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反治法源于《内经》。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记载:“逆者正治,从者反治。”正治是逆其证象而治,反治是从其证象而治。《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又记载:“微者逆之,甚者从之。”说明正治是用于疾病的性质与症状一致的疾患,病情一般比较简单;反治用于疾病的性质与症状表现不相一致的疾患,由于病情复杂,有时出现假象,如“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等。正治是一般的治法,方法较多,如以寒治热,以热治寒,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均属之。反治大抵分寒热补泻。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载:“帝曰:反治何谓?歧伯曰: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热因热用”就是以热治热,适用于阴寒之极反见热象,真寒假热的证候;“寒因寒用”就是以寒治寒,适用于热极反见寒象,真热假寒的证候;“塞因塞用”即是以补法治疗胀满痞塞等证候,适用于脾虚阳气不足而导致者;“通因通用”即是以通下的方法治疗泄利、漏下的证候,适用于内有瘀  相似文献   

2.
“反治法”一语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并用“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十六个字揭示反治法的涵义。所谓反治法,是逆疾病性质而“从”其标象的正治法的一种变通治法,与正治法相对而言,实同名异。“逆者正治,从者反治”,若以逆为反,以从为正,实为南辕北辙,必犯“虚  相似文献   

3.
田晶程 《河北中医》1985,(2):25-25,41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正者正治,反者反治”。又说:“从者反治”。反治法用于临床有“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家用““通因通用”四种具体的治法。此外,还有反佐法,其具体应用有两种。一是在方剂配伍上的反佐。如在大队温热药中加入少量苦寒药。如《伤寒论》中白通加猪胆汁汤。一是在服药方法上的反佐,如寒药治热证而用热服,热药治寒证而用冷服。应用反佐法的目的在于防止疾病对药物的格拒,并诱导药物直达病所。热因热用,是用温热药治疗有热的症状。  相似文献   

4.
反治反佐辨     
反治,是中医治疗原则之一。反治法是顺从疾病证候的假象进行治疗的方法。《内经》指出:“逆者正治,从者反治”。所以,反治法也叫从治法。它虽是与正治法相对而言,然本质仍属正治。严格地说,只不过是正治的一个变法。常用的反治法,有“寒因寒用”、“热因热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如热深厥深之用白虎、下利谵语之用承气等。反佐,与反治截然有别。反治,是在辨证的基础上,确定对疾病的治疗原则;而反佐,则是在治疗  相似文献   

5.
对正治与反治历代医家认识不一,大致有如下三种:以张景岳、高士宗为代表把正治反治作为治法;以李时珍为代表把反治作为反佐;以张志聪为代表把正治反治作为服药方法。现代书籍对这个问题认识也不统一,1960年版的《内经讲义》认为正治反治是治则;1978年版的《中医学基础》仍认为正治反治是治法,虽然将正治反治列入治病求本项下,但是把原文改成“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并把它们解释为顺从疾病证候而治的治疗方  相似文献   

6.
读贵刊今年第二期“园地”《是益火壮水,还是寒热反治》的讨论,不禁使我联想到《内经》中关于“反治”的涵义来。《至真要大论》曾提到“反治”。并用了十六个字揭示了“反治”的涵义,即:“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对此,古今注家有遵古和质疑之分。前者遵照原文进行解释,认为“热因寒用,寒因热用”是“治寒以热,凉而行之;治热以寒,温而行之”的意思,适用于真寒假热和真热假寒的证例;“塞因塞用,通因通用”,是胀满用补法,泄泻用下法的意思,适用于因虚作胀和因积致泻的证例。如李念莪《内经知要》中  相似文献   

7.
反治法的理论源于《素问·至真要大论》:“逆者正治,从者反治。”所谓“从者反治”,是指顺从疾病的现象而治,所以又叫从治.《大论》接着指出:“何谓反治?歧伯曰,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这便是反治法的具体内容。仲景遵循经旨,将反治法理论运用于临床实践,为后世创立了范例。现谈谈个人学习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8.
反佐之法 ,考其源流 ,首推《内经》 ,其最初的含义是指对于纯粹的寒证 ,须在热剂中稍加寒品 ,对于纯粹的热证在寒剂中稍加热品。《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云 :“奇之不去则偶之 ,是谓重方 ,偶之不去 ,则反佐取之 ,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可见 ,《内经》所云反佐之法就是所使用的佐药与其他药物性质相反 ,而与其所要治的病证的寒热属性完全相同。这种反佐之法运用的目的主要是防止患者拒药 ,发生格拒不受之现象。本来 ,中医治则治法本应“治寒以热 ,治热以寒” ,是谓正治之法 ,其所以反佐运用 ,是因为寒证多在下在内 ,热性药属阳 ,具有上升…  相似文献   

