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新辅助化疗既能使肿瘤缩小,控制局部病变降低术前分期,使原来不能手术的肿瘤可以通过手术切除,还可能使潜在的微小转移得以控制,减少远处播散的可能。绝大部分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经新辅助化疗后达到降期目的。本院自2004年7月-2006年1月共48例乳腺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新辅助化疗既能使肿瘤缩小,控制局部病变降低术前分期,使原来不能手术的肿瘤可以通过手术切除,还可能使潜在的微小转移得以控制,减少远处播散的可能.绝大部分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经新辅助化疗后达到降期目的.本院自2004年7月~2006年1月共48例乳腺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21)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和环磷酰胺联合多西他赛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区组化随机分组法将入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研究组乳腺癌患者采用吡柔比星、环磷酰胺、多西他赛的化疗方案,对照组乳腺癌患者采用吡柔比星、环磷酰胺、氟尿嘧啶的化疗方案,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CR 34.00%和PR 48.00%均有所提升,但差别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缓解率显著增加(82.00%),白细胞下降(52.00%)、血小板减少(24.00%)、恶性呕吐(60.00%)、腹泻(10.00%)、脱发(18.00%)等各项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M分期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0期和Ⅰ期的比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柔比星和环磷酰胺联合多西他赛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在改善乳腺癌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降低因化疗所引起的相关毒性不良反应方面均呈现出明显的优势作用,可作为乳腺癌患者较为理想的新辅助化疗方案予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1)
目的对比研究乳腺癌新辅助化疗AC与FAC方案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取56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AC(环磷酰胺、吡柔比星d1)方案和FAC(氟尿嘧啶、吡柔比星、环磷酰胺d1)方案化疗,21 d为1个周期,4个周期化疗后进行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评价。结果 AC与FAC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6%和85.7%,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方案与FAC联合方案比较,AC方案胃肠道反应较轻,两组在白细胞减少、血小板下降、心脏毒性、脱发及肝功能损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AC方案与AC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疗效相近,但AC方案胃肠道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老年乳腺癌患者治疗中的意义。方法:35例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前用CTF方案化疗1疗程,化疗后1周手术。结果: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4例(占11.43%),轻度缓解20例(占57.14%),无变化11例(占31.43%),无临床进展病例。病理组织学观察20例镜下见肿瘤细胞有小点片状坏死。1例因白细胞降低推迟手术,其余患者按计划手术。全组随访1~6年,在随访期间发现5例局部复发,2例骨转移,2例有肺和脑转移。6例在随访期间因本病死亡,3例因其它合并症死亡,余均健在。结论:新辅助化疗对老年乳腺癌可缩小肿瘤,增加手术机会,提高治疗效果,并可能减少术中血行转移。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意义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张斌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3,7(2):112-114
乳腺癌易于发生血行播散 ,即使是“早期”癌 ,常已存在周身的亚临床转移 ,故认为乳腺癌为一全身性疾病之称。自 2 0世纪 70年代 ,人们逐渐加强了乳腺癌的全身治疗 (主要是化疗 ,或加内分泌治疗 ) ,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 ,生存质量也有改善 ,化疗便成为浸润性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对可手术的乳腺癌 ,化疗多在术后应用 ,称之为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 ,最初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LABC)。LABC即TNM分期中的Ⅲ期 (ⅢA、ⅢB)病例。因为此类患者局部病变为T3、T4,或区域淋巴结转移较重 ,手术切除困难或属不可切除者。早年曾采用许多方法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紫杉醇脂质体与传统紫杉醇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62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实验组(n=31),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对照组(n=31),紫杉醇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在血液学毒性方面,2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在周围神经毒性及过敏反应方面,试验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紫杉醇脂质体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过程中疗效与普通紫杉醇相似,但发生过敏反应几率明显减低,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近年来新辅助化疗逐渐成为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模式,而乳腺MRI也逐渐被用于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治疗效果。本文就用于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主要磁共振技术及其优劣势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Ki67表达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疗效的关系。