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冠状动脉支架已被证实在直径 >3 0mm的冠状动脉血管内可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 ,但直径 <3 0mm的冠状动脉内支架其价值尚有争议。本研究旨在小冠状动脉血管内支架或球囊血管成形术 (PTCA)对晚期再狭窄的作用。一、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3年 1月至1998年 5月行PTCA或支架术成功 ,靶血管直径 <3 0mm ,并于术后 6个月有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结果的 6 9例患者 (共77支血管 )的临床和血管造影资料。分为支架组 2 6例 2 9支血管 ,共置入 31个支架 ,平均每支血管置入 1 0 7个支架 ,占同期小冠状动脉支架病例的 34 7% ;PTCA组 43…  相似文献   

2.
同轴双导丝法成功挽救冠状动脉内支架脱载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患者 男性 ,5 4岁。因反复胸骨后压榨样痛 5年 ,加重1周于 2 0 0 0年 2月 2 8日住院 ,诊断为“冠心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而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发现三支病变 :LAD中段不规则偏心性狭窄 82 2 %(DSA机测的血管直径狭窄百分率 ,下同 ) ,LCX起始部和近段两处节段性不规则偏心性狭窄分别 82 9%和 78 3%,RCA中段一处偏心性狭窄 71%。造影后行血管重建术。以 2 5mm× 2 0mmVIVA球囊 (BostonScimed ,USA)预扩LAD中段病变后成功植入 2 5mm× 32mmNIR支架 (同上 ) ;然后引入指引导丝跨越L…  相似文献   

3.
随着支架置入术在冠心病 (CAD)介入治疗中的广泛运用 ,支架内再狭窄 (ISR)成为较严重的问题。目前ISR全球的发生率为 2 0 %左右。近年来 ,冠脉内放射治疗 (ICBT)由于在众多的动物试验与国外临床研究中均证实可明显降低支架置入后的ISR率 ,因此该方法正被引用至我国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中。本研究运用血管内 β射线治疗 5例ISR患者 ,观察了ICBT的安全性 ,并评价其疗效 ,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 病例选择与主要仪器 :入选ISR患者 5例 ,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 5 6 6岁。入选者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冠脉)内支架在完全闭塞性冠脉血管成形术(PTCA)中应用的指征及其限制因素。方法 82 例冠脉完全闭塞接受PTCA 患者,根据血管病变性质,决定是否给予置入支架治疗。分析支架应用的指征及其限制因素。术后随访6 个月,发生心脏事件者行血管造影复查。结果 82例中,66 例相关冠脉再通成功,成功率为80.5% 。66 例中,A 组23 处病变单纯球囊PTCA 后取得“支架样”效果,其中B1 组30 处病变置入支架,支架置入率45.5% ,B2 组13 处病变存在支架置入的限制因素而未置入支架,占19.7% 。临床随访期间,A 组5 例发生心脏事件,血管造影复查,2 例再狭窄;B1 组仅2例发生心脏事件,造影复查2 例均再狭窄,需再次PTCA;B2 组 5 例发生心脏事件,3 例造影发现再狭窄。闭塞冠脉再通未成功16 例中3 例出现心脏事件,其中1 例死亡。结论 闭塞冠脉再通成功达支架样效果或置入支架有助于改善临床预后,但部分病变存在支架置入的限制因素,不适宜置入支架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应用最为广泛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一般先对靶病变部位用球囊进行预扩张 ,然后再置入支架。近年来 ,由于支架置入技术和球囊预装支架设计的改进 ,临床医师对一些选择的病变开始试用直接支架置入术 ,在支架置入前不用球囊预先扩张冠状动脉狭窄部位〔1 ,2〕。我们对 42例患者进行了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现总结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选自 1 998年 7月~ 2 0 0 1年 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 42例冠心病患者 ,入选标准为〔1~ 3〕:①病变无钙化或轻度钙化 ;②病变长度 <2 5mm ;③血管直径≥ 2 .5mm …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预扩张球囊导管的选择对支架置入操作的影响。方法 :将内径≥ 3.0mm的前降支开口以远病变 (长度≤ 2 0mm、狭窄 80 %~ 99%、中度以下钙化、TIMIⅡ~Ⅲ级、近端弯曲≤ 4 5°)的患者 5 0例随机分为 2 .0mm、2 .5mm和 3.0mm球囊预扩张组 ,采用同一品牌的指引导管、导丝和球囊导管进行预扩张 ,观察球囊充盈程度、球囊通过病变率、TIMI血流率和夹层发生率。对达到支架样扩张效果者结束操作 ,其他病变均置入相同品牌的预装混合支架并观察 :支架到位率、球囊充盈程度、近端血管直径与球囊直径、残余狭窄程度、TIMI改善率。结果 :各组预扩张压力和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与 2 .5mm球囊组相比 ,2 .0mm球囊组预扩张后TIMI改善率低、支架不能通过病变率高 (均P <0 .0 5 ) ;与 2 .5mm球囊组相比 ,3.0mm球囊组的TIMI改善率、支架通过率虽然较高 ,但血管夹层的发生率亦明显增加 (P <0 .0 5 ) ;对直径 3.0mm的病变血管采用 2 .5mm球囊预扩张夹层发生率低、支架通过率高、TIMI改善率适中。