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吉林省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型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吉林省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基因型流行及分布情况,探讨HBV基因型与其预防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对型特异性引物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PCR)对吉林省194份HBV阳性血清进行分型,并研究HBV与预防和治疗的关系。结果在194例HBV血清阳性标本中,B型16例,C型172例,B、C混合型6例,未发现其它型别的病毒。结论在吉林省HBV的基因型主要为C型,B、C混合型也占了一定比例。C型与肝硬化和肝癌关系密切,混合型与慢性肝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北京、石家庄、温州和深圳4城市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者中B基因亚型(Ba和Bj)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对北京(18例)、石家庄(22例)、温州(34例)、深圳(27例)市101例乙肝患者血清标本,经多对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鉴定为B基因型慢性HBV感染者的血清标本进行B基因亚型分析,并对部分血清标本以PCR产物直接测序法确定其亚型,以验证PCR-RFLP的准确性。结果经PCR-RFLP分析101例均为Ba亚型,未发现Bj亚型,其中30例经测序分析也证实为Ba亚型。结论4城市的HBV/B主要为Ba亚型。 相似文献
3.
中国11城市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者中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了解中国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者中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北京、清远、深圳、石家庄、汉川、南京、长春、济南、聊城、宁波和温州市共1214份HBV DNA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血清样本,用型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PCR)进行基因型测定,并对其中部分样本以PCR产物直接测序验证。结果在1214份血清中,检测到A基因型9例,占0.7%;B基因型345例,占28.4%;C基因型709例,占58.4%;B、C混合基因型(B+C)151例,占12.4%。未检测到其他基因型。北方地区(长春、北京、石家庄市等)慢性HBV感染者中,C基因型比例较高,分别为58.2%、67.5%和63.6%,山东省聊城和济南市的C基因型比例分别高达90.2%和87.9%。随地理位置南移,B基因型比例逐渐增加,广东省清远和深圳市的B基因型比例分别为71.4%和63.6%。结论HBV基因型分布有明显地区差异。在中国慢性HBV感染者中,HBV C和B基因型为主要流行株。北方地区以C基因型为优势株,而南方地区则B基因型较为多见。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青岛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分布情况,采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的多态性分析方法。对154份HCV-RNA阳性血清进行了HCV-5’末端非编码区酶切分型,结果:HCVⅡ型占82.5%,HCVⅢ型占16.9%,Ⅱ/Ⅲ混合型占0.6%,在各临床类型中,HCVⅡ型的感染率随着肝病的进展而逐渐增加,提示:HCV Ⅱ型为青岛地区HCV感染的优势株,并且与肝病的进展密切相关,今后在丙肝的诊断,治疗及疫苗开发等研究方面,应将HCVⅡ型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抗病毒治疗前后患者HBV DNA载量、肝功能和HBeAg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向点杂交法对8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进行基因分型,分别用连续监测法、荧光定量PCR法和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6、12个月后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V DNA载量和乙型肝炎两对半。结果 8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的HBV中B型58例,占66.7%,C型24例,占27.6%,B、C混合型3例,占3.4%,未分型2例,占2.3%;抗病毒治疗前,B基因型患者的ALT[(151.3±5.6)U/L]低于C基因型患者的ALT[(232.5±7.3)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基因型患者HBV DNA载量分别为7.3±1.0和7.6±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病毒治疗后,B、C基因型患者ALT和HBV DNA载量均比治疗前降低,且B基因型患者HBV DNA载量显著低于C基因型患者,P<0.05;B基因型的HBeAg阴转率(62.1%)和HBV DNA阴转率(44.8%)显著高于C基因型,分别为29.2%和20.8%,P<0.05。结论广州地区HBV基因型以B型占显著优势,其次是C型,B基因型的临床表现轻于C基因型,对抗病毒治疗的应答反应更好,且较C基因型有更高的HBeAg阴转率。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调查贵州省4城市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病毒基因型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选择贵阳、遵义、凯里、都匀4城市慢性HBV感染患者共786例,其中无症状携带者(ASC)346例,慢性肝炎(CH)313例,肝硬化(LC)77例,肝细胞肝癌(HCC)50例。用S基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确定基因型,直接测序分析B基因亚型,比较主要基因型地区分布及临床特征。结果 786例中,B基因型497例(63.23%),C型275例(34.99%),A型7例(0.89%),D型7例(0.89%),未发现E、F型。B型的分布:凯里市最高(96.04%),遵义、都匀市其次(78.79%、64.52%),贵阳市最低(53.14%)。C型的分布,贵阳(45.84%)高于都匀(34.41%)、遵义(13.13%)及凯里市(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94例B型感染者中,93例为Ba(98.94%)、1例为目亚型。从ASC、CH、LC到HCC组,B型的分布逐渐降低,而C型在各组的分布逐渐增高。与B型相比,C型感染者年龄较大;ALT水平较高(P〈0.05);HBeAg阳性较低(P〈0.025)。