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肝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患者,做好病情观察、心理护理、营养支持、消毒隔离、合理用药。结果:8例肝移植术后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患者均治愈。结论:巨细胞病毒感染是肝移植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做好病情观察及护理,提高移植器官的存活率,延长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肝移植是治疗多种严重肝脏疾病的最有效措施,但由于术前患者全身情况一般较差,肝功能低下、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术后引流管道多而复杂及大量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的应用,患者抵抗力低下,给病原菌的侵入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了降低术后感染率,做好感染的预防尤为重要。我院肝胆外科2005年7月-2006年8月进行了3例肝移植手术,现将术后感染的预防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原位肝移植者都为终末期肝脏疾病患者 ,术前由于肝功能衰竭而使呼吸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加上麻醉、手术创伤及新肝缺血再灌注 ,术后使用大剂量免疫抑制剂 ,使术后呼吸道管理尤为重要。我院自 2 0 0 1年成功开展 10例肝移植手术以来 ,对预防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积累了一些护理  相似文献   

4.
肝移植是治疗多种严重肝脏疾病的最有效措施,但由于术前患者全身情况一般较差,肝功能低下、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术后引流管道多而复杂及大量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的应用,患者抵抗力低下,给病原菌的侵入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了降低术后感染率,做好感染的预防尤为重要。我院肝胆外科2005年7月—2006年8月进行了3例肝移植手术,现将术后感染的预防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2例,女1例;年龄29~45岁,平均39岁。2例为酒精性肝硬化,1例为中晚期肝癌。均行同种异体肝移植。平均手术时间为10 h,术后麻醉未醒,带气管插管、右颈内静脉、左桡动脉…  相似文献   

5.
原位肝移植术是一项高难度的外科手术,是对成人终末期肝硬化、肝脏原发的恶性肿瘤、小儿先天性胆道闭锁和先天性代谢性疾病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治疗方法。我院2001年8月-2005年5月共施行了23例原位肝移植术,其中1例为肝肾联合移植术。该类患者全身情况差,变化复杂,手术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对护理人员也有较高技术要求。笔者现将原位肝移植术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总结2例婴幼儿活体肝移植的术后护理经验。重视患儿术后循环、呼吸系统的监测与护理,严密现察并发症的发生,预防和控制感染。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肝移植手术已被公认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一种有效方法,肝移植术后的各种并发症是阻碍受体存活率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我院于2004年5月至2006年12月实施了11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发生,术后1年生存率达100%,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观察与护理。方法:14例肝移植术后的患者发生了急性排斥反应,做好病情观察、心理护理、肝穿刺活检的护理、预防感染及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护理。结果:14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都痊愈。结论:肝移植术后做好病情的观察及良好的护理,及时的发现急性排斥反应十分重要,可以得到及时的治疗,逆转急性排斥反应,提高移植器官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9.
术后护理是肾移植术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通过临床实践笔者认识到 :除严密观察体温、脉搏 ,做好口腔护理、病室定期消毒等护理工作外 ,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的护理。1 术后早期补液的护理1 1 补液不当的危害 :患者术后早期若长时间补液不足 ,可造成移植肾灌注不足而发生肾小管坏死、血压下降 ;若补液过多 ,可使患者发生心力衰竭、肺水肿、脑出血等并发症[1] 。1 2 补液量的观察 :根据临床表现及体征 ,正确评估补液量 ,及时调整补液速度和液体种类。当补液不足患者轻度脱水时 ,其临床表现不明显 ,可有轻度的口渴 ;脱水进一步加剧 …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均寿命的延长 ,老年病患者逐年增加 ,老年男性尤以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增多明显。我院自 1 996年 5月— 2 0 0 0年 5月共收治前列腺增生症并手术治疗患者 47例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7例 ,年龄最小 62岁 ,最大 90岁 ,平均 73 .3岁 ;病程最长 1 2年 ,最短 6个月 ,多数为 4~ 5年。患者均经肛门指检、B超检查确诊。术前并发尿潴留 5 0 0mL以上 40例 ,伴有高血压 2 1例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1 2例 ,心律失常 1例 ,糖尿病 5例。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 2 7例 ,膀胱永久性造瘘术 1 4例 ,膀胱造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后患者使用连续硬膜外持续镇痛的不良反应及其护理。方法对462例硬膜外持续镇痛的病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留置硬膜外持续镇痛出现的不良反应有镇痛不全、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腹胀、呼吸抑制。结论加强术后持续镇痛病人的病情观察,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给予对症处理,能保证患者安全,提高舒适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处理措施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20例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有6例,2例术后出血,1例呼吸困难,2例手足抽搐,1例声嘶.结论:患者术后应给予严密细致的基础护理,并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同时注重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能有效的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正>腹腔镜应用于妇科临床以来,解决了许多过去必须开腹手术才能解决的难题,它不仅能直视观察盆腹腔脏器的各种病变,而且还可以进行准确有效的治疗[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治疗冠心病、心肌梗塞患者行PTCA术后的护理.方法:对421例行PTCA及植入支架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1例患者,死亡2例,其余均康复出院.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由于病情急、症状重,及时的治疗是关键,科学的精心全面护理是患者康复出院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颈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较常见的类型之一,它主要表现为颈肩背部酸痛,有沉重感,疲劳后加重,部分患者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心悸等,它是颈椎病的最初阶段,也是治疗的最佳时机.近年来,由于劳动方式及生活模式的改变,电脑的普及等因素导致发病有年轻化的趁势,30 岁以下的青年患者约占总患者人数的11.1 %左右,并呈增加的趋势,而青年人中患颈型颈椎病的人更为多见.导引养生功是以人体各系统发病的病因、病理为依据,以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以脏腑、经络、气血、阴阳、五行等学说和现代医学的有关理论为指导,把"导引"和"养生"、肢体锻炼和精神修养融会一体并紧密结合的自我医疗保健功.目前,对颈椎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但运用导引养生功来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相关报道还未见到,因此,本研究针对颈型颈椎病患者的患病情况创编了十三式导引养生功,现将其介绍如下,旨在为颈型颈椎病患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病人在ICU监护期间的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对5例肝移植术后病人在ICU期间的生命体征、排斥反应、预防感染的监测,总结肝移植术后的护理重点方法。结果:肝移植术后的早期监护十分重要,它关系到手术的成败。结论:细致的早期监测与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肝移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ERCP术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护理策略。方法:对20例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患者采取ERCP术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对20例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患者行ERCP术治疗的观察及精心护理,术后无患者发生并发症,使患者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结论:ERCP术是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重要手段,做好ERCP术的术前护理及术后护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提高肝移植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再移植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呼吸衰竭病人术后的观察与护理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总结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20例术后呼吸衰竭病人的观察及护理的效果。结果:20例患者,治愈率为70.2%,3例因经济问题终止治疗,死亡5例,死亡原因多为MOF。结论:通过术后观察与护理,纠正呼吸衰竭,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收到很好的效果,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51例眼角膜移植术后患者观察与护理,①护理方法:按内眼术后常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局部滴眼药水种类与次数均较多,且要间歇用药,使其发挥最佳药物效果。②结果:51例51眼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仅17例17眼术后两周出现轻度的免疫反应,经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病情控制。③讨论:我们认真做好术前一切准备,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术眼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清除隐患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一旦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等并发症,只要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就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高效的护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08年6月在我院妇科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30例,进行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130例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经过细致的观察及护理均治愈.结论:措施得当的护理干预可以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或将并发症的危害减小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