)细胞PCNA-IR的OD值,观察其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HXO-Rb_(44)细胞增殖受抑制,PCNA OD值与药物作用时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且细胞周期发生改变,被阻滞于G_0/G_1期,S期比率下降,亦与药物作用时间有关。结论 8-Br-cAMP具有抑制Rb_(44)细胞增殖作用,使其阻滞于G_1期,为临床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TGF-β2刺激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增殖,表达CTGF和合成F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TGF-β2)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滤过泡瘢痕化中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TGF-β2刺激HTF,然后用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法分别检测CTGF和Fn的表达,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结果:TGF-β22μg/L到5μg/L范围有剂量依赖性地促进HTF的细胞增殖,CTGF的表达和Fn的合成的趋势(P<0.01),但0.5μg/L,1μg/L与正常对照组对细胞的增殖作用差别无显著性,5μg/L与10μg/L增强细胞的增殖作用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GF-β2能够明显地促进HTF细胞增殖,并增强其下游介质(CTGF)的表达和合成细胞外基质-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tin,Fn)。  相似文献   

18.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经瞳孔温热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瞳孔温热治疗(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作为一种治疗眼底病的新方法已日益发挥出其独特的作用,根据其能使脉络膜新生血管闭塞的作用,近年来用于老年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治疗,并取得可喜进展。现介绍TTT的历史发展、原理以及在AMD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高度近视、老年性黄斑变性等疾病伴发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1,2]),抗VEGF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可与所有已知VEGF异构体结合,通过抑制其生物学活性而起到抗VEGF的作用~([3,4]).  相似文献   

20.
肌肽预防白内障形成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勇  严宏 《眼科学报》2006,22(2):85-88
肌肽(β-丙氨酰组氨酸)是最先被发现的最简单生物活性肽(二肽)。肌肽的抗衰老作用已经从离体实验和活体实验得到了证明。最近发现肌肽具有抑制白内障形成的作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是通过抗蛋白质的糖基化;抗氧化损伤;抑制蛋白质交联和DNA的损伤机制发挥功能。深入研究肌肽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抑制白内障形成的机制,将为白内障的药物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