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研究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在高压氧(HBO)联合药物治疗前、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结果,并对其优越性及临床意义进行评价。 方法34例DEACMP患者接受20~40次HBO联合药物治疗,并在治疗前、后用双半胱乙酯(99mTc-ECD)脑SPECT血流灌注扫描半定量法进行疗效监测和对比分析。 结果HBO治疗后,DEACMP患者脑血流灌注减低区有明显改善,脑SPECT血流灌注半定量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前、后脑磁共振显像无明显差异。 结论脑SPECT血流灌注半定量法显像在DEACMP的诊断和HBO治疗的疗效监测中可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对抑郁症的疗效评估价值。方法 2006年5月2007年12月,选取32例未经治疗的原发性中、重度抑郁症患者,给予氟西汀治疗10周。治疗后根据临床疗效总评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减分率作为疗效评定指标,将患者分为有效组21例,无效组11例。对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进行99m锝-双半胱乙酯(99mTc-ECD)脑灌注显像。静脉注射99mTC-ECD1 110MBq,30min后行脑断层显像,对显像结果分别进行目测及半定量分析两种方法进行判断。结果抑郁症患者出现的脑血流灌注减低区主要集中在前额叶、扣带回,经过治疗后好转的抑郁症患者脑血流灌注明显改善。可通过脑血流灌注显像评估抗抑郁治疗的疗效,左前额叶血流灌注越低,对氟西汀治疗效果越好。结论 SPECT显像技术可视性较好,可用于评估抗抑郁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显像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在远隔缺血预适应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0例单侧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远隔缺血预适应(RIPC)治疗前后分别行SPECT脑血流灌注和脑葡萄糖代谢显像,分析RIPC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及脑葡萄糖代谢显像病灶数量、脑血流量及脑代谢率的差异。结果 50例ICVD患者RIPC治疗后脑血流灌注异常病灶数量减少,47例(94.0%)血流灌注有不同程度增高;3例(6.0%)脑血流灌注增高患者有不同程度减低。50例ICVD患者RIPC治疗后脑葡萄糖代谢异常病灶数量增加,40例代谢减低的患者有34例(68.0%)不同程度代谢增高;10例代谢增高的患者有6例(12.0%)不同程度代谢减低。50例ICVD患者RIPC治疗前后SPECT显像比较,患侧额、顶、颞、枕叶、基底节和丘脑的血流灌注显著增高(P0.05);额、颞、枕叶、基底节和丘脑的葡萄糖代谢显著增高(P0.01),顶叶葡萄糖代谢增高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PECT脑血流灌注及脑葡萄糖代谢显像对评价RIPC治疗ICVD的疗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电针激发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评估早期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NPSLE)患者脑细胞功能储备的价值。方法 对25例NPSLE患者于电针激发前(基础状态)与电针激发状态下行SPECT脑血流灌注成像,经视觉分析和定量分析判定脑血流灌注和功能异常区,比较不同状态下全脑及各脑区血流灌注值的差异。结果 基础状态下,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于25例共见138处局灶性脑血流灌注异常和功能低下区,其中15例(15/25,60.00%)存在全脑皮质弥漫性血流灌注及功能低下;电针激发状态下病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完全及明显改善率为72.46%(100/138),且全脑及双侧额叶、顶叶、颞叶、枕叶血流灌注值均明显高于基础状态(P均<0.05)。结论 电针激发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能可视化评估早期NPSLE患者功能低下脑细胞及其功能储备。  相似文献   

5.
