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血吸虫病的流行与环境密切相关, 流行地区的植被、 温度、 水文、 土壤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均可影响其传播。遥感 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提取、 分析环境因素, 被广泛应用于血吸虫病监测工作。本文就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在血吸虫病监测 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日本血吸虫病流行于17个县、市,50年代至今钉螺面积2.19亿m~2,病人30.15万。由于自然地理和社会诸因素的综合作用,钉螺和血吸虫病的分布有强烈的地方性。在海拔1350~2450m,年均温11.8~19.5℃,年降雨量574~970mm地带,均有血吸虫病流行。而以海拔1800m左右,年均温15.7℃左右,年降雨量800mm左右的地带,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最高。水稻土带宜于钉螺孳生,更适宜于血吸虫病传播,亦常常是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地带;红壤土带仅有少数钉螺孳生,血吸虫病流行程度轻;棕壤和高山草甸土带不宜钉螺孳生,未发现血吸虫病。  相似文献   

3.
广西血吸虫病监测措施和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期采用以查清残存螺点和遗留病人为重点,同时,进行新感染调查的策略。后来调整为对原疫区外围和毗邻地区进行螺情监测及防止外来传染源输入。8年来监测查螺面积116522153m^2,查出13钱存螺点,面积2026m^2,无阳性钉螺。采用IHA、COPT和ELISA方法对疫区人群检测,在病史人群的阳笥率分别为8.35%、7.20%和13.08%,无病史人群为3.24%、3.40%和5.47%,前者高于后  相似文献   

4.
5.
广东省消灭血吸虫病后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广东省于1985年消灭血吸虫病,1986-1995年开展监测巩固工作。10年来,用各种方法查螺97768488m^2,1996年仅在径口华侨农场曹寨村发现1残存螺点2000m^2,钉螺最高密度为12只/0.11m^2,自然感染率为2.29%,共复查历史病人55143人,其中1例粪检血吸虫卵阳性,复治15025人。新感染调查易感人群,皮试阳性率5.61%,粪检血吸虫卵阳性者2人15025人。新感染调  相似文献   

6.
血吸虫病是我国重点防控的重大疾病之一,消除血吸虫病对于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随着空间流行病学的发展,血吸虫病空间分布描述、时空趋势预测、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本文综述了空间流行病学在血吸虫病防控中的应用,对血吸虫病时空分布、空间模型和遥感技术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钉螺消长情况监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江苏省1981年以来逐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的29个县钉螺消长情况的纵向监测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残存钉螺的分布及消长特点,同时对钉螺监测方法也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55.15%的县(市,区)在“达标”后出现钉螺,并且残存钉累大多出现在“达标”后5年内,最长间隔达12年优可出现钉螺;  相似文献   

8.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日本血吸虫病的分布与钉螺,特别是感染性钉螺的地理分布相一致,有严格的地方性[1]。在众多影响钉螺地理分布的环境因素中,植被是钉螺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在一定的环境下,钉螺孳生地的植被影响钉螺的分布。遥感技术在植被监测与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为螺情监测和血吸虫病流行病学研究提供有力的工具[2]。在国内已有不少学者通过宽波段遥感技术(如MSS和TM)计算相应植被指数来监测钉螺的地理分布[3~6]。但是传统的宽波段遥感在研究植被时由于其波段数少、光谱分辨率低,并且由其计算出的植被指数所能…  相似文献   

9.
彭州市是四川省血吸虫病重流行县 (市 )之一[1] 。194 5年姚永政报告彭州儿童血吸虫病感染率达 11% ,钉螺感染率为 0 .0 5 % [2 ] ,195 7年调查 ,水牛血吸虫感染率5 4 .7% ,黄牛为 30 .7% [3 ] 。至 1998年全市累计慢性血吸虫病 6 2 30 8人 ,晚期血吸虫病 4 6 6人 ,还有异位血吸虫病散发[4] 。经过几十年的防治 ,1998年 10月达到国家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达标后 ,积极开展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和防治工作 ,现报告如下 :1 监测方案1 1 螺情监测对 2 3个乡镇 ,历史有螺村 339个 ,每年查螺 1次 ,对有螺的乡村 ,随机捡螺 10 0 0只 ,不足 10 0 0…  相似文献   

