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腰椎Modic改变与下腰痛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昊  王立新 《医学综述》2013,19(1):107-110
下腰痛是临床常见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症状,许多骨科疾病可以引起下腰痛。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腰椎Modic改变是指在腰椎磁共振成像上终板以及终板下组织信号的改变。大量研究表明Modic改变与下腰痛关系密切,腰椎Modic改变在下腰痛患者中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通过对腰椎Modic改变的研究可使下腰痛的诊断更加精确,对下一步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1临床资料2009年6月-2009年12月来本站就诊的骨关节炎引起的膝部、肩部、髋部及足跟疼痛患者20例,年龄45~80岁,皆为女性。病程1个月~2年。膝关节疼痛13例,肩关节疼痛4例,髋关节疼痛2例,足跟疼痛1例。患者疼痛程度中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分析泌尿系统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患者的疼痛与体位改变的影响。方法选取泌尿系统结石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改变体位,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情况。结果试验组疼痛3级(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3级(32.50%);试验组疼痛0级(3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疼痛0级(2.50%);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改变在泌尿系统结石体外震波碎石中,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56例后路Cage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症中的疗效.方法 2002年1月~2008年1月应用后路Cage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症56例.结果 术后随访1~5年,患者症状完全消失51例,基本消失4例,优良率98.2%(优91.1%、良7.1%),无明显缓解1例,发生率为1.8%.结论 后路腰椎融合术是治疗下腰椎不稳症的可靠手段,而后路椎体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更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Athro-7对骨关节炎疼痛的干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Athro-7(关节佳胶囊)对骨关节炎患者疼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试验,选择89例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4例)和对照组(45例),干预组服用关节佳胶囊,对照组服用安慰剂,疗程12周。观察两组患者关节疼痛情况,采用生活质量量表对其生活质量进行测评。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关节疼痛、压痛的阳性率、生活质量评分中躯体疼痛得分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以上指标干预前后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关节佳胶囊在改善骨关节炎患者疼痛躯体疼痛方面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6.
刘云峰 《陕西医学杂志》2013,(11):1527-1528
目的:探讨微创下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及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改变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腰椎退行性改变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都采用微创下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组联合应用椎间融合治疗。结果:术前两组损伤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s角及脊髓神经损伤情况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情况两组较之前改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且两组对比也有明显差异。结论:微创下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及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的改变具有显著性改变,固定可靠,创伤小,维护了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platelet-rich plasma,PRP)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晚期膝骨关节炎对疼痛及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100例晚期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关节腔注射PRP 4 mL,对照组注射复方倍他米松和利多卡因混合液4 mL。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并根据VAS分数评价临床疗效,检测血清疼痛介质(PGE_2、SP、DA、5-HT)、白三烯(LTB4、LTC4、LTD4)、促炎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0%)与对照组(6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介质、白三烯、促炎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介质、白三烯、促炎因子均下降,且实验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PRP关节腔注射疗法可有效改善晚期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症状,修复关节软骨,控制炎症反应,适合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的椎体形态改变在X光片,CT及MRI影像诊断疾病中的意义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在鹤山市人民医院就诊的301例有椎体形态改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影像学、病理资料及复习相关特殊病例的文献资料.结果 301例患者中有椎体急性楔形改变(98例压缩性骨折),急性终板弯曲(...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应用超激光疼痛治疗仪(Super Lizer)配合电温针治疗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19年2月—2020年6月期间在该院诊治的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电温针治疗,实验组予Super Lizer配合电温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调神针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且疗程及随访完整的17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调神针法组和常规治疗组,调神针法组77例,在关节松动术结合运动训练的基础上加调神针法治疗,常规治疗组99例,予关节松动术结合运动训练,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的VAS评分、WOMAC指数。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治疗前的VAS评分、WOMAC指数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WOMC指数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神针法组治疗后2周的VAS评分、WOMAC指数改善程度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调神针法组治疗膝骨关节炎能快速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活动能力,疗效确切,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微波配合扶他林治疗膝骨关节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微波组30例,采用微波局部照射治疗;扶他林组30例,采用扶他林乳胶剂局部涂抹治疗;微波+扶他林组30例,采用微波局部照射+扶他林乳胶剂局部涂抹联合治疗。三组治疗前后均分别采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表(SF—MPQ)测痛,用于观察患者疼痛改善率并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SF—MPQ积分均明显降低(P〈0.01),而微波+扶他林组SF—MPQ积分明显低于微波组和扶他林组(P〈O.05)。并且微波+扶他林组总有效率高于微波组和扶他林组(P〈O.05)。三组治疗后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微波配合扶他林治疗膝骨关节炎疼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腰椎手术后典型引流管相关疼痛(TDRP)的发生情况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收治的接受单节段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的336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引流管出肌点与L3、L4、L5、S1椎体平齐患者PLIF术后TDRP的发生情况及缓解方式。前瞻性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收治的因腰椎退行性病变拟行单节段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的100例患者,随机选取患者一侧为L4组,另一侧为L5组:L4组引流管出肌点与L4椎体上缘平齐,L5组引流管出肌点与L5椎体下缘平齐,比较两组术后TDRP的发生情况及缓解方式、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切口敷料渗出和伤口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PLIF术后发生TDRP(n=65)和不发生TDRP(n=271)的患者性别、年龄、BMI、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发热持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1 d、术后3 d、出院时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36例患者中,PLIF术后引流管出肌点与L3、L4、L5、S1椎体平齐者分别为63、94、110、69例,术后TDRP发生率分别为0、5.32%(5例)、29.09%(32例)、40.58%(28例);65例术后发生TDRP的患者中,4例(6.15%)在拔除引流管后疼痛即缓解,5例(7.69%)在拔除引流管后通过改变体位疼痛突然缓解,39例(60.00%)在拔除引流管后经热敷理疗疼痛明显缓解(一般在2个月内缓解),12例(18.46%)在拔除引流管后通过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疼痛缓解,5例(7.69%)在拔除引流管后通过封闭治疗疼痛缓解。前瞻性研究中,L4组和L5组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第2天伤口渗出情况及伤口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5组39例(39.00%)患者TLIF术后发生TDRP,发生率高于L4组(4例,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291,P<0.01);L5组和L4组分别有71.79%(28/39)和75.00%(3/4)患者的疼痛症状可以通过热敷理疗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8,P=0.893)。结论 腰椎手术后引流管出肌点在平L5椎体水平及以下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术后TDRP的发生率较高,故建议腰椎术后引流管从L5椎体以上平面穿出。  相似文献   

14.
