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云南产的蝶形花科千斤拔属植物宽叶千斤拔Flemingia latifolia Benth进行系统生药学研究。方法:采用来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经实验证实宽叶千斤拔的生药学特征明显;理化实验表明:根含多种黄酮类化合物,与文献报道该属其它种源的大类成分基本一致;TLC显示:根和茎均含有与对照品金莲木儿茶素及染料木苷相同成分。结论:宽叶千斤拔与同属其他种植物组织结构不同,但成分类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研究和开发蝶形花科千斤拔属植物蔓性千斤拔 Flemingia philippinensis Merr.et Rolfe Li提供理论依据,为其制定质量标准提供资料.方法:采用来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的方法对蔓性千斤拔进行系统的生药学研究.结果:根呈长圆柱形,上粗下细,极少分枝.蔓性千斤拔根横切面主要特征为木栓层细胞6~8列,排列整齐,切向延长;皮层窄,细胞多破碎;韧皮部窄,有少数韧皮纤维聚集成束;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十分发达,木射线由1~5列细胞构成.理化实验表明:蔓性千斤拔根含多种黄酮类化合物.结论:蔓性千斤拔是一味具有开发前景的民间药材,该研究为开发利用及制定质量标准提供生药学资料.  相似文献   

3.
牡荆属(VitexL.)多种植物为传统的药用植物,其所含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二萜类、环烯醚萜类以及植物甾体激素类等。生物活性研究表明牡荆属植物所含化学成分具有调节激素水平、解热镇痛、抗炎、抗肿瘤、保肝、平喘、抗菌、抗氧化等多种作用。综述近年来牡荆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千斤拔属植物种间亲缘关系,并对其进行初步质量评价,为筛选新药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4种千斤拔属植物进行亲缘关系分析;同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其总黄酮量。结果 从6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30个引物用于试验,共扩增出367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63条,共有带4条,多态性条带比例(PPB)为98.91%,遗传相似系数(GS)在0.566 8~0.833 8,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最近的为云南千斤拔和蔓性千斤拔,遗传距离最远的为细叶千斤拔和墨江千斤拔;总黄酮量最高的为勐捧千斤拔,其次为蔓性千斤拔,云南千斤拔总黄酮量也较高。结论 千斤拔属植物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云南千斤拔有成为药用植物蔓性千斤拔替代品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千斤拔Flemingia philippinensis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反向硅胶及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手段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千斤拔根的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lupinifolin(Ⅰ)、flemichin D(Ⅱ)、5,7,3′,4′-四羟基异黄酮(Ⅲ)、5,7,2′,3′,4′-五羟基异黄酮(Ⅳ)、染料木苷(Ⅴ)、槐属苷(Ⅵ)、大黄酚(Ⅶ)、大黄素甲醚(Ⅷ)、大黄素(Ⅸ)、岛青霉素(islandicin,Ⅹ)、咖啡酸二十八烷酯(Ⅺ)、单棕榈酸甘油酯(ⅩⅡ)、滨蒿内酯(ⅩⅢ)、水杨酸(ⅩⅣ)、对甲氧基苯丙酸(ⅩⅤ)、白桦酸(ⅩⅥ)、羽扇豆醇(ⅩⅦ)、β-谷甾醇(ⅩⅧ)。结论 以上化合物中,除Ⅱ、Ⅲ、Ⅴ、ⅩⅦ、ⅩⅧ外均为首次从千斤拔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Ⅳ为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6.
苦苣菜属植物主要含倍半萜类及黄酮类化合物,此外还含有香豆素类、木脂素类、甘油酸酯苷类等化合物。该属植物及其提取物具有保肝、抗肿瘤、利尿、降血糖、降血压、降胆固醇、抗炎、抗氧化、抗凝血、抗菌、解毒、对脑缺血缺氧脑保护等药理作用。综述了近年来对苦苣菜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情况,为国内研发和推广该属植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近五年八角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新进展,详细列出了从十几种八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新化合物和从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到的化合物,包括名称、结构类型、生物来源。按照化合物所属结构类型进行分类总结,主要包括萜类、苯丙素类、黄酮类、甾体类、挥发油等。同时也对该属植物的药理活性进行了概述,发现该属植物具有良好的抑菌、抗炎镇痛和抗氧化活性,为该属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大叶千斤拔(Flem ingia macrophylla(W illd.)Prain.)进行生药学研究。为建立大叶千斤拔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生药学资料,同时为其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的方法对大叶千斤拔进行生药学研究。结果:大叶千斤拔性状鉴别与报道一致。结论:通过比较,大叶千斤拔与同属的其他种的植物组织结构不同,化学成分类似。  相似文献   

9.