方法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接受NACT、化疗后可手术的52例乳腺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ACT前后乳腺癌组织中Ki67的表达情况,采用Miler and Payne(MP)治疗反应评价方法评价术后乳腺癌组织的病理治疗反应水平,统计学分析二者间关系。结果Ki67高表达组NACT后病理有效率(67.74%)高于低表达组(23.81%),Ki67表达明显下降组(65.52%)病理有效率高于轻度下降组(26.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Ki67表达水平可以作为乳腺癌NACT的敏感性预测指标,NACT前后Ki67表达下降水平可作为评价化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监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术前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8例乳腺癌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于新辅助化疗前后对乳腺癌原发灶进行声像图、血流分布情况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观察和分析。结果 48例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超声检查显示原发灶明显缩小甚至消失,原发灶内血流丰富程度降低或消失,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为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提供了简便、有效、安全、客观的疗效观察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病人的生活质量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自设问卷及SF-36健康状况量表对88例乳腺癌病人在新辅助化疗结束后1周内的化疗副反应及其生活质量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本组乳腺癌病人完成新辅助化疗后的SF-36各维度得分中,生理机能(72.90±23.55)分、生理职能(28.98 ±37.31)分、躯体疼痛(71.50±21.91)分、一般健康状况(53.67±21.72)分、精力(61.19±28.39)分、社会功能(61.08±28.39)分、情感职能(52.27±43.71)分共7个维度得分均低于国内正常人群(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化疗副反应的数量、厌食、疲乏、年龄、文化程度对于生活质量有影响(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后本组乳腺癌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化疗副反应中的厌食、疲乏等是导致本组病人生活质量降低的主要因素,同时年龄越大的病人生理机能越差,而文化程度越高的病人社会功能越差. 相似文献
16.
曾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23):1990-1992
目的探讨影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120例接受NAC的乳腺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确定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Ki-67状态,并分析相关病历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 CR)的影响因素。结果 17例患者达到p CR,占14.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ER、PR和化疗方案为影响疗效达到p CR的相关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为影响疗效达到p C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乳腺癌NAC p CR与肿瘤大小、ER、PR和化疗方案等因素有关,其中肿瘤大小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在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中的价值。方法 对49例(NAC)患者在化疗前后均进行剪切波弹性成像。记录并将化疗前肿瘤的二维超声及弹性成像指标与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指标(RECIST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化疗前后剪切波弹性模量的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边缘、肿块化疗前后大小差值、化疗前弹性模量参数(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均与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评价指标有相关性(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边缘、肿块化疗前后大小差值、化疗前最大值与RECIST评价指标有相关性(P均<0.05)。结论 采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可以反映乳腺肿块化疗前后的变化,化疗前肿块弹性成像的最大值可用于预测浸润性导管癌NAC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在新辅助化疗后术前预测乳腺癌残存病变与金标准病理反应性的相关性.方法 35例乳腺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术前采用动态增强MRI(DCE-MRI)技术检查双乳,行矢状面和横轴面扫描,对比剂为钆喷酸葡胺(Gd-DTPA),取得动态增强MRI扫描图像,与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乳腺癌化疗后残余瘤灶DCE-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与病理反应性分级有明显相关性,(r = 0.591,P<0.001),而乳腺癌化疗后MRI的残余强化范围与病理反应性分级存在负相关,(r = -0.505,P<0.005).结论 乳腺癌化疗后残余瘤灶DCE-MRI与病理学检查有良好的相关性,其对病变范围的显示与组织学病变范围极为接近. 相似文献
20.
赫赛汀联合多西紫杉醇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赫赛汀联合多西紫杉醇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6例经病理证实为局部晚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接受赫赛汀(第1周期8 ms/kg,第2~4周期6ms/ks;静脉注射90 min,第1天)加多西紫杉醇(多西紫杉醇75 ms/m2静脉注射60 min,第2天)术前化疗,3周为1个周期,共4个周期;术前化疗后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保乳根治术.结果 16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7.5%,临床完全缓解率为56.3%,病理完全缓解率为25.0%;KPS评分均得到较大改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未出现心脏毒性.结论赫赛汀联合多西紫杉醇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最终结论需大样本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