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我院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0倒,检测多项实验室指标,对其营养状态进行评估,并分析各项因素对营养状态的影响.结果:营养不良组患者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钙离子、血红蛋白、二氧化碳结合力等明显低于正常,且与非营养不良组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高敏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与非营养不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与微炎症状态、贫血、代谢性酸中毒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血液灌流(HP)串联血液透析(HD)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营养不良患者营养状态的效果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营养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以及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采取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同时均给予其护理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态及实验指标差异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通过采用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总有效率为90%,与对照组80%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指标(尿素氮、甲状旁腺素、白蛋白、血红蛋白)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并采取中药处方加以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营养不良患者营养状态,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养不良可以造成或加重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感染、贫血、心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等.所以对老年维持性HD患者科学地、合理地调整营养水平,做好营养管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现将老年HD患者的营养管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老年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的中西医护理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口的老化,老年人(>60岁)占人口的比例增加,慢性肾功能衰竭接受透析的老年患者也在递增。而在70年代国内外对老年人肾功能衰竭视为血液透析(血透)的相对禁忌症,有的国家对55岁以上的患者就不予考虑了。进入80年代后,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外老年肾功能衰竭患者接受血透治疗的比例逐年上升,而且高龄患者(>80岁)也可以行血液透析治疗[1]。现对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经血透治疗患者的中西医护理进展方面作一概述。1 改善营养状态 引起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有代谢及内分泌紊乱,尿毒症的并发症、服药过多及药物的副作用,使患者摄入营养物质(蛋白质、热量)不足。透析患者营养不良与死亡率高的关系密切。病情稳定的慢性透析患者,其蛋白分解率(PCR)值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营养评估方法对于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的评估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就诊于我院的健康老年人23例为对照组,分别应用主观整体营养评估(SGA)和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进行营养状态的评估,测定受试人员生化指标并与营养状态评估结果计算相关性。结果:观察组Scr、BUN、SGA评分和MIS评分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指标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观察组SGA的评分与TSF相关,MIS评分与体重、Alb相关(P0.05)。对照组中,SGA的评分与BMI和TSF相关,MIS评分则与TSF、Scr、Hb和BUN水平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对照组SGA、MIS两项评分与营养指标的复相关系数相近(P0.05),而观察组中MIS的评分与营养指标成复相关(P0.05)。结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状态较为明显,MIS评分更适用于此类患者的营养状态评估。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对血液透析治疗扶持力度的增加,以及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普及、发展和进步,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期日益延长,然而营养不良问题也逐渐突显。营养不良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死率、住院率密切相关,也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在我国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63%~93%~[1-3]。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营养摄入减少、营养丢失增多、分解代谢增强等。此外,透析患者味觉改变、慢性腹泻、微炎症、感染、抑郁、经济困难等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笔者采用补肾健脾灸法改善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将高通量的血液透析应用于尿毒症对于患者微炎症及营养不良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11月在漳州市人民医院进行诊疗的尿毒症患者60例进行本研究。这些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常规血液透析的对照组,以及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的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水平及营养状态,并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微炎症各项指标较低于对照组,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评分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 0.05)。结论:对于尿毒症的患者,与常规透析方式相比,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的治疗方式,可有效改善血中的炎性因子水平,降低炎性反应,此外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作为尿毒症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持续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腹膜透析,观察组患者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6个月后,采用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SGA)评估两组患者营养状态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SG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膜透析和维持性血液透析均可对持续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造成一定的影响,其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由于血液净化设备不断更新,技术水平的显著提高,医保制度的逐渐完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大大延长,血透患者的人数也急剧增加,如何使血液透析患者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已成为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笔者现就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和护理方面的一些相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研究珠三角中山市中医院2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状况。方法:选取中山市中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接受MHD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28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将患者分为营养正常组及营养不良组,检测其血清白蛋白,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年龄及透析充分性之间的差异。结果:280例患者中,营养状况正常患者137例(48.93%),营养不良患者143例(51.07%);营养正常组年龄明显低于营养不良组,营养正常组透析充分性及血清白蛋白指标水平显著高于营养不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营养不良风险高,血清白蛋白可作为患者机体营养状况可靠的生化指标,而年龄、透析充分性则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影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赵玉琴  姬萍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5):146-147
