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迷走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VD)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左侧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痛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病人13例,在行左侧三叉神经或迷走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同时行迷走神经、左侧延髓微血管压术,观察病人术前、术后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种类、剂量的变化。结果术中发现小脑后下动脉及分支从前下方向上压迷走神经6例,从前上方向下接近或压迫迷走神经5例,椎动脉主干从前方挤压或牵拉迷走神经腹侧2例。5例病的高血压病得到治愈,8例病人的高血压病得到好转。结论左侧迷走神经、廷髓MVD可以有效治疗原发性高血病。术中解除血管节律性搏动对迷走神经及延髓腹外侧的刺激可以提高左侧迷走神经、延髓MVD在原发性高血压手术治疗中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痉挛性斜颈、神经源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各类颅神经疾病215例,其中三叉神经痛91例,面肌痉挛102例,舌咽神经痛14例,痉挛性斜颈6例,神经源性高血压2例。术前核磁共振检查了解病因及相应颅神经周围是否存在微血管压迫及其来源和走向。结果:术后三叉神经痛患者有效率为98.9%,面肌痉挛患者有效率为94.1%,痉挛性斜颈患者有效率为66.7%,舌咽神经痛和神经源性高血压患者均有效。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1.7%,病死率为0.5%,无致残病例。平均随访48个月,复发率为3.2%。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血管压迫性颅神经疾病疗效确切,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是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 ,TN)是一种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出现的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又称痛性抽搐,为神经性疼痛疾患中最常见者,其治疗仍然是神经外科的难点.尽管1976年Jannetta[1]提出神经血管压迫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原因,并发展了显微血管减压术,但由于血管压迫并非系唯一原因,手术方案应以术中具体情况确定.1998-2006年对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53例,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根据术中探查有无血管压迫分别采用显微血管减压和感觉根部分切断术,取得了较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的手术技巧和总结手术体会。方法:采用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对17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选择Teflon棉为减压垫,根据术中所见压迫血管的类型,分别采用Teflon棉隔离、血管悬吊、血管隔离加感觉根部分切断及神经松解加部分感觉根烧灼等手术方式。其中发现明确血管压迫,尤其压迫处神经变形者单纯行Teflon棉隔离减压;部分责任血管仅与神经接触者,行血管隔离加感觉根部分切断;责任血管为长袢状者行血管悬吊;而未见明确责任血管者行神经松解加部分感觉根烧灼。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术中发现三叉神经入脑干区有血管压迫者154例,血管与神经接触密切者19例.未见责任血管但明显蛛网膜增厚者5例。其中动脉责任血管145例,动静脉联合责任血管22例,单纯静脉责任血管6例。单纯行Teflon棉隔离减压155例,减压加部分感觉根切断11例,责任血管悬吊7例,蛛网膜松解加感觉根部分烧灼s侧。术后疼痛立邵消失169例,显著减轻者6例,1周内明显减轻者2例。所有患者术后获3个月~3年随访(平均1.5年),疼痛消失175例(98.3%),服用卡马西平片控制满意者2例.疼痛复发如术前1例。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责任血管类型采取适当减压方法是提高三叉神经痛手术有效率及减少复发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5.
蒋文明 《当代医学》2014,(16):62-64
目的探讨影响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的因素。方法选择6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详细描述病程、发病年龄、症状典型性、责任血管类型、压迫程度等因素,分析这些因素与手术疗效的关系。结果病程小于2年、症状典型、责任血管仅与神经相粘连者术后完全缓解、延迟缓解比例较高,相反,病程长、症状不典型、责任血管与神经关系复杂者疗效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病程、症状是否典型、血管对三叉神经根的压迫程度是影响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显微外科治疗疗效。方法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根据术中探查有无明确的血管压迫三叉神经,分别采取显微血管减压术或感觉根部分切断术。结果随访32例,治愈或好转30例,有效率为93.8%;复发1例,复发率为3.1%。结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主要原因为血管压迫,显微神经血管减压术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磁共振(MR)新技术观察部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延髓的血管与神经解剖比邻的空间关系。方法应用高分辨3D—FIESTA及MRVE成像技术对26例临床拟诊断神经源性高血压患者检查。结果颅神经进入脑干区延髓腹外侧血管压迫或接触13例,其中V1例、Ⅸ和x12例,未见明显血管压迫及接触的13例。结论MR3D—FIESTA成像及MRVE后处理技术能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延髓的神经血管关系,对部分原发性高血压明确病因和指导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MR)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由神经外科医师及2名神经放射科医师共同参与,盲法分析88例临床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经过三维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图像,对照应用开颅微血管减压术术中探查结果及术后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8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中,术前行MR检查,在3D-TOF序列图像上显示血管神经压迫症状侧阳性率86.4%(76/88),非症状侧阳性率12.5%(11/88),两侧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所见周围血管压迫神经者83例(94.3%),未压迫神经者5例(5.7%),3D-TOF诊断符合率97.6%(81/83)。