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通过104例大学生精神疾病住院患者的调查分析,发现精神障碍以精神分裂症最常见,情感性障碍次之。生活事件不但与反应精神障碍有着密切关系,而且在精神分裂症,情感性障碍,神经症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生活事件及适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生活事件及对其社会适应的影响,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防治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Yong KS的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对43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CCSPSS)、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对20名网络成瘾者与413名非成瘾者进行测评.结果: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占被调查人数的4.6%;对生活应激源各个维度的整体分析中,网络成瘾大学生与非成瘾大学生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考试失败、迷恋上网、形成不良习惯、自我评价发生较大变化、重修或重考等成为影响网络成瘾大学生心理区别于非成瘾大学生的主要生活事件;网络成瘾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学习、校园生活分量表得分均低于非成瘾大学生(3.1±0.7/3.4±0.7、2.8±0.6/3.2±0.6、2.8±0.5/3.3±0.7,P均<0.05);网络成瘾得分与大学生适应量表各分量表得分均呈负相关(r=-0.249~-0.304,P<0.01或0.05),对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人际关系(β=-0.153),其次是自我适应、性别、学习适应(β=-0.215,-0.126,-0.104).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会心理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心身障碍与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在大学生心身障碍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按不同专业分层抽样,采用中国身心健康质量表和生活事件量表测试,以身心健康质量表各因子至少有一项T分≥70和L量表T分〈70为心身障碍筛查标准。结果;大学生的生活事件在正笥事件分,负性事件分,总分。家庭有关问题,工作学习,社交与其它问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本文对工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活事件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比同龄人较多,男生多于女生,二、三年级较为突出。回归分析表明,生活事件系导致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内容包括人际关系、学习问题、环境问题、身体健康、竞争等方面。提示心理健康教育要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5.
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上网时间、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的关系,探讨高校学生网络成瘾的诱导因素与心理机制.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法对4所不同类型高校的部分班级(年级不作限制),使用网络成瘾量表进行成瘾率检测,以50分为界将被试划分为成瘾组(n=49)与正常组(n=308).对比两组在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  相似文献   

6.
李晓娟 《校园心理》2013,11(1):17-19
本文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云南师范大学女生200名为被试,以总体幸福感量表中国修订版(GWB)、生活事件冲击量表修订版(ISE-R)为测量工具,对女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总体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尝试性探讨。结果表明:不同生源地的女大学生在总体幸福感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体幸福感高低分组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上的差异十分显著;应对方式与总体幸福感之间呈负相关;以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为自变量,总体幸福感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应激唤醒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总体幸福感有回归效应。即女大学生越少的采取回避、重新体验、应激唤醒的应对方式来应对生活事件,其总体幸福感越高,并且具体应对范式总体幸福感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40名大学生进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量表的测试。结果:①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有显著性意义。②应对方式是生活事件和主观幸福感关系的中介变量。③经应对方式的调节,生活事件对主观幸福感有很强的间接影响。结论: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协同作用影响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贫困大学生生活压力事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贫困大学生日常生活压力事件及其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用1~3年级中请学校贫困助学贷款的贫困生131名为研究组,175名非贫困生为对照组,采用自编大学生生活压力量表、SCL-90量表进行测评.结果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明显低于非贫困生;贫困大学生的生活压力比非贫困大学生大,人际交往、家庭变故、经济问题方面有极其显著的差异;各类生活事件的压力感与SCL-90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按相关程度的高低来看,人际交往问题是影响贫困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最重要方面,其次是学业成就与前途问题,再次是经济问题.结论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更严重,主要压力源依次是人际关系问题、学习问题、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学生自杀可能性与生活事件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自杀可能性量表(SPS),对35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自杀风险较高,自杀可能性总分在60分以上的占76.4%,80分以上的占15.38%。负性自我评价与自杀意念因子在性别差异上具有统计学意义(t=4.261,P0.01;t=3.886,P0.01)。负性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受惩罚、学习压力与健康适应因子在生源地差异上具有统计学意义(t=-3.127,P0.01;t=-2.296,P0.05;t=-3.204,P0.01;t=-4.537,P0,001;t=-2.034,P0.05),负性自我评价与学习压力因子在独生子女差异上具有统计学意义(t=2.586,P0.01;t=-2.338,P0.05),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总分及其各个因子在年级差异上具有统计学意义(总分:F=5.921,P0.01;受惩罚:F=2.932,P0.05;人际关系:F=9.584,P0,001;学习压力:F=4.577,P0.01;健康适应:F=3.833,P0.05;丧失:F=3.140,P0.05;其他:F=3.429,P0.05)。自杀可能性与生活事件呈显著正相关(r=0.478,P0.001)。大学生自杀可能性与生活事件中的受惩罚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r=0.467,P0.001),能够解释21.6%(R2=21.6%)因变量的变异,有良好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自杀可能性与生活事件相关,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应积极关注在学校中体验到生活事件应激的学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与生活事件的相关性,为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问卷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对随机选取的39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网络信息成瘾率明显高于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率和网络游戏成瘾率。学生网络成瘾类型问卷的3个因子(网络游戏成瘾、网络人际关系成瘾及网络信息成瘾)中网络游戏成瘾组与非成瘾组在生活事件量表中的健康适应因子上有显著差异(t=2.033,P0.05);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组与非成瘾组在生活事件量表中的学习压力因子有显著差异(t=2.403,P0.05)和其他生活因子上(被忽视,缺少朋友,不知如何融入生活等)也有显著差异(t=2.151,P0.05)。结论:网络成瘾的3种类型中,网络信息成瘾率比游戏成瘾率、人际关系成瘾率高;网络游戏成瘾的大学生与正常大学生相比,其身心健康和适应性较差;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大学生相对于正常大学生来说,可能具有更大的学习压力。  相似文献   

11.
