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男38例,女22例,年龄38~71岁,平均56岁.全部病例均有高血压病史.有糖尿病史24例,冠心病史16例.发病至手术时间4~24 h,平均14 h.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框立体定向抽吸联合尿激酶(FSAST)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基底节区出血患者83例,分为FSAST组28例及药物治疗组55例。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临床结局采用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分别在出院时及第90天时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血肿分布、血肿量、是否破入脑室、是否再出血、入院时卒中评分(NIHSS)、出院时NIHSS、肺部感染率、住院期间死亡率、重度残疾率及总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SAST组住院时间、出院时NIHSS及良好预后率优于药物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SAST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因(15~30 ml中小血肿)基底节区(BJR)高血压脑出血(HICH)内科保守治疗与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抽吸术(SH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33例给予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抽吸术治疗,术后则采取对照组治疗方法,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无1例死亡,观察组患者并发症3例(9.09%),其中泌尿系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消化道出血1例;对照组患者并发症8例(23.24%),其中泌尿系感染2例、肺部感染4例、消化道出血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273,P< 0.05);观察组平均血肿消除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3.27±1.69)d比(11.46±3.8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41,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16.58±4.02)d比(22.14±4.8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70,P< 0.05);治疗后2w、4w及12w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2w、4w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12w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抽吸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创伤小,可以缩短血肿消除时间、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神经功能早期恢复,有效的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脑出血通常因出血量大小、出血部位、年龄、体质、就诊时间等原因进行保守治疗。为了促进神经功能尽快恢复,在出血1~3周内,出血量在20ml以上,采用立体定向穿刺行血肿一次性抽吸方法,效果显著。我院自1998年~2001年,采用立体定向穿刺一次性抽吸方法,手术68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贤莹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5):192-193
目的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早期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探讨。方法根据CT定位,利用立体定向技术,以血肿中心为靶点确定穿刺点。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ADL分级:Ⅰ级13例,Ⅱ级25例,Ⅲ级11例,Ⅳ级4例,Ⅰ-Ⅲ级49例,占全组病例的89%。结论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早期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是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框立体定向抽吸联合尿激酶(FSAST)治疗基底节区扩张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基底节区扩张型脑出血患者49例,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18例;两组均给予内科保守治疗,治疗组再给予FSAST治疗。比较两组预后。结果治疗组患者住院期间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5.8%vs.55.6%)(P<0.05),良好预后率高于对照组(74.2%vs.44.4%)(P<0.05)。结论 FSAST治疗基底节区扩张型脑出血可减少住院期间肺部感染,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8.
以往脑出血手术多采用微创穿刺抽吸和开颅血肿消除术,随着立体定向技术的发展,对难于直接手术或穿刺抽吸比较危险的部位,都可以得到积极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基底节区出血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基底节区出血的适应证、禁忌证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68例脑基底节区出血患者应用(T定位并通过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术后继用尿激酶溶解冲洗血肿处。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68例生活能力分级(ADL,):ADL1 10例,ADL2 29例,ADL3 16例,ADL4 6例,ADL5 2例,死亡5例。结论血肿量在30~60ml的轻、中型高血压、脑基底节区出血于发病后6~24h内应用立体定向手术及尿激酶溶解)中洗治疗,可获得较佳效果。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的脑出血 ,其外科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手术时机与手术方法 ,是众多医家仍在讨论的问题 ,随着 CT扫描的发展 ,使神经外科揭开了使用立体定向技术清除脑内血肿的新篇章。 1978年 Backluncl和Vonholst提出立体定向血肿排出顺器成功为脑出血病人作了血肿清除术 ,为外科处理脑内血肿开辟了一个新天地。这种办法满足了损伤小、安全性高、危重病人易耐受等要求。近年来 ,人们又在怎样更高效地破碎血凝块 ,选择手术时机 ,防止再出血等方面作了一系列改进 ,使此项方法日臻完善。自 1997年以来 ,我院采用立体定向治疗脑出…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2001年5月~2005年1月应用立体定向微创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33例,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33例均经颅脑CT证实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45~82岁,平均62.6岁。其中8例合并有糖尿病。壳核出血22例,出血量40~80ml;丘脑出血9例,出血量5~30  相似文献   

12.
