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右室流出道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2例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右室流出道梗阻的超声资料,总结其声图像特征.结果 (1)单纯肺动脉瓣狭窄时常于肺动脉瓣口局部显示五彩镶嵌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显示其峰值流速常大于1.8 m/s;(2)动脉导管早闭时常于动脉导管处显示五彩镶嵌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显示峰值流速常大于1.8 m/s,且为双期同向血流频谱;(3)法洛四联症及右室双出口伴肺动脉狭窄时常于肺动脉主干内显示其血流信号稍鲜艳,但频谱多普勒显示峰值流速常小于1.8 m/s,严重狭窄时肺动脉主干内血流信号暗淡,甚至其动脉导管内出现反向血流信号及频谱;(4)肺动脉瓣闭锁时常于动脉导管及肺动脉内显示反向血流信号及反向频谱,频谱多普勒显示峰值流速常小于1.8m/s.结论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频谱形态分析能为胎儿右室流出道梗阻的产前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鼠慢性肺动脉高压模型下腔静脉多普勒血流频谱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野百合碱腹腔注射建立SD大鼠慢性肺动脉高压模型,肺动脉高压模型组32只,对照组8只(注射相同剂量0.9%氯化钠无水乙醇溶液)。采用超声多普勒技术观察记录模型建立前后下腔静脉多普勒血流频谱变化,行右心导管测定肺动脉压力。结果成功建立慢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28只,肺动脉高压模型组大鼠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右心室收缩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给药4周后大鼠右心室及右心房上下径增大,与给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高压模型组给药4周后下腔静脉回心血流速度峰值(S)较给药前显著降低(P﹤0.01),4周后的离心血流速度峰值(a)较给药前显著增高(P0.01),回心血流峰值与离心血流峰值的比值(S/a)降低,与给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027±1.094,5.768±2.545,P﹤0.01)。结论下腔静脉血流频谱变化可以反映肺动脉压力变化,下腔静脉回心血流峰值与离心血流峰值的比值可以为肺动脉压力评估提供有效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肺动脉高压患者上腔静脉血流频谱变化特点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动脉高压(PAH)患者上腔静脉(SVC)血流频谱变化的特点. 方法心脏介入手术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45例,男26例,女19例,平均年龄(29±21.5)岁,右心导管检测肺动脉收缩压.按照肺动脉收缩压(PASP)分为肺动脉压正常值对照组(PASP<30 mmHg,n=8)、轻度肺动脉高压组(30 mmHg≤PASP<50 mmHg,n=18)、中度肺动脉高压组(50 mmHg≤PASP<75 mmHg,n=13)、重度肺动脉高压组(PASP≥75 mmHg,n=6).同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经右侧锁骨上窝探测上腔静脉,记录平静呼吸时上腔静脉的频谱曲线,测量同一呼吸周期中频谱曲线各波峰值及速度时间积分(VTI),计算其呼吸变化率. 结果肺动脉压正常对照组上腔静脉血流频谱,收缩期S波、舒张期D波随呼吸波动明显.与肺动脉压正常对照组比较,轻度肺动脉高压组上腔静脉血流频谱S波、D波振幅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上腔静脉血流频谱S波、D波随呼吸变化振幅减低,而离心方向的室缩波VR、房缩波AR波振幅增高(P<0.05),部分患者频谱形态发生变化. 结论上腔静脉血流频谱随呼吸变化是评价肺动脉压力的有效指标,可为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诊断提供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多普勒超声测定肺动脉血流量的准确性及其方法学,我们对12条开胸狗进行了急性实验研究,分别记录基础状态和肺动脉血流量增加状态下的肺动脉血流频谱和主动脉短轴二维图像,应用Cardio 200图像处理仪分析多普勒血流频谱和二维图像,测量肺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肺动脉横径,根据公式:  相似文献   

5.
23例正常人经食道心房调搏。心率由基础心率始逐渐递增至140次,连续观察脉冲多普勒肺动脉血流频谱的变化。结果显示正常人的肺动脉血流频谱受心率的影响很大,血流加速时间(ACT)作为估测肺动脉压的指标时必须考虑心率的影响。ACT与心率的回归方程为Y=198-0.83x。  相似文献   

6.
