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中医皮肤性病学的学科特性和本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结合目前中医皮肤性病学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更适合现代教育环境、更符合国家需求的综合素质高的中医皮肤性病学研究生的教学培养模式,提出了以中医基础知识为底、临床综合能力为体,皮肤性病学专业能力为尖的底实、体坚、尖硬的金字塔知识结构教学培养模式的培养思路。  相似文献   

2.
探讨提高中医皮肤性病科临床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思路。中医皮肤性病学是中医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根据当前的教学现状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于如何提高中医皮肤性病学教学质量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整合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整合各种教学方法,开展直观形象教学、启发式教学、病例讨论式教学、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中医皮肤性病学的教学效果,文章提出应采用多元性多媒体的教学课件进行教学。而课件的制作包括简练的文字、突出中医特色的图片、典型皮疹图片、动画效应、视频连接、网络连接、典型病例导入、图电库作业等。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线上教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线上教学由于其局限性,目前仍不能完全取代线下教学。而临床医学因其鲜明的专科特点,如何保证学生利用好线上和线下教学顺利完成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至关重要。文章总结了皮肤性病学线上教学的方式,分析了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对皮肤性病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进行了探索,以期提升皮肤性病学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皮肤性病学临床专业课程中有大量的视觉学习内容以及视觉思考内容,视觉素养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因此,在皮肤性病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都应重视视觉素养的训练和提高。  相似文献   

7.
护场、五行学说在中医临床辨证中应用广泛,尤其是在皮肤性病学这一学科领域。我们认为表皮的五层结构分别对应五行,应用在复杂多变的皮肤病学教学和实践中收到较好的效果。这些皮肤微观病理表现与中医护场、五行学说的融会贯通,非常有助于对病机的全面把握和临床准确辨证与治疗。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日韩留学生的特点,从中医药学和皮肤性病学教学的特殊性,结合教学经验,阐述了多媒体承载的双语图谱和录像教学、中医知识系统回顾及临床实习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旨在探索适应日韩留学生教学的教学模式,以激发学习兴趣,加强理解和记忆,为国际社会培养合格的中医药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皮肤性病学多媒体双语课件制作方法,评价多媒体双语教学模式在临床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录制双语音频,编辑中英对照文本,制作双语教学讲义;采集、收集、整理各种皮损图片、视频作为多媒体素材,制作多媒体课件。招募留学生进行教学模拟。结果制作完成湿疮(湿疹)、白疕(银屑病)、蛇串疮(带状疱疹)三种常见皮肤病的双语多媒体课件及讲义,完成上述三种皮肤病的临床教学模拟。结论初步确立多媒体双语技术临床教学应用的规范化方法:(1)整理中医学理论知识。(2)制作双语中医皮肤病学讲义、多媒体课件、临床病案资料。(3)临床教学活动。(4)教学反馈修改讲义及课件。多媒体双语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授课团队自身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培养合格的中医皮肤性病学国际化人才。  相似文献   

10.
徐宜厚 《世界中医药》2010,5(5):380-380
新春之际,笔者收到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函寄《中医皮肤性病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年1月),该书由范瑞强、邓丙戌、杨志波3位教授主持编纂。现将个人读书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见习示教课的教学环节与教学准备,从见习课前培训、准备合格的示教病例、创建“看”与“问”的教学情景、示教演示与讲解、课后总结与撰写见习报告等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对《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见习示教课教学具有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2.
<正>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学,如何培养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具备一定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日常教学工作中的难点。而学生只有在临床实践中做到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真正掌握和理解,并回到临床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和培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这门课程有自身的特点,如多数疾病有区别于它病的皮损特点和临床表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教材的更新,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国家发展新征程,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顺应新时代医学发展需求,研究生培养成为医学教育改革和医疗卫生保健工作的关键环节。本文基于中医皮肤性病学研究生的现状,对研究生的培养理念、培养路径和培养目标进行继承与创新,提出增强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诊疗水平、强化中医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医教研协同发展的"五位一体"培养思路,旨在为培养新时代医学发展需要的中医药防治皮肤性病学人才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中医药》2010,(2):92-92
由全国中医皮肤科重点学科带头人范瑞强教授、邓丙戌教授、杨志波教授主编,栩国维教授、欧阳恒教授、徐宜厚教授等全国著名中医皮肤科老专家主审的《中医皮肤性病学》(临床版)已于2010年1月出版。  相似文献   

15.
范瑞强 《世界中医药》2007,2(5):298-300
中医学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一个伟大宝库.中医皮肤性病学作为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中医药》2010,(3):219-219
由全国中医皮肤科重点学科带头人范瑞强教授、邓丙戌教授、杨志波教授主编,襁国维教授、欧阳恒教授、徐宜厚教授等全国著名中医皮肤科老专家主审的《中医皮肤性病学》(临床版)已于2010年1月出版。  相似文献   

17.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基于问题式的学习方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其特点是利用现实存在的问题,学生进行讨论式的自我学习。近年来,我们在皮肤性病学的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做了—些探索和实践,有了—定的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PBL)在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课程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新疆医科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2015级学生46人、2017级学生57人,均为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对照组为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2015级学生46人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试验组为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2017级学生57人采用PBL教学。对两组考试成绩、形成性评价成绩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观察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及总成绩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理论成绩t=6.941,P<0.05。总成绩t=9.839,P<0.05)。结论 PBL学模式在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教学中应用效果满意,其提高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学习考试成绩。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10):1379-1379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12-1380/R。辟有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传播疾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心身医学、循证医学、病例报告、学术探讨、综述、继续医学教育等栏目,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本刊为双月刊,64页,大16开,铜版纸印刷,彩图随文,定价10.0元/期,全年60.0元。  相似文献   

20.
王玉玺教授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学术顾问,博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顾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学专业委员会顾问,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50余年,擅治疗疑难性皮肤病。现将王玉玺教授治疗多形性红斑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