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的发生率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5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同期2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肝硬化患者的胆囊结石发病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3.1%比6.1%,P〈0.01),且胆囊结石发病率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Child—PughB级和C级患者的胆囊结石发病率显著高于A级患者(A级25.5%比B级52.4%比C级44.7%,P〈0.01)。不同病因的肝硬化患者的胆囊结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胆囊结石为肝硬化患者合并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的主要原因(54.8%),经积极抗炎、利胆等对症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症状好转。结论肝硬化患者的胆囊结石发病率明显增加,并与肝脏疾病的进展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肠黏膜通透性(IP)与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及肠道去污剂对肝硬化患者肠道屏障功能及肝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按Child—Pugh分级标准将76例肝硬化患者分为A、B、C3组,并选择3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各组患者尿液乳果糖/甘露醇排出比(L/M);给予76例肝硬化患者选择性肠道去污剂,比较用药前后各组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和肠黏膜通透性。结果肝硬化患者尿乳果N/甘露醇排出比明显高于对照组(0.208±0.025vs0.057±0.019),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级各组尿乳果糖/甘露醇排出比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发现,肝功能Child—Pu巾评分与乳果糖/甘露醇排出比呈正相关(r=0.658,P〈0.05);给予肠道去污药物2周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各组患者尿液乳果糖/甘露醇排出比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各组Child—Pugh评分均有改善。结论肝硬化患者的肠黏膜通透性与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呈正相关,即肠道通透性随肝功能下降而升高,肠黏膜通透性对于肝硬化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患者伴血清电解质紊乱,有关报道甚多,但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报道甚少,本文回顾1990年1月至2000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肝硬化患者,调出资料全面91例,分析Child-Pugh肝功能各级和预后与血清电解质浓度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发生机制、临床意义。一、资料和方法 (一) 资料回顾我院1990年1月至2000年12月住院的肝硬化患者91例,根据临床、实验室及超声资料,严格按照1995年全国第5次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会议修订《病毒性肝炎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97例肝硬化患者的胃镜检查,对上消化道黏膜病变程度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将97例肝硬化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A级、B级两组,观察其食管静脉曲张轻、中、重程度、门脉高压性胃病、溃疡、食管炎及十二指肠球炎发生率,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97例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检出率90.7%,门脉高压性胃病检出率54.6%,胃溃疡检出率17.5%,十二指肠溃疡检出率9.3%,十二指肠球炎检出率27.8%,反流性食管炎检出率10.3%。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x^2=10.95)和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X^2=6.12)与Child.Pugh级别呈正相关(P〈0.01),而门脉高压性胃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球炎发病率与之无明显关系(P均〉0.05)。结论: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和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随Child·Pugh分级而上升,门脉高压性胃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球炎发病率则与Child-Pugh分级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肝硬化患者血清甲状腺素水平的变化及甲状腺素片治疗后对其血清甲状腺素水平的影响,作者观察了治疗前110例和治疗后74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反T3(rT3)及促甲状腺素(TSH)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及动脉血氧变化与Child分级的关系。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58例,应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血清β2-MG水平,应用血气分析仪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并与30例正常献血员血清β2-MG、PaO2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组血清β2-MG、Child B级高于A级,Child C级明显高于B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动脉血氧分压从A—B—C级间逐渐下降,低氧血症发生率逐渐升高,Child C级、B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提示血清β2-MG与肝功能的损害程度关系密切,PaO2则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加重而逐渐下降,在临床上对肝硬化患者的病情估计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及Child—Pugh评分对失代偿期肝硬化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MELD评分公式及Child—Pugh分级对13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评分及分级,比较两种系统对肝硬化预后的评估。