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个人评价在应激事件与大学生抑郁情绪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问卷(ASLEC)、个人评价问卷(PEI)及抑郁问卷(CES—D)对526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大学生抑郁情绪检出率为12.36%。(2)抑郁情绪与应激性生活事件呈显著正相关(r=0.34,P〈0.01),与个人评价呈显著负相关(r=-0.47,P〈0.01)。(3)生活事件和个人评价是抑郁的有效预测因素,总预测率为26.2%;在多元逐步回归中,当个人评价进入回归方程后,应激事件对抑郁的预测率由11.2%降至4%,Beta值由0.34降至0.21。结论 个人评价在生活事件与大学生抑郁情绪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应激,A型行为与高血压病的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赵凯国  冯仲华 《河北医学》2000,6(5):412-413
目的与方法 :作者对 38例高血压病患者及健康人 (对照组 )进行了 A型行为和生活应激事件评定。结果 :表明高血压病患者 A型行为占 6 3.16 %。应激事件 ,特别是负性生活事件 ,在高血压发病中有重要地位。结论 :说明应激、A型行为与高血压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旨在检测妊娠前和妊娠期生活应激事件的种族差异,并评估生活中应激事件与早产种族差异的关系。研究设计:采用来自妊娠风险评估监测系统的数据资料,对来自19个州、并于2000年分娩一活产婴儿的33542例妇女进行一项回顾性队列分析。主要分析指标应用于13组生活应激事件中,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应激构成:情感、经济、配偶和创伤。对生活中应激事件的种族差异采用双元和多元回归分析法进行评估。对生活中应激事件对早产种族差异的影响采用逐步回归模型和相互作用条件法进行评估。结果:黑人妇女和美洲印第安/阿拉斯加土著妇女分娩前12个月…  相似文献   

4.
职业应激是客观存在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生活在有应激事件的环境之中。因此,通过正确的评估压力,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减少职业应激因素对机体的心理及躯体健康的损害,既是涉及个人的健康问题,又是有关整个社会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287名中专生应激性生活事件及焦虑症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芳  朱玲 《卫生职业教育》2003,21(1):125-126
生活事件与身心健康的关系自本世纪30年代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犤1犦。研究表明,负性生活事件能引起心理生理反应而导致身心健康问题,特别是心理外控性(认为事件的发生是由外部环境因素所决定)强的人易发生抑郁、焦虑等精神和行为问题犤2犦。本文基于对287名中专生的测试资料,探讨中专生常见的生活应激源及应激源与焦虑症状的相关性。1资料与方法1.1对象按照整群抽样原则在某中等卫生学校抽取287名学生,年龄分布为17~20岁,其中男生127名,女生160名。1.2测量工具(1)青少年应激性生活事件量表犤3犦:由…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青少年焦虑的相关性,应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儿童心理控制源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焦虑自评量表测查了1365名13~20岁的青少年学生。结果表明,20.37%的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生活事件应激值、心理外控分及消极应对分与焦虑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3021~0.4363,P<0.01)。逐步回归分析揭示生活事件应激值、心理外控分及消极应对分对焦虑评分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提示生活事件、心理外控分和应对方式在焦虑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女性乳腺癌发病与生活事件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兰州市女性乳腺癌发病与应激生活事件的关系。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用流行病这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调查了兰州市1995年至1996年发生的102例女性乳腺患者和10例对照15年内所发生的生活应激事件,结果表明兰州市女性腺癌组负性生活事件频率和负性生活事件单位(LEU)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OR值为2.26。  相似文献   