结论 :预扩张操作最好选用比病变血管内径小10 %~ 2 0 %的球囊 ,如此可达到较好的预扩张效果、便于支架到位 ,同时又不至于明显加重血管损伤或造成新的需要处理的血管夹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比较应用药物支架治疗分叉病变时对开口狭窄的分支血管的不同处理方法(即支架治疗、单纯球囊扩张和不处理分支)的疗效。方法入选93例主支血管药物支架置入术后引起直径≥2.0mm分支血管开口狭窄大于50%的、于术后6~12个月间接受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患者,根据分支血管采取的不同治疗方法分成3组,即主支和分支血管均置入支架组(简称支架组)、主支置入支架、分支血管单纯球囊扩张组(简称球囊扩张组)和主支置入支架、分支未处理组(简称未处理组)。观察分支血管开口狭窄程度变化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于术后6~12个月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复查随访时,虽然分支开口狭窄程度在支架组和球囊扩张组仍优于未处理组(三组分别为40.21%,40.76%和80.23%;P<0.001),但三组间主支血管再狭窄率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主支血管再狭窄率分别为33.33%,25.00%和12.50%;P=0.085;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8.10%,29.17%和25.00%;P=0.523)。结论对支架置入后开口狭窄的分支血管采取积极的处理方法(如支架置入、单纯球囊扩张)同未处理组相比,并没有改善远期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8.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后冠状动脉再狭窄与临床和造影的相关因素。方法入选416例冠状动脉造影(CAG)资料完整的冠心病患者,男性328例,女性88例,共置入支架470枚,按照CAG结果分为再狭窄组59例和无再狭窄组357例,平均造影随访时间(7.91±2.37)个月。结果再狭窄组CAG示61枚支架发生再狭窄(13.0%),女性、既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病史、慢性闭塞(CTO)病变病史、最大球囊释放压力、置入支架长度与术后再狭窄相关(P<0.05);置入支架血管直径与再狭窄高度相关(OR=0.61,95%CI:0.43~0.82,P< 0.01)。结论女性、既往CABG病史、CTO病变、血管直径、置入支架长度是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而糖尿病史等与再狭窄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前 ,多认为小血管支架植入术是再狭窄率增高的原因之一 ,故有关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的研究以入选直径大于 3 0mm的血管为多 ,有关小血管支架植入术的成功率及远期疗效随访的资料较少。本研究观察了AVE 2 5mm支架植入术的临床结果 ,旨在评定小血管支架植入术的可行性。资料和方法 :临床诊断为不稳定心绞痛经冠状动脉造影示病变血管直径≤ 2 6mm且具备支架植入术适应证的 12 0例患者入选。男 76例 ,女 44例 ,平均年龄 (6 9± 9)岁 (37~ 87岁 ) ;NYHA心绞痛分级示 :Ⅱ级者 2 9例 (2 4% ) ,Ⅲ级者 49例(41% ) ,Ⅳ级者 42例 (42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切割球囊与普通球囊对吻扩张治疗分叉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4例真性分叉病变患者被分配到切割球囊对吻组 (13例 )和支架组 (2 1例 )。术前及术后即刻行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 ,测定血管最小内径 ,血管外弹力膜面积 ,血管腔面积 ,斑块面积 ,直径和面积狭窄百分比。结果 与支架组相比 ,切割球囊组病变以前降支 (LAD)和第一对角支 (D1) (4 3 5 %vs 2 8 9% ,P<0 0 1)处多见 ,右冠状动脉 (RCA)和后降支处 (PDA)少见 (12 1%vs 35 0 % ,P =0 0 1)。切割球囊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比支架组低 (5 7 6 %vs 6 7 6 % ,P =0 0 2 )。支架组患者中 14例共 2 8个支架同时置入主干和分支内 ,仅在主干或分支一侧血管内植入支架 7例 ,最大扩张压力为 14 18 5 5kPa,2 0例患者接受IVUS检查 ,主干血管内最终残余狭窄为 2 3 6 %。切割球囊组 10例患者先在主干和分支内进行切割球囊交替扩张 ,3例患者只在主干内行切割球囊扩张 ,最后对吻扩张时的平均压力为 810 6kPa ,13例患者全部接受IVUS检查 ,IVUS测定主干血管内最终残余狭窄为 10 8%。切割球囊组与支架组扩张前即刻血管腔截面积分别为 (2 31± 1 2 0 )mm2 和 (2 36± 1 2 3)mm2 ,扩张后分别为 (6 4 2±1 0 1)mm2 和 (6 5 1± 1 0 7)mm2 ;两组扩张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旨在分析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 (冠脉 )支架置入和单纯球囊扩张 (PTCA)后晚期冠脉内径丢失及 6个月再狭窄发生率的差异 ,证实支架置入降低再狭窄作用并探讨可能机理。方法 冠心病介入治疗 35 2例中 ,选择连续 6 5例 (86个冠脉狭窄病变 )术后 6个月随访重复冠脉造影者 ,冠脉定量分析 (QCA)术前、术后和随访复查冠脉造影图象 ,并分析随访时内径丢失与支架置入和单纯球囊扩张的关系及术后 6个月再狭窄发生率。