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肝炎多由急性病毒型肝炎治疗不彻底演变而来,其病程迁延,缠绵难愈。目前临床上对此病尚未找到理想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笔者临床注意观察,发现许多慢性肝炎病人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血淤征象,结合湿热毒邪残未尽,肝郁脾肾气血虚的病机特点,辨证拟定治肝4法,验之临床,每获满意疗效,今不揣凡庸,略列证治如下。 1 清热解毒行淤法 急性肝炎多责之湿热毒邪为患,倘若病重药轻,祛邪不利,湿毒未清,余邪残留,迁延日久,每致湿热交阻,蕴结难解,或湿盛之体,脾运不利,湿困中州,湿热相搏,热因湿阻而难清,湿因热蒸而更腻,以致湿热蕴毒,深入血分,淤血内阻,影响肝之疏泄,气机运行不利。诚如《金匮》“淤热以行”,《温疫论》“搏血为淤”。证见:腹胀纳呆,胁肋刺痛,身黄呕恶,厌油腻,尿黄赤,舌质红,或紫暗有淤斑,苔黄腻,脉弦数,  相似文献   

2.
1 急性发病,湿热毒邪由气入血急性肝炎多见于甲型肝炎,由于感染甲肝病毒而致,与古人所言外感“疫毒”或“湿毒”之邪有相通之处。肝炎病毒好犯肝胆脾胃,病理因素以湿热为主。湿热蕴脾,肝胆失于疏泄,证见发热、口苦、身黄如橘皮色、尿黄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湿热毒邪是乙肝发生发展的始动因素。《金匮》云 :“黄家所得 ,从湿及之。”“湿热相搏 ,民病黄瘅。”研究表明 ,本病各证中均有湿热活动的表现 ,湿热活动与血清 AL T的升高存在正相关关系 ,并有典型慢性活肝的组织特征 ,与 HBV复制有一定的相关性 ,与乙肝活动呈正相关性。(2 )脾运不健是慢性肝炎发生发展的内在基础。薛生白《湿热病篇》说 :“太阴内伤 ,湿饮停聚 ,客邪再至 ,内外相引 ,故病湿热。”《幼幼集成》说 :“脾土强者 ,足以捍御湿热 ,必不生黄。惟其脾虚不运 ,所以湿热乘之。”可见脾虚在发病之初即已存在 ,若在乙肝急性期…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丽芳 《陕西中医》2001,22(1):61-62
本病为传染性疾病,乃由于偶失摄养,湿热疫毒内侵,密而不去,伤及肝脾,进而损及正气,瘀阻肝络,逐渐而成。据其临床特点归属于“胁痛”、“积聚”等范畴。 1湿热毒邪留恋湿热毒邪留恋是本病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急性期失治、误治或治疗不彻底,致余邪残留潜伏;病久机体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尤其是脾胃运化失职,又湿热内生;湿为阴邪,其性重浊粘腻,与热相合,蕴结郁蒸,胶着难解,上郁肺金,中困脾土,下注膀胱,阻遏三焦,致气化不利,水湿内生。湿郁化热,热郁成毒,湿、热、毒邪相互胶结,缠绵难祛。久蕴不解,必从化伤正,从阳明燥…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肝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均在探讨之中,本文从湿、瘀、毒立论。认为:1.急性发病,湿热毒邪由气入血;2.慢性迁延,肝脾湿热瘀毒蕴结;3.久病成臌成症,湿浊瘀毒胶固;4.急黄重症,血分瘀热火毒炽盛。  相似文献   

