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7-H1及其受体与肿瘤免疫逃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7-H1是近年来发现的B7家族的一个新成员.B7-H1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对T细胞、B细胞的功能有重要影响.近期研究发现许多肿瘤的细胞表面亦可大量表达B7-H1和相应受体.肿瘤细胞表达的B7-H1与其受体结合能抑制机体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参与肿瘤的免疫逃逸.阻断B7-H1与其受体的结合将是肿瘤治疗的一条新途径.现综述近年来B7-H1与肿瘤免疫逃逸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陈歆维  董频 《肿瘤》2006,26(8):785-787
B7-H1(又称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ligand 1,PD-L1)是一种细胞表面糖蛋白,属于共刺激分子B7家族。研究证明B7-H1大量表达于肺癌、卵巢癌、结肠癌、黑素瘤、头颈肿瘤和乳腺肿瘤等少数肿瘤细胞系,存在于肿瘤内皮细胞及上皮细胞中,且与肿瘤免疫逃避有关。近年来发现大多数头颈部鳞状细胞癌(SCCHN)新鲜标本可见B7-H1在细胞膜或细胞质内表达,并且阻断其共刺激通路可增强肿瘤免疫疗法的疗效。本文通过综述B7-H1在各种肿瘤治疗方法,如细胞因子疗法、抗体及其偶联物疗法、免疫活性细胞过继疗法、肿瘤疫苗疗法等方法中的应用前景,来探讨B7-H1研究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免疫治疗研究中的突破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协同刺激分子B7-H4是B7家族新成员,具有负性T淋巴细胞免疫调节作用。B7-H4在肿瘤微环境中的表达、调控和功能对肿瘤免疫逃逸起到重要的作用。研究B7-H4在肿瘤微环境的表达及意义,不仅有助于阐明肿瘤免疫逃逸机制,更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B7-H6是新近发现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是NK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NKP30的膜结合配体.B7-H6较特异地表达于多种肿瘤组织,并且其表达水平与多种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显著相关.细胞表面B7-H6胞外域脱落后形成可溶性B7-H6,下调NKP30介导的NK细胞毒性及细胞因子的分泌.研究发现B7-H6通过蛋白酶抑制剂、My...  相似文献   

5.
肿瘤细胞的免疫抵抗和免疫逃逸对于肿瘤的生长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许多病理情况下,包括肿瘤发生时,T细胞表面的免疫抑制蛋白B7-H1的表达都会增加,提示其可能介导了免疫抵抗的作用。本文作者通过实验证实,在神经胶质瘤细胞中PTEN的表达缺失和PI3K通路的活化导致B7-H1转录后翻译水平的增加,进而导致肿瘤细胞产生免疫抵抗。以往研究表明,虽然小鼠和人的正常组织中表达B7-H1的转录基因CD274,但是却很难检测到B7-H1蛋白的表达。相反,在大多数实体肿瘤中可以检测到B7-H1蛋白的高表达,提示可能在肿瘤发生的某一阶段CD274的转录后翻译过程…  相似文献   

6.
肿瘤模型中B7-H4和BTLA的异常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检测肿瘤组织和肿瘤抗原诱导的小鼠脾脏巨噬细胞B7-H4表达、同时检测荷瘤小鼠T细胞BTLA的表达,以进一步探讨这一对新的负免疫调节分子在肿瘤免疫逃逸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RT-PCR检测体外培养肿瘤细胞株3LL和Renca、荷瘤后小鼠肿瘤组织B7-H4mRNA以及荷瘤小鼠T细胞BTLA mRNA表达的改变;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荷瘤小鼠脾脏巨噬细胞和肿瘤可溶性抗原诱导的正常小鼠脾脏巨噬细胞B7-H4表面蛋白表达的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荷瘤后小鼠肿瘤组织B7-H4表面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在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株3LL和Renca上未检测到B7-H4mRNA的表达,小鼠成瘤后肿瘤组织和脾脏巨噬细胞在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上均高表达B7-H4。另外荷瘤小鼠的T细胞较正常小鼠T细胞BTLA的表达明显增高。在体外肿瘤抗原刺激下,正常小鼠脾脏巨噬细胞B7-H4表达量明显上升;而用正常同样组织来源抗原刺激时,正常小鼠脾脏巨噬细胞B7-H4表达量未见显著改变。结论:B7-H4和BTLA这对协同刺激分子的异常表达可能在肿瘤逃逸免疫应答过程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B7-H4是最新发现的B7家族新成员,广泛分布在非淋巴组织中,表达于多种免疫细胞表面,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抗肿瘤功能从而促进肿瘤免疫逃逸。B7-H4在实体瘤中有异常高表达,在细胞的恶性转化和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具有重要意义,对B7-H4的研究有助于寻找新的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指标、治疗及判断预后的分子靶点。本文就B7-H4的结构、分布、生物学作用及其与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B7-H1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DLBCL患者病理活检或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标本50例,另收集瘤周正常淋巴组织标本50例作为对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7-H1在瘤周正常淋巴组织与DLBCL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瘤周正常淋巴组织与DLBCL肿瘤组织中B7-H1和调节性T细胞(Treg)的表达水平.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B7-H1在DLBCL肿瘤组织与瘤周正常淋巴组织中均有表达,与瘤周正常淋巴组织比较,DLBCL肿瘤组织中B7-H1的表达水平较高.HLA-DR+CD14+巨噬细胞在DLBCL肿瘤组织中表达B7-H1的比例较瘤周正常淋巴组织高(P﹤0.05).与瘤周正常淋巴组织相比较,DLBCL肿瘤组织中(包括IPI值≥2分与IPI值﹤2分)pDC、Treg、mDC与调节性T细胞(CD4+/CD8+)的比例较高(P﹤0.05).结论 B7-H1在DLBCL患者的淋巴组织中呈高表达,提示B7-H1与淋巴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有关,从而造成了DLBCL细胞免疫平衡的失调.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B7-H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13例胃癌手术标本中B7-H3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浸润性T淋巴细胞及各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B7-H3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46.9%,53/113);B7-H3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性T淋巴细胞呈负相关,P<0.05。淋巴结阳性组中B7-H3+群的百分比(54.8%,40/73)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2.5%,13/40),P<0.05。Ⅰ、Ⅱ期患者标本中B7-H3的阳性表达率要明显低于Ⅲ+Ⅳ期组,P<0.05。结论:B7-H3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正相关,与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呈负相关。B7-H3可能通过抑制间质中T细胞的浸润介导胃癌肿瘤免疫逃逸。  相似文献   

