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提要目的探讨PTCD(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并胆道支架种植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我院所开展的PTCD并胆道支架种植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穿刺成功率100%。全部患者未出现出血、胆道漏、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患者随诊最长时间14个月。结论PTCD并支架种植术是一种较好的姑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对不宜手术或无手术机会的患者是最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闫胜利  李慧  张玲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11):1315-1317
目的:分析超声、透视引导下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优缺点。方法:3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行PTCD,穿刺右叶胆管24例,左叶胆管6例。DSA下成功放置胆道支架30例。结果:1针穿刺成功率及置入支架成功率100%。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内胆红素值明显下降,2~3周黄疸基本消退。结论:超声引导结合X线透视下PTCD并胆道支架置入术简便、安全、并发症少,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胆道腔内射频消融(RFA)联合应用胆道支架置入治疗胆管癌及周边恶性病变引起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例胆管癌及周边恶性病变引起梗阻性黄疸患者,行 PTCT 后再行胆道腔内 RFA联合支架植入术,观察并发症、黄疸消退情况、术后6个月胆道支架通畅情况及患者生存期。结果7例患者均成功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血清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明显下降。无胆道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6个月胆道支架通畅率为71%(5/7)。结论PTCD 胆道腔内射频消融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是针对胆管癌及周边恶性病变引起梗阻性黄疸的一种新的标本兼治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1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经皮穿刺肝胆道引流术(PTCD)及胆道内支架置入术(PTIBS)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187例,男112例,女75例,PTCD治疗66例,PTCD PTIBS治疗121 例,穿刺右肝管引流143 例,穿刺左肝管引流29例,双侧肝管同时穿刺引流15例.结果 187 例中,手术成功187例,PTCD成功率100%,发生并发症15例,其中菌血症或败血症 8 例,出血 2 例,胆汁血症 3例,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支架放置失误1 例.所有病例经对症治疗后无后遗症发生.结论 PTCD创伤小,并发症少,成功率高,是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较好的引流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内镜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对接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不宜手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 12例临床资料.结果 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成功11例,1例胆道支架置入失败,重置PTCD管永久外引流.结论 经内镜与PTCD对接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技术的应用,解决了因十二指肠镜逆行插管的困难与失败,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PTC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造影及引流术(PTC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男15例,女7例)行PTCD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胆管癌9例、胆囊癌4例、肝癌及肝转移癌6例、胰头癌3例。结果21例患者成功实施PTCD,其中3例行胆道内支架置入,1例患者PTCD未成功。全组技术成功率95.5%,术后患者黄疸、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并发症有胆道少量出血、发热、肝区疼痛,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未见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PTCD姑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PTCD与ERCP对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接胆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可行性。方法对8例恶性肿瘤导致的梗阻性黄疸ERCP治疗失败患者,超声引导下PTCD成功后,经引流管进入导丝,与ERCP对接后,行胆道支架植入术。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7例获得成功。其中采取右侧肝管穿刺5例,左侧肝管2例;一次性对接成功6例,分次进行1例;植入金属内支架5例,塑料内支架2例。7例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患者3天后查血胆红素均明显下降。结论PTCD与ERCP对接术在梗阻性黄疸ERCP不成功时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及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处理措施。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261例,其中166例行PTCD,91例行胆道支架置入术,4例未完成手术。分析术后2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发生并发症68例,发生率26.05%。胆道感染21例,胆道出血13例,引流管脱出、阻塞11例,胆瘘7例,胆心反射5例,急性胰腺炎5例,支架再狭窄3例,胆汁性胸膜炎1例,肝脓肿1例,死亡1例。除死亡病例外,其余患者经过积极处理,病情好转平稳。介入治疗后黄疸明显减轻。结论:PTCD及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正确的手术操作及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对降低并发生的发生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介入治疗在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比较各种引流方法及有无后续治疗,生存期有无差别。方法对60例行PTCD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胆管癌20例,胆囊癌8例,肝癌8例,肝转移癌7例,胰头癌17例。结果 60例患者成功实施PTCD。术后患者黄疸、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较术前显著下降。胆道支架组平均生存时间较单纯胆道外引流组平均生存时间延长。行后续治疗组[行动脉插管化疗灌注(TACE)或栓塞术(TAI)]平均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结论 PTCD姑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胆道支架在治疗梗阻性黄疸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后二次手术植入自膨式胆道支架.结果:4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均在X线引导下经皮穿刺胆道成功后植入内外引流管,引流(1~2)周后植入胆道支架.