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了解白念珠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Sap)基因在人类阴道白念珠菌感染时的表达情况。方法 收集9例阴道念珠菌检测阴性及20例阴道念珠菌感染者的阴道分泌物,通过用特异引物系列进行RT-PCR反应来评价Sap1~Sap6在人体阴道环境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Sap2和Sap5在阴道白念珠菌感染者中是最主要的表达基因;Sap3和Sap4在所有检查者中均被检测到;所有6种Sap基因在某些阴道念珠菌病患者中同时被检出。结论 Sap基因可能与阴道念珠菌病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
念珠菌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病,大多数是由念珠菌属中最常见的条件致病真菌白念珠菌引起。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是与白念珠菌毒力有关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其生化特性、编码基因的表达及调控,与宿主的作用加以综述,从而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白念珠菌的致病机制并寻找治疗念珠菌病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患者身体不同部位的白念珠菌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PCR方法扩增白念珠菌包含Ⅰ类内含子的编码rRNA的25SrDNA区,根据扩增条带大小进行基因分型:A型(~450bp),B型(~840bp),C型(~450bp和~840bp)。结果 60例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患者中,54例由白念珠菌感染所致,其中表现为非复发性感染者39例,复发性感染者15例;同时从2个或2个以上部位分离到白念珠菌的病例共32例(32/54),其中非复发性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19例(19/39),复发性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13例(13/15)。从54例白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患者的阴道、肛门、口腔部位共分离到92株白念珠菌,其中A型80株,B型8株,C型4株。同一患者不同部位基因型相同者24例(24/32),不同者8例(8/32)。结论 在白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中,主要以A型白念珠菌为主,B型、C型所占比例较少,且多分离自非阴道部位。在复发性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患者中,身体其他部位念珠菌的定植率高于非复发性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肠道菌库理论在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的反复发作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前的间接研究,趋向于肯定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在白念珠菌病发病中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几年中此酶在分子特征,基因及其表达、分泌机制和致病机理等方面的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5.
目前的间接研究,趋向于肯定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在白念珠菌病发病中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几年中此酶在分子特征、基因及其表达、分泌机制和致病机理等方面的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致病菌角度分析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30例RVVC患者阴道和肛管的菌株,经白念珠菌特异性引物PCR鉴定有17例为白念珠菌并入选研究。三色荧光分别标记保守基因CDC3、EF3和HIS3微卫星序列引物,PCR扩增,产物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Gene Scan软件扫描获取片段精确长度,Genotype软件基因分型。结果分离自17例患者阴道和肛管的白念珠菌,采用微卫星基因分型法,基因型彼此相同。结论 RVVC患者阴道的菌株可能从肛管移行而来,这可能是该病反复发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念珠菌迄今已发现150种以上,只有8种引起人或动物的感染,均为条件致病菌。它们是: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牛形念珠菌、高里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乳酒念珠菌。引起人类念珠菌病的主要是白色念珠菌,近年来由于不合理  相似文献   

8.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念珠菌感染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妇科疾病 ,在无症状的女性人群中 ,2 0 %的女性阴道或外阴部位可分离到白色念珠菌 ,75 %的女性一生中至少要感染一次生殖道念珠菌病(VilvovaginalcandidiasisVVC) ,而约半数的妇女感染过多次 ,约有 5 %的患者成为复发性或慢性生殖道念珠菌病〔1〕。阴道内环境的改变是引起念珠菌致病的先决条件之一 ,现已证明 ,下列因素与该病关系十分密切 ,妊娠、口服避孕药、糖尿病、抗生素的使用导致的菌群失调以及免疫抑制性疾病。近年来 ,由于性传播疾病的流行和蔓延 ,滥用抗生素的现象比较突出 ,…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聚维酮碘软膏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和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用聚维酮碘软膏冶疗246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和滴虫性阴道炎。结果 本组246例总有效率达92%,18例有轻微灼热不适反应。结论 聚维酮碘软膏冶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和滴虫性阴道炎高效、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合并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108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对糖尿病合并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患者采用综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临床分离菌株的菌种及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初发型、复发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及健康带菌者阴道分离的念珠菌菌种及菌株基因型与初发及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择分别来自健康带菌者、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和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首先经菌种鉴定,然后用RAPD技术对来自3组人群的菌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临床分离株菌种鉴定结果为白念珠菌83株,非白念珠菌共14株。从9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的2条引物(引物4和引物7)对初发组、复发组及健康带菌组分离株的扩增带型多数未表现出与菌株来源的联系,但少数菌株依来源不同表现出了一定区别。引物4和引物7可将来源于不同临床分型的97株菌及2株标准菌株分成19型和21型。结论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致病菌以白念珠菌为主,非白念珠菌中以光滑念珠菌为主。  相似文献   

12.
