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医学文献中,对于慢性鼻鼻窦炎是炎性疾病,或者是传染性疾病还有争议。本文回顾了慢性鼻鼻窦炎的微生物学,以验证细菌感染不是慢性鼻鼻窦炎的主要致病因素这一假说。材料和方法:179例病人(94例慢性鼻鼻窦炎,85例慢性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既往未行鼻部手术,诊断取决于病史、体检(包括鼻内镜检查)和CT。所有病人均给予长期口服抗生素及鼻腔皮质类固醇喷雾剂,但症状仍持续存在。排除标准:  相似文献   

2.
鼻内镜与CT扫描对慢性鼻窦炎诊断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与CT扫描对慢性鼻窦炎诊断的协同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64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鼻内镜与CT扫描对本病诊断的协同作用.结果164例慢性鼻窦炎中,31例CT扫描窦口鼻道复合体基本正常,但鼻内镜检查却发现窦口鼻道复合体存在黏膜病变.CT漏诊率为18.9%.其中19例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愈率为89.4%;其余12例行保守治疗,治愈率为33.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鼻窦炎诊断中鼻内镜与CT扫描有着重要的协同作用.鼻内镜对窦口鼻道复合体黏膜病变的诊断具有更优越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性鼻-鼻窦炎为慢性鼻窦炎里的一种类型,随着CT及鼻内镜的广泛普及,其诊断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7-01-2011-01期间我科共收治26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均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随访6个月~3年,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通过CT冠状位检查,鼻内镜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26例患者为真菌性鼻鼻窦炎,男7例,女19  相似文献   

4.
鼻窦真菌病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鼻内镜术在鼻窦真菌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鼻内镜术治疗的鼻窦真菌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症状和体征与慢性鼻窦炎无明显特异性差别。而术前CT检查有特征性表现。鼻内镜手术治疗后随访1~4年.无1例复发。结论术前CT检查对诊断有重要价值。鼻内镜手术是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慢性鼻鼻窦炎的特征是具有广泛的诊断和病因谱。有人认为,真菌可能作为免疫目靶启动和维持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疾病过程。本文分析了现有资料以介绍真菌在慢性鼻鼻窦炎病理生理过程中作用。  相似文献   

6.
鼻科学     
复杂型和非复杂型慢性鼻及鼻窦炎临床特征分析研究目的:分析伴有和不伴有鼻息肉的慢性鼻及鼻窦炎患者主观症状和内镜、CT等客观检查的强度。使用直观模拟标度尺评估主观症状的强度,通过累积分数获得最后评分。使用Lanza和Kennedy推荐的方法进行内镜检查结果评分,使用Lund-Mackay评分系统对CT扫描结果进行评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慢性化脓性鼻窦炎/霉菌性鼻窦炎应用CT诊断鉴别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中以我院2018年4月-2020年5月之间接诊的50例慢性化脓性鼻窦炎(观察组)、50例霉菌性鼻窦炎(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实施CT检查,跟访到临床诊断结果,分析对应的CT诊断资料.结果 观察组主要累及双侧多鼻窦,而对照组主要是累...  相似文献   

8.
由于鼻内窥镜技术和CT扫描检查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对于慢性鼻窦炎外科治疗日益受到国内外医师的重视。国外许多专家学者建立了多种临床评估系统以准确判断慢性鼻窦炎的严重程度,既便于临床医师接受,又可以指导药物和外科治疗。评估方法越简便易行其接受程度就越高。而判断慢性鼻窭炎的病理情况,CT比症状表现和鼻内镜下的表现更准确,故临床评估多以CT为判断依据。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CT评估方法,同时指出了研究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CT在鉴别霉菌性和化脓性上颌窦炎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鼻窦真菌病的发病率相当高,据报道。13%~42%的慢性鼻窦炎患者存在真菌感染,好发于上颌窦和筛窦,其初期表现与化脓性鼻窦炎的症状相似。早期确诊较难。随着鼻内窥镜检查及CT影象学技术的应用,近年来该病的诊断率不断提高。我们通过分析霉菌性和化脓性上颌窦炎的CT征象,来探讨CT扫描对二者的鉴别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非侵袭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的临床特点、诊治过程及疗效,探讨其诊断要点、处理措施及影响疗效和转归的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111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疾病的临床症状、鼻内镜及CT检查、手术方法、疗效及复发患者的处理。结果:通过临床症状、鼻内镜及CT检查,86例患者术前已获确诊。全部患者经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均获临床治愈,无一例出现手术并发症,随访1~5年,复发12例,于门诊表面麻醉下鼻内镜处理后7例治愈,5例效果不佳。结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具有独特的鼻内镜及CT表现,可与一般的慢性鼻鼻窦炎相鉴别;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的有效手段;彻底清除病变及术后鼻窦引流通畅是影响疗效和转归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钩突异常增生肥大与局限于前组的鼻-鼻窦炎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5例有钩突增生伴慢性鼻-鼻窦炎的患者资料(2015~2018年),所有患者均有鼻 堵和脓涕症状,术前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其中1例患者在3年前曾行CT扫描,显示钩突增生伴有鼻-鼻窦炎。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常规处理。结果 鼻内镜和CT扫描确定患者存在钩突向内下方倾斜、增生及鼻-鼻窦炎征象。排除手术禁忌后,全麻鼻内镜下切除钩突,3例症状重的患者同时开放鼻窦,而另外2例患者仅仅切除钩突并且扩大上颌窦口,保留筛漏斗后壁。随访3~32个月,所有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钩突角度改变及增生可以堵塞鼻窦引流引发范围局限的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手术是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用高分辨率CT对鼻腔鼻窦炎进行影像学分析,探讨窦口鼻道复合体(OMC)区的解剖变异与儿童鼻窦炎、成人慢性鼻-鼻窦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有明显临床表现且经CT扫描确诊为慢性鼻-鼻窦炎167例的临床资料,年龄4~74岁,并将其影像学资料分为儿童组和成人组,并对其分析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1)儿童组和成人组的窦腔炎症最常累及上颌窦、前组筛窦和额窦;(2)儿童组的窦口鼻道复合体区解剖变异与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生没有明显关系,而成人组的窦口鼻道复合体区解剖变异与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生关系显著(P<0.05)。 结论 窦口鼻道复合体区的解剖变异对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生不如对成人的影响大,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的诊断和手术指征不能单凭异常的鼻窦CT扫描图作为惟一依据,应该切实联系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期刊导读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FS)不同于伴嗜酸粘蛋白的慢性鼻及鼻窦炎伴鼻息肉(EMCRS),为了证实这一点,Pant等设计了一项前瞻性研究。根据患者临床特点,包括慢性鼻及鼻窦炎(CRS)症状、鼻窦CT扫描、过敏情况、鼻内镜手术中的发现及是否存在嗜酸黏液和真菌培养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组。利用免疫组化、细胞离心沉淀后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息肉组织及外周血中的嗜酸粒细胞,  相似文献   