低强度激光鼻腔内照射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低强度半导体激光鼻腔内照射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和脑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9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血管内照射(ILIB)组18例与鼻腔内照射(LINC)组21例。ILIB组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固定头位,先做SPECT基础脑灌注显像,随即行半导体激光血管内照射,时间30min,治疗后再做SPECT脑灌注显像。LINC组同样先做SPECT基础脑灌注显像,随即行半导体激光鼻腔内照射,时间30min,治疗后再做SPECT脑灌注显像。采用脑血流功能变化率(BFCR%)数学模型对患者病灶区和镜像区进行定量分析。结果2组激光治疗30min后,SPECT显示其全脑血流灌注和脑细胞功能状态均有明显改善,以病灶区局部脑血流量和脑细胞功能改善更为显著。治疗后病灶区局部/全脑灌注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镜像区局部/全脑灌注比值较治疗前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区BFCR%明显高于镜像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组间病灶区局部/全脑灌注比值及BF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强度激光鼻腔内照射能改善脑梗死患者局部病灶脑血流量,激活脑细胞功能,有着较为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局部大脑皮质血流灌注(rCBF)特点,以评价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未经治疗的按CCMD-2-R诊断标准诊断,汉密尔顿(HAMD-24)抑郁量表评分≥20分的抑郁症患者20例,行脑^99m锝-双半胱乙酯(^99Tc^m-ECD)显像并与19名年龄匹配的健康人作比较,显像后抑郁症患者接受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治疗,14例有效者于治疗后4周、10周再次行脑血流灌注显像。采用大脑皮质各区域与小脑皮质的放射性比值对局部脑血流进行半定量分析,并对抑郁症患者与对照组的局部脑血流以及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抑郁症患者血流灌注减低区主要表现在前额叶(80%)、扣带回(65%)与正常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颞叶、枕叶、及右顶叶血流灌注亦减低(P〈0.05)。②治疗后有效者减低区血流灌注有改善,但局部脑血流在治疗后4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0周后扣带回、右颞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抑郁症患者前额叶、扣带回血流灌注减低。②治疗后有效的抑郁症患者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脑血流灌注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短暂性全面遗忘症3例局部脑血流显像观察2年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短暂性全面遗忘症(TGA)的发生与局部脑血流(rCBF)改变的关系。方法对3例临床诊断为TGA患者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rCBF显像检查。结果2例患者SPECT显像示左海马区血流灌注减低,1例示双侧额叶血流灌注减少。3例患者随访24个月,均无再次遗忘发作,复查SPECT显像示血流灌注正常。结论TGA的发生可能与额叶及海马局部血流灌注减低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持续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并以此判断高压氧综合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采用99Tcm-双半胱乙酰(99Tcm-ECD)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imple porton emission computertomograph,SPECT)显像方法对26例不同病因所致的PVS患者进行了观察,9例随访60 d至3年,其中17例行脑CT,14例行脑MRI检查.结果26例PVS患者脑血流灌注全部显示异常,9例PVS患者显示部位与脑CT或MRI相符,9例不符.9例随访观察SPECT显示,6例随病情恢复,脑血流灌注亦恢复正常,另3例中,2例患者无明显变化,仍处于PVS,1例患者血流灌注进一步减少,3年后死亡.结论99Tcm-ECD脑SPECT显像检查安全可靠,可明确反映PVS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弥补脑CT或MRI之不足,并可作为高压氧综合治疗PVS观察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使用99mTc ECD 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结合半定量指标评价烟雾病 (moyamoya disease)患者血管重建术后的脑血流灌注改善状况.方法:血管造影诊断为烟雾病患者119例,其中87例为单侧颈内动脉狭窄、32例为双侧同时狭窄.血流重建术前及重建术后1周分别用99mTc ECD进行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 ,取安静时脑血流灌注图像 ,计算机自动勾画12分法感兴趣区,分别计算各感兴趣区内平均计数、总计数和平均差,左右镜像相应区域对比,计算差值.结果:血流重建术前119例中103例(86.5%)目测可见局灶性或弥漫性血流灌注减低区,其中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80/87(91.9%)可见局灶性血流灌注减低;双侧同时狭窄患者7/32(21.8%)可见局灶性血流灌注减低,16/32(50.0%)可见弥漫性灌注减低;左右差值> 10%者总数为86/119(72.3%),其中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79/87(90.8%),双侧同时狭窄患者7/32(21.8%);血流重建术后原单侧颈内动脉狭窄79例局灶性血流灌注减低患者,有50/79(63.3%)局部血流灌注未见明显异常,左右比值均低于10%,比值减低幅度为(9.8 ± 4.9)%;原双侧同时狭窄比值> 10% 的局灶性灌注减低7例患者血流重建术后4/7(57.1%)比值≤10%,比值减低幅度为(6.8 ± 5.9)%;原双侧同时狭窄比值> 10%的6例弥漫性灌注减低患者血流重建术后3/6(50.0%)比值≤10%,比值减低幅度为(4.8 ± 7.9)%.结论: 99mTc ECD 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结合半定量指标对评价烟雾病的血管重建术的疗效具有可随时反复进行、无创、准确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持续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并以此判断高压氧综合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采用^99Tc^m-双半胱乙酰(^99Tc^m-ECD)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imple porton emission computer tomograph,SPECT)显像方法对26例不同病因所致的PVS患者进行了观察,9例随访60d至3年,其中17例行脑CT。14例行脑MRI检查。结果:26例PVS患者脑血流灌注全部显示异常,9例PVS患者显示部位与脑CT或MRI相符,9例不符。9例随访观察SPECT显示,6例随病情恢复,脑血流灌注亦恢复正常,另3例中,2例患者无明显变化。仍处于PVS,1例患者血流灌注进一步减少,3年后死亡。结论:^99Tc^m-ECD脑SPECT显像检查安全可靠,可明确反映PVS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弥补脑CT或MRI之不足,并可作为高压氧综合治疗PVS观察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脑血流变化。方法观察10例未经抗抑郁治疗患者脑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显像;并对部分患者行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同时观察其脑SPECT显像变化。结果抑郁症患者左额叶血流量明显减低(5/10),且与其病情有关;rTMS能改善抑郁症额叶低灌注状态。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左额叶的局部血流低灌注。rTMS治疗抑郁症可能与左额叶血流低灌注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2.
