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NO和vWF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一氧化氮 (NO)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 WF)的变化 ,了解其在血管病变中的意义。 方法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 ,测定 48例糖尿病人和 32例正常人血浆 NO和 v WF水平。 结果 糖尿病人血浆 NO水平 (5 5 .6 4± 2 0 .38μmol/ L )明显低于正常人 (86 .44± 2 9.6 6μm ol/ L ,P <0 .0 1) ;糖尿病人血浆 v WF水平 (12 2 .46 %± 45 .6 5 % )明显高于正常人 (84.44 %± 16 .80 % ,P <0 .0 1)。病例组 NO与 v WF的相关系数为 - 0 .412 ,P<0 .0 1。 结论 血浆 NO水平和 v WF水平反映糖尿病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血浆 v WF水平有可能是 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血脂变化特点。方法 对 68例 2型糖尿病患者及 5 0例正常人血脂、血糖及胰岛素水平进行测定 ,观察 2型糖尿病患者上述指标变化特点。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较高的总胆固醇 [(5 68± 0 67)mmol/Lvs (4 10± 0 61)mmol/L ,P <0 0 1]、甘油三酯 [(1 75± 0 0 7)mmol/Lvs (1 40± 0 0 5 )mmol/L ,P <0 0 1]、LDL -C[(3 40± 0 5 5 )mmol/Lvs (2 3 1± 0 5 1)mmol/L ,P <0 0 1]及apoB[(1 96± 0 5 0 )g/Lvs(1 61± 0 14 )g/L ,P <0 0 5 ] ,较低的HDL -C[(1 2 1± 0 3 4 )mmol/Lvs(1 78± 0 3 6)mmol/L ,P <0 0 1]及apoA[(1 40±0 2 1)g/Lvs(1 84± 0 3 6)g/LP <0 0 1] ,且胰岛素敏感性 [(4 46± 0 45 )vs(3 86± 0 42 ) ]也是降低的。结论  2型糖尿病不仅存在脂代谢紊乱 ,而且存在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3.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与 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 30例正常人和 78例 2型糖尿病患者 (其中有大血管并发症患者 38例 )的血浆Hcy水平。结果 :对照组血浆Hcy水平为 (11.97± 3.9) μmol/L。 2型糖尿病无大血管并发症者Hcy水平为 (2 1.8± 7.98)mol/L。2型糖尿病有大血管并发症者Hcy水平为 (19.8± 7.98) μmol/L。统计学结果表明对照组、2型糖尿病无大血管并发症组及有大血管并发症组之间Hcy水平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P <0 .0 0 1)。结论 :高血浆Hcy水平与 2型糖尿病及 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前胰岛素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检测前胰岛素水平来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高胰岛素血症的原因。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2型糖尿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血浆前胰岛素 (PIM)、胰岛素 (IRI)和 C肽 (CP)水平。结果 :2型 DM组空腹 PIM(2 7.89± 2 2 .37pmol/ L)、IRI(186 .6 3± 136 .97pmol/ L)水平和 PM/ IRI比值 (17.11± 9.35 %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IM (6 .75± 5 .6 2 pmol/ L ) .IRI(10 7.6 7± 2 6 .43pm ol/ L )水平和 PIM/ IRI比值 (5 .6 7±3.6 6 % ) (P均 <0 .0 1) ;两组之间空腹 C 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6 83.1± 5 87.4pm ol/ L比 5 2 8.0±2 0 1.3pm ol/ L,P>0 .0 5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胰素血症主要是高前胰岛素血症所致 ,可能是胰岛素抵抗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vWF裂解蛋白酶(ADAMTS 13,vWF cp)活性水平的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残余胶原结合实验(residual collagenbindingassay)对38例SLE患者血浆ADAMTS 13活性水平进行检测,同时以6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为阳性对照,以32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结果 SLE及TTP患者血浆ADAMTS 13活性水平[(71.34±12 .85 ) %、(12 .5 4±11.6 9) % ]显著低于正常人[(78.6 0±10 .0 3) % ](P <0 .0 1) ,SLE血浆ADAMTS 13活性水平明显高于TTP患者(P <0 .0 1) ,SLE血浆ADAMTS 13活性水平阳性率[18.4 2 % (7/ 38) ]明显低于TTP患者[10 0 % (6 / 6 ) ](P <0 .0 1)。结论 ADAMTS 13活性水平检测对研究SLE血栓形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也可能有助于SLE与TTP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浆唾液酸浓度与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性。  方法 :分别对 2 5例 型糖尿病患者、2 6例 型糖尿病患者以及有相应例数、年龄和性别的健康人的血浆唾液酸浓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了测定。  结果 :发现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唾液酸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3.2 6± 0 .2 9vs2 .4 0± 0 .14mmol/ L,P<0 .0 5) ;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唾液酸浓度与正常人相比没有显著差异 ( 2 .4 3± 0 .2 1vs2 .4 0± 0 .14mmol/ L,P>0 .0 5)。两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特性与健康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而血浆唾液酸浓度与年龄、病程、血糖没有相关性 ;血浆唾液酸浓度与血浆比粘度 ,血浆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聚集性有相关性 ,但此相关性非糖尿病患者所特有。  