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应用聚氟四乙烯人造血管和异体大隐静脉为 4 例不宜常规做永久性内瘘的患者建立了透析通路。术后瘘管无栓塞、出血、感染,仅移植部位出现水肿。移植术后 3 周即开始做血透,流量良好。我们认为用移植血管建立的永久性血透通路,是妥善解决不适宜自身血管做内瘘的尿毒症患者透析通路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用移植血管建立血透患者的透析通路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冻干辐射人尸血管就是价廉易得的移植材料之一[1,2]。正确的使用和护理是延长移植透析通路的重要方面。我科自1996年5月来对52例尿毒症患者采用了冻干辐射人尸血管移植建立永久性透析通路,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自1996年5月来对52例尿毒症患者采用冻干辐射的人尸血管移植,建立永久性透析通路。其中男性19例,女性33例,年龄29~72岁,平均524岁,原发病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24例,糖尿病肾病16例,多囊肾5例,高血压肾病4例,狼疮性肾炎3例。移植原因:多次常规动静脉内瘘术失败25例,…  相似文献   

3.
张艳 《中国血液净化》2008,7(12):683-684
血管通路是进行有效血液透析的重要前提之一。大多数透析患者采用自体血管内瘘长期维持透析治疗,但由于慢性肾衰竭患者由于自身血管硬化或内瘘闭塞、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等原因使动静脉内瘘无法建立,但又需要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时,可采用人造血管移植。  相似文献   

4.
人造血管搭桥内瘘的护理常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默 《中国血液净化》2009,8(2):101-102
慢性肾衰竭患:耆需要进行长期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建立和维护理想的血管通路是保证透析顺利完成的重要条件之一。然而,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老龄、糖尿病肾病、透析龄长等自身血管条件差的患者不断增多,当患者多次自体动静脉内瘘失败后,为了维持血液透析治疗可建立人造血管搭桥内瘘。  相似文献   

5.
血透患者内瘘阻塞后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阻塞后的处理方法。方法:血管通路急性血栓形成者采用局部药物溶栓和经皮腔内取检地,。血秋通路狭窄伴或不伴血栓形成者采用自体血管、人造移植血管和长期预内静脉托管重建。结果:10例血透患者12次发生血管通路急性血栓,3次经皮腔内取栓,9次局部尿激酶溶栓成功;13例26次发生血管通路部分或严重狭窄,其中8次伴有血栓形成。20例采用自体血管,4次人造移植血管和2次长期颈内静脉插管术成功。结论:对于于无血管狭窄的急性血栓形成,患者无活动性出血或高危出血倾向,局部尿激酶溶栓疗效较好,无出血、肺栓塞等并发症,值得临床试用,对于自体血管条件差或糖尿病肾病患者可直接选用人造移植血管或长期颈内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65岁,因反复颜面部及双下肢水肿20年,加重1年,1998年9月出现全身水肿伴乏力、恶心、呕吐1月,少尿。血压175/105mmHg,血红蛋白40g/L,血肌酐(SCR)1220μmol/L,血尿素氮(BUN)68mmol/L,超声波提示双肾缩小,以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入院。入院后建立股静脉临时性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后制作直接动静脉内瘘维持血液透析,随着病情发展,自身血管条件逐渐恶化,直接动静脉内瘘闭塞,经多次造瘘失败,于2000年10月在右前臂采用聚四氟乙烯(PTFE)人造血管与肱动脉和贵要静脉行端侧袢型吻合,成功建立移植动静脉内瘘。术后50天移植内瘘用于血液透析,至今已66个月,透析次数792次,人造血管穿刺916次。2006年4月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人工血管内径0.5cm,透析血流量可达250~300ml/min。  相似文献   