结果分别有19.85%和33.82%患者3个月和6个月内死亡,死亡组MELD和Child—Pugh评分均高于生存组(P〈0.001);MELD评分在3个月预后评估的ROC曲线AUC高于Child—Pugh评分(P〈0.05);生存分析表明MELD与Child—Pugh评分均可有效地分辨6个月内可能生存及死亡的患者(P〈0.005);MELD评分与Child评分显著相关(r=0.67,P〈0.001)。结论MELD评分及Child—Pugh评分均可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MELD评分短期评估优于Child—Pugh分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道静脉曲张程度与门静脉脾静脉内径、肝硬化临床分级的关系.方法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26例肝硬化患者进行研究,所有病例均用B超探测门、脾静脉的内径,电子胃镜检查食道静脉曲张的程度,肝硬化临床分级采用Child-Pugh分级.结果食道静脉曲张的程度与门静脉脾静脉的内径呈正相关(r=0.3574,P<0.05;r=0.4770,P<0.05),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A、B、C级)也呈正相关(r=0.1434,P<0.05).结论食道静脉曲张程度随门静脉脾静脉的增宽、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程度越来越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其与肝功能Chil-Pugh分级、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31例肝硬化患者于空腹静息状态下取仰卧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门静脉系统.结果肝硬化组的门静脉、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直径增宽,血流速度显著下降;脾静脉血流量(Qsv)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748.90±382.16 ml/min vs 242.96±113.53 ml/min,P<0.01).肝硬化出血组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直径增宽、流速加快、血流量明显增多.Child-Pugh C级患者门静脉流速及门静脉血流量明显(Qpv)低于A级、B级.结论食管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与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血流量显著增加、Qsv/Qpv比值增大密切相关;而门静脉流速及门静脉血流量随肝功能恶化而明显下降.因此,动态观测上述指标对判断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性及肝功能状况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目的 分析不同Child?Pugh分级血吸虫性肝硬化患者并发糖代谢异常情况。方法 方法 观察90例不同Child?Pugh分 级血吸虫性肝硬化患者空腹血糖 (FBG)、 餐后2 h血糖 (2hBG)、 餐后3 h血糖 (3hBG)、 血清口服胰岛素 (FINS)、 胰岛素释放 指数 (IRI)、 胰岛素抵抗指数 (IRS) 变化。结果 结果 90例血吸虫性肝硬化患者随着Child?Pugh分级增加, 糖代谢异常逐渐加 重, 但大多患者 (83.1%) FBG正常或轻度升高。7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中, 仅1例为女性。结论 结论 血吸虫性肝硬化并发糖代 谢异常的比例较低, 且以男性发病为主。  相似文献   

11.
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73例,分为高血压合并抑郁组(合并组)28例,高血压无合并抑郁组(对照组)45例,并对其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比较2组甲状腺激素水平和低T_3综合征发生率。结果合并组患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低于对照组(P<0.01),低T_3综合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39.29%vs 17.78%,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患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降低,容易发生低T_3综合征,应定期检测甲状腺功能。  相似文献   

12.
血清尿酸检测在肝硬化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尿酸(UA)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对22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106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血UA检测。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组血UA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2.80,P〈0.01);肝硬化失代偿组UA水平较肝硬化代偿组降低更为明显。肝硬化伴有肾功能损害时U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4.28,P〈0.001)。肝硬化失代偿者UA降低比率(39.6%)明显高于肝硬化代偿者降低比率(25.0%,x2=4.18,P〈0.05)。肝硬化患者血UA水平与前白蛋白(PA)水平呈正相关(r=0.2704,P〈0.01)。研究表明,肾功能正常的肝硬化患者血UA水平降低,其降低程度与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检测UA对判断肝硬化患者病情、转归及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肺心病合并右心衰患者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等甲状腺激素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6例肺心病合并右心衰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50例健康体检对象作为健康组,检测并比较两组人群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并依据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进行分层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T3、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显著的低于健康组患者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健康组的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与健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心功能Ⅱ级、Ⅲ级患者的 T3、T4、FT3、FT4显著的低于Ⅳ级心功能患者(P <0.05);观察组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心功能患者的TSH、TGAb、TPOAb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肺心病合并右心衰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较正常人群发生显著的改变,并且与患者的心功能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和D-二聚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82例肝硬化患者按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A、B、C3组,再根据门静脉系统有无血栓形成分为血栓组、非血栓组;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D)组;检测各组血浆的sTM和D-二聚体水平。