8.
应激生活事件和斑秃发生风险的相关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斑秃患者发病和精神因素的相关性,揭示精神因素在斑秃发病中的潜在作用。方法收集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西南医院皮肤科确诊斑秃患者和健康人群,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记录研究对象的流行病学情况,采用Thomas Holmes和Richard Rahe社会再适应量表调查斑秃患者发病6个月前应激生活事件及健康对照填表前6个月的应激生活事件,统计学分析斑秃发病和应激生活事件的相关性。结果斑秃患者应激生活事件的发生率与患者性别及斑秃类型无统计学差异(P>0.05)。51.34%的斑秃患者在发病前6个月经历过2项以上应激生活事件,32.05%的对照在填表前6个月经历过2项以上应激生活事件,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要的应激生活事件为睡眠改变、个人习惯改变、居住环境改变、家庭问题、工作问题、学习问题和财政问题。斑秃患者组的SRRS评分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斑秃患者发病前应激状态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改变、学习问题、个人习惯改变和家庭问题应激生活事件是斑秃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应激生活事件对斑秃的发生起着一定作用,应激诱发斑秃机制将有助于斑秃防治措施的开发。  相似文献   

9.
应激与糖尿病人血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一种慢性代谢内分泌疾病 ,以慢性持续性血糖浓度升高为主要特点。已有的研究表明 ,心理社会应激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认为应激可使正常或糖尿病个体产生高血糖反应 ,促发有糖尿病倾向个体发生糖尿病 ,并损害已患糖尿病个体的血糖控制。本文就应激与糖尿病人血糖变化方面的文献作一综述 ,以期为该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一、应激对糖尿病人血糖的影响在应激研究领域开展最早的是生活事件与糖尿病关系的研究。Lloyd等人研究表明[1~ 2 ] ,生活事件尤其是负性生活事件如躯体…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一种慢性代谢内分泌疾病,以慢性持续性血糖浓度升高为主要特点。已有的研究表明,心理社会应激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认为应激可使正常或糖尿病个体产生高血糖反应,促发有糖尿病倾向个体发生糖尿病,并损害已患糖尿病个体的血糖控制。本文就应激与糖尿病人血糖变化方面的文献作一综述,以期为该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一、应激对糖尿病人血糖的影响   在应激研究领域开展最早的是生活事件与糖尿病关系的研究。Lloyd等人研究表明[1~2],生活事件尤其是负性生活事件如躯体疾病与困扰、人际关系紧张, 不良情绪可引起糖尿病人血糖控制不良;Goetsch研究发现[3],日常生活应激与糖尿病人的血糖波动有关,高应激性事件可引起明显的高血糖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个人评价在应激事件与大学生抑郁情绪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问卷(ASLEC)、个人评价问卷(PEI)及抑郁问卷(CES-D)对526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1)大学生抑郁情绪检出率为12.36%.(2)抑郁情绪与应激性生活事件呈显著正相关(r=0.34,P<0.01),与个人评价呈显著负相关(r=-0.47,P<0.01).(3)生活事件和个人评价是抑郁的有效预测因素,总预测率为26.2%;在多元逐步回归中,当个人评价进入回归方程后,应激事件对抑郁的预测率由11.2%降至4%,Beta值由0.34降至0.21.结论 个人评价在生活事件与大学生抑郁情绪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乡镇社区居民生活事件应激水平及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 2013年7-9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法抽取河北省乡镇居民835例为研究对象,并应用修订版生活事件量表(LE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测评居民的生活事件应激水平及心理健康状况,二者关系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乡镇社区居民生活事件应激水平及心理健康状况得分分别为(87.34±79.68)、(32.84±24.09)分,二者之间呈正相关(r=0.926,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婚姻状况、年龄及文化程度是居民生活事件应激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27.9%。结论 乡镇社区居民生活事件应激水平较高,受生活事件应激较多的居民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可通过减少生活应激事件的发生或提高文化水平、改善婚姻状况、促进人际交往能力等护理治疗措施,疏导维护及改善乡镇居民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白癜风患者发病前或复发前应激生活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患病后伴发的常见应激障碍进行调查与评价。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方法,对55例白癜风患者(病例组)和118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评价。应激生活事件调查采用杨德森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 scale,LES);焦虑及抑郁评定分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14项版本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4项版本。结果  发病前或复发前1年内,病例组社交和其他方面总事件或负性事件数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家庭方面、工作学习方面总事件以及总生活事件数量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学习方面总事件及负性事件评分、总生活事件与总负性生活事件评分均值、工作学习方面总事件与负性事件评分均值,病例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焦虑和抑郁评分及发生率比较,病例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白癜风患者可能存在较高的应激损伤易感性,并在白癜风发病及病情复发中发挥作用;白癜风患者常见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高于健康者,应激障碍与白癜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心理调节技能训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遭遇到一些外来的生活事件,或者是个人的理想、愿望不能实现,要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精神应激。总之一句话:不想发生的事情发生了,而想实现的事情终于没有实现,此时必然产生心理应激或心理危机。而度过难关,恢复心理平衡,重新适应生活,首先并且主要的是靠自己解决问题:或者改变客观环境来适应自己的要求(如另谋职业,重  相似文献   

