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邓桃枝  王文文 《海南医学》2012,23(18):49-50
目的探讨小儿结肠息肉内镜下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小儿结肠息肉病例的内镜、病理特点及随访结果。结果大肠息肉分布主要集中于远端结肠,其中直肠占43.20%,乙状结肠占29.60%,降结肠占9.60%、横结肠占9.60%、升结肠占4.80%、盲肠占3.20%。大肠息肉病理类型中最常见为幼年性息肉,占70.48%,其他炎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分别占24.76%、4.76%。结论小儿大肠息肉以幼年性息肉为主,分布主要集中于远端结肠,但对于疑诊大肠息肉的病例应进行全结肠检查,以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结直肠息肉的发病部位以及左、右半结肠息肉的病理类型,为临床工作中内镜下息肉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行内镜下结肠息肉治疗术并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及门诊患者共339例,息肉687枚,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特点。结果 339例患者检出息肉687枚,其中非腺瘤性息肉269枚,占39.2%,腺瘤性息肉418枚,占60.8%。左半结肠(直肠、乙状结肠及降结肠)除回盲部外的右半结肠均以腺瘤性息肉居多,尤其是管状腺瘤。回盲部以非腺瘤性息肉居多。结论结直肠息肉多发生在左半结肠为主,尤以直肠和乙状结肠最多,病理类型以管状腺瘤居多,结肠镜操作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结肠息肉临床及病理特点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老年人结肠息肉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结肠息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年龄分为两组:60岁以上者为老年组,60岁以下者为中青年组。比较两组患者息肉部位、大小与病理类型及癌变率的关系。结果两组左半结肠息肉的患病率均高于右半结肠(P〈0.05),其中老年组高于中青年组;病理类型以腺瘤性息肉为主,其中以管状腺瘤最多,绒毛状腺瘤癌变率最高(P〈0.05);体积大的息肉癌变率较高。结论老年人结肠息肉好发于左半结肠,以腺瘤性息肉为主,癌变率与息肉的体积、绒毛成分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杨惠 《中原医刊》2006,33(6):47-48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的分布、大小、病理即内镜特征以及息肉恶变过程中的相关因素。方法对电子结肠镜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大肠息肉检出率为10.87%。其中腺瘤性息肉占52.13%。大小不等腺瘤性息肉恶变率与体积大小密切相关,体积大恶变率高,且多广基无蒂或亚蒂,以绒毛状腺瘤为主。炎性息肉以≤1.0cm的为最多。结论大肠息肉的癌变以腺瘤型为主。腺瘤与大肠癌关系密切。腺瘤体积为大绒毛结构者易癌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小儿便血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 ̄2005年1月共收治便血患儿54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54例中结肠、直肠息肉36例,占67%;其次是肠套叠、出血坏死性肠炎,肠重复畸形等18例,占33%。结论小儿便血以结肠、直肠息肉为主,严格手术指征,要加强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扬州地区大肠息肉状病变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大肠息肉状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特点及病理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4500例肠镜检查者中,检出大肠息肉状病变539例,检出率11.98%。男346例,女193例。好发年龄以50~69岁为主,占46.38%。病理类型以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为主,分别占53.06%、29.50%。息肉部位分别为盲肠9.70%、升结肠11.64%、横结肠9.58%、降结肠13.82%、乙状结肠24.36%、直肠30.91%。539例中有19例发生癌变,癌变率3.53%。管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绒毛状腺瘤癌变率为2.82%、2.99%、9.68%;息肉直径0.6~1.0cm者癌变率0.44%,1.1~1.9cm者癌变率3.33%,≥2.0cm者癌变率11.48%。结论 50~69岁者大肠息肉状病变发病率较高;男性较女性易患大肠息肉;息肉好发部位为左半结肠;腺瘤性息肉常见,直径≥2.0cm及绒毛状腺瘤容易癌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小儿便血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月共收治便血患儿54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54例中结肠、直肠息肉36例,占67%;其次是肠套叠、出血坏死性肠炎,肠重复畸形等18例,占33%。结论小儿便血以结肠、直肠息肉为主,严格手术指征,要加强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内镜下切除结肠巨大息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因结肠巨大息肉(≥2.0 cm)行内镜下切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内镜的切除方式、切除时间、止血方式、术后病理、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结肠巨大息肉主要分布于直乙结肠,以山田Ⅳ型最常见;组织学上以腺瘤性息肉多见.所有息肉均成功切除,手术时...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3):23-25
