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通气/灌注(V/P)比值显像在肺血栓栓塞症(PT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0例临床确诊的PTE患者V/P显像,并行定量分析。结果:10例患者共43个肺段经临床确认为肺血栓栓塞,常规目测读片诊断肺血栓栓塞46个,其中符合临床37个,灵敏度86.05%,特异性93.43%。V/P比值显像诊断肺血栓栓塞41个,与临床符合39个。灵敏度90.70%,特异性98.54%。结论:V/P比值显像可明显提高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通气/灌注显像(肺V/Q显像)对创伤及术后患者肺栓塞(PE)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3例创伤及术后患者进行肺V/Q显像,其中36例患者在平面显像基础上进行了肺V/Q断层显像;34例患者同时行核素下肢深静脉显像。结果肺V/Q显像结合临床综合评估共诊断PE患者31例(42.5%),其中肺段性PE 19例,亚肺段及以下PE 12例。4例患者在平面显像上未发现肺段性灌注缺损,经断层显像诊断为亚肺段PE,且断层显像较平面显像发现更多亚肺段缺损。超声及核素下肢深静脉显像诊断16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1.9%)。PE组与非PE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卧床时间、是否以骨折为基础病以及D-二聚体升高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但PE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比率明显高于非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肺V/Q显像可作为创伤及术后患者进行PE筛查的常规手段,肺V/Q断层显像可降低不确定的PE的比率,提高亚肺段PE的检出率,从而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综述了肺通气/灌注(V/Q)平面显像及CT肺血管造影(CTPA)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旨在引导临床医生选择最佳影像学检查手段。另一方面阐述肺通气/灌注单光子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的相关进展,综述该技术在不同肺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各种影像学检查对肺栓塞(PE)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63例疑有PE的患者分别进行了X线胸片、心脏超声检查、CT肺动脉造影(CTPA)、核素肺通气/灌注(V/P)显像,其中部分患者进行了磁共振肺动脉成像(MRPA)、肺动脉造影(PGA)。分别评价各种影像学检查对PE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对PE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X线胸片43.48%和35.29%;心脏超声检查54-35%和76.47%;核素V/P显像95.65%和94.12%;C‘rPA95.45%和93.75%;MRPA87.10%和92-31%;PGA97.50%和100.00%。核素V/P显像、CTPA与PGA诊断肺栓塞灵敏度和特异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分别=2.13、3.36,P均〉0.05),而X线胸片、心超与PGA诊断肺栓塞灵敏度和特异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19.87、26.73,P均〈0.05)。结论X线胸片、心脏超声检查可作为可疑病例的筛选检查;核素V/P显像和CTPA或MRPA基本上可取代PGA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PA漏诊亚段肺栓塞(SSPE)的常见原因。方法 对临床确诊肺栓塞(PE)的91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首诊CTPA、复诊CTPA及经查看肺通气/灌注(V/Q)显像结果后复诊CTPA对SSPE的检出率,并与V/Q显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91例PE患者中,3 494支亚段肺动脉显示清楚。肺V/Q显像对SSPE的检出率为19.00%(664/3 494),首诊CTPA的检出率为11.99%(419/3 4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59,P<0.01);复诊CTPA检出率为13.62%(476/3 494),低于肺V/Q显像(χ2=37.05,P<0.01);查看肺V/Q显像结果后,复诊CTPA对SSPE的检出率为15.83%(553/3 494),与肺V/Q显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6,P<0.01)。结论 CTPA漏诊SSPE的原因主要包括亚段肺动脉观察困难、诊断水平较低和对慢性PE诊断困难。提高阅片医师注意力和针对性,并联合肺V/Q显像,可提高CTPA对SSPE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随即法V/Q显像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随机选择103例和107例可疑肺动脉栓塞患者,分别行随即法V/Q显像(通气显像结束后立即行血流灌注显像)和间隔法V/Q显像(上下午分别行通气和灌注显像或隔日行通气和灌注显像),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肺动脉栓塞灵敏度和特异性的差异。结果随即法V/Q显像和间隔法V/Q显像诊断肺动脉栓塞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6.70%、94.79%(P>0.05)和75.00%、72.72%(P>0.05)。