14.
本文拟确定分子学、细胞学、组织学标记与慢性鼻鼻窦炎主、客观临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确定这些基本的科学参数在慢性鼻鼻窦炎(CRS)严重程度分类系统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是一个近20多年才被认识的一个特征性疾病产体,为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病的一个特殊类型,其临床表现并无特异性,但有典型的CT和MRI影像学所见,术中和病理学证实变应性粘蛋白的存在是本病诊断的重要指标,在整个治疗中手术治疗是最主要的,已从根治性手术转变为更“保守但彻底”的手术,手术+类固醇药物+免疫治疗的综合治疗是提供本病长期得到控制的最佳方案,在研究本病的发展,诊断和治疗中常遇到不少难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YKL-40是哺乳类动物类几丁质酶蛋白家族的一员。近年来的多项研究则进一步表明YKL-40在哮喘、关节炎等多种炎性疾病中表达升高,并在疾病的组织重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慢性鼻-鼻窦炎(CRS)是鼻-鼻窦黏膜的持续性炎症,主要表现为鼻塞、黏性分泌物、鼻黏膜充血和后鼻滴漏,次要表现为面部压迫感和头痛。CRS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已知炎性反应和组织重构在病理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CRS临床分型、诊断和治疗等诸多方面尚存在争议,目前临床上主要依靠鼻内镜检查及CT扫描进行分型诊断,缺乏能在病理生理机制及分子细胞水平深入反映疾病特征的标志物。结合文献探讨YKL-40与慢性鼻窦炎组织重构和炎性反应的相关性以及作为血清标志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71例慢性鼻窦炎CT冠状位扫描的诊断和手术中所见,认为冠状位CT扫描病变发现率高,鼻窦的精细结构、病变范围和程度能清楚地显示出来,有指导鼻内窥镜手术的作用,应做为鼻内窥镜手术前必要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内窥镜鼻窦手术中CT冠状位影像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71例慢性鼻窦炎CT冠状位扫描的诊断和手术中所见,认为冠状位CT扫描病变发现率高,鼻窦的精细结构、病变范围和程度能清楚地显示出来,有指导鼻内窥镜手术的作用,应做为鼻内窥镜手术前必要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由于鼻内窥镜技术和CT扫描检查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对于慢性鼻窦炎外科治疗日益受到国内外医师的重视。国外许多专家学者建立了多种临床评估系统以准确判断慢性鼻窦炎的严重程度,既便于临床医师接受,又可以指导药物和外科治疗。评估方法越简便易行其接受程度就越高。而判断慢性鼻窦炎的病理情况,CT比症状表现和鼻内镜下的表现更准确,故临床评估多以CT为判断依据。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CT评估方法,同时指出了研究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儿童鼻窦炎是常见的耳鼻咽喉科炎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儿童鼻窦炎具有独特性,儿童鼻窦在出生后继续发育,并在不同年龄和阶段完成成熟和气化,这使得儿童鼻窦炎的感染与患者的年龄有关。儿童慢性鼻窦炎是比较常见的疾病,有时症状不明显,故诊断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儿童发生鼻窦炎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诊治,可能会引起眼眶及颅内严重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不可逆转的失明、复视等严重后果。如果疾病得到及早发现和诊治,一般预后良好。儿童鼻窦炎并发症的诊断,除了临床症状及实验检查外,常结合影像学的检查加以明确,主要是CT和MRI检查;CT能提供较高的骨骼分辨率,是确诊眼眶并发症时的首选技术;MRI具有更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对于精细部位成像效果好。影像学检查对于诊断儿童鼻窦炎,特别是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本文重点对常见类型儿童鼻窦炎及其并发症的CT和MRI等影像学方面的研究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