目的分析大肠息肉患者内镜下的分布特点、临床表现、大小、病理类型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门诊及住院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特点及病理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98例大肠息肉患者中,男66例,女32例;好发年龄以20~75岁为主,占71.21%;临床表现以便血(59.18%)、腹痛(8.16%)及腹泻(24.49%)为主,且女性以腹泻为首诊者较男性明显增高(P0.05),男性患者以便血为首诊者较女性明显增高(P0.05)。病变部位分布直肠最多,占33.88%,乙状结肠占31.40%,降结肠占20.66%,横结肠占8.26%,升结肠占6.61%;炎性、增生性、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混合性腺瘤和部分癌变分别占7.83%、54.77%、18.16%、10.34%,6.81%和2.11%。绒毛状腺瘤、混合性腺瘤体积较其他类型息肉明显增大。结论 20~75岁大肠息肉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以便血、腹泻及腹痛为主;男性患者以便血为首诊者较女性明显增高,而女性以腹泻为首诊者较男性明显增高,息肉好发部位为左半结肠;病理类型以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常见;其中2.11%的肠息肉局灶癌变,所以发现大肠息肉应尽可能切除,预防息肉癌变。  相似文献   

10.
环氧合酶在结肠腺瘤性息肉及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COX-2)在结肠黏膜、结肠腺瘤性息肉以及结肠癌中的表达,并探讨COX-2与结肠癌和结肠腺瘤性息肉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续贯选择结肠腺瘤性息肉患者30例,结肠癌患者30例,以正常结肠黏膜30例作为对照组。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OX-2的表达。结果:结肠癌组COX-2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结肠黏膜组(P<0.005)和结肠息肉组(P<0.05),结肠癌组COX-2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正常结肠黏膜组(P<0.01)和结肠腺瘤性息肉组(P<0.05),结肠腺瘤性息肉组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高于正常结肠黏膜组(P<0.05)。结论:COX-2表达增高可能与结肠腺瘤性息肉和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1.
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消化道息肉36例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治疗各种消化道息肉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氩离子凝固术(APC)切除消化道息肉36例,其中广基扁平息肉24例(36枚),亚蒂息肉12例(15枚);内镜下高频电切消化道息肉28例,其中广基扁平息肉15例(24枚),亚蒂息肉13例(18枚)。结果: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能清除各种大小的广基扁平息肉和亚蒂息肉,效果较好,治疗后副作用与内镜高频电切组比较较少(P〈0.05)。结论:氩离子凝固术(APC)是一种新的非接触性内镜下电凝固技术,此法具有简便、安全、疗效好、易掌握等特点,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应用微波烧灼法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的效果甚为满意。笔者就宽基半球状息肉、有蒂及亚蒂息肉,大于2.0cm息肉,多于10颗的多发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食管及胃窦部息肉的微波烧灼方法,分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结肠息肉的内镜检查及镜下治疗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9年7月至2008年12月间136例结肠息肉患儿的内镜检查结果及镜下治疗。结果 136例经结肠镜检查确诊为结肠息肉的患儿,同时行内镜下息肉电切术治疗,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是检查和治疗小儿结肠息肉的主要方法 ,及早摘除息肉对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在大肠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从而评价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Caspase-3在66例大肠癌、23例腺瘤性息肉及10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SS 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Caspase-3在大肠癌、大肠腺瘤性息肉及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8%、56.5%和70.0%,Caspase-3在大肠癌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息肉组(P〈0.05),而在大肠癌组与正常组之间、息肉组与正常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spase-3表达与患者性别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分布部位、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及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结论腺瘤性息肉组织中Caspase-3呈低表达现象,提示Caspase-3低表达在大肠癌发生早期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院从1977年至上1990年中经钡餐、纤维内镜检查,手术诊断为胃癌的住院患者共442例。