[结果]肝硬化A、B、C组的sTM和I)I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D组(P〈0.05),肝硬化血栓组的sTM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非血栓组(P〈0.05),且随着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恶化,sTM和I)I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血浆sTM、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判断肝硬化病情严重程度、预测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血清CA125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30例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水平,Child-Pugh分级、腹水程度的临床资料,并分析相关数据.结果 血清CA125水平在肝硬化患者中明显升高,其水平与Child-Pugh分级、腹水程度呈正相关性,与肝硬化病因无关.结论 CA125可能成为临床评价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和腹水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血浆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48例CVA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及35 例健康志愿者血浆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甲状腺素(TT4)、促甲状腺素(TSH)、血浆三碘游离甲状腺素(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的含量.同时检测动脉血中氧分压(PaO2),并分析CVA患者缺氧程度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CVA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TT3 、FT3、FT4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P〈0.05);CVA患者急性加重期TT3、FT3和FT4含量显著低于缓解期(P〈0.05).CVA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浆TT3、FT3、FT4水平与氧分压(PaO2)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 CVA患者血浆TT3、FT3、FT4 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缺氧是导致CVA患者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肝炎患者血清瘦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血脂、肝纤维化的关系,为临床有效防治慢性肝炎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对男性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患者各30例及2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瘦素、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进行检测。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瘦素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值分别为0.004、0.001、0.001);慢性肝炎重度HA、PCⅢ、ⅣC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慢性肝炎重度组CHO显著下降(P<0.001),HDL-C、LDL-C均明显下降(P<0.05),各组间无相关性。结论提示瘦素参与了慢性肝炎的病理过程,在慢性肝炎早期同时开始抗纤维化治疗,可降低肝纤维化水平,缩短病程,达事半功倍之功效;对于脂代谢紊乱的重症肝炎同时施以调脂药物在内的均衡营养成分的辅助治疗无疑对促进肝病的恢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finogen,Fib)水平在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87例未经治疗的HBV相关性HCC患者,按巴塞罗那分期标准分为:早期23例、中期20例、进展期23例和终末期21例。检测HCC患者Fib血浆含量和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水平。结果Fib血浆含量分别为早期(3.12±0.80)g/L、中期(4.65±1.38)g/L、进展期(5.90±2.85)g/L和终末期(3.60±1.87)g/L。66例患者AFP〉,20μg/L,占75.86%。AFP阴性HCC患者Fib值在进展期患者中明显升高。结论Fib水平与HCC的形成、发展、恶化、转移呈正相关,对HCC没有早期诊断价值,晚期HCC患者出现Fib水平明显低下时,提示预后差。肝功能正常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现AFP低水平异常时,应关注成像技术检查而排除HCC。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CA199的检测在肝硬化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72例对照组与1210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清CA199,并分析血清CA199水平变化与肝硬化患者的预后、肝功能损害程度以及肝性脑病等的关系。[结果]肝硬化组血清CA199水平[41.8(1.6~1998.0)U/ml]显著高于对照组[8.5(0.8~37.0)U/ml],Z=10.89,P0.01。肝硬化患者血清CA199水平死亡者[90.0(2.7~1983.0)U/ml]显著高于存活者[40.7(1.6~1998.0)U/ml],Z=5.93,P0.01;肝功能B级者[44.5(1.7~1998.0)U/ml]显著高于肝功能A级者[30.1(1.6~942.3)U/ml],χ~2=38.06,P0.01,肝功能C级者[80.3(2.7~1998.0)U/ml]显著高于肝功能A级者[30.1(1.6~942.3)U/ml,χ~2=143.00,P0.01]、B级者[44.5(1.7~1998.0)U/ml,χ~2=46.45,P0.01];并发肝性脑病者[70.8(1.8~1983.0)U/ml]显著高于未并发肝性脑病者[39.6(1.6~1998.0)U/ml],Z=5.35,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CA199水平明显升高,并与肝硬化患者的预后、肝功能损害程度及肝性脑病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