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分析宜昌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为预防、控制和有效处置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宜昌市2006-2011年网络直报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1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52起,学校事件98起,占64.47%;报告发病4 839例,无死亡病例;传染病类事件94起,占95.92%,其中呼吸道传染病流行事件占84.69%;4-5月和9-10月为流行高峰;县乡农村学校报告事件占79.59%,城市学校占20.41%。结论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多发生于农村学校,应引起教育和卫生部门的重视,应加强流行季节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落实以预防接种为重点的综合防控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某乡镇发生的一起流行性出血热暴发疫情,分析传播途径和传染来源。方法于2010年5月29日至6月8日,对所有7例病例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对发生地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鼠种构成调查。结果共发病7例,死亡1例,此次暴发疫情属"乙类传染病未分级事件",并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求进行上报。结论本次暴发疫情传染源以大林姬鼠和平鼠为主。传播途径为呼吸道传播、接触传播、消化道传播。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了解云南省近8年来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和及时、有效地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和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结果 2006-2013 年云南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云南全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60.52%,发病人数占全部发病人数的72.62%,死亡21人。798起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均为疫苗针对传染病疫情;3-5月(44.73%)是事件的高发期;农村小学(54.02%)是事件的高发场所,小学生为主要发病人群(35132例,占60.51%);托幼机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食物中毒(7例)和乙脑(4例)是患者主要死因,死亡病例仅出现在乡镇学校,网络直报及时率仅为23.25%,但总体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结论 疫苗可控传染病占87.60%,提示疫苗针对疾病为传染病疫情发生的主要构成,免疫规划仍是我省传染病防治的薄弱环节之一;早报告是控制突发事件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宜昌市城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特征,为有效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6年宜昌市城区网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6年宜昌市城区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8起,累计发病数1 625例,死亡4例,无重大或较大事件发生,事件类型主要是CO中毒、水痘、流感及流感样病例事件。传染病事件主要发生在3~5月和9~11月,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12月~次年3月;56.41%的事件发生在学校,学校事件中95.45%为传染病事件;非职业性CO中毒事件的危害最大;88.46%的事件由基层级综合医疗机构报告;事件报告的时间越晚,事件持续的时间越长(r=0.548,P<0.001)。结论宜昌市城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为学校呼吸道传染病事件,应进一步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报告,加强学校卫生管理工作,加强城郊及农村地区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南京市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应对与处置提供参考。方法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搜索南京市2006 - 2018年相关数据,进行流行病学描述与统计分析。结果 2006 - 2018年间共报告突发事件176起,其中重大事件1起,较大事件3起,一般事件108起,未分级事件64起;主要为传染病疫情事件,占总数的93.18%,前3位病种是水痘(34.15%)、流行性腮腺炎(14.63%)、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12.20%);暴发数量呈现两个高峰:3 - 6月份(41.48%)、10 - 12月份(37.50%);学校及幼托机构是突发事件的主要发生场所(71.59%);传染病疫情事件、食物中毒事件、环境化学物中毒事件的报告时间中位数分别为4.04 d、6.34 d、17.95 d,事件持续时间中位数分别为12.21 d、0.61 d、17.95 d。结论 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是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点防控对象;应当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识别疫情的能力和及时报告的意识,在事件的早期阶段及时介入、科学处理,有效防止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近年来云南省边境地区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以指导边境地区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法 对2008-2017年云南省边境地区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描述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果 云南省25个边境县(市)共报告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24起,占全省暴发疫情的18.90%。主要为一般事件(Ⅳ级),占82.59%;发病17033例,死亡27例;疫情波及1886372例,罹患率为0.9%。甲类传染病事件6起,占2.68%;乙类67起,占29.91%;丙类92起,占41.07%;其他59起,占26.34%。事件主要发生于每年3-6月和10-12月份,以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为主,主要发生在学校。境外输入传染病事件19起,15起为缅甸输入。结论 云南省边境地区传染病防控形势严峻,传染病突发事件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同时加强学校卫生管理是有效控制疫情发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叶勇  苏红梅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0):1224-1226
目的 了解2006-2010年普洱市学校传染病流行情况,为有效降低学校传染病发病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普洱市2006-2010年学校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普洱市2006-2010年全市学校发生乙、丙类传染病共21种3793例(死亡4例).5 a平均发病率为221.64/10万.呼吸道传染病发病集中在11,12,1,2月;肠道传染病发病集中在6-10月;虫媒和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集中在6-8月;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全年均可发生.发病排前3位的地区为思茅区、景东县、澜沧县,占发病总数的49.40%.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69.26%,各种传播途径的传染病疫情所占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学段学生传染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疫苗可预防的病例占70.82%.结论 普洱市学校应以防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为重点.应根据流行特征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疫苗的预防接种,增强学生群体免疫水平,有效预防学校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8.