9.
从治法治疗杂病举隅257400山东省利津县中医院边自谦,张闽华临证治病,分为道治从治。逆治者逆其证象而施治,又称正治;从治是顺其证象而立方遣药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反撤寒因寒用,_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如同《内经》所谓的“道者正治,从者反治,从...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同志们都学习了或复习了内经知要,我以为更有必要读内经或选读内经原文;因为还有有用的和重要的地方,内经知要没有采入甚至节录原文不免有些断章取义,不读原文易生误解,例如内经知要治则篇录内经至真要大论的一段“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帝曰:反治何谓?岐伯曰:热因热用,寒因寒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把帝曰以下九字抹掉,这样对于下文可能有错误的体会,反治二字是下文关键处,没有反治的看法,那么热因寒用、寒因热用是不是就等于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有了反治的观点,才体会到热因寒用、寒因热用,是技术上的问题,因此知道热以治寒佐以寒药,寒以治热佐以热药,或是热药冷服,寒药热服,所谓因势利导,防其格拒不入;才体会到通因通用、塞因塞用是方法上的问题,更可以了解通因塞用、塞因通用,才是正治的手段。这里研究一下通因通用、塞因塞用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针灸反治法首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逆者正治,从者反治".凡是与疾病性质相反的方法或逆其证候而治的方法为正治;顺从疾病的性质或证候而治的方法为反治.在治疗这类疾病时,因为治法与疾病的假象相从,故亦称从治.临床上应严格区分,是应顺其证治,还是应逆其证治.反治法在临床运用主要有"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4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反治与反佐一词的提出首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谓“……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帝曰:何谓逆从?岐伯曰: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帝曰:反治何谓?岐伯曰: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可使破渍,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又“……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凉温凉,反从其病也。”又“平气如何?岐伯曰: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正者正治,反者反治。”对反治与反佐进行了较为精僻地论述,后世医家对反治与反佐实质的认识,议论纷纭,见解不一。有人以假症之反来  相似文献   

13.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指出:“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两种方法,就其原则来说,都是治病求本这一治疗原则的具体运用。主要有“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等,这几种治法也常用于中医妇科临床。1寒因寒用以寒治寒,即用寒性药物治疗具有假寒症状的病证。  相似文献   

14.
从者反治,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意指顺从证候而治。是当疾病出现假象,或大寒证、大热证对正治法发生格拒时所采用的一种治法。有:寒因寒用、热因热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滕×,女,1岁2月。1990年4月诊。  相似文献   

15.
杨现省 《河南中医》2004,24(11):77-77
临床上辨证寒证热证 ,一般采用“因其性而反之”的治疗原则 ,即“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 ,这属于中医学的正治法 ,又叫反治法 ;但有时热证用寒药 ,不但热势不减反而更热 ,寒证用热药而寒象更甚 ,这就需要医者知常达变、治病求本 ,正如《内经》所说“必伏其所主 ,而先其所因” ,“所谓求其属也”。《素问·至真要大论》云 :“论言治寒以热 ,治热以寒 ,而方士不能废绳墨而更其道也。有病热者 ,寒之而热 ;有病寒者 ,热之而寒。二者皆在 ,新病复起 ,奈何治 ?岐伯曰 ,诸寒之而热者 ,取之阴 ;热之而寒者 ,取之阳 ,所谓求其属也[1 ] 。”《内经…  相似文献   

16.
“反治法”是指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它的本质不相一致的情况下所采用的一种治法,大抵分实热与补泻,如《素问玉真要大论》说,“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即是以寒治寒,以热治热,以补治塞,以泻治通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素问·至真要大论》(以下简称《大论》)有“微者逆之,甚者从之”的记载。这句话,言简意赅,是中医临证大法之一。“微者逆之”,意思是病情较轻的,要逆其病气,就是说根据病变性质采用与病气相对的药物治疗,统称逆治法或正治法。它是中医临证的一般治则,初学者易于掌握,不多赘述。“甚者从之”,意思是对病情较复杂或病势较重的,治疗上要顺从其病气。如何顺从?《大论》指出:“从者反治”。很清楚,顺从就是反治。何谓反治?《大论》进一步指出:“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  相似文献   

18.
“反治法”出自《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说:“逆者正治,从者反治。”所谓“从者反治”,是指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治的方法,因而又叫“从治”。疾病的变化是非常复杂的,在某些情况下,往往出现外在症象与其性质不一致,也就是某些症象不能如实地反映疾病的本质,如出现真寒假热、真热假寒,以及至虚见盛候,大实有羸状等。为了顺应这些寒热虚实的假的症象,  相似文献   

19.
在《伤寒论》六经病证的辨治中,当某些疾病的病机与脉证不相一致时,如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真虚假实、真实假虚等,常采用热因热用、寒因寒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的反治法,以顺其疾病的假象而治之。笔者观结合《伤寒论》有关条文,就其反治法的应用浅谈如次:1热因热用用于阴寒内盛、虚阳外浮,或阴盛于内、格阳于外之真寒假热证。如317条曰:“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癌,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又如388条云:“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  相似文献   

20.
反治法又称从治法,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法则。《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帝曰:反治何谓?岐伯曰: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在临床辨证确切,抓住其病变本质时,施以此法,乃能立起沉疴,兹举例报导如下,以就正于同道。【热因热用】彭×,男,37岁。1986年9月3日诊。患者为鱼民,一周前饱食西瓜后,渐感肢体困倦,食欲减退,继而头目昏痛,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