结论 :血浆唾液酸浓度是糖尿病性血管病变的危险指征 ,它与红细胞聚集性之间的相关性可能对糖尿病性血管病变的进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转化生长因子β1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转化生长因子 β1 ( TGFβ1 )的变化及其与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84例 2型糖尿病患者和 2 4例正常人尿液 TGFβ1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 ( DM)患者尿液 TGFβ1水平 [( 7.99± 1 4.37) 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 2 .95± 2 .5 1 ) ng/L,P<0 .0 1 ];DM各组间尿液 TGFβ1比较显示微量和大量白蛋白尿期患者尿液 TGFβ1水平 [( 1 4.45± 2 2 .2 4 ) ng/L、( 1 3.68± 1 8.97) ng/L ]比正常白蛋白尿期患者 [( 3.5 9± 1 .87) ng/L]明显升高 ( P均 <0 .0 5 ) ,但此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病程超过 5年者尿液 TGFβ1显著高于病程短于 5年者 ;尿液 TGFβ1与糖化血红蛋白、UAE等无相关。结论 :糖尿病肾病 ( DN)患者尿液 TGFβ1水平升高 ,尿液TGFβ1水平与 DN的发生有关 ,尿液 TGFβ1可作为 DN早期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脂康对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患者血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老年OMI患者及健康老年人 (对照组 )各 32例 ,空腹 12h后查血清脂质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OX LDL、内皮素 (ET 1)和一氧化氮 (NO)水平 ,老年OMI患者给予血脂康 0 .6 g ,每日 2次 ,8周后复查OX LDL、ET 1和NO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老年OMI患者治疗前血清中脂质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血清中OX LDL和ET 1水平升高 [(1171.1± 5 0 4.2 )对 (4 14.9± 10 7.8) μg/L和 (10 4.48± 32 .30 )对 (6 4.40±18.0 4) pg/ml) ],NO水平低于对照组 [(4 4.78± 15 .40 )对 (77.78± 2 5 .79) μmol/L],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经血脂康治疗后 ,老年OMI患者OX LDL和ET 1水平较治疗前下降 [(874.2± 30 5 .0 )对 (1171.1± 5 0 4.2 ) μg/L和 (89.15± 2 0 .78)对(10 4.48± 32 .30 ) pg/ml],NO水平升高 [(5 6 .6 0± 13.6 2 )对 (4 4.78± 15 .40 ) μmol/L],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血脂康具有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 ,减低OX LDL水平 ,保护老年OMI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茶色素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GMP - 14 0和血浆内皮素 (ET)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6 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 (n =34)和治疗组 (n =34)两组 ,对照组采用糖尿病 (DM )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茶色素治疗 ,每天 3次 ,每次 0 .2 4 g口服。两组疗程均为 8周。另选取 30名正常人为健康人组。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健康人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浆ET、2 4h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和血浆GMP - 14 0。结果 :糖尿病肾病 (DN)患者血浆ET、血浆GMP - 14 0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 (均P <0 .0 1) ,治疗组治疗后血浆ET、血浆GMP - 14 0、UAER水平分别为 70 .6± 19.7ng/L、6 8.9± 19.7μg/L、6 9.5 2± 4 0 .2 7μg/min ,较治疗前的 10 3.2± 2 6 .3ng/L、10 1.2± 39.5 μg/L、10 9.31±72 .15 μg/min明显降低 (均P <0 .0 1) ,对照组治疗后血浆ET、血浆GMP - 14 0、UAER水平分别为 98.4±2 4 .2ng/L、89.2± 35 .9μg/L、95 .35± 4 9.92 μg/min ,较治疗前的 10 1.8± 2 5 .9ng/L、98.9± 37.1μg/L、10 8.2 3±6 9.72 μg/min无明显变化 (均P >0 .0 5 ) ,治疗组治疗 8周后血浆ET、血浆GMP - 14 0、UAER较对照组显著下降 (P <0 .0 1,P <0 .0 5 ,P <0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患者血浆NO、Lpo、ET-1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学锋 《陕西医学杂志》2002,31(12):1070-1071
目的 :探讨 NO、L po及 ET-1在肝硬化患者血浆中的变化及其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和酶联免疫吸附法以及放射免疫分析法 ,分别测定了 3 0例肝硬化患者中的 NO、Lpo和 ET-1水平 ,并与 8例正常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肝硬化组 NO、Lpo及 ET-1分别为 ( 1 .3 4± 0 .2 5) μmol/ L、( 0 .48± 0 .0 8) μmol/ L及 ( 1 7.51± 3 .56 ) pg/ L,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组的 ( 0 .6 6± 0 .1 8)μmol/ L、( 0 .3 2± 0 .0 7)μmol/ L及 ( 6 .0 7± 1 .45) pg/ L,且NO、L po及 ET-1的含量与肝功能分级平行。结论 :NO、Lpo及 ET-1水平的变化可作为评估肝硬化患者病情轻重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栓前状态指标: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法国产STA-R全自动血凝检测仪检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浆vWF、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水平。