血液透析技术的开展和普及使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存活的年限已显著延长。营养不良在血液透析患者中普遍存在,并严重影响了疾病的预后及发展。因此,如何改善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问题已成为临床护理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我院长期血透5年以上的36例病人进行营养管理及护理干预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卧床患者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解决对策,保证医疗安全。方法:使用自行制定的营养评价表进行调查,以湖州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2013年7月的住院老年卧床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老年卧床患者83.5%存在营养摄取不足,其与教育程度、年龄及病情存在相关性(P〈0.05)。其中,年龄、病情、卧床等级、郁闷是导致老年卧床患者营养不良的关键原因,且与营养不良程度存在正相关。结论:影响老年卧床患者营养状况的因素很多,应注意观察老年卧床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知识宣传,使患者的营养状况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研究血液透析滤过(HDF)、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和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三种治疗方法对维持性透析(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和营养状态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将90名MHD患者随机分为三组:HDF组、HFHD组和LFHD组各30例。对比三组患者透析前及透析8个月后的血清CRP(C-反应蛋白)、IL-6(白细胞介素-6)、IL-8(白细胞介素-8)、TNF-a(肿瘤坏死因子-a)、Hb(血红蛋白)、Alb(血清白蛋白)、PA(前白蛋白)水平的变化及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比较。结果:30例HDF组患者透析8个月后CRP、IL-6、IL-8及TNF-α水平比透析前明显下降;血清Hb、Alb、PA比透析前明显升高;营养不良-炎症评分低于其他两组同期水平。其中,轻度营养不良-炎症评分共有18例,达60.0%。三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F治疗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和营养状态效果优于HFHD和LFHD,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大部分血液透析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并且这种营养不良与患者膳食摄入、透析是否充分及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密切相关.血液透析的病人饮食不合理可导致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高钾血症、高磷血症、水钠潴留等症状发生,直接影响患者的长期存活质量.从临床特点看,透析时间长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长于透析时间短者.透析时间在12个月以内者,大多营养状况良好.大于12个月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随时间延长而增高.年龄大者,发生营养不良较年龄小者更突出,年龄60岁以上的老年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程度较重,且出现时间也普遍早于年轻患者.因此,要尽早发现病人营养不良的状况,进而有效的改善病人的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15.
血液透析病人的营养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营养状态常随其存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恶化 ,并发症和死亡率也随之升高 ,营养不良已成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长期存活的重要障碍之一。营养不良诱发的并发症的死亡率甚至高于原发病或透析本身所致的死亡率。长期以来 ,我国对尿毒症患者无论透析治疗前或治疗后都过于强调饮食的限制。由于种种原因 ,多数病人开始透析时较晚 ,治疗前需按医嘱执行低蛋白饮食 ,治疗后病人又按治疗前的医嘱和饮食习惯 ,忽视补充营养 ,是造成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 ,影响我国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长期存活率和生活质量。因此正…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以提出合理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8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营养学评估,根据营养评估将患者分为三组;本研究护理干预主要指饮食指导。结果:根据SGAN分级,86例患者44例为营养良好,27例为轻至中度营养不良,15例为重度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8.84%;透析患者三组之间Alb、Pre—Alb、TRF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充分重视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针对各相关因素全面落实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饮食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方法:对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6个月的饮食指导,在护理干预前后通过改良定量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MQ-SGA)及主要生化营养学指标进行疗效比较。结果:饮食前后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61.25%和41.25%,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各项主要营养指标较护理干预前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科学的饮食指导能有效地防治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营养教育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方法:将8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实施2个月的营养教育干预,在干预前后用主观全面评定法(SGA)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患者的营养状况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营养教育干预的实施能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健脾渗湿法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相关营养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7月收治的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相关营养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管理及乳清蛋白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渗湿法,对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及主观综合性营养评分量表(SGA)、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前的SG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G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渗湿法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相关营养不良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及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清瘦素(Leptin,Lep)水平和营养状况的关联性。方法:对64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营养状态评价,分为营养不良组(38例)和营养正常组(26例),另用3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简称正常组),同时测定其血清瘦素水平。结果:营养不良组的瘦素水平(2.39±1.35μg/L)低于营养正常组(4.80±1.51μ/L)和健康正常对照组(4.92±1.42μg/L);各组瘦素水平与各营养指标均呈显著关联性。结论:血清瘦素水平与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营养不良有关,临床上可以作为诊断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营养不良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