2004~2006年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点,为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4~2006年广西各地、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数据与资料,进行汇总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2004~2006年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发生219起,报告发病11 141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其中传染病疫情179起,报告发病10 125例,食物中毒l1起,发病579例,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远远多于食物中毒事件。结论学校是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多发生在农村地区,严重影响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应引起教育和卫生部门的重视,采取切实的防控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2006年深圳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深圳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报告数据与资料,进行汇总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2006年深圳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20起、报告病例338例,事件类型以传染病爆发疫情为主,占90%,事件发生场所主要在学校。结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危害市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深圳市2009-2012年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做好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深圳市2009-2012年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暴发疫情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深圳市2009-2012年学校及托幼机构共报告传染病暴发疫情1308起,发病10443例,发病率为4.50%。其中疫情高峰出现在3、6、9和12月,占70%以上;疫情在小学发生最多,占45.87%;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68.27%;主要病种有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结论深圳市小学和托幼机构是传染病的高发场所,应加强其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某部队2003~2008年传染病集中发病和食物中毒发生情况.[方法]对2003~2008年度某部队发生的传染病集中发病和集体食物中毒进行统计,同时参阅相应的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档案,按发病系统、发生年份、发现方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2008年某部队共发生传染病集中发病和食物中毒22起,其中医院报告8起,发病单位报告4起,其余10起都是通过疾病监测发现并调查核实的.2008年发生最多,2007年和2006年次之,其余年份发病较少.按发病系统分类,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最多,5种18起,肠道传染病3种3起,食物中毒1起.[结论]传染病计算机网络报告系统在某部队传染病监测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某部队传染病集中发病中80%以上都是呼吸道传染病,而且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特别是发生在新兵集训期间的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对部队正常工作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信阳市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流行特点。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信阳市2005年-2006年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上报的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2006年我市共报告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3起,发病676人,无死亡病例报告,分别占同期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起数的65.00%,总发病人数的67.20%。以传染病疫情为主,其发病人数占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发病数的91.27%;传染病疫情中多为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例主要集中发生在上学期;村级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率和发病率明显高于乡镇和县区,县乡村两级多为传染病发病,而县区则是食物中毒常见;90%以上的事件及病例发生在各类小学学校。结论加强学校内的卫生管理,建立严密的疫情监测制度,加强学校和卫生部门的交流合作,减少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11—2017年南岸区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为探索适合本区实际的学校传染病综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结果 2011—2017年累计报告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0起,占全区事件发生总数94.34% 。发病1939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平均罹患率为3.30%;呼吸道传染病疫情为主要事件占 66%,其次为肠道传染病占34%;疫情发生时间主要在4—6月及9—10月;报告事件数最多的前3位街镇依次为南坪镇、长生桥镇及涂山镇;小学报告疫情起数最多,共27起,占54%,其次是幼儿园,15起,占30%;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持续平均时间及首发病例发病至疫情报告间隔平均时间均高于肠道传染病。结论 学校是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呼吸道传染病为疫情防控重点和难点。南岸区需加强以呼吸道及肠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测,联合区教委督促学校积极落实传染病防控准备,同时,进一步推动南岸区疫苗接种工作,避免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新津县甲、乙、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做好疫情预警监测和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新津县2006- 2010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新津县2006- 2010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14种2 711例,死亡18例,年均发病率为189.38/10万,死亡率1.26/10万,病死率0.66%,发病居前3位的依次为乙肝、肺结核和淋病;各类传染病构成为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占63.96%、呼吸道传染病占28.29%、肠道传染病占7.37%、自然疫源性疾病占0.37%;死亡居前3位的依次为艾滋病、狂犬病和肺结核.报告丙类传染病6种1 156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80.76/10万;发病居前3位的依次为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2008- 05- 02列入丙类传染病统计报告)和流行性腮腺炎.结论 预防和控制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是新津县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和原因,为预防、控制和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顺义区2006—2015年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10年来顺义区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4起,发病405人,死亡8人;其中,传染病突发事件占全部事件的87.50%(21/24)。结论顺义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疫情为主,应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6.
兰州市2004-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掌握兰州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布及特征,为预防和有效处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兰州市2004-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事件网络直报数据库资料及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兰州市2004-2007年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5起,均为传染病疫情,主要为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发生高峰出现在4,5月.结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集中在小学,其中农村小学发生率最高,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05-2014年无锡市惠山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4年无锡市惠山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4年无锡市惠山区报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4起,发病或中毒人数843人,死亡1人;传染病暴发疫情31起,中毒事件3起,发生在学校及托幼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8起,占82.35%,均为传染病暴发疫情。结论学校及托幼机构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应加强疫情监测和宣传教育,规范处置散发疫情,防止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8.
陆莹  邵庆峰  陈叶  齐英 《现代预防医学》2014,(19):3600-3602
目的对沈阳市某学校发生的一起群体性发热呼吸道疾病进行调查与处置,以明确诊断,控制疫情。探讨急性呼吸道感染暴发流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特征。方法综合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等方法。结果共发生24例发热病例,全部为学生,罹患率为2.64%。这24例患者中,发热21例,咽痛20例,头痛20例,咳嗽17例,流涕10例,全身酸痛10例,发病患者中无重症病例及死亡病例出现疾病。10份咽拭子标本5份为腺病毒阳性。结论这是疫情因学生发病后带病上课,引起的腺病毒14型发热伴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京唐港入境两名船员死亡事件原因及流行病学调查,探索入境船舶发生突发死亡事件处理方法。方法对京唐港入境两名船员死亡原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初步排除法定传染病及细菌性中毒事件,初步怀疑原因为过量饮用粗制白酒中毒及心理因素。结论针对入境船员死亡事件,国境卫生检疫人员应处理及时得当,尽早排除法定传染病嫌疑,做好深入流行病学调查,确保事件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20.
2003年2月20日-4月6日,某部2个营区新兵连发生一起流行性呼吸道传染病。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为一起水痘暴发流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