大学新生生活应激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大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今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C)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山西医科大学2005级临床系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1在大学生各类生活事件的发生频度和应激强度排序中,学习压力最为突出;2在学习压力方面,女性高于男性,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农村大学生高于城市大学生;3影响大学生生活事件发生频度的因素主要有神经质人格、母亲学历、合理化应对方式和主观社会支持;影响大学生生活事件应激强度的因素主要有神经质人格、母亲学历、总体社会支持、自责及合理化应对方式。结论大学生家庭、性别、人格特点、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可能是导致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应对方式问卷(CSQ)对2至4年级320名大学生进行评定。结果研究对象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非常显著高全国常模,人际关系、偏执因子得分非常显著低于大学生样本(P〈0.01)。生活事件中人际、学习、健康三因子以及应对方式中自责、退避、合理化三因子与SCL-90总分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高年级大学生健康状况优于大学生样本,劣于1986年健康成人。人际关系、学习压力、身体健康生活事件和自责、逃避、合理化、幻想应对方式均会影响个体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的一般学业情绪现状及其与大学适应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一般学业情绪特点及其与大学适应的关系。方法用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量表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对学生进行测验。结果男女生在焦虑、放松、羞愧、气愤和兴趣5种情绪上有显著的差异,男生比女生体验到较多的正性情绪和较少的负性情绪;不同的年级在气愤(F(2,320)=3.40,P〈0.05)和兴趣(F(2,320)=3.63,P〈0.05)2种情绪上有显著的差异。二年级比一、三年级体验到较多的负性情绪和较少的正性情绪;不同生源学生的自豪(F(2,320)=5.38,P〈0.01)有极显著的差异,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体验到较多的正性情绪;大学生适应的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正性学业情绪呈显著正相关,与负性学业情绪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大学生的一般学业情绪以正性情绪体验为主;大学生的学业情绪存在性别、年级和城乡差异;大学生的一般学业情绪与大学适应之间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自我控制、学习适应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自我控制、学习适应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生活满意度问卷对20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在自我控制和生活满意度上性别差异不显著,在学习适应上性别差异显著(t=3.783,P〈0.001),女生好于男生;在这三方面不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和年级差异,但在一些因素上差异显著;自我控制对学习适应有显著影响(F=11.709,P〈0.001),自我评价、学习动机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t=2.675,P=0.008;t=2.442,P=0.015)。结论提高自我控制水平和学习适应程度有利于生活满意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学生学业成就归因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多维-多向归因量表(MMCS)对297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①男生在能力(t=-2.22,P<0.01)和努力因素(t=-3.09,P<0.05)上显著低于女生,而在情境因素(t=2.80,P<0.01)上显著高于女生;男生在内控性因素(t=-3.21,P<0.01)上显著低于女生,而在外控性因素(t=2.29,P<0.05)上显著高于女生;②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③大学生学业成就归因中的努力因素与生活满意度总分有显著相关。结论女生倾向于进行内控性归因,男生倾向于进行外控性归因;学业成就归因中的努力因素对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情绪智力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大学生情绪智力在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之间的作用模型。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师范大学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69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生活事件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情绪智力均呈显著负相关(r=-0.33,P0.01;r=-0.16,P0.01),情绪智力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r=0.26,P0.01);2表达情绪能力能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β=0.28,P0.01);3理解和推理他人情绪的能力在主观幸福感—生活事件中起缓冲效应(β=-0.26,P0.01),即较低或者中等程度的理解和推理他人情绪的能力能缓解生活事件对主观幸福感的负面影响。结论大学生情绪智力对主观幸福感—生活事件既存在主效应,又存在缓冲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大学生自杀意念与其人格和日常生活事件的关系,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40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对资料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有无自杀意念者在开放性(t=-2.30,P<0.05)、尽责性(t=-2.34,P<0.05)上有显著性差异,呈现负相关,在神经质上有非常显著的差异(t=7.33,P<0.01)和正相关,在外倾性上有非常显著的差异(t=-2.68,P<0.01),呈负相关;在日常生活事件上,除丧失因子之外,在应激总分和各应激事件上均显示有显著差异。结论日常生活事件中的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健康适应都可能成为自杀的导火索,尤其要关注那些情绪表达过强,易怒的学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大学生生活事件、心理一致感和抑郁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LEQ)、心理一致感量表(SOCS)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303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①生活事件,心理一致感和抑郁得分的年级差异显著(F=11.83,8.39,6.63;P<0.001);心理一致感得分的性别差异也显著(t=3.39,P<0.01);②生活事件、心理一致感和抑郁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P<0.001);③生活事件与心理一致感均可以显著预测大学生的抑郁水平(P<0.001);④心理一致感在生活事件和抑郁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的比例为12.41%。结论生活事件和心理一致感对大学生抑郁水平有预测作用,心理一致感可以缓冲生活事件所导致的抑郁情绪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