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柱创伤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风险及预防性应用足底静脉泵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9-07-2010-11施行脊柱手术的血栓低危患者共49例,术后第1天开始应用双侧足底静脉泵,2次/d。结果术后7 d查双侧下肢静脉彩超,全部49例患者无一例出现深静脉血栓。结论脊柱手术后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甚至发生肺栓塞的风险,对血栓低危患者可预防性应用足底静脉泵,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杜宏玫  李洪娥 《现代护理》2002,8(3):186-186
随着创伤的增多 ,以及术后长期制动等因素 ,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 ,但目前有效的手术方法尚欠缺。为此我院自 1996年开始 ,设计了健侧大隐静脉与股深静脉吻合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手术方式 ,临床应用15例 ,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就有关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15例 ,其中男 9例 ,女 6例 ;年龄 2 3~ 6 3岁 ;发病时间 4天~ 13月 ;左侧 12例 ,右侧 3例 ;因创伤及手术后制动者 9例 ,产后 2例 ;原因不明者 4例 ;术前彩超及造影检查均证实一侧下肢为混合性深静脉血栓形成 ,且股深静脉通畅。2 手术方式取患侧腹股…  相似文献   

3.
随着创伤的增多,以及术后长期制动等因素,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但目前有效的手术方法尚欠缺.为此我院自1996年开始,设计了健侧大隐静脉与股深静脉吻合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手术方式,临床应用15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就有关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共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3~63岁;发病时间4天~13月;左侧12例,右侧3例;因创伤及手术后制动者9例,产后2例;原因不明者4例;术前彩超及造影检查均证实一侧下肢为混合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且股深静脉通畅.  相似文献   

4.
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目前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取栓,但该法难以清除静脉内的附壁血栓。我们自2 0 0 3- 0 7~2 0 0 3- 12应用导管溶栓技术(Trellis)治疗14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患者14例,男8例,女6例;年龄35~73岁,平均5 6岁;左下肢深静脉血栓11例,右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病程1~10d ,平均6 0d。入院时查体患肢明显肿胀,皮肤色泽发绀,有压痛;患肢周长测量:大腿较对侧平均增粗6 5cm ,小腿较对侧增粗4 5cm ;患肢静脉造影显示:混合型深静脉血栓12例,周围型…  相似文献   

5.
梅玲 《妇幼护理》2022,2(14):3150-3152
下肢深静脉血栓为临床常见疾病,发生率不断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人体静脉管腔阻塞,导致患者 自身下肢静脉发生静脉回流障碍。下肢深静脉血栓多由手术后创伤所致,也是临床常见并发症类型,影响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和手术效果。对于病情严重者,还可引起肺栓塞,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创伤后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动物模型,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实验于2004-10/12在昆明医学院外科总实验室进行。8~10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抽取6兔,进行预实验,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观测左下肢伸直位、屈髋屈膝位时股静脉的血流速度和血管内径,将20只兔用创伤后肢体深静脉血栓造模装置进行创伤无骨折造模。造模后3h随机抽取6只兔对击打部位拍摄X射线片和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观察左下肢有无骨折及股静脉受损。第7天随机抽取6只兔行左下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大体及光镜观察股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进行各项指标检测时,每次随机抽取6只兔(可重复使用),进入结果分析6只。①造模后兔左下肢X射线片结果:未显示骨折。②兔左下肢大体观察结果:可见大部分股静脉发生血栓。③兔左下肢光镜观察结果:股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0%。④兔左下肢股静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造模后3h,6只兔均未显示股静脉受损;造模后第7天5只可见股静脉血栓形成,1只无血栓形成。⑤高频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观测结果:左下肢屈髋屈膝位血流速度显著慢于伸直位时犤(0.0229±0.0107),(0.0637±0.0152)cm3/s,P<0.05犦;左下肢屈髋屈膝位血管内径也显著小于伸直位时犤(0.10±0.04),(0.16±0.04)cm,P<0.01犦。结论: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动物模型经过随机抽样检测结果表明,能成功模拟出具有骨科临床特点的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理变化过程,装置简单,操作简便,创伤能量易于量化,而且血栓发生率稳定。  相似文献   

7.
预防下肢创伤及手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降低骨科下肢创伤及手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方法对263例骨科下肢创伤及手术后患者采取积极的预防护理措施:早期观察和评估、健康知识宣教、机械预防、预防性抗凝治疗的护理等措施。结果263例患者中只有9例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3.42%)。结论骨科下肢创伤及手术后患者施行积极的预防护理措施对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降低骨科下肢创伤及手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方法 对263例骨科下肢创伤及手术后患者采取积极的预防护理措施:早期观察和评估、健康知识宣教、机械预防、预防性抗凝治疗的护理等措施.结果 263例患者中只有9例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3.42%).结论 骨科下肢创伤及手术后患者施行积极的预防护理措施对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创伤早期深静脉血栓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创伤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130例,予抗凝、溶栓治疗。结果:88例18 d内治愈,24例30 d内治愈,12例好转,6例无效。结论:对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应早发现,治疗中将INR值迅速调整到2-3之间。  相似文献   