其中有病理组织学记载者384例。442例中能手术治疗者有315例,占71.3%。其余28.7%的患者属癌症晚期,只能采取内科保守或支持疗法。现综合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和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大肠息肉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两年治疗的大肠息肉患者共32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高频电凝切除,另一组行APC治疗,比较两组治愈率以及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PC组治愈率为100%,明显高于高频电凝切除术组的96.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电凝切除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0%,高于APC组的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都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与高频电凝切除术相比,APC治疗消化道息肉出血并发症少,治愈率高,是临床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孙俊凯 《中原医刊》2006,33(8):26-27
目的探讨口服碘番酸造影CT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和阴性结石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8例胆囊息肉样病变和7例阴性结石的口服胆囊造影CT表现。结果胆固醇息肉8例,表现为胆囊内多发或单发颗粒状充盈缺损,直径较小,为0.2~0.5cm;炎症性息肉4例,表现为带蒂或无蒂的点状或细条状充盈缺损,直径为0.5~1.5cm;腺瘤样息肉5例,表现为单发结节状充盈缺损,直径0.6~0.9cm;腺瘤恶变1例,表现为体积较大,基底部较宽的结节,直径2.0cm;阴性结石7例,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大小不一的类圆形低密度影,CT值-120~13Hu,直径0.5~3.0cm。结论口服胆囊造影CT是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和阴性结石的可靠方法之一,病变大小对病变的性质诊断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在支撑喉镜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择期支撑喉镜声带息肉摘除患者,ASAⅠ~Ⅱ级,年龄15~55岁,体重38~73kg。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瑞芬太尼组,B组为芬太尼组,各40例。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及苏醒情况。结果两组插管后BP、HR均有降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毕至拔管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P〈0.01)。结论瑞芬太尼用于支撑喉镜声带息肉摘除术,可以提供满意的术中镇痛;既能快速加深麻醉,也可迅速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单发性假瘤的临床X线表现,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手术切除,CT导引下肺穿刺活检证实的24例肺炎性假瘤的临床、X线胸片及CT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4例肺炎性假瘤中,79%(19/24)的肿块位于肺的外周,贴近胸膜面可伴有胸膜肥厚;75%(18/24)的肿块边缘光滑规整,其内密度均匀;67%(8/12)CT增强值大于60Hu;CT导引下肺穿刺活检定性诊断率为90%(10/11)。结论:X线胸片和CT是诊断肺炎性假瘤的主要方法,CT导引下肺穿刺活检定性诊断率高,可作为组织学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152例老年大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与预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人大肠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预后。方法总结1993年7月-2000年12月间收治的65岁以上老年人大肠癌152例,分析其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和生存率。结果152例老年人大肠癌中,合并其他疾病者101例(66.5%1;Dukes分期:B、C期116例(76.3%)。病理类型:腺癌131例(86.2%),其中高、中分化腺癌83例,低分化腺癌48例;黏液腺癌13例(8.5%);印戒细胞癌3例(2.0%);息肉恶变5例(3.3%);合并大肠息肉25例(16,4哟;多原发性大肠癌2例(1.3%);术后1年生存率90.2%,3年生存率76.8%,5年生存率55.4%。结论目前老年大肠癌发病率逐渐增高,临床分期以进展期为主,病理类型主要为高、中分化腺癌,手术根治率高,预后较好,但应注意合并大肠息肉及多发原发性大肠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