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23(IL-23)与先兆流产和稽留流产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25名正常早孕妇女(NP组),27例先兆流产患者(TA组)和28例稽留流产患者(MA组)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清中IL-17、IL-23的表达水平。结果三组血清中IL-17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L-23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组血清IL-17和IL-23的表达均显著高于NP组(P=0.001,P=0.044);MA组与TA组血清IL-17和IL-23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组与TA组表达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7与IL.23在三组中表达均无相关关系。结论先兆流产和稽留流产的发病机制可能与IL-17、IL-23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的相关性,分析COPD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6、IL-17的变化,及与anti-Hp—IgG、肺功能FEV,%pred的相关性。方法根据GOI,D指南选取31例[男性20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62.74±4.27)岁]临床确诊的COPD稳定期患者为COPD组,同时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1.97±3.16)岁]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anti—HpIgG、IL-6、IL-17的水平,并进行肺功能检测。结果COPD组血清anti—Hp—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42),且患者肺功能FEV,%pred与anti—Hp—IgG水平呈负相关(r=-0.662,P〈O.001);COPD组血清IL6、IL-17水平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l,P=0.036),且IL-17水平与anti—HP—IgG水平呈正相关(r-0.67l,P〈0.001)而与FEV。%pred呈负相关(r=-0.615,P〈O.001)。结论Hp感染促进了COPD的进展,可能与炎性介质IL-17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和急性加重期缓解患者的血浆白介素17(IL-17)、白介索8(IL-8)及白三烯B4(LTB4)含量变化。同时观察COPD患者血浆IL-17与IL8及LTB4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急性加重期缓解患者各35例,健康对照者15例,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三组人群血浆IL-17、IL-8、LTB4含量。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IL-17、IL-8及LTB4水平明显高于急性加重期缓解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急性加重期缓解患者血浆IL-17、IL-8及LTB4水平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和急性加重期缓解患者血浆ID8、LTB4含量均与IL-17呈正相关。结论IL-17参与了COPD的炎症过程,而与IL-8、LTB4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7(Thl7)的比例及白介素-17(IL-17)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CHF住院患者作为CHF组(n=30),同时设置对照组(n=30),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和ELISA法分别检测2组患者外周血中Thl7细胞比例和IL-17的水平。结果CHF组外周血中Thl7/CD4+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3.83±1.04)%比(2.25±0.78)%,P〈0.05];CHF组患者外周血中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8.97±3.06)ng/L比(6.12±2.34)ng/L,P〈0.05]。结论老年C/IF患者外周血中Thl7细胞比例及IL-17水平升高,调节Th17细胞的治疗可能为CHF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与白介素-6(IL-6)的变化,评价其意义,评价其意义。方法将132例UA患者按标准划分危险度,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阿司匹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同时加用辛伐他汀20mg/d或普伐他汀10mg/d,检测其治疗前、后CRP、IL-6的变化,并与1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CRP、IL-6的值进行比较。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UA组患者治疗前、后CRP、IL-6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UA组患者治疗前、后CRP、IL-6与对照组间差异亦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危险度UA患者治疗前、后CRP水平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CRP水平下降的89例患者与CRP无变化或反而升高的43例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发生心脏事件与未发生心脏事件患者IL-6水平间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CRP、IL-6对UA患者评估病情、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白介素6、白介素17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水平与疾病发生发展和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以90例COPD患者和114例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以肺功能检测患者COPD严重程度并分组,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检测各组对象血浆中IL-6和IL-17浓度。结果 COPD组血浆IL-6、IL-17浓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重度COPD组血浆IL-6、IL-17浓度高于轻中度COPD组(P〈0.05)。COPD组血浆IL-6、IL-17浓度与FEV1占预计值%和FEV1/FVC均显著呈负相关(P〈0.01)。结论 COPD组血浆中IL-6、IL-17浓度增高,且与COPD的发生、发展、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因子XⅢ(FXⅢ)、IL-17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病程进展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①对5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头部CT或MRI病灶大小,梗死体积按Pullicino公式(长×宽×层数/2)计算进行分组:大梗死组(病灶体积〉10cm3),中梗死组(病灶体积4~10cm3),小梗死组(病灶体积〈4cm3);健康对照组20例,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按照NIHSS进行评分。分别在24h内、第3天、第7天、第14天采集脑梗死组抗凝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检测FXⅢ、IL-17含量。②根据脑梗死组发病24h内和第14天的NIHSS评分进行近期预后分型比较。结果:①大梗死组发病24h内FXⅢ、IL-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中、小梗死组发病24h内FXⅢ、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②大梗死组FXⅢ、IL-17水平与小梗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随着梗死病情好转,FXⅢ、IL=17水平有下降趋势(P〉0.05)。④脑梗死组患者近期预后与FXⅢ水平下降呈正相关(r=0.33),与IL-17水平下降呈正相关(r=0.31)。