结论随即法V/Q显像和间隔法V/Q显像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无统计学差异,随即法V/Q显像可明显缩短就诊时间,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用药量偏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放射性核素肺通气/肺灌注显像在心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4例胸部疾病患者,男38例,女26例。第1天静脉注射^99mTc-MAA(8mCi)做肺血流灌注显像,第2天经口雾化吸入^99mTc-DTPA做肺通气显像,两次显像采集条件与体位相同。结果28例肺癌患者病变部位肺通气/肺血流均有下降,其中央型肺癌血流降低明显。4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肺通气严重降低,与肺功能测定显示肺通气功能严重受损、呼吸道阻力增加相符合。5例肺大疱患者肺通气/肺血流呈散在下降,与X线肺大疱部位一致。6例急性肺栓塞和2例肺动脉发育不良者有显著的肺血流灌注缺损,肺通气则正常,两者图像呈典型的不匹配。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5例肺通气/肺血流正常,2例通气正常、血流下降。2例多发性大动脉炎肺血流灌注明显下降、通气正常。余4例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3例胸痛者和3例心肌病患者的肺通气/肺血流均正常。结论放射性肺通气/肺血流灌注显像在心、肺疾病的显像各有不同的特殊表现,尤其对急性肺栓塞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诊断特异性很高。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8F-FDGPET/CT与CT显像在结直肠癌治疗后随访的价值比较。方法143例结直肠癌治疗后的患者均行PET/CT全身显像,应用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法(标准摄取值,SUV)判断结果。结果32例显像阴性,111例有局部复发和(或)转移,通过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PET/CT最终正确诊断130例,真阴性30例,真阳性100例,假阳性10例,假阴性3例,其灵敏度为97.08%,特异性为75%,准确性为90.9%,阳性预测值为90.9%,阴性预测值为90.9%。结论18F-FDGPET/CT显像在早期监测直肠癌复发和(或)转移及疗效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D-二聚体测定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目的 探讨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VIDAS)快速定量检测D-二聚体(DD)在诊断肺栓塞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使用VIDAS DD测定法对可疑静脉血栓塞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进行检测,并对这些可疑肺栓塞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了解是否有肺栓塞或深部静脉栓塞的症状。结果 共有104例患者参加检测,32例患者(30.8%)的D-二聚体检测值<494ng/ml,72例患者血浆中的D-二聚体检测值>494ng/ml,其中有16例患者通过肺通气-灌注扫描(V/Q)证实为肺栓塞。VIDAS DD法的敏感性为100%,阴性预期值为100%。结论 VIDAS DD法可作为排除诊断肺栓塞的首选筛选试验,可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及腺苷负荷试验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本院疑诊冠心病患者75例,均行腺苷负荷^99m 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腺苷按体重0.14 mg/(kg ·min)通过输液泵静脉双通路给药,并对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图作定性分析,所有患者1~3 d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75例患者中冠脉造影正常32例;1支以上狭窄≥50%者43例,其中单支病变14例,双支病变16例,三支病变13例;共检出病变血管85支,累及左前降支(L AD )38支,左回旋支(LCX)28支,右冠状动脉(RCA)21支,左主干(LM)2支。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88.3%(38/43),特异性为87.5%(28/32),准确性为88.0%(66/75),阳性预测值为90.5%(38/42),阴性预测值为84.8%(28/33)。对病变冠脉诊断灵敏度为75.9%(63/83),特异性93.7%(133/142),准确性87.1%(196/225),阳性预测值为94.0%(63/67),阴性预测值为84.2%(133/158)。对单支、双支、3支血管病变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50%(7/14)、62.5%(10/16)和92.3%(12/13)。对各病变血管检测灵敏度为:LAD 86.1%(31/36),LCX 55.6%(15/27),RC A 85%(17/20)。腺苷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0%(60/75)。【结论】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并且不良反应轻微,是协助诊断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临床对PE心电图的了解,以减少PE误诊及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螺旋CT、肺动脉造影或肺通气/灌注扫描确诊的56例PE患者的心电图,并动态观察其变化。