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蒜多糖C对正常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3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大蒜多糖C组(800mg/kg ig,qd×12),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和CD4 /CD8 值。结果大蒜多糖C组小鼠外周血T、B、CD4 T淋巴细胞百分比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CD8 及NK1.1 T淋巴细胞百分比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CD4 /CD8 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大蒜多糖C可使正常小鼠外周血T、B淋巴细胞含量增加,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墨旱莲乙酸乙酯总提物对T淋巴细胞功能的调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墨旱莲乙酸乙酯总提物(EAEEP)对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 采用正常小鼠及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造成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观察EAEEP对外周血CD4^ ,CD8^ 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迟发性超敏反应(DTH)、ComA刺激的淋巴细胞平殖反应的影响。结果 EAEEP显著抑制正常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正常组CD4^ T淋巴细胞比例为40.13%,EAEEP大剂量组降至30.87%),而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模型鼠可显著促进细胞免疫功能(使免疫抑制组CD4^ T淋巴细胞比例由34.87%升至40.80%)。结论 墨旱莲乙酸乙酯总提物对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旱莲草乙酸乙酯总提物对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旱莲草乙酸乙酯总提物 (TAEEP)对正常及免疫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作用。方法 :采用正常及腹腔注射环磷酰胺 ( 60mg/kg)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 ,给予大、小剂量的TAEEP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小鼠血T淋巴细胞CD4 +、CD8+亚群的比例。结果 :大、小剂量TAEEP均显著降低正常小鼠CD4 +亚群的比例 (P <0 .0 1) ,并可显著提高免疫低下小鼠CD4 +亚群比例 ,对于正常小鼠CD8+亚群的比例 ,TAEEP的小剂量可显著降低其比例 (P <0 .0 5) ,而大剂量则显著提高其比例。结论 :旱莲草乙酸乙酯总提物对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鼠间充质干细胞对BALB/c小鼠体外淋巴细胞实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大鼠间充质干细胞(MSC)对BALB/c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分离、扩增SD大鼠MSCs,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标志以鉴定。取第5代MSC与分离的小鼠淋巴细胞在刀豆蛋白(ConA)刺激下共培养5天 ,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增殖,CD4+CD25+调节性T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结果 当淋巴细胞: MSCs在1:10及1:50时均可抑制ConA刺激下可抑制小鼠淋巴细胞增殖,淋巴细胞: MSCs在1:10 时CD4+CD25+调节性T细胞亚群比例明显升高。结论 大鼠MSC具有异种基因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40例AA患者(AA组)及4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A组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及CD16+/56+自然杀伤(NK)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CD3+T淋巴细胞与CD19+B细胞百分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A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和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比例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AA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异常,调节性T细胞减少可能与AA免疫发病机制有关.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检测在评价AA疗效及判断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相关性间质性肺病(DM/PM-ILD)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淋巴细胞计数及不同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特征,为进一步研究DM/PM-ILD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2013年1月-9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16例DM/PM-ILD患者行经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得BALF,并行总细胞计数及分类细胞计数。流式细胞术检测BALF及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CD3+总T细胞、CD3+CD4+ T细胞、CD3+CD8+ T细胞、CD3-CD16+CD56+ NK细胞、CD3-CD19+ B细胞),计算每种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比较DM/PM-ILD患者与正常对照BALF中细胞总数及各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比较DM/PM-ILD患者BALF与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 结果 DM/PM-ILD患者外周血不同淋巴细胞百分比大多均正常;BALF细胞总数较正常对照显著增多,明显淋巴细胞占优势(每例均>15%)。DM/PM-ILD患者BALF中CD3+总T细胞和CD8+ T细胞百分比较正常对照显著增加,并且较外周血中百分比显著增加;DM/PM-ILD患者BALF中NK细胞百分比较正常对照显著下降,B细胞百分比与正常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均较外周血中显著下降。 