6.
湿热疫毒瘀郁、肝胆疏泄失司是肝细胞性黄疸发生的主要病理环节,清化疏利是基本治疗大法。清化者,清解泄化疫毒湿热瘀血,祛邪以治本;疏利者,疏肝利胆退黄,引邪外出以治标。临床尚须辨清湿、热、瘀之孰轻孰重,疏肝与利胆的主次轻重,以及有无脾虚、肾亏、阴伤、血耗等,灵活组方用药。具体主要有清利肝胆湿热法、健脾疏肝化湿法、凉血化瘀解毒法、温补脾肾化湿法和软肝化瘀疏郁法。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衰竭属中医“关格”、“癃闭”、“虚劳”等病的范畴,是多种肾脏疾病的末期阶段。其病机错综复杂。总的来说具有正虚邪实、病位广泛、变证丛生的特点。正虚是指脾肾衰败,脏腑功能失调,阴阳气血虚损;邪实系风热毒邪、湿热、瘀血、溺毒。正虚为本,邪实为标。因虚易招致外邪侵袭,脏腑功能失调可产生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即所谓“因虚致实”。“血不利则病水”,水湿、瘀血皆属有形之邪,二者可互相影响而呈血水同病。水湿潴留日久可从热化,湿热合邪,缠绵难愈,三焦均可受累,湿热客于下焦,膀胱气化不利,则可酿生溺毒,溺毒人血,轻则呕吐、口中尿臭,重则血毒上脑而见神识昏蒙及生风动血之候。……  相似文献   

8.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死亡率最高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中医将其归属于“尿血”“癃闭”范畴。该病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肾脾亏虚,血运无力,气血痰瘀湿凝滞,阻塞水道,或气化无力,膀胱失司,水液代谢失调;标实为湿热毒邪内蕴,毒瘀胶结,导致膀胱经络受损。《内经》“辛以润之”指明辛味药可“开腠理,致津液,通气”,基于此理论探讨膀胱癌的治疗,并附医案1则以兹佐证。  相似文献   

9.
带状疱疹的病位在心、肝、脾三经,发病与湿、热、火、毒、瘀有关。其致病原因由湿热火毒之邪,阻滞经络,气血凝滞而成,日久可损及气阴。初期多为湿热所困,或湿重于热,或热重于湿,后期多因湿热毒邪损及阴血,经络瘀阻失养。临床辨证可分为:肝郁化火型、脾湿内蕴型、气滞血瘀型、火热伤阴型、气血两虚型。准确掌握各型辨证要点,临证加减,可达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0.
答:临床实践证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组方时加入风药,能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值得重视。首先从影响慢性乙肝转归的因素分析,需要风药。一是肝为风木之脏,风者百病之长,外感六淫之邪均可借风入侵。风邪可致血气闭郁;寒邪能使血气凝涩;热邪终成血气干涸;湿邪更致痰瘀交阻等等种种外因增加肝脏负荷,诱发抗邪能力进一步下降。二是湿热疫毒因肝疏泄功能受阻而入血分,致痰瘀胶滞。肝藏血,主疏泄,脾主湿,肝肾同源。血之运行上下,有赖脾之升降,脾之运化依肝气疏泄,而脾之健运、肝之疏泄皆赖肾之鼓动  相似文献   

11.
自拟速效丙肝丹治疗丙型肝炎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拟速效丙肝丹治疗丙型肝炎举隅邱志济浙江瑞安市广益中医疑难病诊所(瑞安325200)邱江东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0032)笔者以中医的“邪毒概念”着眼虚、寒、湿、痰、瘀五因、立法“三同治”(即肝胃同治、脾肾同治、痰瘀湿浊同治),自拟“速效丙肝丹”由...  相似文献   

12.
依据温病学理论,手足口病发病正值夏季,湿热当令,湿热之体,外感邪毒,内外合邪,湿热壅盛,熏蒸肌表,伤及营血,其病乃成。其病因主要为湿热毒邪,病机为湿热瘀毒,熏蒸肌表,病机转变的关键在于瘀毒,治疗当清热燥湿,凉血解毒。笔者仅就临床运用温病学说指导手足口病的治疗浅谈如下,望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13.
金实运用龙柴方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金实教授运用龙柴方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经验。认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属中医学“湿热疫毒”范畴,聚湿、热、郁、瘀、毒5种因素为患,其中以毒为本,邪毒深伏营血,诸邪交织,或湿热蕴邪,或瘀血阻络,或肝郁气滞,病情反复发展,迁延难愈;以龙柴方加减治疗,旨在化解瘀毒。  相似文献   