结果:PE心电图表现多样且复杂,典型SⅠQⅡTⅢ出现率低(16.1%),临床常出现SⅠQⅡTⅢ中的一种或几种表现,多伴有动态改变,更常见右室劳损征象。结论:PE的心电图变化为一过性、多变性,动态观察心电图对临床诊断PE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相骨显像检查对感染性骨折愈合不良的诊断效能。方法根据临床诊断,将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于本院行三相骨显像检查的骨折愈合不良患者60例分为感染性骨折愈合不良组(感染组,32例)和非感染性骨折愈合不良组(非感染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流相和血池相异常部位放射性计数(A )、正常部位放射性计数(N)比值(A/N血流、A/N血池),比较三相骨显像检查与外周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 R )对感染性骨折愈合不良的诊断效能。结果 A/N血流对感染性骨折愈合不良的诊断灵敏度为93.8%,特异度为75.0%,准确率为86.7%,阳性预测值为79.6%,阴性预测值为92.7%;A/N血池诊断灵敏度为90.6%,特异度为67.9%,准确率为79.8%,阳性预测值为75.4%,阴性预测值为93.6%。感染组和非感染组 A/N血流、A/N血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血流和 A/N血池对感染性骨折愈合不良的诊断效能优于外周血白细胞、CRP、ESR检测(P<0.05)。结论三相骨显像诊断具有精确度高、无创等优点,尤其对感染阴性预测非常准确,可作为个别特异炎性反应诊断的最佳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研究肺灌注SPECT/CT对可疑肺栓塞(PTE)的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1日—2013年12月1日于我科进行肺灌注SPECT/CT显像可疑PTE的恶性肿瘤患者5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肺灌注SPECT/CT图像。SPECT/CT栓塞肺段判断标准:沿肺段或亚肺段分布的楔形或片状放射性稀疏或缺损区,CT图像上相应部位无其他导致肺段血流灌注减低的病变。综合患者临床资料作出有无PTE的最终诊断。计算恶性肿瘤患者经肺灌注SPECT/CT诊断PTE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对恶性肿瘤患者肺灌注SPECT/CT诊断结果与综合患者临床资料诊断结果,进行配对四格表χ^2检验(McNemar检验)。结果:55例恶性肿瘤患者肺灌注SPECT/CT诊断为PTE 42例,经综合临床资料诊断为PTE 40例,与肺灌注SPECT/CT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恶性肿瘤患者经肺灌注SPECT/CT诊断PTE的灵敏度为95.1%,特异性为78.6%,阳性预测值为92.9%,阴性预测值为84.6%,准确性为90.9%。结论:肺灌注SPECT/CT能够较准确的诊断恶性肿瘤患者的PTE,为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种可靠的PTE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静息^99mTc-MIBI心肌灌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对男性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CAG)为对照,将57例男性患者分为冠心病组(33例)及非冠心病组(24例),计算SPECT的各项评价指标,继而结合临床诊断将冠心病组分为心肌梗塞组(18例)及心绞痛组(15例),比较两组SPECT阳性率差异。结果:静息SPECT诊断男性冠心病灵敏度为87.88%,特异度为70.83%,准确度为80.70%,阴性预测值为80.95%,提示SPECT对男性冠心病检出率,符合率较高,而阴性对排除冠心病有较高的价值,心肌梗塞组阳性率为100%(18/18),心绞痛组为73.33%(11/15),提示静息SPECT检出男性心肌梗塞的阳性率高于心绞痛。结论:结合实验结果及SPECT具有无创,价廉,可重复等特点,SPECT可作为诊断男性冠心病的初筛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99mTc-MIBI乳腺显像检测乳腺癌腋下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56例乳腺癌患术前行乳腺核素显像,乳腺内或腋窝区出现异常放射性分布浓聚影为阳性,显像结论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56例乳腺癌腋下淋巴结显像阳性有19例,与病理对照,诊断乳腺癌腋下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65.52%,特异性为100%,准确率为82.14%,阴性预测值为72.98%,阳性预测值为100%。结论 ^99mTc-MIBI乳腺显像诊断乳腺肿瘤腋下淋巴结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于春波  耿耿 《医学临床研究》2016,(11):2215-2217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和结核菌素试验(TST)在肺外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比较75例肺外结核患者(结核组),50例非结核病患者(对照组)中ELISPOT和TST检测情况和其诊断肺外结核的效能。【结果】结核组ELISPOT和TST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核组ESAT6、CFP10、C/E融合的释放细胞因子功能细胞(SCF)数量及ESAT6、CFP10、C/E融合的阳性率(82.67%、90.67%、96.