结果 冠脉内支架置入后随访期病变血管最小内径较大 ,而绝对内径丢失、相对内径丢失、绝对管腔面积丢失和内径丢失指数均低于单纯PTCA ,支架置入组再狭窄病变内径丢失百分比小于单纯PTCA组 ;再狭窄发生和支架置入呈负相关 (RR 0 86 ,95 %CI0 6 3~ 1 16 ,P <0 0 5 ) ;6个月 41例支架置入再狭窄 12例 (2 9 3% ) ,2 4例单纯PTCA再狭窄 12例(5 0 0 % ,P =0 0 6 9) ;5 3个支架置入病变再狭窄 14个 (2 6 4% ) ,33个单纯PTCA病变再狭窄 16个(48 5 % ,P =0 0 37)。结论 国人冠心病患者冠脉内置入支架可能减少晚期冠脉再狭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 (IVUS)明确了冠状动脉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对探讨冠心病 (CHD)的发病机制有一定的意义。本研究通过IVUS观察冠脉缺血相关斑块的特征 ,并探讨其与CHD临床表现的关系。一、材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2 0 0 0年 4月至 2 0 0 1年 12月住院患者 116例 ,男 77例 ,女 39例 ,年龄 36~ 78( 6 5 0±11 2 )岁。所有患者均详细询问病史 ,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 (CAG)及IVUS检查。根据CAG血管狭窄程度及临床表现分为Ⅰ组 (冠脉硬化组 ,CA组 ,血管狭窄 <5 0 % ) ,4 6例 ;Ⅱ组 (CHD组 ) ,血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比分析 49例老年 (86支血管 )和 6 1例老年前期 (98支血管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结果。结果 老年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复杂病变较多 ,在复杂病变内置入支架比率高于老年前期组 ;手术即刻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均为 98.0 % ;术前病变平均狭窄率为 (94.5± 5 .6 ) % ,术后残余狭窄率为 (7.4± 8.2 ) % ;因球囊扩张不理想置入支架的为 45 .0 % ,因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并发夹层或濒临闭塞而置入支架的比率高于老年前期组。出现严重并发症 1例(2 .0 % )。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成功率高 ,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药物支架治疗冠心病分叉病变时对开口狭窄的分支血管不同处理方法的疗效.方法 入选66例主支血管药物支架置入术后引起直径≥2.0mm且<2.5mm分支血管开口狭窄大于50%的、于术后6~12个月间接受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患者,根据分支血管采取的不同治疗方法分成2组,即主支置入支架、分支血管单纯球囊扩张组(球囊扩张组)和主支置入支架、分支未处理组(未处理组).观察分支血管开口狭窄程度变化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于术后6~12个月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复查随访时,虽然分支开口狭窄程度在球囊扩张组优于未处理组,但两组间主支血管再狭窄率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支架置入后开口狭窄的分支血管采取单纯球囊扩张治疗并没有改善远期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Firebird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直径≤2.5mm)的临床即刻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比研究方法,根据入选和剔除标准,连续入选2004年6月~2007年2月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首次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靶血管为小血管病变且达到完全血运重建的160例患者,根据所置入的支架分为Firebird组(82例)和Cypher组(78例);支架置入后以相同的方法进行CAG,观察对比反映临床即刻效果的相关参数。结果术中全部Cypher及Firebird支架均顺利到达并释放于靶病变部位。两组支架的PCI手术成功率均为100%。Firebird组病变部位狭窄程度由术前的(78.7±15.6)%减至(7.20±10.69)%,P=0.0005;而Cypher组病变部位狭窄程度由术前的(79.8±15.8)%减至(7.10±10.61)%,P=0.0004。在急性管腔直径获得方面,Firebird组(1.76±0.52)mm与Cypher组(1.77±0.53)mm之间无显著差异(P=0.46)。结论Cypher和Firebird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安全可行,临床即刻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成功置入FIREBIRD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与TAXUS紫杉醇洗脱支架后长期临床观察结果。方法:本研究入选了2004-04至2006-10期间,在我院择期置入FIREBIRD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与TAXUS紫杉醇洗脱支架共计3 110例患者,并按置入支架的种类分为FIREBIRD组(2 274例)和TAXUS组(836例)。