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糖尿病与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糖尿病属于祖国医学“消渴”病范畴。有关本病的记载,散见于中医古典医籍“消渴”、“瘅消”“风消”、“鬲消”、“消中”、“肾消”等门中。消渴之名,首见于《内经》,首先谓“二阳结谓之消”,并提出“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以及“胃热则消谷,谷消故善饥”等理论。临床上常见的糖尿病患者,大都有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疲乏无力、视物昏花、大便秘结或泄  相似文献   

2.
从痰湿论治消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晓天 《陕西中医》2007,28(7):935-936
“消”有消谷、消水、消耗之意,“渴”指口渴能饮,饮不解渴而言。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的“三多一少”症状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证。消渴之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根据其病机及症状的不同,《内经》还有消瘅、肺消、膈消、消中等名称记载。《金匮要略》首列专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痹证”、“痿证”范畴。中医治疗本病多以“三消”立论,但临床上有部分糖尿病患者缺乏典型的三消证候,难以用“三消”辨证来指导临床,故此分型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现在临床上多采用“三型辨证”理论口。(简称“三型”)。  相似文献   

4.
消渴,又名“三消”,一般是指患者以多饮、多食、多尿或尿有甜味,身体消瘦,所谓“三多一少”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病。前人有上消属肺,中消属胃,下消属肾之说。早在《内经》时期就有关于消渴病的丰富记  相似文献   

5.
1.糖尿病的古代记载糖尿病古称消渴,三消、内消、上消、中消、下消、消肾、消瘅等等;最早的记载见之于内经,以后历代各家皆有记述,且由简而繁。糖尿病所可能有之并发症,皆散见于各家专辑论着中。糖尿病之主要症状“多饮、多食、多尿,”黄帝内经即巳记载之,如厥气论曰:“肺消者,饮一尿二,死不冶。”脉要精微论曰:“瘅成为消中,善食而瘦。”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亦一斗。”晋王叔和脉诀歌曰:“脾  相似文献   

6.
Ⅱ型糖尿病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贤 《河南中医》2000,20(6):51-52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根据其临床症状相当于中医的“消渴病”。“消渴”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内经》中已有较深入阐述。《内经》中的“消渴”、“消瘅”、“消”等皆指本病而言,至于“肺消”、“膈消”、“消中”以及“脾瘅”等实属消渴早期分型。在病因方面,《内经》有过食肥甘、情志失调、五脏柔弱、用药不当等因素。在症状方面《内经》已明确提出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这些有关“消渴病”的论述,是后世消渴理论发展的渊源,至今仍具重要指导意义。 目前消渴的分型多是以口渴引饮为上消,多食易饥为中消,饮一溲一…  相似文献   

7.
六经津液辨证论治消渴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渴又名消瘅、三消、消,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特征,类似于西医学的糖尿病。传统上,中医多以“三消”论治消渴,分为上消、中消、下消,病机多主为阴虚燥热。近年来,不少学者对消渴的病机、辨证方法进行了许多深入的研究,有从脾论治者,有从肾论治者,有重  相似文献   

8.
三消病论治     
申永彪 《中医研究》1990,3(4):32-33
三消又称“消渴”、“消瘅”、“痛渴”,现代医学称为“糖尿病”。临床以口渴多饮、多食而消瘦,小便频数量多,或小便混浊,或有甜味为特征。临床多分上、中、下三消而治。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以下方法,现叙述于后。强调整体、辨证论治、治病求本《古今录验》云:“一渴饮水多、小便数,有  相似文献   

9.
周再华 《光明中医》2008,23(5):648-649
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的疾病,分原发和继发两类前者占绝大多数,有遗传倾向,2型糖尿病的特征为起病较慢,多见于成人中老年,偶见幼儿,血浆胰岛素水平相对降低,且糖刺激在呈延迟释放,根据体形,分为不胖和肥胖两型,属中“消渴”范畴,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浊、尿中有甜味为特征,根据“三多”症状的检查为主次,分为上中下三消,《证沿准绳、消瘅》云:“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饥为中消,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其病理变化主要是虚燥热。  相似文献   

10.
“上消”,消渴病之一种。指以口渴引饮为主证的消渴,多属心胃火盛、上焦燥热。治宜润肺、清胃热为主。常用方剂有:人参白虎汤、消渴方、二冬汤等。《内经》又称之为膈消,肺消。《黄帝内经·素问》卷十·气厥论篇第三十七:“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丹溪心法·消渴》称之为“上消”。“中消”,消渴病的一种,又称消中。《黄帝内经·素问》卷十腹中论篇第四十:“夫子数言热中消中,不可服高梁芳草石药……夫热中消中者,皆富贵人也……”中消患者多由脾胃燥热所致。临床症见:多食善饥,形体消瘦,小便频数,大便坚硬。治宜以清胃泻火为主,兼以滋阴润燥。  相似文献   

11.
《金匮要略》对消渴病的论述共有三条。一曰:“趺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气,数即消谷雨大坚;气盛则溲数,溲数即坚,坚数相搏,即为消渴。”二曰:“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三曰:“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后世皆以为此三条分别论述中消的多食证、上消的多饮证、下消的多屎证。笔者认为此三条应当结合起来看,上消、中消、下消都应当具备三多(多饮、多食、多屎)一少(形瘦)的证候。三消的划分只能说明引起消渴病有三条  相似文献   