结论 DM/PM-ILD患者BALF中存在明显的淋巴细胞计数增多和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其中CD8+ T细胞明显增加,可能在DM/PM-ILD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局部湿热联合微波消融对乳腺癌荷瘤小鼠脾细胞中T淋巴细胞的比例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建立小鼠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用FACS检测局部湿热联合微波消融处理后荷瘤小鼠脾细胞中T细胞及其CD4亚群和CD8亚群的比例变化;体外增殖实验观察脾细胞中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FACS检测T淋巴细胞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局部湿热联合微波消融处理组荷瘤小鼠脾细胞中T淋巴细胞的比例明显增高(P〈0.05),其中CD4+T细胞比例变化最显著,并且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和IFN-γ的表达也明显增加(P〈0.05)。结论:局部湿热联合微波消融术可以较单一热疗方法更有效的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罗仙子提取物(housefly maggots extracts,HME)对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的体外增殖,以及对小鼠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例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罗仙子提取物对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A)体外处理的小鼠脾T淋巴细胞作用,初步确定其发挥作用的最佳浓度。采用MTT法检测罗仙子提取物在不同的时间点对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分布以及CD4+/CD8+比例。结果罗仙子提取物浓度为40μg/mL,作用48h后,能明显促进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并且能降低G0/G1期细胞的百分比以及升高S期和G2/M期细胞的百分比,并以48 h效果最明显。能使CD4+、CD4+/CD8+比例降低。结论罗仙子可能通过免疫调节作用影响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长期低剂量苯接触对油漆工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淋巴细胞单抗致敏红细胞花环试验,对44例油漆工进行了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结果:在苯接触者白细胞总数正常情况下,淋巴细胞亚群CD4+值无明显变化;CD3+及CD8+显著增加(P<0.01);CD4+/CD8+比值明显下降(P<0.05)。结论:长期低剂量苯接触可导致机体细胞免疫紊乱。  相似文献   

10.
BSA系统检测慢性乙肝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生物素-链霉亲合素(Biotin-streptavidia,BSA)系统对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T淋巴细胞(PBMC)亚群变化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各型慢性乙肝患者CD4+细胞的百分率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而CD8+细胞的百分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CD4+/CD8+值明显下降;但各型慢性乙肝患者淋巴细胞亚群间相比,差别无显著性。表明慢性乙肝患者存在明显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但与病情轻重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1.
240例SARS患者T淋巴细胞及活化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活化亚群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多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结合血液分析仪,检测240例不同病程的SARS患者(包括50例重型患者和190例普通型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活化亚群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ARS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各活化亚群绝对值明显减低,其中CD3+CD25+、CD3+HLA-DR亚群百分比升高;与普通型患者比较,重型患者T细胞、CD4+亚群的绝对值均明显减低,CD25+CD3+、CD28+CD4+及CD95+CD4+亚群的绝对值也明显降低;各病程SARS患者比较,T淋巴细胞(包括CD4、CD8亚群)的绝对值为Ⅲ组>Ⅱ组>Ⅰ组;CD25+CD3+、CD28+CD4+及CD95+CD4+亚群的绝对值也明显降低。结论伴随着全面低下的细胞免疫功能,SARS患者的T细胞有效活化过程有所改变,以重型SARS患者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随机收集COPD患者30例及健康对照组20例,分别检测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结果 COPD患者患者CD3+、CD4+水平、CD4+/CD8+比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CD8+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失衡在COPD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凋亡,初步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在特发性减少性紫癜(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ITP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T淋巴细胞的凋亡.结果 ITP患者CD+3、CD+4和CD+4CD+25T细胞比例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而CD+8T细胞和CD+4T细胞表面Fas 表达均较正常组增加(P<0.01);T淋巴细胞凋亡敏感性增加.结论 ITP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T细胞免疫调控亚群(CD+4CD+25)凋亡增多,对自身反应性T细胞亚群免疫下调作用降低,破坏自身免疫耐受,在ITP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 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探讨该实验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带状疱疹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数量,两组间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 带状疱疹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数量与正常组比较有明显不同,CD4+/CD8+与正常组比较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老年组患者与正常人之间差异尤其明显;带状疱疹青年组与老年组之间也存在差异(P<0.01),带状疱疹不同性别患者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带状疱疹患者尤其是老年人的细胞免疫功能有所下降,男性与女性患病机率无差别;在临床中检测T细胞亚群对反映带状疱疹患者免疫功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凋亡,初步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在特发性减少性紫癜(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ITP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T淋巴细胞的凋亡。