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中对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监测及早期干预性治疗的可行性。方法:1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均采用环胞菌素A和短程甲氨蝶呤,部分加用霉酚酸酯、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抗CD3单抗。CMV感染的预防方案:移植前d9~2静滴更昔洛韦(GCV)(5 mg/kg)1次/12 h,以后每周测血尿CMV抗原,一旦检测结果阳性即予GCV,直到抗原转为阴性。CMV间质性肺炎(CMV-IP)则在上述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膦甲酸钠和丙种球蛋白[0.4 g/(kg.d)]。结果:6例合并CMV感染者均存在Ⅱ~Ⅳ度GVHD,其中4例为活动性感染,2例发展成CMV-IP(1例治疗无效死亡)。GCV治疗过程出现一过性WBC、血小板下降,但均为可逆性。结论:GCV对Allo-HSCT合并CMV感染的预防及治疗的疗效可靠。对于CMV感染的高危人群,定期监测及早期干预性治疗,可以提高移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快速、早期、敏感的诊断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的DNA检测方法,旨在了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的HCMV的感染情况及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利用ELISA和巢式PCR方法对30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进行检测。结果: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30例,PCR和ELISA方法HCMV阳性分别为20例和18例;其阳性率分别为66.7%和60%。作为阴性对照的20名正常同时进行HCMV的检测,其结果均为阴性。结论:PCR具有早期、快速、简便的优点,适用于临床对HCMV的早期快速诊断和作为指导临床用药及愈后判断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庞缨  谭获 《广东医学》2002,23(9):892-893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SCT)后,特别是造血植入后最常见的病毒感染,发生率为70%~80%,发生时间多在移植后28~72d。CMV所致的主要疾病是间质性肺炎(IP),病死率高达80%,它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原发病复发一起被公认为Allo-SCT后死亡的三大主要原因,现日益为临床医生所重视。  相似文献   

4.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中对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监测及早期干预性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异基因PBSCT的35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分析CMV病的发生率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35例患者中22例发生CMV血症,6例出现CMV病。其中2例发生CMV间质性肺炎(CMV-IP),均治疗无效死亡。通过CMV-DNA检测,对结果阳性而无临床症状者进行干预性治疗使CMV-DNA转阴,同时减少可能导致CMV病发生的高危因素,则可降低CMV病发生率。结论CMV病是异基因PBSCT的常见并发症,也是主要致死原因之一。本组所采用的方法可减少CMV病的发生率及CMV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各种类型的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59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患者移植后不同时期血和尿标本,检测CMV—pp65抗原及(或)CMV—DNA(荧光定量PCR法)进行动态观察分析。CMV感染的预防采用更昔洛书(DHPC)5~10mg/kg,1次/12h,分别在移植前第8天至移植当天及当CMV血清学检测阳性或发生CMV病时应用2-4周,并可同时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结果CMV感染在allo—HSCT后好发,非亲缘性移植CMV感染率高,9例allo—HSCT出现CMV感染发生在移植后+42-+68天,其中5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尤其是Ⅱ~Ⅳ度急性GVHD,2例进展为巨细胞间质性肺炎(CMV-1P);多为既往CMV感染被激活,对CMV—DNA阳性而无症状者进行预防治疗可使CMV—DNA阴转,可降低CMV病的发生。结论CMV病是allo—HSCT的常见并发症及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因此积极防治GVHD的发生及发展、定期监测CMV血清学阳性患者、早期干预性治疗可以提高移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预防及抢先治疗下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现状,为改进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统计进行异基因干细胞移植且针对CMV进行预防、监测及抢先治疗的患者310例,分析CMV感染特点.结果 异基因干细胞移植310例,发生CMV感染81例,感染率26.1%.其中CMV血症78例,发生率24.3%(78/310).CMV病3例(视网膜炎2例,CMV脑炎1例),发生率1%(3/310).CMV感染组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高.未发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后,78例CMV转阴,占96.3%(78/81),但其中16例转阴后再次出现阳性,占19.8%(16/81).3例持续阳性(其中2例死亡,1例放弃后死亡),占3.7%(3/81).反复或持续阳性者监测淋巴细胞亚群,均显示NK细胞升高,CD4+T细胞降低,CD8+T细胞升高.