14.
归纳《金匮要略》、《伤寒论》辨治退黄九法 ,即 :清热利湿退黄、解表散邪退黄、消瘀逐湿退黄、润燥化瘀退黄、和解枢机退黄、温脾化湿退黄、健脾益气退黄、涌吐逐邪退黄、破血逐瘀退黄等法。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病毒性肝炎(VH)的病机从湿热瘀毒诸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认为阳黄和“无黄”都以湿热为本,“无黄”、阳黄、阴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重型VH,慢性VH的病机及病理演变,以毒和瘀为病理特点。应针对湿、热的主次和各自侵袭的不同部位及瘀毒的临床表现予以灵活施治。VH恢复期应着重舒肝健脾,补益肝肾,清解余邪。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肾衰竭属中医“关格”、“癃闭”、“虚劳”等病的范畴 ,是多种肾脏疾病的末期阶段。其病机错综复杂。总的来说具有正虚邪实、病位广泛、变证丛生的特点。正虚是指脾肾衰败 ,脏腑功能失调 ,阴阳气血虚损 ;邪实系风热毒邪、湿热、瘀血、溺毒。正虚为本 ,邪实为标。因虚易招致外邪侵袭 ,脏腑功能失调可产生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 ,即所谓“因虚致实”。“血不利则病水” ,水湿、瘀血皆属有形之邪 ,二者可互相影响而呈血水同病。水湿潴留日久可从热化 ,湿热合邪 ,缠绵难愈 ,三焦均可受累 ,湿热客于下焦 ,膀胱气化不利 ,则可酿生溺毒 ,溺毒入…  相似文献   

17.
析《伤寒论》262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论》五版教材沿袭历代医家之见,仍将262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释为阳黄兼表的证治,笔者认为欠妥,其理由如次。 原文未述表证表现,只言“瘀热在里,”而“瘀热在里”与表证无必然联系。《金匮要略·黄疸》篇指出“脾色必黄,瘀热以行,”“瘀”字《说文解字》释“积血也”,“瘀热”是湿热郁滞血分之意。由此揭示发黄的病机为湿热内郁脾胃,熏蒸痹阻,瘀结血分,迫及肝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肝炎,湿热瘀毒,深伏于血分,久恋不去,肝脾两伤,尽管湿热瘀毒贯穿于整个慢性肝炎的始终,肝脾两伤是其根本,治疗重在缓肝调脾,健运中州,佐以清化。临证时不可失之偏隅,当分清邪实、正虚的轻重,病位的主次,时时眷顾脾胃,有进有退,体现了机圆法活的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19.
湿热瘀阻,发为黄疸人体感受湿热之邪,湿热交蒸,肝胆疏泄失职,邪热淤滞血分,致胆汁被逼外溢,渍于肌肤发为黄疸。正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所谓“湿热相搏……民病黄瘅(疸)”《伤寒论》曰:“瘀热在里身必发黄”。临床表现:目黄,身黄,其色鲜明,口渴口苦,恶心欲呕,食欲不振,胁痛拒按,小便黄赤,大便干燥或便秘,舌红苔黄腻。脉弦,治以活血化瘀,清利湿热。例一、康××,男,18岁,学生。素体健  相似文献   

20.
脂肪肝从湿毒论治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脂肪肝是以肝脏细胞内中性脂肪异常沉积为主的临床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有肥胖、酒精中毒、糖尿病、药物中毒、妊娠、遗传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我国成年人中,脂肪肝的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本病属祖国医学“积聚”、“痰饮”、“胁痛”、“黄疸”等范畴。从病因和病变特征上看,与湿毒之邪关系密切,湿与毒之邪皆有内外之分,而此病多指内邪而言。湿毒之邪在脂肪肝的形成和发展中表现为既是病因又是病理的产物,现简述如下。1湿毒致病之病机嗜食肥甘厚味,伤及脾胃,致使脾失健运,水湿郁滞中焦,日久化热,湿热蕴结,阻碍气机,变生湿毒,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