99Tcm-ECD SPECT局部脑血流显像乙酰唑胺试验对抑郁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健  徐浩  徐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21(10):1599-1602
目的观察乙酰唑胺负荷试验前后抑郁症患者局部脑血流(rCBF)的变化,评价其局部脑血管储备功能.方法以18例未经抗抑郁治疗的成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18名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99Tcm-双半胱乙酯(99Tcm-ECD)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用半定量分析方法测定受检者的rCBF.在第一次检查后48 h,患者口服乙酰唑胺片2克,再行SPECT脑血流显像.结果抑郁症组患者双侧上、下部额叶,双侧前、后部颞叶,双侧顶叶、左侧基底节rCBF明显降低(P<0.01);同时,左侧顶叶rCBF灌注比对侧更低(P<0.01).服用乙酰唑胺后,原脑内低灌注区部位的rCBF均明显增高(P<0.01),但没能恢复到正常水平(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着不同部位和程度的rCBF灌注减低区,乙酰唑胺脑试验可使原来呈低灌注状态的rCBF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孤独症患儿脑血流灌注变化的特点。方法:采用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对23例孤独症与28例其他疾病患儿进行脑血流灌注显像,以半定量方法分析脑内局部血流量的变化。结果:研究组中,83%存在脑血流灌注降低,其中78%的病灶位于海马回、颞叶、顶枕叶、扣带回等边缘系统,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孤独症患儿大多存在脑边缘系统血流灌注降低,SPECT有助于儿童孤独症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对2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99m)Tc-ECD SPECT进行脑血流灌注显像。结果:93%的Ⅱ到Ⅲ期病例有局限性脑血流灌注异常。83%的病例白质区有低灌注或缺血灶,45%的病例基底节区和45%的病倒皮质区有低灌泣或缺血灶。有两处或以上血流灌注异常灶者占73%。结果表明:脑血流灌注显像探查脑小血管病变所致局限性血流灌注异常较灵敏。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大鼠脑血流灌注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 (2DM )病人 ,及 2DM伴高血压病人脑血流的灌注特点。方法 用 99mTc ECD对 71例临床诊断为 2型糖尿病的患者进行脑SPECT显像。同时观察糖尿病大鼠脑血流的变化 ,并用APP17肽加以干涉。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大脑颞叶、额叶皮层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稀疏区及缺损区 ,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更为明显。糖尿病大鼠颞叶、顶叶血流灌注减少 ,而用APP17肽干涉的糖尿病大鼠脑血流灌注有所改善。结论 在老年 2DM病人中 ,尽管尚未出现脑出血及脑血栓等脑血管疾病 ,但已有脑血流灌注减少 ,脑SPECT的检查对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防治起到了敲响警钟的作用。动物实验结果提示APP17肽对糖尿病大鼠脑血流灌注有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使用99mTc-ECD 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评价双侧比值法和小脑比值法半定量指标对烟雾病患者血管重建术后疗效评价的作用。方法:血管造影诊断为烟雾病的患者232例,其中97例为单侧颈内动脉狭窄,135例为双侧同时狭窄。血管重建术前及重建术后1周分别用99mTc-ECD进行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232例均分别采用双侧比值法和小脑比值法统计目测和定量脑血流灌注减低率,利用脑血流灌注断层图像,勾画12分法感兴趣区,左右镜像相应区域对比,计算比值,以比值绝对值大于10%确定为灌注减低;然后利用双侧小脑半球、颞叶和基底节区最清晰的层面勾画各自感兴趣区,计算机自动计算出大脑半球各部位与小脑比值。结果:血管重建术前后局灶性或弥漫性血流灌注减低者双侧比值法目测检出率分别为81.5%和37.1%,定量检出率为52.6%和22.0%,目测与定量检出符合率为64.5%和59.3%。小脑比值法治疗前后目测检出率分别为95.7%和48.3%,定量检出率为87.9%和44.8%,两者符合率为91.9%和92.9%。无论血管重建术前还是术后,小脑比值法和双侧比值法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双侧比值法和小脑比值法对于单侧血管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注减低的检出率分别为90.7%和94.8%,对于双侧血管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注减低的检出率分别为22.2%和92.6%,两者之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99mTc-ECD 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小脑比值法半定量指标对评价烟雾病的血管重建术的疗效比双侧比值法具有更加准确、客观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脑外伤患者99Tcm-ECD SPECT显像的影像特征和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99Tcm 双胱乙酯 (ECD)SPECT局部脑血流显像在各类脑外伤的影像特征和应用价值。