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塞伴室内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为28.8%,其中完金性束支传导阻滞为8—13%,由于在心肌梗塞的早期,它极易进展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故有较高的致死率。本文旨在重新评价急性心肌梗塞伴发束支传导阻滞的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的临床意义及预后。方法 观察266例心电图、心肌酶水平、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 58例(A组)AMI并发RBBB(占21.9%)者预后明显差于未并发RBBB者(B者)。且CK及CK-MB浓度更高,与心脏事件相关的并发症(心力衰竭、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死亡率均增高。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 A组可能是大面积梗死心肌坏死严重的表现,可以作为预示危险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1999年1月-2003年12月间我院153例资料完整的AMI的心电图、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水平,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153例中39例并发RBBB(占25.5%),其预后明显差于无RBBB者。表现为CK及CK—MB浓度更高,与心脏事件相关的并发症(心力衰竭、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死亡率均增高,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较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AMI并发RBBB提示是梗死面积较大、心肌坏死严重的表现,可作为预示危险程度的标志,对此类患者应积极干预,重建血运,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伴发右束支传导阻滞 (RBBB)的临床意义及预后。方法 将我院 5年来收治的AM重患者共 2 4 0例分为AM重伴RBBB组和不伴RBBB组。根据RBBB发生的时间、持续间期以及是否合并左束支分支阻滞将前者分为新发生RBBB、陈旧性RBBB、持续性RBBB、短暂性RBBB、双束支阻滞和单纯性RBBB 6个亚组 ,观察各组的临床经过和住院病死率。结果 AMI伴发RBBB 2 6例 ,占 10 8% ,与不伴RBBB比较 ,其CK峰值、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均显著增高 (P <0 0 1)。RBBB组高发的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并非源自陈旧性RBBB和单纯性RBBB ,而是来源于新发生RBBB和双束支阻滞。新发生的持续性RBBB住院病死率最高 ,为 5 0 % ,短暂性RBBB为 11 1% ,而持续性RBBB的再灌注治疗率较短暂性RBBB明显降低 ( 2 5 %vs88 9% ,P <0 0 5 )。结论 AMI患者伴发RBBB提示预后不良。再灌注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 ( AMI)患者并发右束支传导阻滞 ( RBBB)的临床意义及预后。方法 :观察了 1995年 1月~ 1998年 5月 133例 AMI患者血清肌酸激酶 ( CK)及其同工酶 ( CK-MB)水平、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 :2 9例 AMI并发 RBBB(占 2 1.8% )者预后明显差于未并发RBBB者。表现为 CK及 CK- MB浓度更高 ,与心脏事件相关的并发症 (心力衰竭、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 )发生率及死亡率均增高 ,经统计学处理 ,两组有极显著性差异 ( P <0 .0 0 5 )。结论 :AMI并发 RBBB可能是大面积梗死、心肌坏死严重的表现 ,可以作为一个预示危险的标志 ,对这些患者进行积极的介入性治疗 ,重建血管 ,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曾一直被认为是单纯的、良性的心律失常,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RBBB并非无任何临床意义,特别是在某些情况下,如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时,它将会是一种严重的传导系统疾病,常预示着临床经过凶险以及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小儿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的心电图特征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159例表现为RBBB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9例中器质性心脏病患儿97例(病毒性心肌炎20例,川崎病20例,风湿性心肌炎2例,心包炎4例,心肌病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2例,原发性心内膜弹力增生症3例,充血性心力衰竭5例,呼吸衰竭8例,先天性心脏病31例),非器质性心脏病患儿62例.器质性心脏病患儿QRS时限>0.10~0.12 s,ST段下移,T波低平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器质性心脏病患儿.结论:儿童RBBB可因各类疾病引起.当RBBB患儿出现电轴重度右偏或左偏,ST段下移,T波低平,并伴有其他心律失常时提示为器质性心脏病变.  相似文献   

9.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是严重心律失常之一,临床极为常见。但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伴频率依赖型束支阻滞却不多见,现将我院遇到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伴右束支传导阻滞预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急性心肌梗死 (AMI)伴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常是大面积梗死的表现。通常伴有心力衰竭、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和高死亡率。但有关研究均是在溶栓治疗尚未成为AMI常规治疗措施之前进行的。溶栓可限制梗死面积、防止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降低死亡率等。但溶栓治疗对伴有RBBB的AMI患者的近期预后有何影响 ,国内尚未见报道。为此 ,本文对 1 994年 8月~2 0 0 0年 1 2月收治的 2 72例AMI患者进行分析。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2 72例急诊住院的AMI患者 ,均符合下列条件 :①典型缺血性胸痛 ,持续时间 >30min ,…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 ,72岁。自觉胸闷、头晕 5d。临床诊断 :冠心病。心电图示V1导联 ,基本心律是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 4 2~ 5 2次 /min。延迟出现的过缓的心室波R -R均齐 ,频率 4 6次 /min ,呈室上性。P波位于QRS波前、后 ,大部分与QRS发生干扰未下传心室 ,R3、7皆是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  相似文献   

