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化脓性中耳炎并发面瘫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2例化脓性中耳炎并发面瘫的临床资料,1例由急性中耳炎引起,11例由慢性中耳炎引起。出现面瘫的时间为1~330d,平均58d。结果:化脓性中耳炎并发面瘫发生率为2.65%。12例中,10例中耳、乳突腔内有胆脂瘤或同时有肉芽组织,2例仅有肉芽组织。2例面神经骨管完整,10例面神经部分骨管破坏(2例面神经部分缺失),其中单纯累及鼓室段6例(60%),单纯累及垂直段和迷路段各1例(10%、10%),同时累及乳突段和鼓室段2例(20%)。术后6例(50%)患者面神经功能完全恢复,3例(25%)部分恢复;3例(25%)术后无恢复。结论:耳源性面瘫的发病率明显降低。面神经骨管破坏、缺损以及有胆脂瘤是耳源性面瘫的主要致病因素。面神经鼓室段是受累的好发部位。手术治疗是降低疾病危害、恢复面神经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方法颇多,物理治疗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手段,常用红外线、低频电针、低频电脉冲。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超短波等法治疗,但物理因子的选择应用在面瘫的不同阶段有所区别,应结合面神经的解剖特点和面瘫的病理改变来选择治疗方法。本文报道超短波及超短波加低频电脉冲对面瘫不同阶段的疗效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周围性面瘫85例,男45例,女40例,年龄18~50岁,按病程及治疗分组:第1组:超短波治疗2周以内急性期的患者40例;第2组:超短波治疗2周以上至2个月恢复期的患者20例,第3组:超短…  相似文献   

3.
面瘫即面种经麻痹,临床上分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种,一般以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较为常见、临床治疗本病方法很多.我科自1987年以来,采用针刺加TDP照射治疗面瘫27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76例.男108例、女,168例,最小年龄4岁,最大年龄G3岁,患病时间最长18个月,最短2天。治疗方法:患病三天以内者,先用TDP照射患例,每日一次.照射时间30分钟。待病情稳定加针刺。患病六天以上者,则针刺加TDP照射.每日一次,七天为一疗程。针刺均用毫针。常现消毒后,采取平刺或斜刺,得气后留外时间与照射时间相同,照射距离成人3…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期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在15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治疗中根据疾病发展的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分为3期(发病一用内为急性期,发病1周至2周为静止期,发病2周以上为恢复期)进行不同的治疗。同时结合超短波治疗;结果:治疗3个疗程统计,总有效率为98.7%,痊愈率为87.1%;结论:分期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面神经麻痹有较好疗效,是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面神经麻痹,又称Ball’S面瘫,是临床上常见的颅神经疾病。笔者采用针刺-TDP-穴位注射疗法综合治疗该病100例,疗效颇佳,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42例,年龄最小1岁半,最大74岁;左侧面瘫46例,右侧53例,双侧同时面瘫1例;病程在1-7天69例,7-20天23例,20天以上8例。1.2诊断依据:本病起病急,在夜间感受风寒后出现口眼歪斜,患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不能作蹩额、皱眉、露齿、鼓额等动作,眼睑闭合不全,流泪流诞,额纹消失或变短,鼻唇沟平坦,耳后乳突压痛。2治疗方法治则:疏经通…  相似文献   

6.
面瘫,又称口眼歪斜,即面神经麻痹,临床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类,本文所论为周围性面瘫。主要表现为患侧面部肌肉运动功能障碍,眼睑不能闭合,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口角向健侧歪斜等症。本人近3年来,采用沿皮透刺法治疗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本文56例均系门诊治疗患者,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65岁,以20岁~50岁为最多;左侧面瘫29例,右侧面瘫27例;病程最长2年,最短2天;治疗次数最多66次,最少7次;春季发病14人,夏季发病13人,秋季发病20人,冬季发病…  相似文献   

