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玲  江永苏  刘秀华 《四川中医》2007,25(10):28-29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施治思路。方法:通过多年的观察归纳,总结我们在临床诊治肝炎肝硬化过程中对此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的认识。结果:肝炎肝硬化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复杂,认为主要涉及本虚和标实两个方面。本虚主要是指肝脾肾三脏之虚,标实主要是湿热、瘀血阻滞,也即正虚邪恋、湿瘀阻滞是本病病因。根据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治疗时健脾、养肝、化瘀配合施用,可使化瘀而不伤正、养阴而不碍湿,血通气畅,气助血行,临床诊治常常收到良效。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腹水辨治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随着肝病的传播,肝硬化腹水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现从临床治疗肝硬化腹水角度,谈几点体会,借此抛砖引玉。一、慎用逐水药肝硬化腹水多发生在肝硬化晚期,是人体正气虚弱的表现,属于本虚标实之证,以虚致实者为多。引起本病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湿热蕴结、情志郁结、饮食不节三个方面。其病机主要是肝脾肾三脏受病,导致气、血、水等运行障碍,以致腹部日渐胀大而成。临证治疗  相似文献   

3.
简析了肝硬化的中医归属、发病和发展机制及治疗原则,认为病因主要是疫毒、酒毒、药毒、浊毒等邪为患,病位以肝脾为主,病理过程常由气及血,病机是本虚(肝、脾、肾)标实(气滞、血瘀、痰浊、水停、湿热)、虚实交错,所以在治疗上要注意攻补兼施,补虚不碍实,攻实不忘虚。根据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病理变化,结合临床实际,从整体出发,按照“以方统证”法辨证分型论治。  相似文献   

4.
对肝硬化腹水如何进行食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答:肝硬化腹水为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突出表现,其发病是由于血浆白蛋白下降,门脉高压,肝淋巴液漏出增加,醛固酮分泌增多,肾血流量下降等多种因素参与下,导致水钠潴留而出现腹水或伴下肢凹陷性水肿。按中医辨证分析为正虚邪实。正虚有气虚、阴虚、气阴两虚等;邪实主要为水湿逗留与瘀血不化。食疗亦宜采用扶正祛邪法,辅助药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肝硬化腹水的中医证型分布、治法及脐敷疗法用药规律,为中医药外治腹水提供思路。方法:检索1994—2017年关于肝硬化腹水脐敷疗法的数字化期刊,遴选符合筛选要求的文献,归纳、整理和总结其相关中医证型、治法分布及用药频次,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肝硬化腹水中医证型主要有:气滞湿阻、肝脾血瘀、脾肾阳虚、湿热蕴结、寒湿困脾等;中医药脐敷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治法主要有:泄水逐饮,兼行气、活血、温阳、化湿等。用药频率最高为甘遂。结论:肝硬化腹水证型分布以本虚标实为主,治法以祛标为主,兼治本虚,脐敷疗法用药明显核心化,以逐水、活血、理气、温阳药为主。  相似文献   

6.
温阳利水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方法:肝硬化腹水的中医治疗,应立足于标本兼治,提出温阳利水法治疗肝硬化腹水,以培补肾阳之温煦,健脾土之运化,扶肝脏之调节,并佐以行气、活血、利水等方法,以达到保护肝脏,改善肝功能,促进腹水消退,恢复肝脏的生理功能。结果:肝硬化腹水,总以水邪停留为患,但治水当以温补脾肾为主,利水为辅,阳气充足,蒸腾气化有权,水邪自消。结论:肝硬化腹水的病机特点是肝脾肾三脏功能障碍,气滞、血瘀、水蓄互结腹中,为本虚标实之证。脾肾阳虚,尤其以肾阳虚衰才是疾病的根本,气滞、瘀血、水停又是因虚致实之标证。  相似文献   