颈椎Modic改变与轴性疼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椎体终板Modic改变的发病情况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36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MRI矢状位图像资料,记录椎体终板Modic改变的发生率、类型、各节段分布及各分布节段类型,统计并分析Modic改变与颈部轴性疼痛的关系.结果:136例颈椎病患者中有23例存在Modic改变.发生率为16.9%;男性患者中发生率为17.7%,女性为15%;最常出现Modic改变的节段为C56;Modic Ⅰ型、Ⅱ型和Ⅲ型的发生率分别为4.4%、7.4%、5.1%.存在Modic改变的患者中.轴性疼痛发生率为56.5%.术后缓解率为76.9%;无Modic改变者轴性疼痛的发生率为20.4%,术后缓解率为73.9%,两者轴性疼痛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O.05).Modic改变Ⅰ、Ⅱ、Ⅲ型患者中轴性疼痛发生率分别为83.3%、60%和28.6%,术后缓解率分别为100%、66.7%和50%;Modic改变I型患者轴性疼痛发生率和术后缓解率均较其他两型为高(P相似文献   

15.
骨关节炎 (OA)又称退行性关节炎 ,是常见的一种慢性关节炎 ,多见于老年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OA虽无法根治 ,合理的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 ,改善关节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传统的非甾体抗炎药 (NSAIDs)往往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 ,严重者可并发胃溃疡、出血、穿孔等。塞来昔布 (西乐葆 )是环氧化酶 2 (COX 2 )的特异性抑制剂 ,对OA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且胃肠道不良反应少。本组分析西乐葆治疗 30例骨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安全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① 30例患者 ,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4…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与骨关节炎(OA)的临床异同点及MRI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35例与骨关节炎(OA)患者41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MRI检查。结果 RA组Ⅲ-Ⅳ级外侧胫骨关节股骨外踝、Ⅲ-Ⅳ级胫骨外侧平台损伤率分别为94.29%、100%较OA组0.0%、0.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外侧胫骨关节股骨外踝、胫骨外侧平台骨髓水肿、囊性坏死的几率较OA组高,OA组无1例出现外侧胫骨关节病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内侧前角、体部、后角半Ⅱ-Ⅲ级月板损的几率分别为97.14%、94.28%、97.14%较OA组12.19%、29.27%、14.64%高;RA组外侧前角、体部、后角Ⅱ-Ⅲ级半月板损伤的几率分别为85.71%、88.57%、88.57%较OA组4.88%、4.88%、7.31%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关节囊内滑膜增生、肥厚的几率为94.29%较OA组19.51%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A关节软骨、软骨下骨病变下及半月板病变程度较OA严重,MRI影像学检查在RA、OA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足阳明经筋型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影像学特征,进一步完善经筋理论的科学内涵。【方法】选取足阳明经筋型KOA病例31例(31个膝关节)为足阳明经筋型KOA组(研究组),健康体检者31例(31个健康膝关节)为空白对照组(空白组),进行基于髌股关系的临床影像学回顾性研究。【结果】2组Insall指数及髌骨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髌股指数、髌股协调角与外侧髌骨角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髌股关系紊乱是足阳明经筋型KOA的主要病变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终末期骨关节炎患者行关节置换术前疼痛灾难化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2月骨科入院待行关节置换术的179例终末期骨关节炎患者进行手术前调查,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关节功能评分表、疼痛数字评定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疼痛自我效能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终末期骨关节炎患者术前疼痛灾难化总分均分为(22.07±11.68)分,疼痛灾难化发生率为25.69% 。不同性别、文化程度患者的术前疼痛灾难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疼痛程度(r=0.563)、焦虑(r=0.673)、抑郁水平(r=0.563)与疼痛灾难化呈正相关(P<0.001);患者的关节功能状态(r=-0.427)、疼痛自我效能(r=-0.467)、社会支持水平(r=-0.184)与疼痛灾难化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性别、焦虑、疼痛评分、疼痛自我效能是患者术前疼痛灾难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可解释总变异的59.6%(P<0.05)。结论 终末期骨关节炎患者行关节置换手术前的疼痛灾难化发生率较高,应重点关注术前疼痛评分高、焦虑程度高、女性、文化程度低和疼痛自我效能低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降低疼痛灾难化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腰椎爆裂骨折AF系统治疗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手术治疗方法。术后骨折椎体高度的恢复,防止出现继发性椎管狭窄及相邻椎间盘变化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影像学的变化对于椎体骨折术后的临床治疗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2001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进行腰椎爆裂骨折AF内固定术患者87例,现将计算机X线摄影(CR)改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