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复合树脂基体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体树脂是复合树脂的主体成分,对复合树脂的性能有重要影响.随着复合树脂在口腔临床的广泛应用,对基体树脂的研究也逐渐深入,不断有新的基体树脂研究开发,使复合树脂的性能逐步提高.本文就基体树脂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复合树脂基体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体树脂是复合树脂的主体成分,对复合树脂的性能有重要影响。随着复合树脂在口腔临床的广泛应用,对基体树脂的研究也逐渐深入,不断有新的基体树脂研究开发,使复合树脂的性能逐步提高。本文就基体树脂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牙科复合树脂基质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合树脂在口腔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树脂基质作为复合树脂的主体成分,对树脂性能影响很大.目前,一些新型的树脂基质相继开发出来.本文对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金属与树脂之间的粘接在牙科修复中应用广泛,而促进金属与树脂之间粘接的方法主要有金属表面的机械性处理、化学改性处理以及偶联剂的应用等,其中偶联剂的应用以其粘接强度可靠、临床操作简便而得到不断的开发和应用。本文就近年来临床常用于金属与树脂粘接的偶联剂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偶联剂在金属——树脂粘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属与树脂之间粘接在牙科修复中应用广泛,而促进金属与树脂之间粘接的方法主要有金属表面的机械性处理、化学改性处理以及偶联剂的应用等,其中偶联剂的应用以其粘接强度可靠、临床操作简便而得不断的开发和应用。本文就近年来临床常用于金属与树脂粘接的偶联剂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6.
复合树脂在齿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复合树脂的重要组成部分,树脂基质对复合树脂的性能有很大影响,对其进行的研究成为一大热点。现在,一些新型的树脂基质被相继开发出来。本文就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树脂改性玻璃离子水门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玻璃离子水门汀自70年代初问世以来,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80年代末,人们开发出了树脂改性玻璃离子水门汀[1],将玻璃离子水门汀与树脂结合,成为一种新型、性能优越的充填、修复材料。它综合了玻璃离子水门汀和复合树脂的优点,在许多方面比单独使用一种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ICON渗透树脂和Z350流动树脂早期釉质龋的渗透能力。方法将制备的牛牙早期釉质龋标本随机分为两组:ICON渗透树脂组和Z350流动树脂组,分别使用ICON渗透树脂和Z350流动树脂涂抹标本表面,扫描电镜观察牙齿表面,比较两组的渗透深度。结果 ICON渗透树脂和Z350流动树脂与牙釉质接触界面上均可见不同程度的树脂突样结构;ICON渗透树脂组中树脂突结构清晰,在牙釉质深层可见树脂突,结合良好;Z350流动树脂组中深入的树脂突结构相对少,渗透的树脂突占界面的比例较少,部分标本界面上树脂突结构不明显。ICON渗透树脂组的渗透深度为(196±13)μm,Z350流动树脂组为(78±11)μ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15,P<0.01)。结论 ICON渗透树脂在预防和治疗早期釉质龋方面优于Z350流动树脂。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BPS注塑树脂、热凝基托树脂和不碎胶树脂表面的微生物黏附能力。方法将BPS注塑树脂、热凝基托树脂和不碎胶树脂试件进行微生物体外黏附实验,采用菌落形成单位计数法测定血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黏附量的大小。结果血链球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黏附实验中,培养24、48、168h后,热凝基托树脂组与BPS注塑树脂组和不碎胶树脂组间微生物黏附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PS注塑树脂组和不碎胶树脂组间微生物黏附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黏性放线菌黏附实验中,培养24h时,热凝基托树脂组和BPS注塑树脂组间微生物黏附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培养48、168h时,热凝基托树脂组与不碎胶树脂组和BPS注塑树脂组间微生物黏附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PS注塑树脂和不碎胶树脂较热凝基托树脂更能减少血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在其表面的黏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陈旧性树脂表面形态学改变以及对新旧树脂间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制备Z350纳米树脂样本10例,浸泡于37℃蒸馏水中1个月后,使用同种树脂完成样本制备,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样本的表面及切面进行形态学观察。万能材料试验机上测定材料的微拉伸强度。结果:陈旧性树脂表面纳米填料颗粒从树脂基质中消失,且新旧树脂间存在间隙,陈旧性树脂修复后微拉伸强度明显降低。结论:新旧树脂界面是导致树脂粘结强度下降的薄弱区。  相似文献   

11.
