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风患者的中医护理体会.方法 对70例中风患者的临床中医治疗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中经络以平肝息风、化痰通络为主,中脏腑以息风泻火、豁痰开窍为主,脱者急选用救阴回阳固脱为主,预防并发症发生.结论 通过中医护理对中风患者减轻残障,促进身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正>醒脑开窍针刺法是石学敏院士提出的治疗脑梗死(中风)的中医疗法,经多年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已经形成以醒脑开窍针刺法为主的脑梗死综合诊疗体系。有关醒脑开窍针刺法的报道较多,包括理论总结、临床应用以及基础研究几个方面,现将近年来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梗死相关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中风患者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对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收治的52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取穴针刺疗法,观察组患者采用脑开窍针刺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上、下肢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治疗前明显提高,并且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提高程度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早期中风患者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对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对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2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A组为醒脑开窍针刺法组(36例),B组为体针组(36例),观察两种针法治疗后对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值的影响。结果2组治疗后第20天,血清TNF-α、IL-1β和IL-6的数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组的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述细胞因子参与了缺血性中风的病理发展过程,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调节TNF-α、IL-1β和IL-6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李衍 《家庭医药》2006,(1):14-15
石学敏,中国工程院惟一一位针灸院士,其所创的“醒脑开窍法”挽救了许多中风患者的生命,也为他赢得了“鬼斧神针”的美誉。“丹芪偏瘫胶囊”和“醒脑开窍法”是石氏中风单元最主要的治疗手段。然而,2005年5月,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16种违法广告中,“丹芪偏瘫胶囊”赫然其中。一时间,很多人产生了这样的怀疑:醒脑开窍是假的吧?丹芪偏瘫胶囊还能用吗? 看着自己辛苦研制的成果受到质疑,这位享誉中外的老医学工作者,在想些什么呢?带着疑问,我们专访了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名誉院长、天津市针灸研究所所长石学敏院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脾胃论治中风病机及其临床诊治效果。方法对禹州市中医院2008年5月—2010年1月收治34例中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中风患者经采用健脾化痰法、通腑泻下法及补气活血法从脾胃辩证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均痊愈出院。结论脾胃机能的失调,气化失常,气机升降逆乱是导致中风发生的关键。脾胃论治是治疗中风的一个重要大法,体现于中风的预防、救治及预后等各个阶段,与平肝息风、化瘀通络、豁痰开窍等法互相配合,灵活运用,对减少中风的发生,提高疗效,减轻后遗症,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7.
张旭 《中国医药指南》2012,(27):340-341
<正>中风又名"卒中"。多由忧思恼怒,饮食不节,恣酒纵欲等因,以致阴阳失调,脏腑气偏,气血错乱所致。临床表现以猝然昏仆、口眼斜、半身不遂为主要特征,亦有未见昏仆,仅见僻不遂者.本病发病率、病死率、病残率均较高,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中风在临床上分为中经络、中脏腑和中风后遗症。  相似文献   

8.
刘宇  黄海  兰天  谢建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7):810-811
目的 探讨中风患者血、脑脊液酸碱气体的变化 ,为临床诊疗中风提供依据。方法 用血气分析仪对 96例中风患者做了血和脑脊液酸碱气体分析。将中经络组、中脏腑组分别与 5 0例正常组和 5 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中风患者的血和脑脊液中PO2 均降低 ,以中经络组血PO2 降低更明显 (P <0 0 1)。中风患者脑脊液中CH增高显示代谢酸中毒 ,以中脏腑组更为明显 (P <0 0 1)。结论 血和脑脊液酸碱气体分析可为中风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蒋群 《中国医药指南》2012,(29):284-285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更好的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46例中风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123例)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对照组(123例)给予传统针刺法治疗,两组治疗2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同时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各期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最后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2%,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急性期患者效果最好,而治疗后遗症期患者临床效果相对于其他3个时期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临床疗效确切,并且治疗中风的时机越早越好,能很好的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从玄府学说认识缺血性中风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认为中风病存在玄府闭塞、气血不通、神机不遂的病机,脑之玄府闭塞是缺血性中风的发病关键,治疗强调宣通玄府。现代医学研究发现,CIRI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改变,具有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治疗作用的药物大多不能通过BBB,而芳香开窍药能够双向调控BBB通透性,从而保护脑组织。所以我们通过对芳香开窍药宣通玄府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理的分析,明确了脑之玄府与BBB具有相似性的关系,得出结论是芳香开窍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理在于该药能够双向调控CIRI后BBB通透性、降低BBB通透性、减轻脑水肿、调节相关蛋白,从而运用现代化的微观指标诠释了玄府理论的实质内涵。  相似文献   

