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是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一般认为这两种原则始于《伤寒杂病论》,实际在《内径》中已有所记载。在人类已经进人21世纪的今天,我们应如何去认识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呢?作者试对此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2.
3.
辨病与辨证论治的历史沿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临床上倾向于把病证结合理解为以西医诊病与中医治证的结合,并视作病证结合的基本模式,这种认识存在片面性。系统地回顾中医学辨病与辨证论治的历史沿革表明:《内经》时期确立辨病论治原则并产生辨证论治思想的萌芽;东汉张仲景奠定了在辨病论治体系下辨证论治的基础;晋唐时期辨病论治是进一步的继承与发展;宋金元明清时期确立辨证论治的核心地位;近现代医家对辨病与辨证结合论治作出重视审视。  相似文献   

4.
5.
2002年底至2003年春.我们参与了广州地区及中山、佛山、河源等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会诊与治疗。根据我们的临床观察和辨治体会.本病属于温病中的“风温夹湿”.其理由为:(1)本病虽一年四季均可见到,但以春季和冬季为多;(2)发病急骤,初起即见发热,咳嗽,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等肺卫表证:(3)本病在广东多有肢体困倦,关节酸痛,或脘痞腹胀,或有腹泻,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等兼湿的表现。本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100%)、  相似文献   

6.
浅谈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琳  李明 《亚太传统医药》2007,(5):22-23,57
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一直都是指导中医临床诊治疾病的根本法则。中医在临床上既重视辨证,也重视辨病,历来都是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病、症、证是三种不同的概念,中医的病也不完全等同于西医的病。  相似文献   

7.
李文君 《福建中医药》2009,40(4):59-59,62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的特色,沿用数千年,被认为是中医学的精华所在,但随着现代医学的高速发展,辨证论治的理念逐渐暴露出缺点与不足。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可以互相取长补短,使整个辨证体系日臻完善。疗效是检验治疗方法的唯一标准,将近半个世纪以来,辨证论治与辨痛论治相结合的大量医疗实践成绩显著,两者的结合给中医治疗学的发展和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从辨病用药、辨证论治谈辨病证医药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今觉 《中医杂志》2000,41(7):443-444
中医治病,多遵循辨证论治原则,也有人习惯辨病用药,尽管能取得一定疗效,但却难得十分理想。笔者认为,应从病、证、药综合考虑,兹提出“辨病证医药学”,与同道切磋。1 辨病用药是临床医疗第一要务通过诊断和鉴别诊断,准确分辨所患何病,可理解为辨病,然后确定使用何药治疗,可理解为辨病用药。例如咳嗽病、肺痨、肺岩均可出现发热、咳嗽,X线胸片有阴影,特别是后二者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7,(10):2079-2081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密不可分,辨证论治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探究诊治疾病的核心过程,辨病论治是这个过程的初级阶段。辨病论治也必须在整体观念指导下进行,与辨证论治结合,与现代微观医学结合,重视疾病动态变化,更具有医学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是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方法.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研究[1-4]的不断深入,许多研究者提出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模式[5-9],所谓辨证是指辨中医的证,辨病是指辨西医的病.中医辨病论治由于历史条件限制,缺乏统一的疾病命名标准,导致辨病论治的困难.但若过分追求在西医辨病的病名下硬划分几种证型来遣方用药,不但不会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反而还会影响中医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10].本文将从病、证、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入手,探讨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的关系,阐述必须以中医特色和中医自身发展规律为前提,适当参考西医病名,对中医病名规范化,使中医辨病论治趋向完善.  相似文献   

11.
湿疹分急性和慢性。急性湿疹发病急,表现为掀红赤肿、水疱、糜烂、渗水、痒甚,此为湿热浸淫肌肤,治以清热利湿,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或龙胆泻肝丸每服10g,1日2次;若黄水淋漓,除用大量利湿药外,仍需加用清热药;如结黄痂或沿皮糜烂,仍需用祛湿药,但忌用散风药;若仅有红粟,瘙痒,日轻夜重,抓破出血,随结血痂者,此为风热,以清热凉血散风为主。  相似文献   

