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急诊静脉溶栓干预措施及效果,为脑卒中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静脉溶栓病人63例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病人从就诊至收治卒中单元5个环节时间,包括就诊至CT检查时间(DIT)、就诊至CT报告时间(T1)、CT报告至静脉溶栓时间(INT)、就诊至静脉溶栓时间(DNT)、就诊至入卒中单元时间(T2);统计静脉溶栓前、入院第7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四肢肌力情况。[结果]6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静脉溶栓病人DIT(18.84min±14.32min),T1(32.54min±16.20min)比NINDS国际标准建议时间短,而INT(44.32min±24.67min)、DNT(72.52min±32.47min)、T2(480.00min±480.92min)比NINDS国际标准建议时间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溶栓前NIHSS评分(9.66分±6.20分)与入院第7天NIHSS评分(5.00分±5.5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静脉溶栓病人入院第7天神经功能治愈15例,显效25例,有效7例,病人肌力≤3级7例。[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实施急诊静脉溶栓干预措施缩短了院内抢救时间,提高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效率及治疗效果,四肢肌力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5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的疗效和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的疗效和生存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医护一体化模式有助于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病人的神经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诊一体化护理信息系统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救治效率及效果的影响。[方法]2018年5月—2018年10月利用信息技术,结合急诊工作模式,构建急诊一体化护理信息系统,并应用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中,比较急诊一体化护理信息系统实施前后对脑卒中病人救治效率、救治效果及预后情况的影响。[结果]实施后病人分诊评估时间、CT检查时间、等待报告时间、等待静脉溶栓时间、静脉溶栓治疗时间均短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病人溶栓预后良好率、病人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急诊一体化护理信息系统能有效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救治时间,提高病人救治效率及治愈率,有利于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疾病目前与恶性肿瘤、心脏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它的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极高[1]。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在我国部分城市的发病率在逐年增高[2]。近年的研究显示,法舒地尔对急性缺血性脑损害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和治疗作用[3]。我院神经内科对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跨学科溶栓治疗团队建设方案及实践效果评价。[方法]对急性脑卒中跨学科溶栓治疗团队的人员构成、运行模式等进行构建及运行,采用溶栓各重要节点时间、NIHSS、并发症对运行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病人入院至预检分诊、急诊医生接诊、标本送检、检验室出报告、CT检查、CT出报告、DNT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溶栓后第14天NIHSS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病人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54,P=0.35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跨学科溶栓治疗团队建设有利于缩短溶栓准备时间,改善病人溶栓后神经功能,可为进一步优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救治流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脑瘀通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目的 :探讨脑瘀通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10 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 2组 ,治疗组 5 1例 ,在原有静滴胞二磷胆碱治疗基础上 ,口服脑瘀通胶囊 ,每日 3次 ,每次 6粒 ;对照组 4 9例在给予静滴胞二磷胆碱治疗基础上 ,口服维脑路通片 ,每日 3次 ,每次 0 .3 g。2组均 10日为 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 17例 ,显效 2 0例 ,有效 10例 ,总有效率 92 .2 %。对照组痊愈 7例 ,显效 13例 ,有效2 1例 ,总有效率 83 .7%。 2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 χ2 =10 .8,P<0 .0 5 )。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性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 ( P<0 .0 5或 P<0 .0 1) ,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较治疗前亦明显下降( P均 <0 .0 1)。结论 :脑瘀通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肯定 ,安全可靠 ,无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标准化护理策略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绿色通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神经内科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治疗的病人50例为研究组,选取2015年12月以前在我院神经内科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治疗的病人5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标准化策略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考评、急救反应时间、护理满意率、床位周转率。[结果]两组护理质量考评、急救反应时间、护理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床位周转率由2.8%升至3.1%。[结论]标准化护理策略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绿色通道中的应用,为护理标准化工作的实施奠定了基础,达到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15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李雪燕  王英 《全科护理》2016,(31):3283-3284
[目的]总结使用阿替普酶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溶栓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0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使用阿替普酶行静脉溶栓治疗,在溶栓治疗完成后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3个月后对病人进行随访,评估病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发生口腔出血并发症2例,牙龈出血并发症2例,尿道出血并发症1例,消化道出血并发症1例,1例气道出血,1例角结膜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所有出现不良反应并发症的病人经及时对症处理后均好转。3个月后对病人进行随访,与刚完成溶栓治疗后相比较,97例病人NIHSS评分降低,4例病人NIHSS评分无明显改变,3例病人NIHSS评分稍有增加。[结论]使用阿替普酶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行护理干预后能及时地处理病人在溶栓后出现的出血、肌力变化等不良反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远期治疗效果,有利于病人的早期康复及预后,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脑卒中由于脑部供血不足、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局部缺氧,从而引发脑部组织不可逆的损害以及患者神经功能缺失[1]。目前临床上将脑卒中发病2周内定义为急性发作期[2]。近年来有学者研究发现,脑血管病与肾功能的损害存在着密切的联系[3]。血清胱抑素C(Cys-C)是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在人体内代谢稳定,其血清水平的升高能敏感的反应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且敏感性优于传统的肾功能评估指标如肌酐、尿素[4]。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系统化的治疗与康复护理,可以改善其生活质量、促进康复[5]。本研究通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变化分析,探讨其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优化血管再通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急诊溶栓效果和临床结局的影响,分析优化血管再通流程的必要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4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为对照组(血管再通流程优化前),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8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为研究组(血管再通流程优化后),对比分析两组急诊溶栓效果和临床结局的差异性。[结果]与流程优化前相比,优化血管再通流程后急诊溶栓实施率(28.07%)、急诊血管再通率(16.49%)、病人满意度(94.74%)明显提高,入院至接诊时间、入院至确诊时间、入院至溶栓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优化血管再通流程能够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就诊时间,提高急诊静脉溶栓率,可减轻病人神经功能损伤,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