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浆FXⅢ、IL-17水平与病程及预后呈正相关,其水平变化可作为脑梗死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患者血清IL-6和IL-10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志娟 《内科》2009,4(4):552-553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与冠心病(CHD)病情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将165例冠心病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3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6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5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55例;健康对照组55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可溶性IL-6和IL—10的水平,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AM/组、UAP组及SAP组的血清可溶性IL-6和IL-10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AMI组、UAP组血清IL-6水平高于SAP组(P〈0.05);AMI组和UAP组血清IL-10水平低于SAP组(P〈0.05);AMI组和UAP组血清IL-10的水平相似(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IL-6及IL-10明显升高,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情、病变的严重程度,可作为CHD危险分层及病变程度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费志强  周静  刘兆爱  赵庆云 《肝脏》2014,(10):766-768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与白介素-6、-8水平在酒精性肝病病程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75例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酒精性脂肪肝组、酒精性肝炎组、酒精性肝硬化组患者的血清TGF-β、IL-6和 IL-8水平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酒精性肝硬化组患者的血清TGF-β、IL-6和IL-8水平均明显比酒精性脂肪肝组、酒精性肝炎组高(P<0.05),且酒精性肝炎组患者的TGF-β、IL-6和IL-8水平均明显比酒精性脂肪肝组高(P<0.05)。结论血清TGF-β、IL-6、IL-8水平和肝脏病变程度呈正比例关系,可作为判断患者酒精性肝病病程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患儿细胞因子与HBV DNA及血清乙肝标志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小儿慢性乙型肝炎(CHB)细胞因子IL-12和INFγ与HBV DNA定量及HBVM的关系及意义。4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儿和30例健康儿童均分别以ELISA法检测IL—12和IFNγ及HBVM,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HBeAg阴性组IL—12和IFNγ较HBeAg阳性组明显升高(P值均〈0.05)。高病毒载最组IL-12和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慢性乙型肝炎患儿IL—12和IFNγ与HBeAg及HBV DNA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AF)患者射频消融术前、术后1年不同时期相关炎症因子的变化,以及此种变化趋势对房颤复发的影响。方法:42名临床诊断AF的患者,于射频消融术前、术后1、3、9和12个月抽取外周血,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和IL-8的浓度。20例同期体检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射频消融术前,AF患者hs-CRP、IL-6和IL.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F患者hs-CRP水平在术后1个月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术后3个月趋于稳定。AF组IL-6、IL-8水平在术后3个月明显上升(P〈0.05),术后9个月均明显下降(P〈0.05),术后12个月趋于稳定。AF术后3个月内早期复发者与未复发者比较IL-6、IL-8水平前者较后者明显升高(P〈0.05);88%比例的患者在之后长期随访中未再发生AF。术后12个月晚期复发者与未复发者相比IL-6、IL-8水平无统计学差异。AF复发者与未复发者hs-CRP水平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结论:AF患者较正常健康人炎症因子IL-6、IL-8与hs-CRP水平均明显增高。射频消融术本身短期内可影响炎症因子表达;AF的转归与炎症因子的长期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慢性HBV携带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1(Th1)/辅助性T淋巴细胞2(Th2)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及γ干扰素(γ-IFN)随患者体内病毒含量变化时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通过荧光定量方法检测86名慢性HBV携带者体内的病毒载量,而后根据病毒载量值将患者分为HBV DNA阴性组、HBV DNA低载量组、HBV DNA高载量组;通过ELISA方法检测86名慢性HBV携带者及39名正常人血清中IL-2、IL-4及γ-IFN的含量。结果:各患者组外周血清中IL-2的含量比正常组增高,且HBV DNA低载量组、HBV DNA高载量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55,P=0.031);各患者组外周血清中IL-4的含量比正常组增高,HBV DNA高载量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86,P=0.064);各患者组外周血清中γ-IFN的含量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63,P=0.976)。结论:慢性HBV携带者体内存在Th1/Th2平衡紊乱,且可能Th1存在免疫功能障碍是形成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32和IL-6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92例乙型肝炎患者和30例健康者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IL-32和IL-6水平变化。结果 (1)乙型肝炎组与对照组血清IL-3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8.494,P〈0.001),急性乙型肝炎(AHB)组血清IL-32水平最高,慢性乙型肝炎(CHB)组随轻、中、重分型逐渐升高;乙型肝炎组与对照组血清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9.256,P〈0.001),依AHB、CHB轻、中、重度逐渐升高。(2)HBV DNA阳性组IL-32、IL-6水平较阴性组为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中、低病毒载量组之间血清IL-32、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IL-32水平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0.70,P〈0.05)。结论 (1)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IL-32、IL-6水平升高,且随炎症程度加重呈上升趋势,推测IL-32、IL-6可能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IL-32、IL-6参与了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损伤及病情发展的过程。(2)血清IL-32、IL-6水平变化与HBV复制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Foxp3 mRNA表达水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奚敏  张瑞祺 《肝脏》2008,13(5):375-37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叉头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mRNA表达及其与HBV感染后转归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RT-PCR方法检测19例急性乙型肝炎、50例慢性乙型肝炎、21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15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和15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Foxp3 mRNA表达,应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含量,并观察它们与Foxp3 mRNA的相关性。