结果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vwF、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抗凝血酶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浆vWF、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测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浆中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改变,探讨其对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79例患者按MS代谢指标异常数量的不同分为1~2个代谢指标异常组(n=43)和MS组(n=36),另设正常对照组(n=30),测定其血浆中vWF及NO含量,分析MS代谢指标异常与vWF、NO的关系。结果:MS患者的vWF含量高于1~2个代谢指标异常组(P〈0.05)和正常对照组(P〈0.01),1~2个代谢指标异常组的vWF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MS组的NO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1~2个代谢指标异常组的NO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MS组与1~2个代谢指标异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在两组去除糖尿病患者后,MS组的NO值低于1~2个代谢指标异常组。结论:随着代谢指标异常增多,患者内皮功能受损加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抵抗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及其可能在T2DM血管并发症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选取40例T2DM患者,同时选取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受试者空腹采血,测定血清抵抗素、一氧化氮(NO)、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行OGTT并测定C肽、胰岛素及生化检查,同时测血压、身高、体重、腰围、体重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等。结果:T2DM患者血清抵抗素、vWF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NO低于正常对照组。T2DM组抵抗素与vWF呈正相关;与NO呈负相关。结论:T2DM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增高,且与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呈正或负相关,提示抵抗素可能与T2DM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关,是预测血管并发症的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微血管视网膜病变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A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糖尿病无微血管视网膜病变并发症组53例,糖尿病微血管视网膜病变并发症组47例,设健康人群对照组50例。所有人群入院或体检时即采集静脉血,进行vWF:Ag、AT:A检测。结果 2型糖尿病无微血管视网膜病变并发症组患者血浆vWF:Ag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2型糖尿病微血管视网膜病变并发症组患者血浆vWF:Ag含量与2型糖尿病无微血管视网膜病变并发症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2型糖尿病微血管视网膜病变并发症组中背景性病变和增殖性病变患者血浆vWF:Ag含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型糖尿病无微血管视网膜病变并发症组患者血浆AT活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2型糖尿病微血管视网膜病变并发症组患者血浆AT活性与2型糖尿病无微血管视网膜病变并发症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2型糖尿病微血管视网膜病变并发症组中背景性病变和增殖性病变患者血浆AT活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浆vWF:Ag、AT:A的变化与糖尿病微血管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监测其水平与活性对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治疗和预防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量(UAE)与vWF:Ag、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172例T2DM(T2DM组)患者UAE,据24h-UAE水平分为3组:①正常白蛋白尿组(NAU)组,②微量白蛋白尿(MAU)组,③临床白蛋白尿(CAU)组.选取6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NC)组.同时检测各组对象的血浆vWF:Ag水平、血小板计数(P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 T2DM组患者血浆vWF:Ag、PC水平均明显高于NC组(P〈0.01),MAU组和CAU组患者UAE,PC,MPV,PDW明显高于NC组(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T2DM组的UAE及血浆vWF:Ag,PC,MPV,PDW水平与NC组存在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829,0.717,0.576,0.632,P值均〈0.01);T2DM患者的UAE与血浆vWF:Ag,PC,MPV,PDW水平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r分别为0.804,0.678,0.493,0.547,P值均〈0.01).T2DM患者的血浆vWF:Ag水平与PC,MPV,PDW呈正相关(r分别为0.858,0.784,0.820,P均〈0.01),与性别无明显相关性(r=0.391,P〉0.05).结论 T2DM患者UAE与血浆vWF:Ag,PC,MPV,PDW水平呈正相关,随着UAE的增高,血浆vWF:Ag,PC,MPV,PDW水平也均逐渐升高.UAE,vWF:Ag及血小板参数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程度、血液高凝状态有重要评价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15例,非糖尿病患者122例。抽取空腹血测定血浆vWF水平及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尿酸、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等生化及凝血指标,清晨留尿测定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按照有无糖尿病及糖尿病组中按有无冠心病分组比较各指标变化,分析相关性。