支架植入后患者全身症状明显改善,血清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明显下降.结论:胆道支架植入术是良好的降低黄疸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梗阻部位合理选择支架的植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对2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及胆道金属内支架置入术(PTIBS)或结合局部动脉化疗术,所有患者均经B超、CT或MRI明确诊断,并确定梗阻部位.结果 23例采用经皮经肝穿刺置入外引流管及支架置入术.术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均明显下降.术后23例患者黄疸消退满意;16例黄疸消退,置入内支架术后4周在DSA下行局部灌注化疗术.结论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外引流加内支架置入术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有效方法,结合局部动脉灌注化疗,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缪玉兵 《吉林医学》2013,(35):7441-7442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管外引流及胆道支架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不能手术根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45例,其中26例在X线引导下行PTCD外引流,19例行胆道支架内引流,观察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5例均穿刺成功,术后患者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均较术前显著下降。结论:经皮肝穿胆管外引流及胆道支架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经济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CD)及胆道支架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8例在我科行PTCD及胆道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加强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结果:发生术后并发症8例(28.6%),其中胆道感染5例,胆道出血2例,胰腺炎1例,经积极治疗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均好转出院,未出现因严重并发症死亡的病例。结论:加强对PTCD及胆道支架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有效控制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手术的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探讨恶性胆管癌引起梗阻性黄疸PTCD+支架术后临床护理意义.方法 对22例梗阻性黄疸行PTCD+支架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了解患者术后病情恢复情况.结果 22例患者经过精心护理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经过精心的临床护理与介入诊疗相配合,能使恶性梗阻性黄疸得到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超声引导下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玲  唐寒秋 《医学综述》2011,17(20):3194-319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3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术治疗,术后观察生命体征、胆汁引流量、临床症状及置管后1周胆红素的变化情况,以及有无腹膜炎表现和出血症状。结果 32例患者置管成功30例,成功率为93.75%,2例置管失败。置管引流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周后胆红素明显下降。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PTCD具有方法简便、安全、微创、痛苦少的特点,是治疗恶性肿瘤所致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周兆海 《中国病案》2008,9(4):42-43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53例,均采用B超引导的PTCD术治疗,术后常规X线下胆道造影。结果PTCD术穿刺一次成功41例,2次成功12例,无失败,无显著并发症发生。51例黄疸明显减轻,食欲体重增加,2例黄疸增加,术后最长生存期2年。结论PTCD是一种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姑息性治疗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安全、简便、经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张宝南  魏治鹏 《海南医学》2010,21(16):50-51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操作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透视下行PTCD术并行胆道支架植入术。结果胆道穿刺成功率为100%,穿刺右叶胆管19例,穿刺左叶胆管12例,左右胆管均穿刺9例,胆道支架植入28例,其中有5例行2次支架植入术,引流管留置时间最短7d,最长达10个月。术后每日胆汁引流量在100-700ml,术后2周胆红素平均下降75.4μmol/L。其中有31例患者胆红素下降至80μmol/L以下,有32例患者自觉症状有缓解。结论 PTCD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术是一种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具有安全、有效、简便、可重复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PTCD行胆道内支架植入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者的疗效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对10例75岁以上患有恶性肿瘤合并梗阻性黄疸高龄患者采用经PTCD行胆道内支架植入的治疗,在治疗观察的过程中给予对症护理.结果:病人治疗前皮肤、巩膜重度黄染,肝功能严重损害,伴腹胀、纳差,经采用这种方法病人一周后皮肤巩膜黄染明显消退,腹胀缓解,肝功能改善,食欲提高.结论:应用经PTCD行胆道内支架植入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给予对症的护理,患者可明显改善黄疸及伴随症状,且促进高龄患者康复较快.  相似文献   

19.
金属内支架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金属内支架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作用。方法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41例中26例经PTCD置放金属内支架,15例外科直视手术下置放。置放的支架有进口和国产两种。结果 技术成功率100%,1例蛤入法放置术后2h出现胆道出血,经处理后出血停止。3例置放术后出现胆道杂,1.5月死亡,其余病例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全身状况改善,血清总胆红素术前平均225.3μmol/L,术后3-10周内(平均6.5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梗阻性黄疸患者36例,分析PTCD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手术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6例患者中,33例一次性穿刺成功,成功率91.67%;术后3d黄疸减退,术后1周及出院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胆汁外漏1例、胆道出血2例。结论B超定位引导下,行PTCD术治疗梗阻性黄疸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明确,患者及操作医师所受射线剂量小,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