12.
基础心律时存在心室内传导阻滞 ,而室上性冲动遇上阻滞束支的超常期意外地发生传导功能改善 ,此现象为束支内的超常期传导。虽然目前对超常期存在与否有不同意见 ,但临床认为超常期确实存在。现将作者遇到的 1例报道如下。患者 ,男性 ,6 7岁。基本心律为窦性心律 ,P- P间期为0 .76 s(心率 79次 / m in)时 ,右束支出现传导障碍 ,QRS波呈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型。但当 R- R间期延长 0 .88s时 ,右束支传导功能恢复 ,QRS波形态变为基本正常。由此表明右束支阻滞属快频率依赖性 ,在心率为 79次 / min条件下 ,右束支的复极时间病理性延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伴随急性心肌梗死 (AMI)出现的右束支传导阻滞 (RBBB)的临床意义。方法  2 94例 AMI分为RBBB组和非 RBBB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梗死部位、血清磷酸肌酸激酶 (CK)及其同工酶 (CK- MB)水平、心功能状态、严重并发症及住院死亡率。结果  RBBB组血清 CK、CK- MB平均峰值为 (2 2 82 .0± 6 74.3) u/ L、(2 5 2 .6±137.3) u/ L ,明显高于非 RBBB组的 (192 0 .4± 5 6 9.2 ) u/ L、(114.8± 5 6 .7) u/ L (P<0 .0 0 5和 P<0 .0 1)。 RBBB组killip平均级别为 2 .33± 0 .5 4级 ,非 RBBB组为 1.46± 0 .6 3级 (P<0 .0 5 ) ,RBBB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 (5 3.2± 9.6 m m )大于非 RBBB组 (4 5 .8± 8.2 m m,P<0 .0 5 ) ,左心室射血分数 [(4 8.9± 7.6 ) %]小于非 RBBB组 [(6 7.0± 3.7) %,P<0 .0 1]。 RBBB组心脏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死亡率高于非 RBBB组 (分别为 70 .8%和 39.0 %,P<0 .0 1;43.8%和 14.6 %,P<0 .0 1)。结论  AMI并 RBBB患者梗死面积大 ,严重心脏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4.
低钾血症致右束支传导阻滞伴一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女性,28岁.因无明显诱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伴乏力4天入院.体检BP13.3/7.9kPa(100/60mmHg),心率100次/min,心律齐,心音低钝,无病理性杂音.腹部压痛,尤以右下腹明显,墨菲氏征阴性.肌张力减低,肌腱反射迟钝.实验室检查:WBC19×10~9/L,N 0.85,L 0.10,血清K~ 2.2mmol/L,Na~ 130mmol/L,Ca~(2 )1.2mmol/L.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心电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66岁。因心悸半月来我院就诊,临床诊断:心房扑动(AF)。心电图(图1)示:异位心律-AF,以2:1下传心室,心房律为282次/分,心室率141次/分。心电图特征:①正常的QRS波与宽大的QRS波交替出现;②宽大的QRS波是右柬支阻滞图形,即在V1导联的rSR’型,时限大于0.12s。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64岁。既往有冠心病史。心前区压榨性疼痛1h而入我院就诊,图中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f”波,R-R间期绝对不等,QRS波呈2种形态,并与R-R间期有关。当R-R间期在0,40s时,室率为150次/min,QRS波形呈右束支阻滞图形,其时限≥0.12s;R-R  相似文献   

17.
患儿男,9月。因急性肺炎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8.3℃,脉搏160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88/58mmHg,律齐,胸骨左缘第2、3肋间闻及Ⅱ/6收缩期杂音。心脏彩超示:心内膜垫缺损,二、三尖瓣分裂,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厚。心电图检查(图1):窦性心律,心率181次/min,图1窦性心动过速讨论心内膜缺损(完全性的)形成房室共道永存,心房间隔和心室间隔的膜部均有缺损而形成大缺损,房室瓣关闭不全,患者不仅存在左至右室分流,而且还存在房室间的返流,临床表现有乏力、发育不良、易患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等。本例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负荷加重,至右心室肥厚,心室…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伴右束支传导阻滞近期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光忠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11):1356-1357
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发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通常是大面积梗死的表现,常常伴有心力衰竭、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律失常和高病死率。引起了临床的关注,本文对我院近10年来收住的AMI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寻找早期识别AMI不良预后参数,提高AMI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27岁.因"睡眠差、闻耳边语、猜疑、行为异常1月余"入院.查体:体温36.6℃,脉搏76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00/70mmHg.临床诊断:分裂样精神病,右位心.超声检查示:肝胆胰脾肾未见异常.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示:心脏大部分位于右侧,心尖搏动也位于右侧.X线示:可疑右位心.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 ,70岁。临床诊断 :精神分裂症。图 1为V1导联记录 ,P波形态一致呈正负双向型 ,P -R间期固定为 0 18s。P -P间距不等 ,分为短、长两类 :①短P -P(奇数P -偶数P) 0 70s~ 0 72s;②长P -P(偶数P-奇数P) 0 83s~ 0 86s。形态短 -长周期交替发生。QRS波呈 2种形态 :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