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分析评价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现代医院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我院自2012年起开始实施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将2012年至2015年间的300份护理资料作为观察组,2009年至2012年间的300份护理资料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技术能力、病情管理能力、沟通能力、护理质量及临床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技术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病情管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沟通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现代医院中应用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及护理质量,使患者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常规管理法与分层次管理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我院新生儿护理人员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法,观察组采用分层次管理法。比较两组管理前后操作评分、理论知识评分及相关指标评分情况。结果(1)管理后两组护士操作评分及理论知识评分均较管理前有显著提高,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总体工作满意度、福利待遇满意度、排班满意度、家庭和工作的平衡、专业发展满意度、工作被称赞与认可满意度、对工作的控制与责任感、同事关系及交流机会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开展分层次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护士工作及对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基于护理层级的链式流程护理在心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该院收治的102例心外科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护理层级的链式流程护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人员职业满意度评分和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管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急救药品管理质量和重患护理质量等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人员对排班的满意度、福利待遇、与同事的关系、工作/家庭的平衡、专业发展机会、专业/社会交流机会等护理人员职业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对工作支配及参与决策机会、工作获认可或称赞、总满意度等护理人员职业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沟通方式、健康教育的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病房管理、护理质量、护理技术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护理层级的链式流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层次管理模式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6月74名护理人员按照编号的单双数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名,观察组按照分层次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对两组护理人员工作自评与他评的积极性结果、操作评分及患者与医师对其的满意度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在管理前后自评与他评的积极性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在管理前后自评与他评的积极性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操作知识与理论知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相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床护理工作实施分层次管理具有明显的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与护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钟印勤 《中国医药导报》2011,8(36):109-110,113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住院患者各180例作为调查对象,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采用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设计的住院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进行评分比较,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各项目比较,除病房管理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服务态度、基础护理工作、关爱患者、健康教育、业务水平5个项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中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和费用支付方式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不仅能提高护理质量,还有利于提升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层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作2 a以上的50名护士,对其实施分层管理。统计、比较分层管理实施前后医生、护士、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析护理人员在护理质量、护理操作、理论知识评分上的差异。结果与实施分层管理前相比,实施分层管理后医生、护士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施分层管理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护理操作、理论知识评分均较实施分层管理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应用分层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科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责任心,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从而提升医生、护士、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护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2月我院67例基础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3例护理人员,观察组34例护理人员。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的模式,对两组护理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护理技能等方面知识进行分析,探究其对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患者对观察组的护理质量的满意的有30名,护理满意率为88.2%,对对照组护理质量满意的有23名,满意率为69.7%,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的形式能有效提升整体护理管理质量,促进护理人员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选取本院的40名护理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质量管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分层级管理模式,观察分析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认知度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认知度远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人员具有较大的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显著。结论采用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质量中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护理人员分层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护理人员12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分层管理组,每组各60名。对照组护理人员实行常规管理模式管理,分层管理组护理人员采用基础护士,初级责任护士,高级责任护士,护士长4个层次管理。30 d后,统计并比较管理前后工作积极性(自评和他评)、操作及理论知识评分、患者及医生满意度。结果:分层管理模式较常规管理模式优势显著,分层管理后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操作及理论知识评分、患者及医生满意度均有显著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分层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较好,广大医疗工作者应加大推广护士分层管理的实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管理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方面的作用。方法该院2015年5月引入护士分层管理模式,2015年1月‐2015年4月为实施前,2015年5月‐2015年8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各项操作技能及对病情掌握情况考核结果。结果实施后,整体护理评分、病室管理评分、基础护理评分、护理文件评分及健康教育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无不满意患者,满意率达到100.0%,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理操作技能考核得分及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考核得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杨志宏  姚美玉 《中外医疗》2014,(17):167-168
目的:探讨可追溯管理方法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0年6月-2012年7月在护理质量控制中实施可追溯管理方法作为观察组,选取2009年5月-2010年5月该科实施常规管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护士主动上报杜绝不良事件率和服务满意度评价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特一级护理、基础护理、病区管理和急救物品管理的护理质量评价均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士主动上报杜绝不良事件率为0.009%,观察组护士主动上报杜绝不良事件率为0.030%,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满意度为90.0%,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追溯管理可提高了护理质量,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层次管理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中对护理人员理论掌握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护理管理开辟一条新路径。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10月海军总医院78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名。其中对照组护理人员采取常规的临床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组护理人员采取分层次管理模式。考察并比较管理前后两组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掌握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管理前的理论知识水平及操作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研究组的理论知识水平及操作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为97.4%,对照组为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次管理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新途径,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与实际操作能力,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增近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黄丽莉  郑自群  梁文 《中外医疗》2014,(19):151-153
目的 探讨细节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对2013年5月-2013年11月于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按单双号的方式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实行细节化管理后的护理,随后调查两组患者及手术医生对该次护理的满意度和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6.0%,手术医生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3.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78.0%,手术医生对护理的满意度为84.1%;通过比较观察组的患者及医生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观察组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节化管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临床效果较好,护理质量、医生及患者满意度均有所提高,具有较好的实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手术室应用分层管理前后临床护士职业压力与满意度的改变,探析分层管理在手术室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以我院手术室为研究对象,实施以科学管理和行为管理为基础,以“我包干我负责”为理念,实施护士分层目标管理,评价全科临床一线护士工作满意度问卷量表和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评分.结果 管理后满意度总分、工作状态及人际关系均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除工作环境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外,压力源总分和其他维度评分比较均明显低于管理前(P<0.05).结论 分层管理使手术室现有护理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增加临床护士职业认同感,降低护士工作压力源,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胎儿脐带绕颈产程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3月~2011年3月(风险管理前)和2011年4月~2012年4月(风险管理后)在我院产科住院治疗的160例胎儿脐带绕颈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实施风险管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根据经验总结胎儿脐带绕颈产程护理过程中风险种类制定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比较两组风险管理前后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基础护理合格率及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明显减少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提高产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质控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首先设立6个质控小组,通过构建科护士长-护士长-质控员-专科组长四级质控体系,进行系统、有效、全方位、全过程的护理质量控制。比较质控前后护理差错率、护理纠纷率、医生护理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季度检查各质控小组评分情况。结果(1)质控后护理差错及护理纠纷率分别为1.67%、2.50%,均显著低于质控前(6.67%、9.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质控后医生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96.28±15.38)分、(95.25±14.09)分]均显著高于质控前[(82.79±12.11)分、(79.96±11.0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质控后各小组总体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质控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质控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护理差错率及护理纠纷率,有效提高医生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在心内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提高心内科护理的质量。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心内科住院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4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护理事故以及护患纠纷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87.5%)显著高于对照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事故、护患纠纷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进后的护理质量显著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能够将心内科患者的护理变得更加科学,通过这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护士的个人素质,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是适应患者的要求,并且能够提高护理质量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李燕 《中国现代医生》2014,(19):100-102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加强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共选择100例手术室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在围术期加强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回顾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舒适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例干预前心理状况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分值均降低,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1d血压、心率无明显差异(P>0.05),麻醉前观察组变化不明显,对照组显著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及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强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整体护理干预,可保障手术成功实施,防范不良事件发生,使护理质量明显改善,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冠脉综合征患者舒适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比较2组舒适度、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状况均要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结果观察组在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环境方面的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100.00%,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86.67%,观察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作为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可以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提高患者舒适度,并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有助于推动和谐医院建设,帮助患者更好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