结论 贵州省存在A、B、C、D4种HBV基因型,但以B型为主,C型其次,A、D型极少。B型中又以Ba亚型为主。B、C基因型在贵州省4城市的分布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长春地区乙型肝炎(乙肝)患者基因型特点及与肝炎严重程度、疾病转归的关系,以指导临床对疾病进展的判断和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择216例乙肝病毒(HBV)阳性肝炎患者,年龄33-87岁,平均(60.5±11.4)岁。病变程度的判断根据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nPCR)扩增HBV S基因组序列,用第二轮PCR产物直接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然后用HBV S基因扩增产物采用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进行DNA测序,将所得到的核苷酸序列及推测的相应氨基酸序列通过DNASIS软件处理,并与GenBank中已发表的HBV中国株及国外株进行同源性比较以确定HBV的基因型,证明用S基因序列的RFLP法HBV分型结果与用全基因组序列的基因分析是一致的。表明S基因序列RFLP法的基因分型结果与S基因测序分型结果是一致的。结果216例HBV DNA阳性标本中单基因型分别检测出A、B、C、D四种,其中单基因型中A型有1例(0.46%),B型有19例(8.8%),C型有175例(81.02%),D型有21例(9.72%)。86例HBV DNA阳性住院患者标本中,C型为感染的主要基因型,69例(80.23%)。B型次之,9例(10.47%)。6例原发性肝癌均为C型;20例肝炎后肝硬化的患者中有17例(85.0%)为C型。结论长春地区HBV基因型仍以C型为主(81.02%),B、D型次之(分别是8.8%和9.72%)。同时结果显示长春地区HBV感染有基因多样性趋势,表现在检测出了A单基因型。肝癌、肝硬化与C基因型HBV的相关性最大。C基因型HBV DNA拷贝数较非C基因型高,提示与HBV DNA在C型患者体内长期存在有关。HBV病毒载量与肝脏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贵州省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A1896、基本核心启动子区(BCP) T1762/A1764变异分布。方法收集贵阳、遵义、凯里、都匀4地区不同民族无症状携带者(ASC)、慢性肝炎(CH)、肝炎肝硬化(LC)、肝细胞肝癌(HCC)患者血清482份,用测序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A1896、T1762/A1764变异,用S基因PCR-RFLP确定基因型。结果A1896、T1762/A1764变异检出率分别为23.03%和29.67%。汉族感染者A1896、T1762/A1764变异检出率为27.64%和36.04%,高于侗、苗、布依族感染者合并后的7.96%、8.85%(P<0.01)。A1896变异在B、C基因型中的分布为20.34%和27.13%(P>0.05),T1762/A1764变异为18.97%和46.28%(P<0.01)。A1896、T1762/A1764变异在HBeAg阴、阳性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从ASC到HCC组,A1896、T1762/A1764变异分布逐渐增高,LC、HCC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H和ASC组(P值均<0.01)。A1896、T1762/A1764变异的分布:贵阳(分别为31.79%和41.06%)高于遵义(10.94%和14.06%)、都匀(8.64%和11.1I%)及凯里(2.86%和2.86%),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控制了HBeAg、HBV基因型及临床类型影响后,在地区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1896、T1762/A1764变异在贵州省不同民族间分布有一定差异。C型感染者易发生T1762/A1764变异,两种变异均与疾病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阎丽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0,27(6):254-258
依据乙型肝炎病毒(HBV)全基因序列测定,目前已发现的HBV的基因型为A~G七种。本文就HBV基因型分型的方法学和应用,基因型与变异的关系,以及基因型的临床意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克拉玛依地区HBV基因型分布状况,比较其与GenBank HBV序列同源性以及进化树分析。方法通过对S基因区B、C、D型GenBank序列分析,研究MboⅠ酶和EarⅠ酶在不同型中具有独特的切点,利用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PCR_RFLP)区分各型,将各个基因型与GenBank序列进行1∶1同源性比对的进化树分析。结果272份样品有241份成功分型。C型44.8%,B型36.9%,D型4.1%,B C型10.8%,B D型3.3%。少数民族C型40.4%,B型30.7%,D型9.6%。B、C、D型的同源性分别是97.8%~98.7%,96.9%~99.3%,97.5%~99.0%。进化树分析发现,克拉玛依地区的2例D型与新疆哈密地区D型进化距离最近。结论克拉玛依地区HBV基因型B、C、D均有,以B、C型占优势,未检测到A型,D型与新疆哈密地区D型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PCR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方法:根据乙肝病毒基因序列选取保守区域设计引物,结合不同基因型的差异设计各型的特异荧光探针检测乙型肝炎基因B、C型。结果:200例HBV感染者中基因B型70例占35%,基因C型120例占60%,基因B,C混合型10例占5%,未捡出基因型A、D、E、F,分别取B、C型基因标本10例进行测序结果一致。结论:实时荧光PCR检测乙型肝炎基因型操作简单、快速、适合临床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深圳市劳务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中HBV的基因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荧光PCR),对178份HBV-DNA阳性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进行HBV基因分型。结果:178份血清样品中B型116份(65.17%),C型43份(24.16%),B+C混合型13份(7.30%)。男女之间平均年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型的HBeAg阳性率高于B型(P<0.05),而HBV-DNA水平低于B型,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来自华南地区的劳务工检出HBV基因型最多。结论:深圳市劳务工流行的HBV基因型主要为B型,同时存在C型和少量的B+C混合型;HBV基因型与其致病性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