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高等护理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特殊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语教学改革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一部分,是新形势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护理是以维护和促进健康、减轻痛苦、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为人民群众健康提供服务的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承担重要的历史使命.为我国护理事业培养高级护理人才的高等护理教育,要适应新形势,开展双语教学,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本文就高等护理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特殊性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产科护理实训教学需围绕高职护理专业的人才定位和专业技能培养目标要求,针对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大助产护理专业教学改革力度,完善产科护理实训教学的环节,强化产科护理实训教学管理措施,培养出合格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产科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3.
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高级护理专业为适应高职教育,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对高职高级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教育教学改革作了一些探索。建立了“一个平台,多个方向”的理论课程体系和以“两个系列、三个循环”为主要特征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探索培养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高级护理,外语护理专业人才,通过实验课这个平台,我们对本校2004~2005级三年制高级护理班,英语护理班和五年制护理专业班学生的病原微生物学实验课进行了改革.结果 学生反映结合病原微生物感染及人们生活方式,优化教学内容,内容易接受,印象深,效果好.结论 培养高素质护理专业人才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是一种较科学,较实用,较理想的因材施教实验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高职助产专业高级助产学教学改革,达到助产生"三早"、"三不断线"的教学目的。方法将高级助产学划分为生理产科、病理产科和产科手术及产科护理技术3个模块,分别设置在第一、二、三学期进行教学,实施三段式教学即立体柱状教学。结果经过对3届助产专业学生实施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使学生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情感目标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结论高职助产专业是在特定职业范围内具有特殊专长的一个高等护理教育层次,应突出"专才"教育,以培养从事临床助产及母婴保健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助产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6.
强化优势彰显特色建设高职中医护理专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需要,以高职示范专业为目标,探索五年制高职中医护理专业建设道路,立足市场,突出特色,确立专业培养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实习实训设施建设,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为服务一线输送高级应用型护理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7.
贺彩菊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2):3113-3114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围绕高职护理专业的人才定位和专业技能培养目标要求,针对高职护理专业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大高职护理专业实训教学改革力度,完善高护专业实训教学环节,强化高护专业实训教学管理措施,是培养合格的高级技术应用性护理人才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
护理专业是我校教学历史最长,教学改革较深入,教学规范化程度较高的成熟专业。我们在开办了中专护理教育的基础上,从1988年开办了高级护理专业,总结多年办学及来自医院临床的反馈。对1995级至2002级高护生的《护理学基础》考试,进行了改革探讨。  相似文献   

9.
高级涉外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探索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目前我国各地的高级涉外护理专业教学课程设置差异较大,为了科学合理地设置高级涉外护理专业的教学课程,就如何实现高级涉外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如何突出涉外护理专业的教学特色、优化教学科目比例以及适应国际护理工作发展的需要等方面,对高级涉外护理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一定深度的探讨,提出一套较为适合我国高级涉外护理专业教学课程设置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病例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妇产科护理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从而促进专科护理教学改革。方法在我校高级护理教学班的《妇产科护理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病例教学法和传统专科护理教学法进行对照。结果问卷结果显示:实验班护生在学习兴趣、解决问题、协作及运用知识等方面有明显提高。结论病例教学法能提高护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护生的运用知识能力,培养护生的沟通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