10.
B7-H4,又称V-set域T细胞激活抑制因子-1(VTCN-1),是免疫协同刺激分子B7分子超家族的新成员,其对于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起到负向调节的作用,B7-H4可抑制T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因子的产生。B7-H4的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着重要的联系,近年来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与B7-H4的关系也受到关注。本文将对B7-H4分子与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的关系进行综述,并阐述B7-H4分子作为女性恶性肿瘤潜在诊断和治疗新靶点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B7-H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51例乳腺癌手术患者切除的肿瘤标本的B7-H4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年龄、肿瘤类型、大小、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激素受体表达情况、Her-2/neu状态的相关性。结果:B7-H4可表达于乳腺癌细胞的胞膜上、胞浆内或同时表达于两者之内。88.2%(45/51)的标本B7-H4阳性,并且与肿瘤中Her-2/neu状态(P=0.04)、组织学类型(P=0.002)明显相关,Her-2/neu阳性患者中B7-H4的表达要明显高于阴性的患者,浸润性导管癌细胞中B7-H4的表达显著高于原位癌,而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关。结论:B7-H4可能与肿瘤的预后和肿瘤的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12.
以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及其配体1(PD-L1)为代表的B7/CD28 家族在肿瘤免疫治疗中显示出极大的应用潜力,但仍有很多PD-L1 检测阴性患者无法从中受益。作为B7 家族成员,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 长末端重复关联蛋白2 (HHLA2)分子结构与PD-L1 等其他B7 家族成员有一定的同源性和相似性,对T细胞有共刺激和共抑制作用,在多数实体肿瘤中呈高表达,且在某些实体肿瘤中表达比PD-L1 更广泛;其通过与受体穿膜和免疫球蛋白结构域2(TMIGD2)结合可促进肿瘤免疫逃逸,导致肿瘤的进展和转移。基于此,HHLA2/TMIGD2 有望成为肿瘤免疫治疗新的通路和靶点之一。本文就HHLA2 及其受体TMIGD2 的分子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实体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 1,PD-1)是T细胞上主要存在的一种抑制性受体。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又称B7-H1)在心、肝、肾、肺等多个器官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中广泛表达。肿瘤发生时机体内的肿瘤微环境会使浸润性T细胞高表达PD-1,同时肿瘤细胞中PD-L1的表达上调,与PD-1受体相结合,导致肿瘤微环境中PD-1通路持续开放,进而导致T细胞凋亡,肿瘤细胞则逃脱机体的免疫监视,发生肿瘤免疫逃逸。本文就PD-L1表达与妇科恶性肿瘤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B7-H3(CD276)是B7和CD28家族重要的免疫检查点成员,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均有表达,并且与恶性肿瘤的生长、转移、复发、预后不良等因素密切相关,与此同时还通过T细胞参与恶性肿瘤的免疫过程。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B7-H3在恶性肿瘤中不但是一种共刺激分子,而且对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cells,Treg)具有共抑制作用。虽然目前尚未确定它的受体部分,但其分子靶点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前景的免疫治疗研究方向。本文就B7-H3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B7-H4和B7-H3在胃癌中的表达,以及薏苡仁酯对这两种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胃癌组织中B7-H4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薏苡仁酯对胃癌细胞株BGC-823的生长抑制效应,RT-PCR检测胃癌组织、胃癌细胞株BGC-823中B7-H4mRNA及B7-H3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的B7-H4蛋白及B7-H3蛋白的表达。结果:B7-H4蛋白在80例胃癌组织中有60例阳性表达,阳性率75%。B7-H4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浸润深度无关(P>0.05)。在20例胃癌组织中,B7-H4mRNA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B7-H3mRNA表达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薏苡仁酯可抑制胃癌细胞株BGC-823的生长,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并下调B7-H4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上调B7-H3mRNA及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B7-H4和B7-H3在胃癌异常的表达,可能是肿瘤免疫逃逸的原因之一;薏苡仁酯可影响胃癌细胞B7-H4、B7-H3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B7-H4和B7-H3在胃癌中的表达,以及薏苡仁酯对这两种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胃癌组织中B7-H4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薏苡仁酯对胃癌细胞株BGC-823的生长抑制效应,RT-PCR检测胃癌组织、胃癌细胞株BGC-823中B7-H4mRNA及B7-H3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的B7-H4蛋白及B7-H3蛋白的表达。