结论 预防及抢先治疗是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后CMV感染的有效方法,在此治疗方案下病毒复发率仍高,需定期监测,部分持续阳性需寻找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早期有效检测巨细胞病毒(CMV)激活感染的方法。方法:分别应用荧光定量PCR和ELISA试剂盒检测57名allo-HSCT受者642份标本的血浆DNA负荷量和血清IgM抗体。结果:IgM抗体和DNA定量的阳性检出率为35.51%(228/642)和13.08%(84/642),连续阳性病例和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33.33%(9/24)和87.5%(21/24),IgM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DNA定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荧光定量PCR检测allo-HSCT受者CMV早期感染可靠、简便快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后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更昔洛韦(ganciclovir,GCV)耐药的发生及与移植类型、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的相关性。方法:2012年3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HSCT的患者18例,采用FQ-PCR法监测HCMV-DNA水平。HCMV-DNA阳性患者给予GCV抢先治疗。结果:8例患者发生HCMV感染(44.4%),其中7例为不全相合无关供体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UCBT)者。发生HCMV感染的8例患者中有7人出现GVHD,其中出现Ⅲ度及以上GVHD有5例(71.4%),均为UCBT者。GCV耐药2例,均为UCBT后。结论:UCBT患者HCMV感染及GCV耐药高,GVHD与HCM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检测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有效方法。[方法]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荧光定量PCR(FQ-PCR)、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11名干细胞移植受者,96份标本的血清IgM抗体、血浆DNA负荷量和外周血白细胞PP65抗原。[结果]ELISA、FQ-PCR和IFA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5.63%、34.38%、36.46%。ELISA的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FQ-PCR和IFA法。IFA与FQ-PCR两种检测方法对CMV感染的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18)。[结论]IFA和FQ-PCR是检测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CMV早期感染较为敏感的指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回顾性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适应证、治疗时机、移植物的选择、移植预处理方案的选择和移植疗效。22例患者中21例获得造血重建,1例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未获得植入的成人患者,于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后38 d进行母亲HLA4/6相合的外周血联合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解救治疗获得植入。22例中死亡3例,无1例复发。MDS患者何时进行Allo-HSCT需依据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对患者分组,评分属于高危组的患者宜在疾病确诊后尽早进行移植,而低危组的患者可在其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进行;不仅可选择血缘关系的骨髓移植(BMT)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也可进行非血缘人类白细胞共同抗原(HLA)不全相合的UCBT;移植预处理如采用减低强度的方案(RIC)并不影响移植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阐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过程中的护理方法.方法 针对移植患者的心理、预处理、干细胞回榆、移植后并发症进行护理.结果 16例患者移植相关死亡率为0,1例出现ⅣaGVHD;1例出现VOD;1例出现严重肝功能损害;1例出现结膜炎;3例出现出血性膀胱炎.结论 移植中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相关并发症是提高移植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监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的外周血CMV DNA含量,探讨对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对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CT)患者进行外周血CMV DNA定期检测。可评价患者57例,其中男38例,女19例,年龄13-59岁(中位年龄31岁);含急性白血病30例(ALL 11例、AML 19例),慢粒(CML)11例,淋巴瘤(NHL)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5例,急性重症再障(SAA)3例。在移植后每周检测1次,CMV DNA拷贝数〉102为阳性,连续2次〉103或1次〉1×10^4时行抗病毒治疗。结果57例患者中有32例(56.1%)在病程中检测到CMV DNA阳性,拷贝数1.2×10^2-7.8×10^5,行抗病毒治疗26例,死亡11例,仅1例与CMV感染有关。结论CMV DNA的定期检测可以使患者在病毒血症时及时接受治疗,减少CMV疾病的发生,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  相似文献   

14.