CT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时机、方法和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立体定向治疗组40例,内科保守治疗28例设为对照组.立体定向治疗组所有患者住院后6 h内在CT引导下行立体定向置管抽吸引流术.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6~12个月.结果 立体定向治疗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内科治疗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内科治疗组(P<0.05).结论 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内科治疗疗效好、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清除血肿彻底、手术安全快速.发病后6 h内治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脑内血肿引流术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临床意义,并为更加合理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沈阳东北国际医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10例,其中120例患者采取了立体定向脑内血肿引流的手术方式。患者年龄39~76岁,平均年龄(51.3±9.8)岁;男性患者103例,女性患者17例;高血压病史3~15年,收缩压(185±24)mm Hg,舒张压(119±17)mm Hg;发病距手术时间8~26 h;出血量(52±13)mL。先于床头局麻下带上Leksell头架,复查头CT后将CT资料输入电脑手术计划系统或手工计算确定靶点,入手术室安装弓形架,常规消毒、铺无菌巾,依据计算好的靶点切开头皮2~3cm长度,牵开器固定皮肤。剥离骨膜后电钻钻孔。导入穿刺针抽出部分血肿后,导入并留置细硅胶引流管,妥善固定软管。穿刺过程中注意避开大血管及脑组织重要功能区。术后根据情况决定血肿腔是否应用尿激酶注射及应用次数。结果术后复查CT,脑内出血量明显减少,治疗有效率为92.7%。1个月随访,死亡患者9例,病死率7.5%,与同期开颅手术的病死率24.6%相比,病死率明显降低。3个月随访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由于手术对脑组织会带来较大创伤,因此不同的手术方式可对患者的预后产生较大的影响。在达到相同治疗目的的前提下,越小的创伤,患者的预后越好。手术清除脑内血肿的目的是减轻占位效应,避免脑内血肿增大,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为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应结合患者临床进行个体化选择手术方式,而无论哪种手术方式,均应积极尽早手术,避免神经功能的不可逆性损伤。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脑出血是常见病、多发病,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高。而丘脑出血的病死率更高。我院于2001年1月至2006年8月应用立体定向技术超早期(6h内)手术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45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联合药物治疗抗血栓药物所致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因抗血栓药物致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根据患者脑出血致病原因采用对应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预后改善等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为(10.17±2.97)分,Barthel指数评分为(59.97±12.10)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预后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针对不同药物致脑出血患者采用对应药物治疗,并实施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而改善患者预后,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抽吸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入院的1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开颅组患者给予常规开颅手术,定向组患者给予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抽吸术,比较两组患者患肢肢体功能障碍分级分布、治疗前后昏迷状态与恢复效果、总体治疗效果与术后并发症.结果 定向组患者治疗后患肢肢体功能障碍分级分布明显优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向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与GOS-E评分显著高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定向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定向组患者消化道出血与二次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抽吸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借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并探讨立体定向穿刺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于2013年1月~2016年6月,选取某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实施立体定向穿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致残率、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均明显更低(P0.05)。结论:采用立体定向穿刺技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立体定向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我院立体定向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不同时间段手术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立体定向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间最好是发病后6~24小时,发病后6小时内手术者术中术后再出血发生率高,发病24小时后手术者神经功能后遗症较重。结论高血压脑出血行立体定向微创血肿碎吸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手术时机以发病后6—24小时为佳,血肿量超过60ml也并非手术禁忌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CT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手术,主要采取四种方法:骨瓣开颅术,小骨窗开颅术,推颅碎吸术(碎吸术),脑室穿刺引流 尿激酶。结果:术后存活52例,存活率为86.67%。其中43例术后随访6-12个月,进行ADL评级,I级6例,II级15例,III级19例,IV级2例,V级1例。结论:只要掌握好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防治各种并发症,就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从而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脑血管病病死率已升至第2位,脑干出血的病死率据文献报道达70%~80%。重症高血压是自发性脑干出血的常见病因。脑干是调节心血管运动、呼吸、吞咽、呕吐等重要生理活动的反射中枢。因此,临床中脑干出血的治疗非常棘手,曾被视为手术禁区。我院神经外科采取经幕上入路立体定向微创血肿抽吸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干出血患者5例,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