1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近年来,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我院自1998年7月至2000年12月共收治手术后LDVT患者17例,经溶栓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收治手术后LDVT患者17例,均为单侧下肢,外院术后发病转入的6例,本院术后发病的11例;男性6例,女性11例,年龄28岁~78岁,平均年龄58.75岁。病变部位均为原发于下肢的单侧股深静脉或髂一股静脉血栓形成。其中,剖腹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后穿着足球袜或弹力袜配合运动干预对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358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能降低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2005- 2009年白内障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6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年龄在73~88岁;6例均为术后过度制动所致.结论 白内障手术后需要高度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围手术期的宣教与护理是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对8例腹腔镜手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7例保守治疗,1例行左下肢深静脉取栓术。并根据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结果:8例深静脉血栓患者通过治疗,均达到临床治愈。结论:下肢静脉血栓为严重并发症,腹腔镜手术后所致气腹时更易发生。预防此并发症方面,降低气腹压,术前选择病例及术中体位,手术时间及术后早期活动;抗凝药物的使用均有重要意叉。  相似文献   

14.
构建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动物模型及其应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创伤后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动物模型,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实验于2004-10/12在昆明医学院外科总实验室进行。8~10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抽取6兔,进行预实验,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观测左下肢伸直位、屈髋屈膝位时股静脉的血流速度和血管内径,将20只兔用创伤后肢体深静脉血栓造模装置进行创伤无骨折造模。造模后3h随机抽取6只兔对击打部位拍摄X射线片和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观察左下肢有无骨折及股静脉受损。第7天随机抽取6只兔行左下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大体及光镜观察股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进行各项指标检测时,每次随机抽取6只兔(可重复使用),进入结果分析6只。①造模后兔左下肢X射线片结果:未显示骨折。②兔左下肢大体观察结果:可见大部分股静脉发生血栓。③兔左下肢光镜观察结果:股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0%。⑧兔左下肢股静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造模后3h,6只兔均未显示股静脉受损;造模后第7天5只可见股静脉血栓形成,1只无血栓形成。⑤高频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观测结果:左下肢屈髋屈膝位血流速度显著慢于伸直位时[(0.0229&;#177;0.0107),(0.0637&;#177;0.0152)cm^3/s,P&;lt;0.05];左下肢屈髋屈膝位血管内径也显著小于伸直位时[(0.10&;#177;0.04),(0.16&;#177;0.04)cm,P&;lt;0.01]。结论: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动物模型经过随机抽样检测结果表明,能成功模拟出具有骨科临床特点的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理变化过程,装置简单,操作简便,创伤能量易于量化,而且血栓发生率稳定。  相似文献   

15.
我院1976~1981年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20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8例,女12例,年龄23~62岁。发病于手术后9例,外伤7例,产后1例,长期卧床3例。血栓形成于髂股静脉15例,膈静脉5例。临床表现均有下肢肿大、胀痛、皮肤苍白、发展迅速等情  相似文献   

16.
<正>深静脉血栓形成好发于下肢,多见于高龄、制动、手术、创伤、恶性肿瘤、产后、口服避孕药等人群,尤其是髋关节及下肢手术并发血栓较常见[1]。本组探讨髋关节及下肢手术后并发深静脉栓塞的有效防护措施,重点研究早期功能锻炼的临床意义,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0年5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68例髋关节及下肢手术后病人设为观察组,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80例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补液、早期肢体功能锻炼、保护血管同时使用下肢弹力袜(GEC)和间歇充气加压泵(IPC)等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比较2组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肿胀、肺栓塞发生率及股、腘静脉血流速度.结果 住院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分别为5.0%和1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肺栓塞发生率分别为0和2.5%,无显著差异;干预后观察组股、腘静脉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加强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干预措施,可显著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血量子疗法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对深静脉血栓病人血液中6-酮前列素(6-Keto-PGF12)的含量测定引起了关注.为此,我们对1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液中6-Keto-PGF12的含量进行了检测,同时对治疗前后变化作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1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为本院1994年7月~1998年7月期间住院病人,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在18~65岁,平均48岁.均经过深静脉造影多普勒血流探查确诊.股静脉血栓6例,左侧髂静脉血栓7例,右侧骼静脉血栓2例,下腔静脉1例.所有患者均有自发性疼痛,局部肿胀及浅表静脉扩张充盈,3例低热,13例无其他全身症状,其中11例长期卧床(脑血管病4例,手术后3例,扩张型心肌病,淋巴瘤及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各1例,产妇1例),2例有外伤史,3例原因不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老年人腹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27例老年人腹部手术的临床资料,治疗组285例术后给予一定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措施,对照组242例未给予任何预防措施。结果:治疗组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占1.1%,对照组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7例,占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方法可明显降低老年人腹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刘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6):117-118,12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颅脑手术后股静脉置管引起深静脉血栓中的作用。方法将本科颅脑手术后放置右股静脉置管的120例患者分为2组,对50例术后放置股静脉置管的患者(实验组)采取循证护理的方法,制定、落实预防措施,与采取循证护理前的7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循证护理能有效降低颅脑手术后股静脉置管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对提高护理质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