12.
近代有关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即“消渴”)的论述很多,多数医家偏执于阴虚液涸、火热炽盛之说,使滋阴清热之法成为治疗糖尿病的唯一正治之法。笔者认为,糖尿病应从寒论治,病机以阳虚为本,位在脾肾;温脾肾、助双化 (脾之运化、肾之气化)为正治之法。 有关寒消的论述可追溯到《内经》“肺消”证。《素问·气厥论》“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提出了肺消是因寒而致,其主症为饮多尿亦多。《金匮要略·消渴》“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阐明了饮多尿亦多的治法在于温肾化气。可见肺消,即“寒消”也。寒消…  相似文献   

13.
任继学教授辨治糖尿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志文  周洪 《河北中医》1991,13(6):18-18,14
现代医学中的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临床以多饮、多食、多尿、体瘦无力为特征。著名中医学家、长春中医学院任继学教授,对本病辨治有独到见解,选方用药尤具特色,兹将其经验简介如下。 1 突破三消局限,证候宜分为六自宋代《太平圣惠方》中指出消渴具有“三多”症状后,多数医家根据其症状偏重不同,而分为上消、中消、下消进行论治。即上消主肺燥,中消主胃热,下消主肾虚。任老根据临床征象及多年的细心观察,参合现代医学的多项理化检查,认为三消症状互见为多,且有密切的内在联系,证候复杂,阴阳错综,难  相似文献   

14.
郭士魁老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糖尿病以多饮、多食、多尿(简称“三多”)及消瘦为主症,中医称之为“消渴”,又名“消瘅”。本病可分为上、中、下三消,上消者病在肺,中消者病在胃,下消者病在肾。辨证施治三消临床表现各有特点:上消口渴引饮明显,少食多尿,舌红少津,一般精神尚好,燥在上焦。中消阳明燥热,热能消谷,以多食善饥症状比较明显,伴有便秘、口渴,形气  相似文献   

15.
消渴病包括西医中的“糖尿病”、“尿崩证”,多由肺胃灼热或肾阴不足所致,临床表现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特征。临床中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三类。我科自1996~1997年间共收治各类消渴病患者31例,在治疗本病时,如何做到辨证施护,对...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目前认为多归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中医对消渴病的认识,可谓渊远流长,早在<内经>就有“消瘅”、“消渴”等病名,并指出正虚与嗜食膏粱厚味是其病因,汉、隋、唐诸家对本病也多有发挥,宋朝以降,“三消论”一直占主导地位,从上、中、下三消分治,以阴虚燥热为基本病机,进而以滋阴清热为大法,一直是正统.虽偶有论及血瘀,但未成大流.  相似文献   

17.
一、概论祖国医学所称的“消渴”包括西医所称的“糖尿病”,其证多饮、多尿、多食,有上、中、下三消之别,所以又叫做“三消症”。早在公元前三世纪,黄帝内经即载有“消渴”、“消瘅”之名,对本病的认识已有指示。内经说:“肺消者,饮一溲二”,金匮说:“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亦一斗”。“消谷引食,大便必坚,小便则数。”千金说:“有人病渴利,如发于春,经一夏服括蒌豉汁,得其力,消渴差,然小便犹数甚,昼夜二十余行,常至三四升。日就赢瘦,喉咽唇焦燥”。外台引古今录验:“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有脂似麸夫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又引近效祠部李郎中之论:“消渴能饮水,小便甜”。卫生宝鉴:“夫消渴者,日夜饮水百盏……,小便频数,其色如  相似文献   

18.
从脾论治糖尿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彪 《中医研究》2001,14(4):12-13
糖尿病属祖国医学消渴范畴。《内经》称之为“消渴”、“消瘅” ,根据发病因素和临床表现的不同而有“肺消”、“膈消”、“消中”等名称的记载。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中根据本病三多症状的主次又随机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三种类型 ,病机属阴虚燥热 ,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治疗多以滋润寒凉之品为主用之于临床。若三多症状明显者 ,则症状改善及疗效满意 ,但是停药后多易复发 ,不能长期巩固疗效。尚有一些糖尿病病人症状不明显 ,应用西药血糖控制尚可 ,但是病程迁延 ,血糖不稳 ,导致并发症的出现 ,疗效也不满意。近年来 ,我们翻阅大…  相似文献   

19.
石岩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5):122-122
糖尿病属祖国医学消渴病范畴,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如《灵枢·五变篇》指出“五脏皆柔弱者喜病消瘴”。其后,历代医家在《内经》基础上发展,至宋代王怀隐等著《太平圣惠方》中明确提出“三消”一词,谓“夫三消者,一名消渴,二名消中,三名消肾”。此后多数医家根据消渴“三多”症状的偏重不同而把本病分为上中下三消论治。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以多饮 ,多食 ,多尿 ,身体消瘦或尿浊 ,尿有甜味为特征。古时有“消瘅”“消渴”“肺消”“消中”等名称。其在现代医学中 ,除“三多一少”症状外 ,还要加上“血糖升高”这一指标。 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异常性疾病。初起主证常为多饮、多食、多尿。病机当责之为肾气 (阳 )虚弱 ,气化乏力 ,津液失摄 ,肾阴不足 ,相火上腾 ,消耗津液与谷物。随着病情迁变 ,津液代谢更加紊乱 ,浊中之清 (尿糖 )不断外泄 ,清中之浊 (血糖 )停积脉道 ,阻滞血行 ,表现为全身机能衰退的气阴两虚证。部分患者“三多一少”症状反而不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