10.
GIS/RS与血吸虫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寄生虫病。日本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钉螺的孳生、繁殖及其消长,与植被、温度、湿度等自然因素密切相关。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有助于确定和描绘钉螺孳生地,监测孳生地生态环境的变化,产生反映疾病危险性的地图,用于该病的控制项目。因此,这两者的结合给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带来了崭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湖州市199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1996年以来监测结果显示,病情稳定,但钉螺面积连年上升,部分县螺情出现反复,有螺面积徘徊在5~8hm^2。同时,周边省份部分地区血吸虫病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在当前流动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随时可能输入传染源。为准确掌握当前本市钉螺及感染性钉螺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江西省星子县渚溪村近年血吸虫病控制效果。方法2005-2010年调查渚溪村人群的血吸虫病血检、粪检以及校正阳性率,耕牛感染率,钉螺活螺密度和感染螺密度。采用趋势检验分析血吸虫病疫情变化与动态趋势。结果人群血吸虫病血检、粪检以及校正阳性率均呈波动状态(Z=3.35,P=0.000 8),以农民和学生感染为主。2005-2010年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12.31%、3.23%、2.94%、3.33%、4.44%、2.15%。活螺密度总体呈下降趋势。结论星子县渚溪村血吸虫病防治效果良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3.
义乌市历史上是全国血吸虫病流行严重的县(市)之一,自1994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以来,加强了螺情、病情监测,至今未发现本地急、慢性血吸虫病病人、新感染病人(畜)和感染性钉螺,血防成果巩固。但义乌市流动人口多达20余万,人流、物流频繁,外来血吸虫病人、病畜随时有输入的可能,加上本地个别区域有钉螺存在,血吸虫病有可能重新流行。因此,我们对来自血吸虫病现流行区的部分外来务工人员进行了一次免费血吸虫病检测筛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遥感技术及其在鼠疫监测中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遥感技术是本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科学技术,是当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利用在飞机、卫星等空间平台上获取的对地观测信息,进而识别地球表面各种资源的一种现代方法。用遥感技术监测资源变化,具有速度快,费用省和宏观性强的特点,并能客观地反映地面真实情况[1]。1遥感的概念 遥感(Remote sensing,RS)就是遥远感知事物的意思。也就是不直接接触目标和现象,在距离目标几公里到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飞机、飞船、卫星上,使用光学或电子光学仪器(称为遥感器)接受被测目标反射的电磁波信号…  相似文献   

15.
血清流行病学对日本血吸虫病疫情的评估与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重度、中度及已控制流行的地区,用4种抗原对各年龄组人群的特异性IgG及IgM用ELISA法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特异性抗体阳性率曲线均具不同的特征.根据当地人群的特异性抗体曲线,可判断当地目前的传播情况,并可评价以往的防治效果,如定期进行调查可起到疫情监测的作用.采用的抗原以SEA即可,无需增加其它抗原制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便民河水系河道实施砼护坡工程后钉螺变迁、分布及消长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2002~2005年每年春季采取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调查水系钉螺分布,比较不同环境钉螺面积、感染性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活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等螺情指标的逐年变化情况。结果2002~2005年,便民河水系主河道、内陆灌区和相邻江滩的钉螺面积分别在20.94~31.88、39.30~48.08hm^2和275.13~292.31hm^2之间,有螺框出现率分别在9.96%~21.88%、29.61%~58.54%和62.14%~85.97%之间,钉螺平均密度分别在0.97~1.86、0.92~3.96只/0.1m^2和7.72~11.15只/0.1m^2之间,其中2005年便民河水系河道、内陆灌区和通江口外江滩有螺框出现率分别为21.88%、39.33%和83.81%,活螺密度分别为1.30、3.96只/0.1m^2和11.15只/0.1m^2。4年来主河道内有螺框出现率上升较快,内陆灌区钉螺密度增加了4倍,相邻江滩各项螺情指标基本稳定,但江滩有螺框出现率和钉螺平均密度分别是水系内的2~3倍和3~8倍。结论河道内未清理的高滩面是造成水系钉螺迅速回升的主要原因,便民河水系血防工作的重点首先要对高滩面进行切滩清淤,同时要加强内陆灌溉区螺情控制力度,做好通江河口河道的螺情监测和药物灭螺工作。  相似文献   