<正> 日本自1983年开始成立了日本接着齿学研究会(Japan Society for Adhesive Dentistry)。出版了“接着齿学”的杂志。每年召开一次粘结齿学研究会、讲演会。由于新的牙科粘结剂的开发及粘结技术的不断改进,为牙科临床开创了新的局面,出现了粘接牙科学(Adhesive Dentistry)及粘接桥(Adhesion Bridge)等等名称,引起了临床医生的极大兴趣。牙科粘接剂有点隙裂沟封闭剂,矫正用粘接剂,粘结性树脂粘固剂,复合树脂等,下面重点介绍粘结性树脂粘固剂。  相似文献   

12.
丙烯酸树脂牙与树脂及陶瓷材料相对磨耗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成品丙烯酸树脂牙与丙烯酸树脂、Targis及Artglass复合树脂、陶瓷材料的相对磨耗性,为临床选择修复材料提供依据。方法:制作成品丙烯酸树脂牙的牙尖形状标本40个,选择丙烯酸树脂、Targis及Artglass复合树脂、陶瓷4种材料进行相对磨耗实验,每种材料均制作块状标本10个。在自制磨耗装置上循环磨耗50000次后测试各种标本的高度丧失。结果:丙烯酸树脂牙牙尖磨耗度由大到小分别为:陶瓷、复合树脂、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复合树脂、陶瓷的磨耗度由大到小分别为:陶瓷、丙烯酸树脂、复合树脂。结论:陶瓷与丙烯酸树脂牙相对磨耗时,树脂牙的磨损较大,临床上应避免使用将陶瓷与树脂作为相对磨耗材料,复合树脂是丙烯酸树脂牙较为理想的对颌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Estenia瓷树脂复合体的强度,并与其他几种树脂材料进行比较,为临床选择冠桥树脂材料提供参考。方法:采用Estenia瓷树脂复合体体外模拟下颌第一磨牙单冠和第一磨牙缺失3个单位固定桥的形态,测试单冠的抗压强度和固定桥的抗弯强度,并与Artglass、Solidex、Targis3种树脂材料在相同实验方法下测试得到的结果作比较。结果:Estenia瓷树脂单冠的折裂最大载荷均值为600.20N,Estenia瓷树脂桥的折裂最大载荷均值为302.53N。结论:Estenia瓷树脂复合体的强度高于Artglass﹑Solidex和Targis树脂复合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渗透树脂对树脂充填体釉质边缘漂白后微渗漏的影响。方法    选择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提供的因阻生而拔除的第三磨牙45颗,并在其颊面颈部制备V类洞。将所有离体牙随机分为3组,每组15颗,根据操作方法分别记为树脂充填组、树脂充填+冷光美白组和树脂充填+冷光美白+渗透树脂组。3组离体牙充填后进行500次冷热温度循环,然后在2%的碱性品红溶液中浸泡24 h,把离体牙沿颊舌向纵向剖开,用体式显微镜观察,并用S-EYE软件测量染料渗透深度。结果    3组染料渗透深度总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 10.182,P < 0.05)。其中,树脂充填+冷光美白组染料渗透深度大于树脂充填组和树脂充填+冷光美白+渗透树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树脂充填+冷光美白+渗透树脂组染料渗透深度与树脂充填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漂白剂加重了树脂充填体边缘的微渗漏,同时渗透树脂的应用能有效减少漂白剂对树脂充填体边缘微渗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树膳——牙釉质粘结的机制是争论的要点,一种观点认为树脂牙釉质的粘结在性质上主要是机械性的,另种看法是:在树脂和釉质晶体之间可能产生化学的联结。本文着重对树脂系统进行研究,目的是:(1)比较五种商品树脂对人恒后牙颊面的适应能力,(2)弄清树脂怎样使粘结失败。方法是将60颗牙颊面牙釉质表面彻底用磨料清洗,空气吹干,作为研究标本。五种实验的商品树脂各用10个标本。处理牙釉质表面并按树脂制造者的说明混合树脂,分别  相似文献   

16.