方法 正常对照组 10例 ,脑外伤组 2 4例。病员准备、采集条件和图像处理基本同常规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所有患者均进行同期CT扫描。结果  2 4例脑外伤患者中 2 0例SPECT表现为异常 ,病灶累及脑的部位 71个 ,阳性率 83 % ,CT阳性率为 71%。SPECT发现病灶范围和数目均高于CT。各类脑外伤SPECT除表现为局限性放射性稀疏或缺损的共同特点外 ,不同类型脑外伤还具有各自相应的影像特征 ,如脑挫裂伤表现为假性结构紊乱 ;脑血肿清除术后表现为原血肿区缺损 ,酷似脑梗塞改变。结论 各类脑外伤患者SPECT脑灌注显像具有相应的影像特征 ,该显像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短暂性全面遗忘症3例局部脑血流显像观察2年随访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短暂性全面遗忘症(TGA)的发生与局部脑血流(rCBF)改变的关系。方法 对3例临床诊断为TGA患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rCBF显像检查。结果 2例患SPECT显像示左海马区血流灌注减低,l例示双侧额叶血流灌注减少。3例患随访24个月,均无再次遗忘发作,复查SPECT显像示血流灌注正常。结论 TGA的发生可能与额叶及海马局部血流灌注减低有关。  相似文献   

19.
色多普勒超声测及新生血管;术后3个月42个孔可测及新生血管.术后3个月新生血管PSV、EDV较术后1周明显增快,新生血管RI在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术后1周共9例患者超声探测到新生血管,且9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而SPECT检查脑灌注均无改善;术后3个月14例患者超声可测及新生血管,且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而SPECT检查只有3例患者脑灌注有改善.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无创性评价烟雾病颅骨多点钻孔术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0.
背景通心络具有益气通络,活血化瘀之功效,临床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取得较好疗效,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可以客观、灵敏地为临床疗效评价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目的应用SPECT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来观察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设计病例分析.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对象选择2002-03/2003-07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40~78岁,病程3 h~3 d.方法将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自愿原则分为通心络组11例及对照组11例.对照组服用丹参片,4片/次,3次/d;通心络组通心络胶囊,4粒/次,3次/d.二组均服用15 d.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应用SPECT ROI技术测定其病变及健侧镜像ROI区域内的平均放射性计数,以了解其局部脑血流量变化,每个患者在治疗前后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定其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OI区域内的平均放射性计数.③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PECT核素显像.结果22例脑梗死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治疗后通心络组明显高于对照组[(49.182±5.344 5),(28.364±4.610 3)分,P<0.001].②ROI区域内平均放射性计数治疗前对照组,治疗组患侧皆有不同程度局部脑血流减低;治疗15 d后,服用通心络后原脑血流减低区有改善(66.536±18.676,39.518±11.853,P<0.05).③SPECT核素显像通心络服用后血流灌注改善明显,而对照组不明显.结论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功能改善有肯定作用,随着脑血流功能改善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亦改善,说明其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