17.
钉螺生态学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钉螺是一种雌雄异体、卵生、水陆两栖动物,为日本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在诸多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钉螺从交配、产卵、孵出幼螺至发育为成螺及成螺的生存,出现螺群密度、生殖率、成活率、不同螺龄钉螺分布、扩散迁移等生态学特征,都同血吸虫病的流行和扩散有着密切联系。当前血吸虫病防治策略以化疗控制疾病为主,但仍不可忽视控制、消灭钉螺在血吸虫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对钉螺生态学研究及其应用,可为实施生态灭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构建四川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体系,为推进全省消除血吸虫病进程提供技术保障。方法 在四川省11个市(州)6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设立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区,开展野粪、发热病人、家畜和野生动物血吸虫感染监测,重点环境疫水和螺情监测,以及钉螺输入扩散、漂浮物携带钉螺、生态湿地钉螺孳生风险监测。结果 2015–2018年,四川省共检测野粪1 636份,发现血吸虫阳性野粪3份,阳性率为0.18%;监测各类家畜3 995头(只)、野鼠59只,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动物。2018年共监测发热病人49 414人,发现血清学检测阳性493人;其中445人进行了粪检,未查出粪检阳性病人。2010–2018年,共设立哨鼠疫水监测点93个,投放哨鼠3 994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哨鼠1只。2015–2018年,共调查重点环境4 156处、1 998.46 hm2,查出有螺环境668处(占16.07%)、有螺面积193.26 hm2;2017–2018年监测有植物引种的钉螺输入可疑环境497处,发现有螺环境65处、钉螺2 673只;2017–2018年设立打捞漂浮物监测点593个,打捞漂浮物共9 191.39 kg,检获携带钉螺186只;2013–2015年对4个湿地环境进行风险监测,发现2个湿地有钉螺孳生。各环境监测查获的钉螺经检测均未发现血吸虫感染。结论 四川省已成功构建敏感有效的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体系,但局部地区仍然存在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今后应继续落实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加强钉螺监测与控制,强化湿地生态区的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四川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体系,为推进全省消除血吸虫病进程提供技术保障。方法 在四川省11个市(州)6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设立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区,开展野粪、发热病人、家畜和野生动物血吸虫感染监测,重点环境疫水和螺情监测,以及钉螺输入扩散、漂浮物携带钉螺、生态湿地钉螺孳生风险监测。结果 2015–2018年,四川省共检测野粪1 636份,发现血吸虫阳性野粪3份,阳性率为0.18%;监测各类家畜3 995头(只)、野鼠59只,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动物。2018年共监测发热病人49 414人,发现血清学检测阳性493人;其中445人进行了粪检,未查出粪检阳性病人。2010–2018年,共设立哨鼠疫水监测点93个,投放哨鼠3 994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哨鼠1只。2015–2018年,共调查重点环境4 156处、1 998.46 hm2,查出有螺环境668处(占16.07%)、有螺面积193.26 hm2;2017–2018年监测有植物引种的钉螺输入可疑环境497处,发现有螺环境65处、钉螺2 673只;2017–2018年设立打捞漂浮物监测点593个,打捞漂浮物共9 191.39 kg,检获携带钉螺186只;2013–2015年对4个湿地环境进行风险监测,发现2个湿地有钉螺孳生。各环境监测查获的钉螺经检测均未发现血吸虫感染。结论 四川省已成功构建敏感有效的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体系,但局部地区仍然存在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今后应继续落实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加强钉螺监测与控制,强化湿地生态区的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20.
涪城区磨家镇双凤坪村是丘陵亚型血吸虫病流行村,2006年,查出钉螺面积6620m2,活螺密度0.14只/0.11m2,居民血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