11.
介绍吴清明教授运用祛风化痰针刺法治疗假性球麻痹的经验。假性球麻痹多见于脑血管疾病并发症,属中医"中风"、"喑痱"等范围,证型多见于风痰型,吴教授在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治疗上针对病机施治,制定祛风化痰针刺法,根据"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规律,选用风池、完骨、廉泉及丰隆为主穴以祛风化痰,通利咽喉,开窍醒神。临证重视针刺深度、角度及手法操作,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中风)是以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伴有昏迷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缺血性中风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梗死和暂时性脑缺血发作,出血性中风包括脑溢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医辨证分为中经络型和中脏腑型。  相似文献   

13.
安宫牛黄丸有清热解毒、镇静开窍之效,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是突发中风的“救命丹”。  相似文献   

14.
辨证治疗中风12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22例中风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其中中经络分气虚血瘀型、肝阳上亢型、肝肾阴虚型、风邪入络型论治;中脏腑分闭证、脱证论治。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中风(脑卒中)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病程长、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与自然界善行数变之风邪特点相类似,故古人命名为中风.根据不同的证候,中风又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类.现笔者将19例中风偏瘫病例辨证施护的体会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陈晶  王涛 《哈尔滨医药》2003,23(1):67-68
中风的发生,病情有轻重缓急的差别,轻者限于中经络, 重者中脏腑。中经络无神志改变,在临床上观察58例中经 络,在护理治疗当中1例转入脏腑死亡,3例无效外,余54例  相似文献   

17.
<正>中风是以突然昏仆,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甚至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为主证,病位在心、脑、肝、肾,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加之饮食、情志、劳倦等所致。半身不遂称为中脏腑,中脏腑者必同时山现中经络的症候。  相似文献   

18.
醒脑静注射液致药物不良反应15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谢俊大 《中国药师》2007,10(9):902-904
醒脑静注射液主要成分为麝香、栀子、郁金、冰片,是在经典镇惊开窍药物安宫牛黄丸的基础上研制成的中药急救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开窍醒脑的功效。用于气血逆乱,脑脉瘀阻所致中风昏迷,偏瘫口渴;外伤头痛,神志昏迷;酒毒攻心,头痛呕恶,昏迷抽搐。脑梗死、脑出血急性期、  相似文献   

19.
丁厚芝  牛娟 《黑龙江医药》1998,11(6):382-384
中风又称为急性脑血管疾病,祖国医学又将中风患者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大类。中经络者一般无神志改变,病情较轻。中脏腑者常用神志不清,病情较重。根据中医辩证分型,中风常见有四种类型,如肝阳上亢型、痰阻血瘀型、肾精不足型和气血两虚型。本病具有发病急骤、病死率高、后遗症多的特点。如能及时有效的治疗,绝大多数病人都能转危为安,但仍有相当多数的病人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偏瘫、语言不利和大小便失控等。因此,病人思想负担重,常表现为焦虑,甚至有的病人失去生活信心。所以对康复期病人做好心理护理及指导病人进行功能训练,促进病人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黄帝内经》认为,脏腑养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内容。脏腑在临床上可因六淫侵袭、七情所伤、饮食失节以及脏腑本虚等原因引起相关病证。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趋避引起脏腑病证的常见病因,对维护健康、减少疾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