临床随访资料包括术后30天、1年和2年的死亡、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靶病变血运重建、靶血管血运重建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本研究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比较了倾向性评分匹配前后两组间的2年临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倾向性评分匹配前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FIREBIRD组靶病变血运重建(风险比0.381,95%可信区间0.262~0.541)、靶血管血运重建(风险比0.512,95%可信区间0.383~0.681)以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风险比0.527,95%可信区间0.410~0.677)的风险低于TAXUS组。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仍显示FIREBIRD组靶病变血运重建(风险比0.330,95%可信区间0.188~0.578)、靶血管血运重建(风险比0.412,95%可信区间0.263~0.643)以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风险比0.476,95%可信区间0.332~0.681)的风险低于TAXUS组。结论:与TAXUS紫杉醇洗脱支架相比,置入FIREBIRD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可降低靶病变血运重建、靶血管血运重建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病人临床不稳定性的主要决定因素是病变的形态 (所谓不稳定病变 ) ,而非病变狭窄程度及范围。本研究主要比较UAP与稳定性心绞痛 (SAP)病人的冠状动脉造影 ,并观察UAP的造影病变特点。1 资料与方法冠状动脉造影异常 (血管直径狭窄≥ 5 0 %)的心绞痛病人 176例 ,其中 14例因难以确定缺血相关病变被剔除 ,能确定缺血相关病变的UAP病人 12 0例及SAP病人 42例入选。UAP组男 84例 ,女 36例 ,年龄 45~ 6 8岁 ,平均 (6 1± 8)岁 ;SAP组男 31例 ,女 11例 ,年龄 42~ 72岁 ,平均 (6 0± 12 )岁。所有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切割的球囊预扩张对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86例Multilinkstent置入患者 ,按预扩张所用球囊不同 ,分为切割的球囊血管成形术 (CBA)组和单纯球囊血管成形术 (POBA)组 ,比较两组支架置入后即刻及远期血管造影随访结果。结果 :治疗后即刻及追踪造影结果显示 ,两组在最小血管径 (MLD)、狭窄度(DS)、晚期内径丢失方面无明显差别 ,内径丢失指数CBA组 (0 .2 8± 0 .15 )较POBA组 (0 .4 2± 0 .2 8)为低 (P <0 .0 5 ) ,再狭窄率CBA组为 15 .4 % ,POBA组为 2 5 .0 % ,CBA组呈低的倾向。结论 :CBA预扩张有可能对支架内再狭窄产生有益影响 ,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DS)治疗非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根据入选标准将 10 5例病人随机分为无球囊预扩张直接支架置入术 (DS)组和在球囊预扩张的基础上行支架置入术 (对照 )组 ,分别比较两组的支架置入成功率、平均手术时间、平均 X线照射时间、平均造影剂用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DS组支架置入成功率为 91.0 % ,对照组为 95 .7%(P>0 .0 5 )。DS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 (2 3.5 0± 13.5 4min vs2 7.96± 15 .2 3min,P<0 .0 5 )。DS组平均 X线照射时间较对照组减少 (6.0 4± 4.13m in vs 6.67± 3.65 min,P<0 .0 5 ) ,而且平均造影剂用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 (135± 65 ml vs 15 7± 62 ml,P<0 .0 1)。DS组和对照组住院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1.89%和 3.85 % ,P>0 .0 5。结论  DS治疗非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而且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短及造影剂用量少  相似文献   

20.
RACECAR试验是一个多中心、非随机的前瞻性研究 ,共入选欧洲 2 2家医院的 2 6 7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目的是评价应用第 6代S6 70支架对冠状动脉原始病变行首次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该试验的主要观察指标是支架置入的成功率和术后 6个月的临床结果 ,后者包括靶血管的再次血运重建率 (TLR)和造影所示的再狭窄率。 2 6 3例患者 (99% )入选时有冠状动脉造影资料 ,2 32例患者 (87% )在术后 6个月重复冠状动脉造影。入选患者的一般情况 :男性 2 0 0例 (75 % ) ,女性 6 7例(2 5 % ) ,年龄 36 .4~ 82 .9岁。临床表现 :10 4例患者有心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