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0%、10.0%、16.0%),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ELISPOT和TST诊断肺外结核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90.67%、82.0%、88.31%、85.42%、87.20%和76.0%、78.0%、83.82%、68.42%、66.08%;ELISPOT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均高于TST,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ELISPOT诊断肺外结核的灵敏度和准确率高于TST,其可作为诊断肺外结核的重要辅助检测。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探讨符合线路SPECT^18F—FDG显像检查对淋巴瘤患者诊断及治疗后监测复发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008年病理活检和免疫组织化学确诊的淋巴瘤患者71例次的SPECT/PET检查结果。结果表明:28例患者初次治疗前行SPECT/PET检查的准确率100%,而CT准确率为81.7%。SPECT/PET和CT对病灶的检出灵敏度分别为85.7%和53.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3)。SPECT/PET和CT对结外病灶的检出灵敏度分别为91.3%和56.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7)。32例淋巴瘤患者在治疗结束后随访阶段共进行了43例次SPECT/PET检查。SPECT/PET对复发的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2.9%。6例患者为SPECT/PET先于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发现疾病复发。结论:SPECT/PET检查结果对淋巴瘤患者诊断和监测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血栓栓塞症误诊2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选取COPD患者中合并PTE误诊27例为调查对象,进行分析及总结。结果:PTE主要临床特点有呼吸困难、咳嗽、胸痛、咯血、发热,诊断方法应用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核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彩色多普勒检查。结论:溶栓和抗凝治疗能改善临床缺氧状态,提高氧分压,降低病死率,此误诊分析旨在提高诊断率及治愈率,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评估波形蛋白(VIM)、神经特异度钙结合蛋白(CR)、间皮细胞(MC);癌胚抗原(CEA)、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在胸膜转移性肺腺癌和恶性问皮瘤鉴剐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胸腔积液细胞学诊断或胸膜活检病理学证实的恶性胸膜间皮瘤(11例)和胸膜转移性肺腺癌(3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胸腔积液脱落细胞中TTF-1、CEA、VIM、MC和CR五项指标,计算其在胸膜转移性肺腺癌和恶性胸膜间皮瘤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评估五项指标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VIM、CR、MC、TTF-1和CEA在恶性胸膜间皮瘤中的表达与在胸膜转移性肺腺癌中的表达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VIM在恶性间皮瘤诊断中的灵敏度为90.9%(10/11),特异度为51.6o.4(16/31)。CR在恶性间皮瘤诊断中的灵敏度为81.8%(9/11),特异度为83.9%(26/31)。MC在恶性间皮瘤诊断中的灵敏度为72.7%(S/11),特异度为77.4%(24/31)。CEA在胸膜转移性肺腺癌诊断中的灵敏度为74.2%(23/31),特异度为90.9%(10/11)。TTF-1在胸膜转移性肺腺癌诊断中的灵敏度为77.4%(24/31),特异度为90.9%(10/11)。【结论】胸腔积液脱落细胞的TTF-1、CEA、VIM、CR和MC在恶性胸膜间皮瘤和胸膜转移性肺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和骨钙素(BGP)测定在新生儿佝偻病诊断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对65例新生儿佝偻病患儿(病例组)和100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血液BALP和BGP浓度进行检测,对这两项检测指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正确率进行计算和分析,同时测定其血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浓度,并进行左手腕关节x线摄片。结果病例组血BALP≥250U/L者59例,明显高于对照组3例;病例组血BGP〉12.5ng/L者57例,明显高于对照组6例,两者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均〈0.001)。血BALP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0.8%,97.0%,95.2%,94.2及94.5%;血BGP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7.7%,94.0%,90.5%,92.2%及91.5%。病例组经治疗后,血BALP≥250U/L者由原来的59(90.7%)降低至5例(7.7%),血BGP〉12.5ug/L者由原来的57例(87.7%)降低于9例(13.8%),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均〈0.001)。结论血BALP和BGP测定不仅是诊断新生儿佝偻病特异而敏感的指标,也是判断临床疗效的可靠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