7.
目前人工动静脉内瘘是肾病终末期患者首选的血液透析通路。彩色多普勒超声术前可评估拟造瘘血管,有效地建立透析通路;术后监测造瘘血管,可有效维护透析通路的功能,在临床应用中有重要作用。本文就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动静脉内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人造血管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掌握人造血管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观察10例采用人造血管内瘘透析的患者,针对其内瘘情况进行护理。结果 1例死于心衰,1例使用6个月后出现术肢肿胀,8例尚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做好宣教,精心护理患者的血管通路,延长人造血管内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首次透析采用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能否改善透析患者5年生存率。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3年1月1日~2018年8月31日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根据首次透析血管类型及中心静脉置管是否转换为内瘘组分为3组:动静脉内瘘组、中心静脉置管转内瘘组和长期/临时置管组。主要观察指标为3组患者5年死亡率。结果共入组360例患者,平均年龄(61.1±16.0)岁,糖尿病肾病患者113例(37.2%),男性197例(54.7%),首次透析血管通路类型中自体动静脉内瘘129例(35.8%),移植物动静脉内瘘9例(2.5%),长期置管16例(4.4%)和临时置管206例(57.2%)。3组患者5年死亡率分别为:10/138(7.2%)比9/138(6.5%)比12/84(14.3%),χ~2=80.966,P=0.116。中心静脉置管组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的中位间隔时间为47.00(11.00,86.00)天。首次透析采用内瘘为血管通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Z=2.625,P=0.008)。多因素分析显示长期/临时置管组患者5年死亡率升高[HR(95%CI)=4.992(1.224~14.840),P=0.025]。结论首次透析采用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5年生存率。透析中心应该积极增加内瘘比例,减少导管使用率,缩短建立内瘘的时间间隔,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人造血管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透析技术的进步 ,老年血透患者越来越多 ,而老年患者中糖尿病、肥胖、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较高 ,自体表浅静脉血管条件较差 ,常难以建立直接动静脉内瘘。部分老年患者透析时间较长 ,多次自体内瘘失功后无再建自体内瘘的理想部位 ,如何建立透析通路至关重要。我科 4年来用PTFE人造血管给 37例 6 0岁以上的尿毒症患者建立了透析通路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37例尿毒症患者 ,男性 1 7例 ,女性 2 0例 ,年龄6 0~82岁 ,平均 6 6 8± 4 1岁。原发病诊断 :慢性肾小球肾炎 1 7例 ,糖尿病肾病 1 0例 ,…  相似文献   

11.
桡动脉直接穿刺行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透析患者进行血透的基本保证。一些血透患者因曾实行多次内瘘术或人造血管搭桥,无法再用内瘘作为血透通路,或一些患者由于经济原因,没有做内瘘术,采用中心静脉插管存在并发症较多、保留时间短、费用较高等问题,我科于1998年开始10例血透者施行桡动脉直接穿刺做血透500例次,最长透析时间达3年零2个月这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人造血管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人造血管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观察10例采用人造血管内瘘透析的患者,针对其内瘘情况进行护理。结果:1例死于心衰,1例使用6个月后出现术肢肿胀,8例尚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做好宣教,精心护理患者的血管通路,延长人造血管内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股动脉-大隐静脉人造血管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实施股动脉-大隐静脉人造血管内瘘的1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患者中,血液透析使用股动脉-大隐静脉人造血管内瘘通路的时间为3~28个月,透析3次/周,共透析1500多例次,透析时血流量均达250~300ml/min;其中12例患者使用上述通路至今,透析情况良好。结论细致周到的护理,有利于预防采用人造血管内瘘行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血栓形成和感染等并发症,提高了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14.
颈内静脉插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静脉造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传统通路 ,对无法建立合适的动静脉内瘘 ,包括血管移植建动静脉内瘘者 ,采用三腔导管插入中心静脉已成为长期血管通路的极好途径。中心静脉置管 ,常用途径有经股静脉、锁骨下静脉及颈内静脉三种 ,现将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2 6例病人 ,男性 1 7例 ,女性 9例 ,年龄 4 5~ 71岁 ,其中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1 6例 ,糖尿病肾病 5例 ,多囊肾、多囊肝 5例。行颈内静脉插管原因 :( 1 )存在心功能不全 1 2例 ;( 2 )周围血管条件差 ,2次建立内瘘不…  相似文献   