范蕊芳  刘相富  李旭东  林东军 《热带医学杂志》2011,11(9):1050-1051,1065
目的探讨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观察其植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我院诊断为低增生性MDS患者1例,采用氟达拉滨+阿糖胞苷+环磷酰胺的非清髓预处理方案,环孢素A+甲氨蝶呤+骁悉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结果 STR-PCR证实移植后30d及3个月骨髓植入为完全供者型,移植后3个月发生多发性脑梗塞,6个月出现面部皮疹及口腔溃疡,通过调整免疫抑制剂及输注间充质干细胞(5×107/次,2次)后症状明显好转。结论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低增生性MDS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后间质性肺炎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和间质性肺炎(IP)的预防和治疗。方法2002年9月至2005年9月对24例患者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男14例,女10例,其中12例接受清髓性、12例接受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移植。用膦甲酸钠联合阿昔洛韦预防CMV感染和IP,对已发生CMV感染或IP的患者,将阿昔洛韦改为更昔洛韦治疗。结果移植后有4例(16.7%)感染CMV,中位时间为移植后49d,经治疗后好转;有3例(12.5%)发生IP,其中2例CMV—DNA在正常范围,1例患者为巨细胞病毒间质性肺炎(CMV—IP)。经治疗后,3例IP1例死亡,2例好转。结论膦甲酸钠联合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预防治疗IP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者单个核细胞、CD3+T细胞、CD15+粒细胞植入情况。方法:采集22例清髓性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前及移植后不同时间的骨髓标本,应用免疫磁珠进行CD3+T细胞、CD15+粒细胞分选,常规提取DNA,PCR扩增后,进行毛细管电泳,确定基因位点及峰面积,计算供者嵌合率。结果:22例患者均在中位时间+12d(+9d~+15d)造血恢复。骨髓单个核细胞在+7d时供者嵌合率为70%,+14d供者嵌合率均超过90%,+21d和+28d供者嵌合率均超过95%以上。CD15+粒细胞在+7d时嵌合率为40%,在+14d、+21d和+28d供者嵌合率>95%。CD3+T细胞在+7d、+14d、+21d和+28d供者嵌合率分别为65%、80%、84%和90.9%。移植后早期完全嵌合组急性GVHD发生率高于混合嵌合组。结论:在+28d3群细胞均可达到供者完全嵌合状态。定量检测对判断早期植入、预测复发,指导临床干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结核感染的患者的临床特征、易感因素及转归,探讨其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收集7例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血液科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诊断为结核患者的发病时间、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治疗及转归情况,总结其临床特点和规律.结果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血液科自2004年起共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481例,其中7例患者移植后并发结核感染,女性2例、男性5例,平均年龄为(31.3±9.6)岁,移植后结核的发病率为1.46%.7例患者中肺结核5例(血行播散型2例)、结核性胸膜炎1例、结核性脑膜炎2例、膀胱结核1例.临床表现多样化,包括发热、咳嗽、尿路刺激症状、头痛.有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病史1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病史2例.7例患者发病后结核菌素试验(PPD)、结核抗体检测均阴性,有3例外周血结核T细胞斑点检测(T-SPOT)阳性,其中1例肺泡灌洗液涂片抗酸染色阳性.1例行膀胱镜活检病理示炎性肉芽肿,1例行肺穿刺活检病理示肉芽肿性炎症伴凝固性坏死.影像学表现:肺部CT表现为斑片状影3例,粟粒状结节影2例,胸腔积液1例;合并真菌感染1例.经抗结核治疗后临床治愈6例,死亡1例,有效率85.7%.结论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出现感染症状时需警惕结核的发生,早期进行筛查,避免误诊、漏诊.早期诊断并及时予以正规抗结核治疗可以取得较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应用氟康唑和伊曲康唑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192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予短疗程(30 d)氟康唑或伊曲康唑行真菌一级预防,其中应用氟康唑134例,伊曲康唑58例,比较两组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和转归情况.结果 氟康唑组和伊曲康唑组移植30、60、90、180 d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9.0%和5.2%、16.5%和6.9%、17.2%和8.7%、22.0%和16.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70、0.081、0.128、0.309),但移植后60d时P值明显较小.真菌感染发生部位均以肺部为主.患者均能很好耐受两药,但伊曲康唑副反应较大(19.0%vs 2.2%,P=0.000).结论 短疗程伊曲康唑与氟康唑预防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侵袭性真菌感染在移植60d时伊曲康唑较氟康唑显示了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周游  刘林  廖明燕  唐晓琼  王利  张红宾  肖青 《重庆医学》2015,(21):2904-2906
目的 了解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术后侵袭性真菌病(IFD)的发病率、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3年1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HSCT中心接受allo-HSCT的患者82例,按照我国IFD诊断标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2例allo-HSCT术后患者,共诊断22例IFD,发生率为26.83%,其中确诊IFD者5例(22.73%),临床诊断者7例(31.82%),拟诊者10例(45.45%).3、6、12个月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1.10%、15.30%、22.60%.多因素分析中,移植前真菌感染史、HLA配型不合是IFD早期的危险因素;广谱抗菌药物使用、大剂量激素使用为IFD晚期的危险因素.结论 IFD是allo-HSCT术后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高.HLA配型不合、移植前真菌感染史、持续中性粒细胞缺乏、大剂量激素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使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IF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