阴道念珠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对分离自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阴道的念珠菌进行基因分型,并对不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作相似性分析。方法 用形态学及生化方法对分离到的致病性念珠菌进行鉴定,然后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PD)对45株临床分离株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并将DNA扩增带型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30株白念株菌可以分成7群共19个亚群,15株非白念珠菌(包括光滑念珠菌6株,克鲁斯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各3株)至少可鉴定到种水平。白念珠菌种内不同菌株间的相似性系数在90%以上,不同念珠菌种间的相似性系数介于80%~90%。结论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主要致病菌是白念珠菌,用RAPD技术可将之分成不同的基因组型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在白念珠菌性阴道炎模型小鼠阴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雌激素化小鼠念珠菌性阴道炎模型,另以雌激素化但未接种白念珠菌组、接种等量白念珠菌但未雌激素化组为对照组,动态观察小鼠阴道灌洗液的真菌生长情况,并在接种后不同时间随机摘取小鼠的阴道组织,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组织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未雌激素化的小鼠比较,雌激素化并接种白念珠菌小鼠阴道灌洗液自第2天开始即可发现念珠菌生长并持续到接种后21d,自第4天起阴道组织内有高水平的MCP-1 mRNA表达,并持续高于另外两组直到观察期末.3组小鼠的MIP-2 mRNA表达水平在接种后第2天明显高于完全阴性对照组,但以后各时间点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CP-1 mRNA高水平表达可能与白念珠菌持续的阴道感染过程有关,而MIP-2在感染过程中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阴道念珠菌病小鼠模型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并对其在阴道念珠菌病发病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建立阴道念珠菌病小鼠模型,以免疫组化染色SABC法检测小鼠阴道黏膜中MCP-1蛋白的表达,并应用HMIAS-2000型全自动医学彩色图像分析系统对小鼠阴道黏膜MCP-1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及正常小鼠相比,感染组小鼠阴道黏膜MCP-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14天达到高峰,第21天略有下降。结论MCP-1可能在局部阴道黏膜内对白念珠菌的感染起一定的防御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120例健康育龄妇女、41例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和29例阴道念珠菌带菌者阴道sIgA的浓度。念珠菌性阴道炎组根据白带直接镜检下念珠菌的形态分为两组:以孢子、芽管为主者为念珠菌性阴道炎1组,以菌丝为主者为念珠菌性阴道炎 组。结果表明,健康育龄妇女阴道sIgA浓度范围为206.0 100.1 g/ml,念珠菌带菌者阴道sIgA与健康对照组无差异。念珠菌性阴道炎 组阴道sIgA低于健康对照组,念珠菌性阴道炎 组则相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杭州地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菌种类别及药物敏感性.方法采用常规念珠菌培养方法和API 20CAUX方法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ATB FUNGUS方法.结果220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以白念珠菌为主,检出172例,占78.18%,其次光滑念珠菌17例,占7.73%.念珠菌对伊曲康唑、氟康唑、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咪康唑、酮康唑、益康唑、5-氟胞嘧啶的敏感性分别为97.73%、96.82%、94.09%、88.64%、73.64%、66.82%、42.32%、23.64%.结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以白念珠菌感染为主,但与以往相比比率有所下降.检测的220株念珠菌对伊曲康唑、氟康唑、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敏感性高,对咪康唑、酮康唑、益康唑、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不同疗程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11.11),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011.11),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1989-2011.11),PUBMED(1966-2011.11),EMBASE(1974-2011.11)和The Cochrane Library(2011.4)。纳入口服伊曲康唑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用Revman5.1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纳入8个RCT,包括511例患者。Meta分析表明,短程冲击联合长期预防性间断服用伊曲康唑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复发率低于单纯短程冲击疗法。结论与单纯短程口服伊曲康唑相比,联合长期间断预防服用伊曲康唑效果更优,复发率联合用药组更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阴道念珠菌病患者体内感染状态下白念珠菌抗氧化基因的表达,初步了解抗氧化机制在阴道念珠菌病发病机制中的关系。方法选取7例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阴道分泌物分离株,培养鉴定为白念珠菌,选取PDA斜面培养3天(体外培养静止期)及临床阴道分泌物检体,用Trizol法提取总RNA反转录为cDNA后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体外培养静止期与体内检体抗氧化基因(CAT,SOD2,SOD5)及抗氧化转录因子(CaSkn7,CaHog1,CAP1)的基因表达情况,运用Ct值比较法进行表达量的相对定量分析。结果白念珠菌阴道病患者体内标本中CaSkn7,CAP1,SOD2,SOD5基因表达量比体外培养静止期少,分别为体外表达量的0.273,0.635,0.039,0.632;而CaHog1及CAT基因表达比体外培养静止期高,分别为体外表达量的3.5倍及1.67倍。经Wilcoxon检验,显示阴道分泌物标本中仅CaSkn7基因表达量较体外培养静止期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基因与体外培养静止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白念珠菌黏膜感染状态下抗氧化相关的基因表达较少,抗氧化机制在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病过程中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