右室流出道血流时间间期法预测肺动脉压─—脉冲多普勒频谱与心导管测值对比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内科王玉芝,陈运贞,廖惠本文应用脉冲多普勒技术测量了42例成年人风心病、先心病的肺动脉压。42例患者在手术治疗前一周内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心导管对血液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患者下腔静脉内径及多普勒血流频谱的改变及意义。方法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10例轻度肺动脉高压患者、15例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和2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下腔静脉内径、塌陷指数及血流频谱,并进行比较。结果轻度肺动脉高压组及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吸气末、呼气末下腔静脉内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下腔静脉塌陷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下腔静脉S波、a波及S/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下腔静脉塌陷指数及血流频谱对预测肺动脉高压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普勒超声估测先心病肺动脉压力的可行性、准确性,寻求可估测肺动脉压力的肺动脉频谱参数指标。方法 对30例先心病患者进行超声多普勒检查,测量8项肺动脉频谱参数,将所测各参数与手术中测量的肺动脉压力进行对比,作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 肺动脉频谱参数中右室射血前期与右室射血时间比值(RPEP/RVET)、心率矫正的右室射血前期(C-RPEP)、右室射血前期(RPEP)、右室射血前期与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比值(RPEP/AT)等与肺动脉压力呈良好线性正相关;右室射血时间(RVET)、心率矫正的右室射血时间(C-RVET)、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AT)与肺动脉压力呈良好线性负相关。结论 用肺动脉频谱参数可以较准确地估算肺动脉压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超声心动图及右心导管测量新西兰兔肺动脉、肺静脉频谱指标及右心系统压力指标,了解其频谱特点及右心系统压力的正常值范围。 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新西兰兔24只,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测量其肺动脉、肺静脉频谱,并同步记录心电图及呼吸曲线。通过右心导管记录并测量其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的收缩压及舒张压。 结果 频谱多普勒结果显示新西兰兔肺静脉频谱的峰值血流速度吸气相与呼气相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肺动脉频谱峰值血流速度吸气相高于呼气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右心导管压力测值结果显示新西兰兔肺动脉收缩压范围为16.07~23.99 mmHg、肺动脉舒张压为11.18~19.22 mmHg。 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清晰显示新西兰兔肺动脉、肺静脉血流;其肺动脉血流频谱随呼吸周期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肺协脉内血流速度对肺动脉瓣狭窄程度的判断及鉴别论断,球囊扩张和手术效果的价值.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心腔和肺动脉内的血流颜色变化,并用边疆多普勒超声测量肺动脉内血流速度.结果:肺动脉瓣狭窄程度与肺动脉内血流速度成正比例关系,对照手术前后肺动脉内血流速度,可估价手术效果.结论:多普勒超声在肺动脉瓣狭窄论断与鉴别论断中上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肺动脉血流波形的变化在肺栓塞诊治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利用多普勒超声检测了21例经CT、ECT及肺动脉造影证实的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肺动脉血流,并对这些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动脉血流波形的改变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轻中度肺动脉高压17例,重度4例;多普勒超声检出了收缩早期突然加速、加速肢上升陡直、流速峰值前移、而后提前减速的肺动脉血流频谱15例,即频谱波形呈“拳指状”,2例可见收缩晚期第二个较低的峰;峰值流速明显减低<80cm/s14例,7例患者的流速在正常范围;溶栓治疗48h后,“手指状”肺动脉频谱波形逐渐消失,1周后恢复正常倒等腰三角形肺动脉血流波形14例,7例的肺动脉血流波形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但患者的肺动脉内栓子明显缩小。