7.
<正> 面神经炎又称贝尔氏麻痹或周围性面瘫,系指发生在面神经管内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导致面神经功能障碍。祖国医学认为,该病为风邪侵入经络所致。本所门诊开展头针治疗周围性面瘫已有5年多,现将1984年以来收治的面神经炎资料记录完整、并且坚持治疗5次以上者,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00例患者中,男性70例,女性30例。年龄最小者4岁,最大者65岁,其中30岁以下者35例,占35%。30岁以上者65例,占65%,病程最长者20年,最短者1天,其中10天以内者86例,10天以上者13例,20年者1例。1·2 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院对收治的131例伤寒患者,采用了氟哌酸(FPA)治疗,治愈率达到100%,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31例,男72例,女59例。年龄2~16岁65例,17~19岁4例,20~29岁32例,30~39岁16例,4O~49岁12例,50~59岁1例,>6O岁1例。1.2用法和疗程:FPA成人每次300mg,每6hi次。小)L3Omg/kg/天,分4次,每6hi次,均内服,疗程2~3周,有并发症者适当增用相应抗生素。2结果:2.1治愈率:131例全部治愈,治愈率为IOO%。2.2退热时间:O~22天,平均为4.37天。2.3平均住院无数:16.96天24并发症:共66例…  相似文献   

9.
面瘫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府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祖国医学称之为“口呙”、“四僻”,属中风范畴,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尤以青壮年较为多见。现代医学把其分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枢性面神经麻痹,我们自1991年一1994年采用微波加体针疗法,对48例面瘫进行临床观察,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1.1一般情况:48例中,17例为门诊病人,31例为住院病人,男性33例,女性15例;年龄最大者76岁,最小者15岁,一均43·4岁。病程最长达五!年,最短为2天,多数患者均于病发10十天以内来就诊,除4例为颇脑外伤及颅底骨折外,其余多为感受风寒而引起。不完…  相似文献   

10.
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面瘫30例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瘫是临床常见多发病,治疗方法颇多、疗效不尽相同,近年来我们采用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面瘫,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导如下:临床资料1资料:30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最/J’20岁,最大68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1年。其中左侧面瘫17例,右侧面瘫13例。本组均为周围性面瘫,本病无论有无诱因.皆起病突然.每在睡醒时发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不能作皱眉蹩额、露齿、鼓额等动作。口角歪向健侧,病侧露暗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部分病人初起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痛疼等症状。2治疗方法2.1取穴:选用以下两组穴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蒙医针灸疗法结合蒙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30例我院门诊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22-58岁,蒙医针灸治疗,每次治疗40分钟,每日1次,15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同时内服蒙药额尔敦乌日乐、伊赫哈日-12、阿敏额尔敦、嘎日迪-13、连续服用2个疗程。结果 30例患者中痊愈23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结论蒙医针灸结合蒙药治疗周围性面瘫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治疗后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笔者针灸治疗38例面瘫,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工临床资料面摊38例,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56岁;其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引例,外伤、拔牙、带状疮疹、中耳炎、腮腺炎引起面瘫计7例,病程7天内20例;7天至半月8例;15天至1月7例;l月至6月3例。2治疗方法2.l取穴、钱风、地仓、顿车、合谷、阳白、四日、足三里.2.2操作,患者侧卧位,常现消毒,在田风穴用梅花针叩刺皮肤发红,加雄五分钟,改仰卧位用30号是针,针刺对测合谷,双足三里,用中等强度平补平泻手法,留针15分钟,然后面颊话穴半刺毛刺手法及悬灸面部请穴。…  相似文献   

13.
面神经麻痹是造成表情肌群瘫痪(facialpaisg)的直接原因。1990~1998年以来作者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18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80例均为广]诊病人,男80例,女ltki例,年龄8~69岁。发病最短1天,最长3个月。1.》治疗方法:(豆)理疗:超短波红外线一对血管扩张药肌肉注射其酸50~1009,隔日一次;(3)维生素a口服20(),儿童减量;(4)针刺治疗。主穴:顿车、下关、地仓、牵正、合谷。配穴:太阳、四白、阳白、俗风、迎香、大迎每日一次每次取4~5穴。每次用分钟,10次为1疗程.间隔…  相似文献   

14.
自1995年以来,笔者运用加味牵正汤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6例,效果满意,观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门诊治疗病人,共36例,其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最小者14岁,最大者57岁;病程最短者1天,最长者2周;思左侧面瘫23例,右侧面瘫13例,其中6例病前有感冒史,4例有着凉史,11例有冷风吹拂头面史,余15例无明显诱因。2治疗方法加味牵正汤组成:柴胡、当归、川芎、党参各129,半夏10g,黄羊、赤芍、僵蚕各gg,白附子6g,全蝎(研求服)3g,甘草6g。用法:每日1付,水煎2次,早晚分服,10天为1疗程,连服2-3个疗程,3治疗结果36例患…  相似文献   