术后症状消失或缓解81例(92.0%)。结论 MR可清楚地显示三叉神经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在原发性面肌痉挛治疗中的疗效,为指导诊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2006年以来收治,并经神经内镜辅助行微血管减压术的30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一般资料、责任血管和手术效果等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0例病例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36~59岁(平均51.1岁).发病率右侧:左侧=1.18:1.总计39条责任血管中,动脉接触25条,动脉压迫6条,静脉接触与压迫8条.2条责任血管者9例(30%),小脑前下动脉16例次.小脑后下动脉10例次,椎动脉压迫3例次,基底动脉压迫2例次,静脉压迫者8例次.随访时间1月至2年.28例术后1月内症状完全消失(93.3%),另2例术后症状改善,需结合药物控制(6.7%),其中1例术后3月症状消失,无需服用药物.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动脉性血管接触是原发性面肌痉挛的主要发病原因,神经内镜辅助下微血管减压术是其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任志文  刘祺  姬云翔  赵冬 《吉林医学》2011,(6):1192-1192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和经验。方法:报告23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所有病例均发现三叉神经入脑干区血管压迫神经,将血管与神经根分离,在其间植入Teflon棉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或缓解,所有病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安全、有效方法;内镜辅助手术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原发性高血压与延髓腹外侧血管压迫的相关性。方法2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共同分析2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10例继发性高血压病人、18例正常对照组的磁共振成像(MRI)。结果第一组中15例(n=20,75%)、第二组中1例(n=10,10%)、第三组中2例(n=18,11%)延髓腹外侧部(RVLM)受压(P<0.01)。所见责任血管15例原发性高血压PICA10例(67%),AICA2例(13%),VA3例(20%);另3例为PICA。15例原发性高血压中分别见7例左、右单侧受压,1例两侧同时受压;另3例均为右侧受压。第一组中橄榄后沟中心与最近动脉的距离平均为(1.1±3.0)mm,第二组为(4.9±4.0)mm,第三组为(3.8±2.2)mm,P<0.05。延髓髓质表面与最近动脉的距离,第一组为(0.5±0.9)mm,第二组为(1.5±1.6)mm,第三组为(1.6±2.1)mm,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与血管压迫RVLM关系密切,而与延髓其它部位受压无关。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脑出血术中行迷走神经减压术的降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行颅内迷走神经减压术对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对2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清除血肿后,即刻行迷走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结果:手术后7例血压完全正常,8例在手术1周内血压接近正常,3例在手术2周内血压接近正常,4例血压无明显改善。结论:颅内迷走神经微血管减压可以治疗顽固性高血压,避免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再出血,减少两次手术和麻醉的影响,为原发性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持续性受压的脊神经根在减压后早期的变化。方法:成年家猫21只随机分成3组,制成右侧L7神经根持续性受压的模型,分别于术后2周(Ⅰ组),4周(Ⅱ组),6周(Ⅲ组)再次进行减压手术,制成右侧L7神经根减压的模型,减压手术后观察6周,并取正常的左侧作为对照组,进行神经电生理学生检测和组织学观察。结果:脊神经根在持续受压2周进行减压手术后,神经传导速度和阈强度明显恢复。而持续受压4及6周减压手术后神经传导速度和阈强度恢复不明显。各组神经根据学改善无明显差异。结论:脊神经根受压时间是机械性压迫所致的神经根病中一个重要因素,临床减压手术应在脊神经受压早期未超过2周时进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G894T多态性与坎地沙坦降压疗效的相关性。方法(1)入组甘肃省东乡族20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安慰剂治疗2周后,服用坎地沙坦单药4周,观察并记录疗效。(2)试剂盒抽提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法对高血压患者的eNOS第7外显子G894T进行基因多态性分型,并测定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血浆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结果(1)eNOS基因G894T多态性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G、T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0.8571和0.1429。(2)治疗前T等位基因携带者的收缩压(165±14.2)mmHg、舒张压(97±10.5)mmHg与GG基因型携带者对应收缩压(164±13.9)mmHg、舒张压(96±11.2)mmHg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GG基因携带者的收缩压下降(13.6±6.6)mmHg、舒张压下降(11.4±4.3)mmHg,分别大于T等位基因型收缩压下降(9.2±5.7)mmHg、舒张压下降(8.5±4.4)mmHg,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东乡族人群高血压患者eNOS基因G894T多态性与坎地沙坦降压疗效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原发性面肌痉挛(HFS)患者原发性高血压病与左侧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M)血管压迫(NVC)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10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符合研究标准原发性HFS患者205例作为原发性HFS组,其中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80例。原发性HFS组患者再分为左侧HFS亚组(n=110)和右侧HFS亚组(n=95),其中分别包含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35、45例。按照性别、年龄匹配的原则,另选取同期在本科室就诊的颅神经疾病患者205例作为对照组,其中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60例。患者均行头颅内听道核磁共振(MRI)3D薄层扫描成像,通过MRI扫描成像对RVLM NVC情况进行评估。