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丽  李君  李娟 《当代护士》2021,28(1):113-114
目的 探讨微量注射泵应用于临床小儿中药保留灌肠的可行性.方法 对本科住院的103例中药保留灌肠小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传统推注灌肠组(对照组)和改良微量注射泵灌肠组(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灌肠方式,观察组采用微量注射泵进行中药保留灌肠.结果 对照组21例药液保留时间<30 min,11例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2 h,观察组仅3例药液保留时间<30 min,37例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2 h.肠内中药液保留时间的评分结果 表明,观察组的保留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微量注射泵应用于临床小儿中药保留灌肠,可有效延长药液在肠内的保留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清胰汤保留灌肠对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影响.方法 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早期保留灌肠组(早期组)32例和晚期保留灌肠组(晚期组)30例.早期组于入院后12 h内实施清胰汤保留灌肠;晚期组于人院12 h后实施.从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临床疗效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早期组腹部压痛体征消除时间、恢复进食时间与晚期组比较均大幅缩短,差异显著(P<0.05).腹痛初步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早期组较晚期组明显提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 早期实施清胰汤保留灌肠,可明显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一次性改良灌肠袋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取一次性改良医用高分子(PCC)灌肠袋,并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插管深度及灌肠后的体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结论 应用改良后的灌肠袋灌肠可明显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利于药液与溃疡面的广泛接触,提高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给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方便,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4.
保留灌肠药液量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药物保留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保留灌肠药液量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药物保留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就诊的需行保留灌肠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2例,按住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1和观察组2.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保留灌肠药液150 mL,观察组1采用的保留灌肠药液为120 mL,观察组2采用的保留灌肠药液为100 mL.比较3组患者灌肠药液保留时间及药液外溢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1及观察组2的药液量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观察组2优于观察组1(P<0.001).观察组1及观察组2灌肠药液外溢构成比低于对照组,观察组2低于观察组1(P<0.01).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行保留灌肠药物治疗时,调整药液量的方法可以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从而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一次性改良灌肠袋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取一次性改良医用高分子(PCC)灌肠袋,并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插管深度及灌肠后的体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结论 应用改良后的灌肠袋灌肠可明显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利于药液与溃疡面的广泛接触,提高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给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方便,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一次性改良灌肠袋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取一次性改良医用高分子(PCC)灌肠袋,并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插管深度及灌肠后的体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结论 应用改良后的灌肠袋灌肠可明显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利于药液与溃疡面的广泛接触,提高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给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方便,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一次性改良灌肠袋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取一次性改良医用高分子(PCC)灌肠袋,并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插管深度及灌肠后的体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结论 应用改良后的灌肠袋灌肠可明显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利于药液与溃疡面的广泛接触,提高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给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方便,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一次性改良灌肠袋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取一次性改良医用高分子(PCC)灌肠袋,并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插管深度及灌肠后的体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结论 应用改良后的灌肠袋灌肠可明显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利于药液与溃疡面的广泛接触,提高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给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方便,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一次性改良灌肠袋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取一次性改良医用高分子(PCC)灌肠袋,并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插管深度及灌肠后的体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结论 应用改良后的灌肠袋灌肠可明显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利于药液与溃疡面的广泛接触,提高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给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方便,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一次性改良灌肠袋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取一次性改良医用高分子(PCC)灌肠袋,并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插管深度及灌肠后的体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结论 应用改良后的灌肠袋灌肠可明显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利于药液与溃疡面的广泛接触,提高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给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方便,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常规西药加中药口服联合保留灌肠辅助治疗重症胰腺炎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柴胡承气汤口服联合大承气汤保留灌肠。观察两组患者症状、体征、血白细胞计数、淀粉酶、器官功能障碍情况及病死率,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结果试验组治疗重症胰腺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未见明确与中药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常规西药加中药口服联合灌肠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将2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2例,对照组采用输液、抗感染、抗休克、抑制胰腺分泌、禁食、胃肠减压、对症营养支持等综合保守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防止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时辰中药保留灌肠对药物保留时间及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在辰时(7:00—9:00)进行灌肠,对照组在常规时间戌时(19:00—21:00)进行灌肠。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观感受和不良反应、灌肠前排便率、灌肠后出现便意感程度、灌肠后药物保留时间、灌肠前后血肌酐( Scr )、尿素氮( BUN)、尿酸( Ua)的变化。观察周期为30 d(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腹痛、腹胀、肛门疼痛、肛门坠迫感与对照组相比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灌肠后出现便意感的人次数及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肠前平均排便率观察组为83.3%,对照组为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452,P<0.01);药物保留时间观察组为(324.12±129.47)min,对照组为(225.32±104.2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05,P<0.01);两组患者灌肠后血BUN、Scr、Ua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辰时(7:00—9:00)中药保留灌肠可以增加药物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并可提高中药保留灌肠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改良保留灌肠法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绍娟  李春联  叶石才 《全科护理》2010,8(31):2834-2835
[目的]观察改良保留灌肠法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法,观察组采用改良保留灌肠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液保留时间≥4h为27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灌肠液外溢4例,对照组12例。[结论]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应用改良保留灌肠法优于传统保留灌肠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芒硝外敷腹部辅以大黄液保留灌肠对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芒硝外敷腹部辅以大黄大黄液保留灌肠,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比较差别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硝外敷辅以大黄大黄液保留灌肠能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急,病情复杂多变,病死率高达20%左右.以往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术后并发症多.近年来,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多采用中医综合性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我院2002年-2007年运用穴位电针法、中药保留灌肠法、吴茱萸热熨、四黄水蜜外敷等具有中医特色的方法治疗SAP 30例,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加中药灌肠剂;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灌肠剂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疗效。结果两组在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药灌肠制剂能延缓CRF的进展,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是一种相对安全、高效的中药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保留灌肠方法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改良方法灌肠)和对照组(传统方法灌肠)各60例,比较两组药物在肠内的保留时间、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纤维结肠镜检查结肠溃疡面的变化。结果试验组药液在肠内的保留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疗效也优于后者;试验组患者临床症状及镜检溃疡面的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改良方法灌肠使灌肠液顺应人体解剖特点,使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长,增加药物的吸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利于肠黏膜的愈合,明显提高了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联合双柏散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9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中药保留灌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双柏散外敷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周。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血液流变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①干预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较前干预前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②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指标均较干预前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③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vs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联合双柏散外敷治疗应用于慢性盆腔炎患者中,在配合悉心的护理后,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