结果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患者Foxp3 mRNA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重型肝炎Foxp3 mRNA水平高于其他各组(P〈0.05)。HBV感染各组IL-10、TGF-β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急性乙型肝炎组IL-10含量较慢性乙型肝炎组明显升高(P〈0.05);急性乙型肝炎组TGF-β含量与肝硬化组、重型肝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TGF-β与Foxp3 mRNA表达水平无相关性。结论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患者Foxp3 mRNA水平高于正常人,重型肝炎患者Foxp3 mRNA水平高于其他各组HBV感染者,表明Foxp3参与了HBV发病过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Foxp3 mRNA表达水平可能与疾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血浆HBV DNA载量与乙肝血清标志物的关系及与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3(IL-13)含量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例慢性HBV感染者(疾病组),采用免疫发光法定量检测乙型肝炎标志物;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HBV DNA载量,并以5.0×102copies/ml为临界点分为高载量组、低载量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2、IL-6、IL-8、IL-13含量;并与20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疾病组血浆HBV DNA载量5.0×102copies/ml时,以HBs Ag、抗-HBe、抗-HBc 3项指标升高为主要表现,阳性检出率为95%,IL-2、IL-6、IL-8、IL-13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浆HBV DNA5.0×102copies/ml时,以HBs Ag、HBe Ag、抗-HBc 3项指标升高为主要表现,疾病组阳性检出率为70%,抗-HBe阳性检出率为30%;疾病组血清IL-2、IL-6、IL-8、IL-1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显著高于血浆HBV DNA低载量组(P0.05)。结论 HBV DNA载量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可反应机体免疫活动状况,对临床观察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白细胞介素-17(IL-17)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及其与肝脏炎性反应的关系。方法选择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12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MIF、IL-17和IL-10的含量,同时检测ALT、HBV DNA和HBV标志物。结果实验组ALT及HBV DNA在第4周开始出现明显下降,MIF、IL-17的含量在第4周开始出现明显升高,其后逐渐下降,而IL-10的含量在第12周时明显下降,其后逐渐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在有效抑制HBV的同时,还能够调节MIF、IL-17和IL-10的平衡,减轻肝脏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7.
慢加急性肝衰竭10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发病基础上的慢加急性肝衰竭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预后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回顾分析慢加急性肝衰竭101例,按发病基础分为慢性HBV携带者、慢性肝炎、肝硬化3组,比较它们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1)3组患者的ALT、ALB、CH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慢性HBV携带者组中的ALT、ALB、CHE明显高于其它两组。(2)3组并发肝性脑病、腹水、自发性腹膜炎及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3)3组患者发病年龄以慢性HBV携带者组最小,肝硬化组年龄最大。3组预后,以慢性HBV携带者组最好,肝硬化组最差。结论慢性HBV携带者、慢性肝炎、肝硬化基础上发病的急性肝衰竭,在生化指标、合并症、预后均有差异。肝硬化组预后最差,应尽早进性肝移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对慢性心力衰竭(HF)的治疗作用。方法:入选250例具有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级、病情相对稳定的门诊及住院HF患者,分为丹参组和对照组各1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抗HF治疗,丹参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片(3片/次,3次/d)。平均随访1年,观察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指标、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0变化及主要心血管事件(MCE)(包括死亡、心脏移植及难治性HF再住院)。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丹参组的各项指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有进一步改善,LVEF增加(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内径缩小(均P<0.05),NT-ProBNP、hs-CRP、TNF-α和IL-6水平均降低(均P<0.05),IL-10升高(P<0.05)。丹参组的MCE发生率低(P<0.05)。结论:丹参能减轻心脏负荷,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从而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丹参片有助于抗HF治疗并改善慢性HF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 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血浆脂联素(adiponectin,ADPN)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 HBV-ACLF 患者82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脂联素水平;依据患者住院30 d 的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计算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血清 ADPN 水平和 MELD 评分评估 HBV-ACLF 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24例早期、30例中期和28例晚期 HBV-ACLF 患者血浆 ADPN 水平分别为(0.68±0.15)ng/ml,(0.76±0.17) ng/ml 和(0.89±0.18)ng/ml,随病程进展呈逐渐升高(F=12.30,P〈0.01);30例生存患者性别、年龄、AST、ALT、白细胞、HBV DNA 载量等与52例死亡患者无显著性差异,但生存患者血清 ADPN和 MELD 评分分别为(0.7±0.2)ng/ml 和(26.3±6.4),均显著低于死亡患者[(0.82±0.18)ng/ml 和(37.9±8.1), P〈0.01];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血浆 ADPN 水平(OR=1.23,95%CI:1.12~1.34,P〈0.01)、MELD 评分(OR=1.43,95%CI:1.22~1.65,P〈0.01)、血清白蛋白(OR=1.18,95%CI:1.11~1.26,P〈0.01)及 AST/ALT 比值(OR=1.06,95%CI:1.01~1.11,P〈0.01)是影响 HBV-ACLF 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BV-ACLF 患者血浆 ADPN 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有关,其水平升高提示患者近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