7.
从生机学说探讨肝硬化"虚积互生"的病机认识,认为"虚"、"损"、"积"三者之间通过肝再生修复机制存在如下关系:肝损伤后通过正常肝再生修复而不会形成虚证,肝再生修复机制受到干扰后会出现虚证与实证两种结果,并会形成"因虚致实"、"因实致虚"恶性病理循环。肝再生紊乱是导致肝纤维化向肝硬化进展中出现"因实致虚"("积生虚损")、"因虚致实"("虚损生积")两种病机转换("虚积互生")的关键环节。治疗主张协调运用"扶正除积"与"除积复正"。在"虚积互生"的病机转换之中,"肝肾精虚"是肝纤维化向肝硬化进展的基础证候,常见的"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肾虚邪实"诸证均在"肝肾精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采用"补肾生髓成肝"可以通过调控肝损伤与肝再生失衡,打破"虚积互生"恶性病理循环,显著提高防治肝硬化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豆晓云  陈潇颖  补娟娟  孙萌  叶放 《中医杂志》2024,(11):1104-1108
总结周仲瑛教授从虚实相因辨治肝炎肝硬化的临证经验。认为肝炎肝硬化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以肝、脾、肾虚损为本,湿热瘀毒郁结为标,且虚实相因为患,主张治疗以清化邪实、补虚扶正为总则。肝炎肝硬化早期以邪实亢盛为主,治宜清化湿热瘀毒、兼顾调理脾胃,方选茵陈蒿汤合鳖甲煎丸加减。肝炎肝硬化中晚期多见虚实夹杂证,治宜清化湿热瘀毒、调补肝脾肾,常用清热祛湿、化瘀解毒之品治标,并根据本虚之肝脾不调、肝肾阴虚、肝脾肾俱虚三证,分别配伍六君子汤、一贯煎合二至丸、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9.
总结吴家清治疗肝硬化腹水经验。吴家清认为,肝硬化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气、血、水互结为标,肝脾肾亏虚为本。治疗时强调本虚缓图、标实急治的原则,以化瘀行水、健脾养肾为基本治法,临证时注重滋养肝阴与饮食调养,每收良效。并举验案1例,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8):36-38
目的浅析王振常教授临床治疗肝硬化的经验。方法分别从病因病机、治法治则等方面探讨王振常教授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经验,归纳总结柔肝化纤颗粒治疗肝硬化用药规律,并列举典型病例1则。结果王振常教授认为虚、湿、瘀贯穿于肝硬化病程的始末,三者互相并存,互为因果。肝硬化病因病机主要是肝肾阴虚,肝体失养,肝失疏泄,湿、瘀等内生或乘虚外袭,与虚损之肝体搏结为患。治疗当以滋补肝肾、散瘀化湿为原则。王教授治疗肝病遵从"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肾同源"理念,在此基础上创立了治疗肝硬化临床验方柔肝化纤颗粒,并证实在柔肝化纤颗粒基础上辨证加减治疗肝硬化可获得良好临床疗效。结论王振常教授通过辨证施治,根据湿、瘀、虚等不同病机应用柔肝化纤颗粒为主方治疗肝硬化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控制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发展,值得借鉴与学习。  相似文献   

11.
张俊 《光明中医》1996,11(1):45-47
顾丕荣重用参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经验张俊上海市金山亭林医院(201505)肝硬化腹水是以肝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其病因复杂。多与肝、脾、肾相关。其证叠现,常显内虚外实、虚多邪恋之势。根据临床不同见证,顾师常分为肝脾、肝肾和肝脾肾三型论治。顾...  相似文献   

12.
杜文霞 《国医论坛》2012,27(2):37-38
肝硬化腹水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为难治性疾病,预后不良。理想的治疗应针对肝脏硬化,以改变肝脏组织学病理变化,从根本上逆转导致腹水的病理基础。从中医角度看,肝硬化腹水为肝脾肾亏虚,以气虚血瘀水聚为病理基础,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其病机特点,治疗较为棘手。  相似文献   