结论多普勒超声观测肺动脉血流波形的变化,不单可用于肺栓塞的诊断,在肺栓塞治疗疗效评价方面也可成为客观的影像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多普勒超声观察上腔静脉综合征 (SVCS)患者上腔静脉 (SVC)血流频谱形态变化 ,探讨其频谱特征。方法 :对 48例 SVCS患者和 42例健康志愿者经右锁骨上窝及心尖五腔切面行多普勒超声检查。使用仪器为 Acuson XP/10及 Sequoia512彩色电脑声像仪 ,同步连接心电图及呼吸信号记录仪。结果 :48例 SVCS患者外压型 3 8例 ,腔内型 9例 ,其它 1例。外压型因狭窄程度不同 ,SVC频谱形态及血流速度不同 ,14例外压伴轻度狭窄者 SVC频谱呈全填充状 ,但 S波、D波清晰可辨 ;19例外压伴中度狭窄者频谱呈宽带、连续性、全填充状 ,收缩期S波、舒张期 D波难以分辨 ;5例外压伴重度狭窄及 9例腔内型者 ,血流频谱均呈低幅宽带、连续性、全填充状频谱。外压伴轻中度狭窄、伴重度狭窄时 SVC峰值速度分别为 (198.0± 2 6.0 9) cm/s,(2 5.3 4± 19.47) cm/s(与对照组比较 P=0 .0 0 0 )。腔内型血流速度为 (16.4± 6.91) cm/s(与对照组比较 P=0 .0 0 0 )。其它 1例为 SVC术后瘢痕性狭窄 ,SVC血流速度加快。 48例患者平静呼吸状态下 ,SVC血流频谱峰值速度受呼吸运动影响减小。结论 :不同原因及狭窄程度的 SVCS其频谱形态及流速在心动周期及呼吸周期中表现不同 ,该特征性变化为超声诊断 SVCS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超声心动图技术对早产儿和窒息儿肺动脉高压时肺静脉血流频谱进行检测分析。方法对出生后48 h内存在肺动脉高压的早产儿和窒息儿133例(其中轻度42例,中度75例,中度16例)及正常对照组52例,利用超声多普勒技术检测对比分析肺静脉血流频谱参数变化。结果轻度肺动脉高压组肺静脉血流频谱各参数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和重度肺动脉高压组肺静脉频谱中心室收缩期峰值速度(Sp)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心室收缩期峰值速度(Dp)、心房收缩期速度和持续时间(Ar、AT)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肺动脉高压组的二尖瓣E/A值低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肺动脉高压组E/A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肺动脉高压组的EF值低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肺动脉高压组EF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和窒息儿肺动脉高压时肺静脉频谱变化与肺动脉高压程度相关,肺静脉血流频谱可以为临床进一步了解肺动脉高压时左心功能早期受损情况提供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简化肺动脉/主动脉血流时间间期比定量估测肺动脉压的新方法。方法利用多普勒超声测量主、肺动脉血流F值[F=PEP×PV/(AT×ET)、F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用彩色M型多普勒测量舒张早期左室流入道血流传播速度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并鉴别二尖瓣“假性正常”的充盈类型。方法 :选择 5 9例冠心病患者及 3 0例正常人 ,根据二尖瓣血流频谱形态和临床资料分为四组。第1组频谱形态正常型 ( 2 >E/A >1) ;第 2组松弛受损型 (E/A <1) ;第 3组假性正常型 ( 2 >E/A >1) ;第 4组限制型 (E/A≥ 2 )。均与正常组对照。应用彩色M型多普勒测定舒张早期血流传播速度 ,同时用脉冲Doppler测二尖瓣口的血流速度频谱。结果 :血流传播速度在冠心病各组内呈进行性减低 ( P <0 .0 1) ,截断点为 45cm/s。结论 :彩色M型多普勒测量血流传播速度能无创、简便、准确地评价左室舒张功能 ,无假阴性。对二尖瓣血流频谱“假性正常”者具有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62例接受右心导管检查的患者中测量了肺动脉收缩压、平均压及平均压的自然对数值(PASP、PAMP、LnPAMP),并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同步测量了肺动脉血流的AT、AT/ET、PEP/ET和PEP/AT。结果显示,PEP/AT与肺动脉压三项指标的相关最佳(r分别为0.65、0.63和0.62);AT、AT/ET与肺动脉压的相关次之(r分别为-0.54、-0.55和-0.50以及-0.42、-0.45和-0.43);PEP/ET与肺动脉压的相关较差(r分别为0.39、0.38和0.42)。  相似文献   

17.