结果:B7-H4蛋白在80例胃癌组织中有60例阳性表达,阳性率75%。B7-H4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浸润深度无关(P〉0.05)。在20例胃癌组织中,B7-H4mRNA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B7-H3mRNA表达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薏苡仁酯可抑制胃癌细胞株BGC-823的生长,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并下调B7-H4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上调B7-H3mRNA及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B7-H4和B7-H3在胃癌异常的表达,可能是肿瘤免疫逃逸的原因之一;薏苡仁酯可影响胃癌细胞B7-H4、B7-H3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T24膀胱癌细胞中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4,TLR4)信号通路活化对B7-H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参与膀胱癌免疫逃逸的可能机制。方法:培养膀胱肿瘤T24细胞系,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模拟TLR4在体内的激活过程,分别用1μg/mL的LPS刺激T24细胞0、2、4、6、8和12h,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24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RT-PCR技术检测T24细胞中B7-H1mRNA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T24细胞中B7-H1蛋白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学检测结果显示,以1μg/mL的LPS刺激不同时间T24细胞TLR4表达的阳性率,0h为(3.34±0.86)%,2h为(6.71±1.38)%,4h为(9.71±1.24)%,6h为(11.57±0.91)%,8h为(25.24±5.32)%,12h为(21.67±1.8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3.049,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LPS刺激0h时B7-H1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86±0.06,2h为1.30±0.11,4h为1.67±0.20,6h为1.99±0.10,8h为2.57±0.23,12h为1.51±0.0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4.719,P<0.05。蛋白质印迹检测结果显示,LPS刺激0h时B7-H1蛋白质相对表达量为0.66±0.08,2h为0.65±0.10,4h为0.87±0.11,6h为1.07±0.23,8h为1.45±0.19,12h为1.13±0.06,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95.258,P<0.05。TLR4表达分别与B7-H1mRNA(r1=0.753)及蛋白(r2=0.836)表达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通过LPS激活TLR4信号通路可以上调B7-H1mRNA及蛋白的表达,而这有可能是TLR4信号通路参与膀胱癌免疫逃逸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谢骐骏  刘芳  黄武 《癌症进展》2021,19(20):2053-2057,2098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2(PD-L2)是一种属于B7-CD28信号家族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在肿瘤免疫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量的研究表明,PD-L2可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并且其表达与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的浸润和预后相关.PD-L2通过与T细胞表面的受体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相互作用,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细胞因子的产生.此外,PD-1/PD-L2通路在肿瘤微环境的免疫逃逸方面所起到的调控作用,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探讨PD-L2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和临床预后的关系,可为预测肿瘤患者预后和治疗提供新思路.现就PD-L2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深入研究,发现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是造成肿瘤进展的关键原因,其分子机制也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近年研究表明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与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与肿瘤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其中,PD-1是T细胞介导免疫反应中的重要抑制性免疫检查点,肿瘤细胞通过表达PD-L1,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PD-1结合,诱导淋巴细胞的凋亡,从而抵抗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最终造成肿瘤发生免疫逃逸。本文对PD-1和PD-L1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机制及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虽然作用于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配体 1(PD-1/PD-L)和细胞毒性 T淋巴细胞抗原4(CT- LA4)的抗体已成功应用于晚期实体瘤的治疗,但其疗效仍不够高。需寻找新的免疫靶点以便为难治性肿瘤患者寻求替代治疗。根据受体与配体结合后发挥的作用,可将免疫靶点分为共刺激分子和共抑制分子,共抑制分子包括∶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M-3)、含免疫球蛋白及 ITM 结构域的T 细胞免疫受体(TGIT)、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T细胞激活抑制物免疫球蛋白可变区结构域(VISTA)以及 B7家族的 B7-H3 和 B7-H4;共刺激分子包括 CD27、OX40、4-1BB、CD40,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GITR)和诱导共刺激因子(ICOS)等。本文就新兴的免疫靶点在妇科恶性肿瘤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