15.
尿毒症患者开始血液透析时血管通路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尿毒症患者进入血液透析时血管通路情况及影响选择通路的因素。方法选择北京市通州区潞河医院、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民航总医院及北京市朝阳医院一定时期内开始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共161例,按他们进入透析时血管通路情况分为长期通路组和临时通路组,对两组患者选择通路的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进入血液透析时已建立长期通路的比例较低(21%)。两组糖尿病肾病致尿毒症者、教育程度、家庭月人均收入、是否公费及建议造瘘至开始透析时间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患者进入透析时是否有成熟的动静脉内瘘与患者原发病是否为糖尿病肾病及他们的受教育水平、收入情况、付费方式、医生建议动静脉造瘘术至开始透析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6.
建立和维护血管通路是维持血液透析病人生存的基本保证 ,但临床上往往由于各种原因难以建立良好的内瘘。对 5 0例急慢性肾衰竭病人在未做内瘘前直接动脉穿刺行血液透析(HD) ,最长透析时间达 5a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 0例病人 ,男 2 8例 ,女 2 2例 ,年龄 12岁~ 70岁 ,其中慢性肾衰竭 37例 ,急性肾衰竭 2例 ,糖尿病肾病 8例 ,高血压肾病 3例。其中除 1例血管条件差 ,血压低行颈内静脉插管 ,其余均行直接动脉穿刺。2 方法2 .1 血液透析方法 采用常规透析技术 ,透析机为费森尤斯40 0 8B ,透析器为聚砜膜F6型 ,采用碳酸氢盐透析…  相似文献   

17.
1病例 患者,女性,54岁。1997年5月因双侧多囊肾,肾脏失去排泄功能,行血液透析至今8年。分别于1997年6月和1999年5月做动静脉内瘘,由于自身血管逐渐恶化,用一年左右均闭塞,建立临时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于2002年2月在右前臂行人造血管(PTFE)与肱动脉和贵要静脉端侧袢型吻合,术后六周移植内瘘用于血液透析,至今32个月,透析次数320次,穿刺PTFE640针次,透析血流量每分钟220毫升。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病人在自身血管耗竭或自身血管条件极差时,无法制作直接动静脉内瘘,使血液透析难以进行。近年来选用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人造血管移植建立内瘘,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方法。我科从1998年8月起采用人造血管移植术,为2例病人成功地建立了移植动静脉内瘘,用于维持血液透析,行移植内瘘穿刺336次,至目前透析时的血流量仍可达250ml/min左右。1 病例介绍[例1] 病人,女,53岁,因反复颜面部及双下肢水肿20年,加重1年,自1998年7月起,伴乏力、恶心、呕吐1月,少尿。实验室…  相似文献   

19.
赵小培  张燕  刘晓东 《护理研究》2013,(26):2901-2902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透析过程中应用改良穿刺方式对移植血管的保护效果。[方法]透析过程中应用改良穿刺方式,即在病人移植血管内瘘上行静脉穿刺以作为体外循环通路的血液出路,在上臂非吻合静脉或四肢其他浅表静脉行静脉穿刺作为体外循环通路的血液回路方法,对本中心2例自体移植血管内瘘和2例人造血管内瘘病人建立体外循环通路,观察对透析血流量、透析充分性、移植血管内瘘使用寿命、病人透析反应等方面的影响。[结果]4例病人透析血流量为230mL/min~260mL/min,透析充分性指标尿素清除指数(spKt/V)>1.2,尿素下降率(URR)>70%,平均透析(130.6±10.5)次,平均使用寿命24.25个月,最长使用寿命56个月,无感染、栓塞、内瘘狭窄等相关并发症,透析过程中病人无不良反应。[结论]改良穿刺方式能够保证透析充分性,有效避免再循环,延长移植血管内瘘使用寿命,对MHD病人移植血管起到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人造血管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掌握人造血管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观察 10例采用人造血管内瘘透析的患者 ,针对其内瘘情况进行护理。结果  1例死于心衰 ,1例使用 6个月后出现术肢肿胀 ,8例尚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做好宣教 ,精心护理患者的血管通路 ,延长人造血管内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