汪信洋  刘卫红 《口腔医学》2009,29(4):196-198
目的观察预热树脂和室温树脂充填Ⅱ类洞的龈壁边缘微渗漏的情况。方法20个新鲜离体恒磨牙备近中面Ⅱ类洞,充填光固化后牙树脂P60,充填树脂分2组:电热恒温箱预热树脂至45℃和16℃室温下直接充填树脂。充填后标本经温度循环、品红染色、近远中向连续切片,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染料渗透情况。结果预热树脂组Ⅱ类洞龈壁微渗漏明显小于室温树脂组(P<0.05)。结论应用预热树脂充填可减小Ⅱ类洞龈壁牙骨质-牙本质边缘微渗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复合树脂、树脂黏结剂与牙体界面超微结构,评价不同处理以及不同树脂修复方法的效果。方法:选用不同复合树脂、刚拔除的离体磨牙制作试样,在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下观察分析:A组.Renew直接充填;B组.Renew树脂嵌体;C组.Tescera树脂嵌体。结果:复合树脂Tescera材料的图像特征为结构比较致密,与Renew树脂相比,结构内部的孔隙较少,原子力显微镜图象表明该材料表面的粗糙度很低,表面光滑平整。Tescera树脂可以与树脂黏结剂完全密合、相互渗透,而Renew树脂嵌体材料与树脂黏结剂界面清楚,没有明显的融合渗透现象。结论:经过水、热、光、压力综合处理Tescera树脂材料可以有效地提高材料物理性能,并与黏结剂的界面有更好的融合现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 3种纳米粒子对新研制的高强玻璃纤维增强EAM树脂复合材料 (FRC)桩钉基体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将 3种纳米粒子 (纳米SiO2 、纳米TiO2 、纳米Al2 O3 )用KH - 5 70进行表面处理后 ,将之均匀分散到FRC桩钉基体树脂(EAM树脂 )中 ,按照一定工艺进行固化 ,根据国家标准测试基体树脂的力学性能。结果 不同纳米粒子及其含量对FRC桩钉基体树脂的影响不同 ,纳米SiO2 与TiO2 增强增韧效果显著 ,纳米SiO2 的含量为 3%时 ,基体树脂综合性能最佳。结论 少量的纳米粒子可改善树脂的力学性能 ,不同的纳米粒子对树脂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渗透树脂中加入纳米无定形磷酸钙后对树脂显微硬度及抛光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脱矿液建立人工龋模型,分别使用渗透树脂及加入纳米无定形磷酸钙的渗透树脂对龋模型进行渗透,使用显微硬度测试仪计算努氏硬度,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釉质抛光表面探究无定形磷酸钙加入渗透树脂后对树脂显微硬度及抛光性能的影响。结果:显微硬度测试后发现,渗透树脂组(C组)与脱矿组(B组)相比,显微硬度提高(P<0.05),但较正常釉质组(A组),硬度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纳米无定型磷酸钙渗透树脂组(D组)与正常釉质组(A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扫描电镜观察显示,渗透树脂组(C组)及纳米无定形磷酸钙渗透树脂组(D组)经过相同步骤的抛光后,渗透树脂组(C组)表面光滑,孔隙小而少,有少量细滑痕,纳米无定形磷酸钙渗透树脂组(D组)表面不规整,孔隙较大,较C组显粗糙。结论:渗透树脂虽然可以较好恢复脱矿釉质表面的显微硬度,但与正常釉质存在差异,纳米无定形磷酸钙的加入,可以较好弥补渗透树脂这一缺点,但是会影响树脂的抛光性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分析不同树脂材料对饮料色素的着色效果,比较渗透树脂与前牙美学树脂颜色稳定性的差异。方法 选择3种前牙美学树脂(Filtek Z250、Filtek Z350 XT、Beautiful Flow Plus F00)及人工早期龋渗透树脂(Icon)处理样本各20例,不同树脂样本分别分为2组(每组10例)分别置于咖啡溶液及蒸馏水中浸泡1、2、3周。应用Crystaleye分光光度比色仪进行样本颜色分析。结果 人工早期龋渗透树脂处理表面的着色明显高于其他前牙美学树脂(P<0.05)。所有实验树脂及渗透树脂处理表面的着色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但第1周的着色最为显著,明显高于第2周及第3周的着色(P<0.05)。结论 人工早期龋渗透树脂处理表面较前牙美学树脂更易发生颜色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