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分析内科长期卧床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易发因素及预防护理。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该院就诊的内科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共10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做好常规护理工作,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开展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具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内科长期卧床患者,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就各种易发因素做好综合护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对卧床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该院在2018年1—12月间收治的126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方案。观察患者在住院后两个月内的治疗效果,判断患者是否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后,7例患者发生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患者发生无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发病率高达17.46%。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模式后,1例患者发生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患者发生无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发病率为3.17%。观察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卧床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接收的70例下肢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4.3%,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9%,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肿和下肢肿胀发生病例数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长期卧床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长期卧床压疮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和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100例长期卧床压疮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合理方式,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方式,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卧床压疮患者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方式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入治的共100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共包括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共50例,设为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共50例,设为观察组,分析2组患者各项指标内容,包括手术时间、合并症、卧床时间、不良嗜好等,同时探讨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56.32±2.14)岁明显较大,手术时间(3.98±0.51)h长于对照组,合并症患者22例高于对照组患者,卧床时间平均为(23.42±2.45)d,明显长于对照组,不良嗜好患者21例高于对照组。以上各项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胸外科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相对较为复杂,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合并症情况、卧床时间、不良嗜好等均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有影响作用的因素。临床上应该进行针对性措施护理干预,降低发病率同时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将下肢护理应用在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中对深静脉血栓预防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将该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70例老年长期卧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为参照组(n=35)与实验组(n=35),将常规护理患者作为参照组,将采取下肢护理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老年长期卧床患者护理满意度100.0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7.14%,下肢深静脉血发生率2.85%低于参照组的下肢深静脉血发生率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中应用在下肢护理干预中效果显著,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护理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该院在2018年2—8月期间所接收的50例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各25例,其中,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进行下肢护理,对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在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4.0%,对照组为24.0%,观察组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护理总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2.0%,对照组为64.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长时间卧床患者进行下肢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发生深静脉血栓,并且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对其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于减少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60例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照组80例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8.8%,干预组80例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7.5%,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护理干预对于减少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护理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在该科(内科)住院的老年长期卧床患者140例参与该次研究,所选病例来自2016年1月—2017年4月,利用随机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干预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下肢护理,对比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经不同护理方式干预后,干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5.7%)明显低于对照组(17.1%),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加强下肢护理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护理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该次应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该院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92例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6例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46例加强下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1)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6.52%,与对照组的23.91%比较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加强下肢护理,可以起到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作用,同时使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升;所以,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纳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田美欣 《光明中医》2012,27(4):798-800
目的探讨手法推拿在预防剖官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时的作用;方法选择剖官产患者877例,分实验组445例,对照组432例;对照组术后实行剖宫产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手法推拿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同期发病率监测,对照组发病率2.1%,实验组发病率0.2%。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行手法推拿能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评价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护理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该次采取随机分组法,将该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分成2组,每组平均为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下肢护理方法,进一步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评价。结果 (1)在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上,观察组为5.00%,与对照组的22.50%比较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护理总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5.00%,与对照组的72.50%比较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长期卧床患者,给予下肢护理方法,能够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并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程度;因此,具备推广及使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脑血管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脱水治疗等原因常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DVT不但影响患者肢体功能,严重者还可因血栓脱落阻塞较大肺动脉,造成肺栓塞而致患者猝死。2005年3月以来我院共收治脑血管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38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戬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1):174-175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2008年12月至2010年4月间骨科手术患者84例进行随机分组,预防性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42例,预防护理措施包括除常规护理外增加加强观察、早期活动、穿弹力袜、避免下肢静脉穿刺、抗凝药物使用等。深静脉血栓形成与否采用彩色超声、血气分析、螺旋CT进行诊断,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预防护理组的深静脉栓塞发生率较常规护理组低(p〈0.05)。结论:骨科手术后采用预防性护理措施能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并探讨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护理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136例于2016年6月—2018年12月期间来该院就诊的长期卧床患者,按患者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人数相同各68例,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手段与下肢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护理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高达95.59%、98.53%,与对照组(79.41%)、(83.83%)结果比较均显著较高,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对照组结果比较显著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护理干预在长期卧床患者中应用具有确切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外周血D–二聚体、B型尿钠肽(BNP)及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在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焦作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诊治的80例长期卧床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组(观察组)与无下肢深静脉血栓组(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D–二聚体、BNP及PCT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外周血D–二聚体、BNP及PCT联合检测预测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D–二聚体、BNP及PC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D–二聚体、BNP及PCT均为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P <0.05);D–二聚体、BNP、PCT预测长期卧床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灵敏度分别为0.975、0.900、0.950,特异度分别为1.000、0.975、1.000。D–二聚体、BNP、PCT预测长期卧床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截断值分别为5.4...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龄长期卧床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情况。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32例高龄长期卧床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其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1.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3.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高龄长期卧床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身体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从该院在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住院患者当中随机抽取88例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编号,1~88号,其中奇数号为对照组,44例,实施常规护理,偶数号为观察组,44例,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明确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3例,发生率为6.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大小腿周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大小腿周径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患者降低更加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4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1.82%,由此可见,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双下肢气压泵对卧床患者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效果。方法该文以2018年1—12月收治的80例患者为对象,分为两组。自然组采用常规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方式,研究组在一般预防措施的基础上给予双下肢气压泵。并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自然组出现皮肤温度升高等问题的概率明显高于研究组。结论双下肢气压泵可以有效减少长期卧床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护理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进入该院治疗的108例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为研究主体对象,利用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49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行下肢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经对比,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5.93%与观察组96.30%相比差异较为明显,2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比,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37%与观察组1.85%相比差异较为明显,2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实行下肢护理的效果良好,能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值得在临床护理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