结栗ITP患者CD3^+、CD4^+和CD4^+CD25^+T细胞比例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而CD8^+T细胞和CD4^+T细胞表面Fas表达均较正常组增加(P〈0.01);T淋巴细胞凋亡敏感性增加。结论 ITP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T细胞免疫调控亚群(CD4^+CD25^+)凋亡增多,对自身反应性T细胞亚群免疫下调作用降低,破坏自身免疫耐受,在ITP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淋巴细胞亚群在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人群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3例ITP患者治疗前、后及23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包括CD 3+、CD 3+CD 4+、CD 3+CD 8+、CD 19+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 3+CD4+/CD 3+CD 8+比值。结果 ITP患者治疗前CD 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 3+CD 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 3+CD4+/CD 3+CD 8+比值均较正常对照组及ITP治疗后组减低(P〈0.05),CD 3+CD 8+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 19+B淋巴细胞百分比较正常对照组及ITP治疗后组升高(P〈0.05),正常对照组与治疗后ITP组四项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B淋巴细胞亚群异常参与了ITP的发病,对其检测可能对ITP的诊断及治疗有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以及分析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细胞免疫状态即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评估ITP患者免疫功能状态及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初治ITP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观察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对ITP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 ITP组的Th细胞(CD3+、CD4+),Th/Ts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s细胞(CD3+、CD8+)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Th细胞(CD3+、CD4+)、Th/Ts比值、Ts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TP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导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可改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樱桃花青素苷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脾细胞增殖及血清IL-6和足爪PGE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樱桃花青素苷高、中、低剂量(300、150、75mg/kg)组及雷公藤多苷(8.75mg/kg)治疗组(简称雷公藤组),除正常组外,用弗氏完全佐剂制备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全血中CD3、CD4、CD8T细胞亚群和CD4/CD8值;光镜下观察踝关节组织形态学改变;MTT法检测脾细胞增殖能力;放免法检测血清IL-6水平与足爪匀浆中PGE2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外周全血中CD3、CD4T细胞下降(P<0.01),樱桃花青素苷和雷公藤组外周全血中CD3、CD4T细胞升高。光镜下组织形态观察表明花青素苷高剂量组和雷公藤组能减轻滑膜增生,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减轻组织损伤。在ConA刺激下模型组大鼠脾细胞增殖反应与正常组相比降低,樱桃花青素苷高剂量能使模型大鼠低下的脾细胞增殖反应恢复至接近正常。模型组血清IL-6水平高于正常组,樱桃花青素苷各剂量组血清IL-6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足爪PGE2水平高于正常组(P<0.01),樱桃花青素苷高剂量组和雷公藤组PGE2水平比模型组降低(P<0.01)。结论樱桃花青素苷高剂量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并能显著降低炎症细胞因子IL-6和足爪PGE2水平,从而减轻模型大鼠的关节炎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有氧运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及肺循环、体循环的影响。 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组)和观察组(常规干预联合有氧运动组),每组49例。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不同时间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8+)、B淋巴细胞亚群(CD19+、CD5+及CD20+)及肺循环指标[平均肺动脉压(mean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mPAP)及肺血管阻力(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PVR)]、体循环指标[平均体循环压(mean systemic arterial pressure,mSAP)及体循环阻力(peripheral vascular resistance,SVR)]。 结果干预后6周及12周观察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亚群、肺循环指标及体循环指标SVR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有氧运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及肺循环、体循环的影响相对较好,在本类患者稳定期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探讨T细胞免疫功能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76例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T淋巴细胞转化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CD4+/CD8+、T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显著降低;与病变范围局限及痰菌阴性患者相比,病变范围广泛及痰菌阳性患者T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降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排菌状态及病变范围无明显关联。结论初治活动性肺结核存在以CD4+T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细胞免疫缺陷;与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比较,T淋巴细胞转化率检测更能反映机体的细胞免疫状况,并可作为判断肺结核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