15.
治疗视网膜硬性渗出多数采用扩血管剂、维生素类及碘剂.我院收治的8例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及脉络宁注射液静脉点滴,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与结果1、临床资料本组8例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48.5岁;双眼3例,单眼5例;发病时间1~5年;硬化性阻塞6例,炎症性阻塞1例,原因不明1例。2、治疗方法采用南京金陵制药厂生产的脉络宁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ml内,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每日1次,静脉点滴,10天为1疗程。间隔5天使用第2个疗程。治疗最长者3个疗程,最短1个疗程。同时给予维生素C、B1、E口…  相似文献   

16.
自IWI年始采用硝苯毗院治疗小IW鸣叨层领对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对例中男ZI例,女9冽,年龄3—12岁,其中3~5岁10例,5~7岁12例,7~四岁8例.病程最短15天,最长1年,大多为l~6个月.1.2临床表现患儿除有尿频症状外,体检、小便常规及中段尿培养连续3次均为阴性,10例肾脏B超检查列无常发现.1.3治疗方法硝本毗徒用量为每日0.sing~lmth,分3次口服,3—5天为1疗程,如无效可以继续用2~3+jy程,3个疗程无效,终止治疗.2结果一个疗程治愈者”例,占所67%;二个疗程治愈者5例,占1667o/oO个疗…  相似文献   

17.
<正> 面神经麻痹(周围性)简称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我们采用针炙综合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从1986年起共收治面瘫患者100例,男性58例,女性42例,其中最小1岁,最大72岁,20—40岁者较多,病程最短2天,最长60天以上,一周以内较多,约占2/3,面瘫位于左侧41人,右侧59人,呈完全性瘫痪61例,不完全性瘫痪39例。 诊断要领:一、中医辨证与分型:1.风寒闭塞经络型:患侧面部瘫痪,口眼歪斜,流泪,苔薄白,脉弦滑,在此型中,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二类:一类是风  相似文献   

18.
多抗甲素是我国首创的一种具有免疫活性的多糖类物质,我院应用多抗甲素治疗化疗后外周白细胞减少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1.l病例选择:本组20例均为门诊病人.男11例,女9例,年龄13~56岁;平均年龄32.5岁,多数病人有头晕,周身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1·2治疗方法:多抗甲素针剂,常规用量每日4Ollg加入SO%ml葡萄糖注射液内静滴.每7天为一个疗程,共两个疗程,治疗前4天,停用其它对白细胞增减有影响的药物,治疗期间每隔7天查一次白细胞计数。1.3疗效判定:①显效:白细胞增加>50%;③有效:白细胞…  相似文献   

19.
我院1992-1996年采用心痛定治疗原发性痛经30例,结果显效率76.6%(23/30),有效率23.4%(7/30),总有效率100%。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l一般情况:39例患者中13-17岁20例;18-25岁8例;25岁以上2例。刀例均符合原发性痛经诊断。1.2临床表现:痉挛性疼痛常在阴道流血发生前数小时出现,在行经第一天疼痛达高峰,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从数小时至2-3天。疼痛一般位于腹部,也可放射至背部及大腿上部。1.3治疗方法:心痛定10毫克每日3次,于每次月经前3-5天连服7-10天,3个月为1疗程。1.4治疗效果:对例经一疗程治疗后症状…  相似文献   

20.
^90Sr敷贴治疗先天性皮肤血管瘤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将^90Sr疗程总剂量分3次敷贴治疗先天性皮肤血管瘤的效果。方法:采用疗程总剂量分3次敷贴照射病灶处的方法,对90例(99处病变)的先天性皮肤血管瘤患进行治疗。结果;99例病变治愈58处,治愈率58.6%,其中1个疗程治愈25处,2个疗程治愈21处,3个疗程治愈8处,4个疗程治愈4处;显效33处,显效率33.3%;有效8处;有效率8.1%,无效0处。结论:采用疗程总剂量分3次照射的方法能避免传统的一次大吸收剂量法对过度敏感造成的过量照射,克服小吸收剂量多次敷贴法治疗次数多的缺点,其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