12.
辨证论治顽固性高血压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睿 《浙江中医杂志》2005,40(11):490-490
有部分高血压病人即使应用包括利尿剂在内的3种或3种以上抗高血压药物,且每一种药物都用到足量和足够的时间,其血压仍高于140/90mmHg,我们将这种高血压称为顽固性高血压.在这些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中,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妊娠高血压、主动脉缩窄、医源性高血压).笔者在西药降压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病,使血压降至正常水平,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7,(2):262-264
阿尔茨海默病(AD)属于中医老年呆病范畴,该病的西医学发病机制仍在探索中,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中医认为年老,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减退是AD发病的根本原因,该病基本病机为肾虚髓空、痰瘀阻滞脑窍,临床所见证型以肾精亏虚证兼夹痰浊阻窍、瘀血阻络证为主,但具体证型随患者的年龄、体质等因素又各有差异,因此现有的辨证分型标准不能全部概括临床所见患者的证型。  相似文献   

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辨证施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常见的顽固性呼吸道疾病,中医归为“肺胀”。文章认为其病因病机应从临床特点出发,在慢阻肺的各个疾病分期中,应根据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具体的症状特征采用温肺散寒、宣肺泻热、益气温阳、祛痰行瘀等治疗大法,从而改善慢阻肺患者的症状。在临证具体治疗中,笔者采用小青龙汤、补中益气汤、补元汤、皂荚丸、蠲哮汤、千缗汤、麻杏甘石汤合礞石滚痰丸、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苓桂术甘汤等治疗慢阻肺的各个分期,并举出急性加重期、稳定期的6个病例,均取得较好的疗效;治疗根本是辨清本虚标实,虚实挟杂。  相似文献   

15.
气病是民国初年著名医家张锡纯的临床理论和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大气论、元气论、冲气论以及从冲脉论治妇科疾病等方面,其中多有创新之处,不落前人窠巢,结合自身丰富的临床经验,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思路和措施,创制或创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剂,并列举了多数医案,对后世临床有较大的指导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运动神经元病是中枢神经系统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归属于中医学痿证范畴。笔者认为本病本虚而标实,以肺、脾、肝、肾诸脏亏虚为本,饮邪停滞为标。治疗时应辨证与分期相结合、针灸与药物相辅助、辨证施方与一方通治相协同,多法并举方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代谢综合征在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也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中医学对其相关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尚不成熟.笔者认为,痰瘀是代谢综合征发病的中心环节,临床中针对痰瘀在代谢综合征中的不同发病机制分期论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辨证论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辨证论治”成为讨论的一个热点。有人认为无证可辨,如何辨证论治?有一位老中医居然怀疑辨证论治之价值!有人认为辨证论治应改为辨病论治。本人对此问题有如骨梗在喉,不吐不快。 辨证论治之精神,来源古远,但加以提倡宣扬,是在解放之后、中医学院成立之初,第二版中医学院教材编写之时。郭子化副部长在庐山教材会议上提出把辨证施治之精神写入教材之中。后来经时间之推移,大多数学者同意定名为“辨证论治”。这是名称提倡之由来。 辨证论治是什么?它是中医药学中临床医学的灵魂,是总的指导思想,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9.
Fitz-Hugh-Curtis综合征(FHC)系盆腔感染合并肝周围炎疾病,在妇科盆腔炎、附件炎、不孕症等疾病中可见。由于该病发病率较低,症状不典型,临床常被医生与患者所忽视,但随着诊断手段的不断增加与医者的高度重视,大部分患者得到及时诊治。为探索FHC发病规律、诊断要点以及可靠治法,参照国内外研究文献,从如何明确诊断入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手段,依据患者临床表现,在配用抗生素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论治,旨在缩短FHC疗程、提高治愈率。FHC明确诊断时常常产生一些并发症,诸如输卵管积水、梗阻,卵巢周围粘连等,且机体抗病能力处于不佳状态,对此中医具有一定的优势。根据患者脉证,结合FHC病因病机、诊断要点、辨证规律、用药技巧进行剖析,临床观察认为FHC与肝郁气滞、肝经湿热、痰湿瘀结、气血不和等有内在联系,分别采取疏肝解郁、理气通滞,疏肝清热、利湿化浊,化痰利湿、理气除滞,益气养血、扶正祛邪等法,并根据具体病情配合服用敏感抗生素,临床观察无论是对盆腔感染还是肝周围炎,均具有良好效果,对尽快解除患者痛苦、恢复感染器官功能,与单一西药或单一中药治疗比较,其疗效皆显示出明显的优势,这一探索成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FHC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