【目的】同时测定千斤拔的不同种、不同药用部位中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的含量,以期评价不同种药材的质量,为寻找新药源和新的药用部位提供一定的实验数据。【方法】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进行测定。应用Kromasil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5%磷酸水(23∶77,10 min;43∶57,11~55 min),流速为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240 nm。【结果】千斤拔燃料木素在2.01504~10.0752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99.7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2%;5,7,2’,4’-四羟基异黄酮在2.01042~10.0521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101.24%,RSD为1.13%;3,5,7,3’,5’-五羟基-4’-甲氧基黄烷在2.01246~10.0623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102.35%,RSD为1.48%。蔓性千斤拔根、茎中燃料木素和5,7,2’,4’-四羟基异黄酮含量最高,宽叶千斤拔的叶中富含3,5,7,3’,5’-五羟基-4’-甲氧基黄烷,球穗千斤拔仅根、茎含有较少的燃料木素。蔓性千斤拔茎、叶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远高于其他千斤拔茎、叶的含量。【结论】检测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从有效化学成分角度考虑,建议球穗千斤拔不宜替代药典品种蔓性千斤拔、大叶千斤拔入药;从有效化学成分资源的综合及可持续利用角度考虑,建议蔓性千斤拔的茎、叶可以与其根同等入药。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黄瓜属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甜瓜、黄瓜和小马泡。甜瓜和黄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葫芦素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小马泡的主要化学成分是黄酮类、香豆素类和醌类化合物。甜瓜和黄瓜中葫芦素A、葫芦素B、葫芦素C、葫芦素I和葫芦素C类似物已被证实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活性,能抗肝癌、宫颈癌、食管癌、非小细胞肺癌、结肠癌、鼻咽癌、胃癌等癌症。甜瓜中的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cucumol B对卵巢癌和乳腺癌细胞具有选择性和强效作用。葫芦素B还有抗炎、保肝和降血糖活性。小马泡中黄酮类、香豆素类、蒽醌类和萘醌类有保肝活性,小马泡中的香豆素衍生物还有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甜瓜和黄瓜的提取物有抗炎活性。甜瓜提取物有抗氧化活性。黄瓜提取物有抗凝血、抗血栓、止咳祛痰和促进骨折愈合活性。文章综述了近20年国内外对上述3种黄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该属植物的深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柽柳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多酚类成分和萜类成分,具有保肝、抗炎、抗微生物、解热镇痛、抗氧化等生物活性.综述了柽柳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并对其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属植物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研究和开发蝶形花科千斤拔属植物墨江千斤拔Flemingia chappar Buch.-Ham.ex Benth.提供部分生药学研究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的方法对墨江千斤拔进行生药学初研。结果:墨江千斤拔根横切面主要特征为:术栓层4~6列细胞组成;皮层窄,分泌细胞较多;形成层2~4列,成环;木质部导管多成单个或数个相聚;薄壁细胞及射线细胞有的含淀粉粒,棕色物及草酸钙方晶,草酸钙方晶较多。结论:为墨江千斤拔与同属植物的鉴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醉鱼草属植物含有黄酮类、环烯醚萜甙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并有抗菌、抗炎、袪痰等生物活性,本文对该属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研究和开发蝶形花科千斤拔属植物锥序千斤拔Flemingia paniculata Wall. ex Benth.提供部分生药学研究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的方法对锥序千斤拔进行生药学初研。结果:锥序千斤拔根横切面主要特征为:木栓层4~7列细胞组成;韧皮部分泌细胞较多;木质部导管多呈单个或数个相聚;薄壁细胞及射线细胞有的含淀粉粒,棕色物及草酸钙方晶。结论:为同属植物的鉴别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花,被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妇科疾病,中风和高血压等疾病的治疗.目前,研究者从红花中分离获得多种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生物碱类、聚炔类、木脂素类、烷基二醇类、有机酸类以及甾体类等化合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红花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包括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调节免疫系统,抗凝和抗血栓,抗氧化,镇痛等.本文对红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了总结,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粗叶木属植物化学成分复杂,含有醌类、萜类、苯丙素类、黄酮类、甾体类、挥发油等多种类型,这些化学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肝损伤保护等生物活性,本文系统总结粗叶木属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为粗叶木属植物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槛木属(Loropetalum)植物共有4种及1变种,分布于亚洲东部的亚热带地区,其中橙木和它的变种红花橙木可作药用。橙木中分离鉴定的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鞣质、黄酮、木脂素类和萜类等,提取分析方法研究包括总酚、总黄酮和花色素的提取方法和黄酮类化合物的定量分析方法,生物活性研究包括抑菌、抗炎、促愈合和抗氧化等。本文对橙木和红花橙木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药用价值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葡萄属植物中含有鞣质、芪类、萜类、黄酮等活性成分,原花青素和白藜芦醇等主要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动脉硬化、抗血栓、抗胃溃疡、抗菌、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9.
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一大类化合物,研究主要综述了我国常见葫芦科药用植物栝楼、罗汉果、绞股蓝等12种植物所含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研究进展。发现该类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多种多样,主要为黄酮、二氢黄酮及其苷类;且其所含黄酮类成分主要具有调节心脏功能、抗氧化、抗血栓形成、抑菌等多种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20.
龙血树属植物含有黄酮类、酚类、三萜及其皂苷等化学成分。本属部分植物木质部分泌出的树脂在各产地均做药用,具有抗炎止痛、抗真菌、抗心律失常、抗血栓、止血等多种药理活性,并可作为中药“血竭”的代用品。现对龙血树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等方面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