本组50例PDA患者(男30例,女20例,平均19岁)进行了左右心导管和多普勒超声的同步血流动力学研究。以双心导管记录主动脉和肺动脉压力,以CWDE测量经动脉导管的最大分流速度,同步记录Ⅱ导心电图,主动脉和肺动脉压力曲线以及分流频谱,并以袖带法测量左侧肱动脉血压。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资料数据处理,测量以下指标:1.心导管指标:(1)主动脉收缩压 (AOSP)、舒张压(AODP)和平均压(AOMP);(2)肺动脉收缩压(PASP)舒张压(PADP)和平均压(PAMP);(3)主动脉和肺动脉压力曲线间的收缩期最大压差(PG-PC)、舒张末期压差(PG-DC)和一次心动周期的平均压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估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患者右心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2015年诊断为ASD行介入封堵术患者48例,依据肺动脉收缩压水平分为肺动脉压正常组(肺动脉收缩压30 mm Hg)20例和肺动脉压升高组(肺动脉收缩压≥30 mm Hg)28例。术前采用经胸二维超声检测2组右心房前后径(RAD)、右心室前后径(RVD)、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室前后径(LVD)、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量右心室前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部收缩期径向应变峰值(PSLS)与右心室短轴圆周应变峰值(GCS)。采用血流多普勒与组织多普勒技术比较2组三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比(E/A),以及三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三尖瓣瓣环根部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比(E/e)。结果肺动脉压升高组RAD大于肺动脉压正常组(P0.01);肺动脉压升高组右心室各节段及整体PSLS和各节段GCS均低于肺动脉压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动脉压升高组E/A为0.87±0.15明显低于肺动脉压正常组的1.29±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6,P0.05);肺动脉压升高组E/e为7.47±0.83明显高于肺动脉压正常组的5.38±0.61(t=2.651,P0.05)。结论伴有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的ASD患者右心室功能存有差异,当肺动脉压升高,右心室负荷加重,右心室功能受损程度越明显。超声心动图可以从多角度评估ASD患者右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评价房间隔缺损(ASD)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舒张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56例ASD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按肺动脉高压程度分为轻、中、重3组,并选取22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频谱多普勒技术分别测定三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波、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波,并计算e/a比值.然后进入DTI条件,测定三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波、舒张晚期运动峰值速度A波,并计算E/A比值.结果ASD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舒张功能随肺动脉压力的升高而逐渐减低;与频谱多普勒检测三尖瓣口充盈参数法相比,DTI法在ASD并轻、中度肺动脉高压患者中,对右心室舒张功能异常检出率更高,而在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中两者无差别.结论DTI在早期检测ASD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舒张功能减低方面较频谱多普勒具有优越性,其不但能早期预测病情变化,且可以帮助判断病情变化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研究实验性兔VX2肿瘤性上腔静脉阻塞(SVCO)时,上腔静脉(SVC)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多普勒血流频谱特征.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将VX2瘤组织悬液接种到SVC前壁前部的软组织内,建立SV-CO动物模型.对14只实验兔于接种后12天,每隔2天经右锁骨上窝切面超声检测SVC血流变化,测量相关指标,并与接种前的超声测值比较.结果随着肿瘤生长对SVC产生压迫,SVC受压和/或破坏,彩色多普勒显示SVC腔内逐渐出现五彩加速血流,至病变晚期血流信号反而减弱;频谱多普勒记录到病变早中期S波、D波血流速度分别为(78.25±14.97)cm/s、(59.68±13.16)cm/s,晚期各波速度分别为(33.71±15.90)cm/s、(33.55±20.03)cm/s.与晚期比较,在早中期SVC各波速度加快(P<0.001).结论兔SVCO时SVC彩色及频谱多普勒呈现典型狭窄图像,其多普勒图像特征与临床SV-CO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