13.
卢秉久教授认为肝硬化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各种肝脏疾病后期均有可能出现肝硬化。肝硬化中后期出现肝硬化腹水,即"臌胀",乃久病体虚,正不抗邪,水湿内停,属本虚标实,治疗不能单纯利水,须根据正虚的情况,补气、健脾、扶正,佐以利水,疏利三焦,活血行气化痰,值正气未衰时,在扶正的基础上抓住时机适当逐水。  相似文献   

14.
浅谈肝硬化腹水治疗中的攻与补张凡丁上海奉贤中医院(201400)肝硬化腹水属中医膨胀范畴,为风、痨、臌、膈四大疑难杂症之一,古今治疗尚无完法。本病的病理多属本虚标实、虚实错杂,其治疗则需扶正祛邪,攻补兼施。攻邪之法大凡行气、消积、逐水、破瘀;补虚不外...  相似文献   

15.
芮勤  金桂兰 《江西中医药》2010,41(3):28-28,66
孙昶主任医师认为肝硬化腹水的本质特点是本虚标实,"正虚"为其实质问题,故扶正调理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关键,攻邪祛水视病情而权变;治以补气活血化瘀利水为大法,并注重健脾和养阴,施治临床,颇具疗效。  相似文献   

16.
邢丽  邢风举 《吉林中医药》2013,(11):1095-1097
乙型肝炎肝硬化出现腹水表明病情较重,药物干预比较困难,预后不良.邢风举副主任医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肝硬化腹水主要的病理特点有毒、水、瘀、虚、结5个方面,解毒、利水、活血、扶正和散结是本病的主要治法,合用5种治法有协同增效的作用.他认为,肝硬化腹水属于沉疴痼疾,非复方大法难以奏效,在治疗全程中应顾护胃气.从脾论治、实脾制水、治肝为辅是他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用药特点之一.他认为,治疗肝硬化腹水不能一味清肝解毒、淡渗利水.  相似文献   

17.
高艳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7):1800-1801
肝硬化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1],是我国常见疾病和主要死亡病因之一。肝硬化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失代偿期以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并发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感染、肝肾综合症、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死亡率很高。肝硬化的病理改变,是肝实质的损害,以瘀血阻络为主要矛盾。由于淤结日久、肝脾损伤,其临床表现呈本虚标实,治疗颇为棘手。中医药治疗肝硬化历史悠久,确能改善症状和肝功能[1]。通过临床反复实践,我们自拟软肝散治疗早期肝硬化病人35例,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8.
芪枸三草汤治疗肝硬化腹水10例黄梅县小池镇红光卫生所(436501)王旭光肝硬化腹水在临床上以气滞、血瘀、水积证并见,病及肝脾肾三脏。病延日久,三脏皆虚,而气结、血瘀、水裹更甚,使实者愈实,虚者愈虚。笔者运用芪枸三草汤治疗本病10例,效果满意,现分述...  相似文献   

19.
答:胃脘饱胀在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慢性胃炎、内脏下垂等疾病均可出现。中医认为长期饮食失节,七情内伤,劳倦过度,寒温失调等多种因素导致肝气失舒,横逆犯胃,或脾损不运,或脾损气滞,或胆失通降等而发病,并有湿浊,食滞,血瘀等兼证,有寒、热、虚、实不同,初病多实,久病多虚中夹实或虚证。治当分别情况,具体施治。常用治法有:  相似文献   

20.
李昌源对肝硬化腹水治疗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道红 《中医杂志》1994,35(11):653-654
肝硬化腹水属中医四大疑难证之一,治疗甚为棘手。李昌源教授行医近60年,辨证论治肝硬化腹水疗效卓著,兹整理如下。1 肝硬化腹水以水停为标,气滞血瘀为本肝硬化腹水成因不一,缠绵反复,变化多端,虚实错杂。就疾病整体而言,本虚而标实,本虚乃肝、脾、肾损伤,标实为气、血、水互结。就主证腹水而言,则又以水停为标,气滞血瘀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