比较对照组、左侧HFS亚组、右侧HFS亚组有无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RVLM NVC情况,以及对照组与左、右侧HFS亚组有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侧RVLM NVC情况。结果 对照组中有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侧、双侧RVLM NVC率高于无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右侧RVLM NVC率低于无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P<0.05);对照组中有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RVLM NVC率为71.7%(43/60),高于无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35.9%(52/145)(χ2=21.879,P<0.001)。左侧HFS亚组中有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侧RVLM NVC率高于无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P<0.05);左侧HFS亚组中有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RVLM NVC率为91.4%(32/35),高于无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46.7%(35/75)(χ2=20.081,P<0.001)。右侧HFS亚组中有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侧RVLM NVC率高于无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P<0.05);右侧HFS亚组中有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RVLM NVC率为77.8%(35/45),高于无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46.0%(23/50)(χ2=10.058,P=0.002)。左侧HFS亚组有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侧RVLM NVC率高于对照组(χ2=10.140,P=0.001)。对照组与右侧HFS亚组有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侧RVLM NVC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17,P=0.088)。结论 左侧RVLM NVC在左侧原发性HFS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更为常见,且其与原发性HFS患者发生原发性高血压病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大鼠脊髓减压病模型的探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脊髓减压病模型的加减压方案。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安全减压组和快速减压组,快速减压组分别采用3种加减压方案建立大鼠减压病模型,取脊髓胸腰段,HE染色后观察病理变化。结果:采用方案Ⅱ(经308空气加压至1MPa,高压下停留5.5min,50s减至常压出舱)制备的大鼠减压病模型,大体解剖可见所有大鼠脊髓有较多淤血和出血点,病理切片显示广泛的脊髓损伤。结论:方案Ⅱ制备的减压病模型大鼠死亡率低而且普遍发生脊髓损伤,可以作为建立脊髓减压病模型的加减压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来应用MVD治疗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43例(面肌痉挛21例,三叉神经痛20例,舌咽神经痛2例)的临床资料,对其治疗疗效进行分析。结果20例三叉神经痛及2例舌咽神经痛患者术后疼痛立即消失;21例面肌痉挛患者中19例术后痉挛立即消失,2例术后3d痉挛消失。所有患者未见听力下降、面瘫、眩晕、血肿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术后随访2~24个月,43例患者均无复发。结论MVD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及舌咽神经痛是安全有效的,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目前治疗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大鼠椎管减压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在大鼠脊髓压迫性损伤后椎管减压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两组:(1)椎管减压组30只,每组10只,采用自制压迫装置于L_1水平制做椎管减压模型;(2)假手术组6只,只做全椎板切除不做脊髓压迫.用HE、Nissl、TUNEL、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等方法,分别于脊髓压迫6、12 h和24 h后去除压迫装置,观察减压段脊髓组织病理变化、细胞凋亡与caspase-3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TUNEL(+)细胞数于6 h减压时开始增高(9.62±3.54),24 h减压时达峰值(26.09±4.11),与假手术组(3.38±1.04)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减压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aspase-3免疫反应与TUNEL(+)细胞数量表达变化相符.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改变与脊髓受压时间长度相关;早期进行椎管减压可减少继发性神经细胞凋亡,加快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球囊压迫半月节治疗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神经外科于2009年11月~ 2012年8月采用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技术治疗的32例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疗效.结果 术后30例患者(93.4%)疼痛完全消失,1例偶疼痛但不需服用药物,1例疼痛服药可控制,整体有效率96.8%;术后进行18~51个月(平均28个月)的随访,3例轻度复发,2例重度复发,效果满意.术后手术同侧面部麻木31例(96.8%),咀嚼肌无力19例(59.3%),面部感觉异常2例(6.25%),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是治疗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作为复发性三叉神经痛一种理想的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颈区畸形腹侧型经口咽入路显微减压术的疗效。方法:对经MRI检查确诊为颅颈区畸形腹侧型的15例患者,采用经口咽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齿状突、斜坡下部及增生的结缔组织,解除其对延颈髓的压迫。结果:痊愈12例(80%),好转2例(13.3%),无效1例(6.7%)手术并发脑脊液漏1例,软腭裂开1例,经治疗痊愈。结论:经口咽入路显微减压术是治疗颅颈区畸形腹侧型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