15.
大学新生高中时期负性生活事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湖南省高中学生心理应激因素的来源、影响范围和程度。方法 采用郑延平编写的医学生紧张性生活事件评定量表对衡阳医学院 99级新生在高中时所遭遇的生活事件进行了调查。结果 就生活事件对群体的影响而言 ,学习方面的事件居生活事件发生率及应激指数的前三位 ,其次是社交与学习环境方面的生活事件 ;就生活事件对个人的影响来说 ,家庭重大变故、家庭成员患重病、失恋、与友决裂等事件对高中学生的精神影响程度最大 ;在遭遇考试失败、复读、被人误会、与同学关系不和、名誉受损、与父母关系不和、生活习惯改变等生活事件时 ,女生的精神反映较男生大 (P <0 .0 5 ) ;其它生活事件对精神的影响程度男女学生相同。结论 高中学生在学习、社交等方面所承受的精神压力较大 ,迫切需要在高中学生中开展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实习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应激性生活事件。方法随机抽取在医院实习的护生265名作为实验组,260名入校超过1年的在校生作为对照组。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实习生的人际关系、强迫症状、焦虑、偏执、抑郁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在校生(P〈0.05),主要应激性生活事件也与在校生不同。结论应根据实习生与在校生遭遇的生活事件的不同,加强具有针对性的实习生岗前教育。  相似文献   

17.
生活事件就是生活中面临的各种各种问题,指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引起应激的事件,需要一定的心理素质及调节能力才能有效应对.而青少年是心理冲突和情绪、行为问题的高发阶段,他们遇到的生活事件与他们的身心健康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有研究表明,不管是日常琐事还是主要生活事件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青少年生活事件与抑郁、焦虑等相互关系,但大多重点研究应激事件,而并未对具体事件进行探讨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具体影响,本研究着重以中学生为调查对象,探讨他们的生活事件状况及具体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期能够通过关注平时生活,对心理健康有影响的具体生活事件进行干预,调节青少年(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引进应激生活事件量表(stressful life events,SLE),评价其信效度。方法:采用横断面设计,募集6-16岁的儿童青少年家长。用应激生活事件量表(SLE),一般情况问卷向家长了解家庭环境。结果:应激生活事件量表(SLE)的信效度:SLE的Cronbach系数为0.695-0.735,重测信度为0.812-0.901;分项目得分与量表总分具有显著相关,各分项目与量表的相关均超过各分项目之间的相关)结论:应激生活事件量表(SLE)符合心理测量学信度与效度的要求,是较好的适合中国文化的家庭环境测评工具。  相似文献   

19.
分娩过程是妇女生命历程中最为重要和关键的一个生命体验,也是妇女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和必要的激素应激源,产生的这种应激不仅仅是生理方面的应激,更重要的是对于心理、精神层面的应激。由于分娩是一个比较痛苦的过程,加之近几年非自然分娩越来越多,导致很大一部分妇女对于自然分娩的信心不足,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紧张等一系列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0.
生活事件,家庭与人的健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永松  罗萍 《医学与社会》1998,11(6):19-21,55
生活事件是日常生活中主要的应激源,也是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心理原因.研究表明,生活事件大多与家庭相关联,因此,家庭的状况如何将直接决定着生活事件出现的频率与性质,进而影响人的健康.本文将对生活事件、家庭与人的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家庭为单位的自我保健模式,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