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者血浆vWF水平明显升高〔(189.8±56.2)%和(140.3±35.6)%,t=3.579,P=0.000〕。在老年2型糖尿病者中,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或有明确心肌梗死病史的冠心病者较非冠心病者vWF水平明显升高〔(197.3±52.5)%和(172.8±54.5)%,t=1.925,P=0.032〕。vWF与各项临床指标无相关性。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反映内皮功能异常的vWF已有增高,且与2型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7.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与糖尿病肾病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2-DM)肾病患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68例2-DM患者(其中单纯型糖尿病组37例,糖尿病肾病组31例)和20例正常对照组vWF活性.结果糖尿病组(DM)血浆vWF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NC)(P〈0.001),单纯糖尿病组(SD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轻型糖尿病肾病组(MD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重型糖尿病肾病组(SDN)中的vWF活性明显高于MDN组(P〈0.001),亦明显高于单纯性糖尿病组的糖尿病组(P〈0.001).结论vWF在一定程度上可反应糖尿病血管内皮细胞损害情况,vWF水平对糖尿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早期判断及损伤程度判断均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时占楼 《河北医学》2014,(6):949-951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患者血浆一氧化碳(NO)、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P 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0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单纯行冠脉造影检测患者30为对照组,两组患者于术前,术后5min、1h分别采股动脉血,测定两组患者NO、vWF水平,并于术前及术后5min、48h测VEGF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各时间点NO、vWF水平无明显差异(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5min后,NO明显降低,vWF水平于术后1h 显著上升,与术前比较差异显著( P<0.05);且观察组术后NO较对照组显著降低,fWF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前、术后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结论:PCI术后可引起患者血浆NO、vWF异常变化,诱发原因为血管内皮损伤,提示术后应加强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在冠心病临床分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冠心病患者中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血浆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一氧化氮(NO)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探讨其与冠心病各临床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纳入与排除标准入选了143例研究对象,其中包括非冠心病组6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54例和稳定性心绞痛组25例。检测各组血浆 ADMA,NO和vWF水平,并分析它们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稳定性心绞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非冠心病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 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浆 ADMA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非冠心病组相比, 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 ADMA水平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非冠心病组相比,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血浆 NO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下降的程度明显大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与非冠心病组相比,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血浆 vWF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之间血浆 vW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 ADMA水平变化与冠心病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血浆 ADMA水平的变化可能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18只SHR随机分为3组:SHR对照组、阿托伐他汀50mg组和10 mg组;6只Wistar-Kyoto大鼠(WKY)作为正常对照组。给药共10周,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每2周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BP),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及血脂含量。结果:用药前SHR各组SBP均显著高于WKY组(P<0.01);阿托伐他汀50 mg组在给药后第6、8、10周和阿托伐他汀10 mg组在给药后第10周,SBP明显低于SHR对照组(P<0.05或P<0.01)。SHR对照组血浆NO浓度明显低于WKY正常对照组(P<0.01);给药10周后,用药2组血浆NO浓度明显高于SHR对照组(P<0.01或P<0.05)。SHR对照组血浆vWF浓度明显高于WKY正常对照组(P<0.01);给药10周后,用药2组血浆vWF浓度明显低于SHR对照组(P<0.01)。同时,用药2组血脂水平低于SHR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血压,并通过提高血浆NO浓度和降低vWF浓度等机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